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老年性痴呆正名——阿尔茨海默病
1
作者 伊逗 《中国老年》 2012年第9期7-7,共1页
老年性痴呆是什么?生活中,遇到老人健忘、理解力差,如果开玩笑说“年纪大了、老糊涂了”,都能接受,但如果说谁“痴呆了”,恐怕就会翻脸——“痴呆”这个词本身隐含的贬义和侮辱的语气确实令人难堪。事实上,老年性痴呆的医学名称... 老年性痴呆是什么?生活中,遇到老人健忘、理解力差,如果开玩笑说“年纪大了、老糊涂了”,都能接受,但如果说谁“痴呆了”,恐怕就会翻脸——“痴呆”这个词本身隐含的贬义和侮辱的语气确实令人难堪。事实上,老年性痴呆的医学名称叫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也患有此病。在美国,阿尔茨海默病这个词家喻户晓,以至于常有人因遗忘了什么事情而以AD自嘲或打趣别人。在中国却不同。由于“痴呆”之名,直接造成患者及家属的抵触心理,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 诺贝尔物理学奖 正名 华裔科学家 2009年 抵触心理 理解力
原文传递
慰问老人需走出形式主义
2
作者 伊逗 《中国老年》 2012年第17期6-6,共1页
前不久,—批学生到重庆某养老院慰问老人。然而,让孩子们尴尬的是,表演刚开始,老人却陆续走了一半。离场的老人表示,唱歌唱得她头痛。“慰老”成“扰老”,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如此形式主义的慰问,究其原因,“慰老”常常是短期的... 前不久,—批学生到重庆某养老院慰问老人。然而,让孩子们尴尬的是,表演刚开始,老人却陆续走了一半。离场的老人表示,唱歌唱得她头痛。“慰老”成“扰老”,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如此形式主义的慰问,究其原因,“慰老”常常是短期的、被动组织的,注定其很难契合老人真实的心,理需求。希望社会各界对老人的关怀能真正从老人的内心需求出发。比如,把一次性的“慰老”转变成日常性的“结对子”,让嘘寒问暖常态性存在。或者让养老院的员工事先对前来的“慰老”行为进行筛选与适当引导,不要让老人只能被动接受。(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老人 内心需求 被动接受 养老院 日常性 一次性 性存在
原文传递
特别东西不要珍藏
3
作者 伊逗 《中国老年》 2012年第11期44-44,共1页
一位同学的太太刚去世,整理遗物时,他发现了一条丝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买的一条漂亮的名牌丝巾,价签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舍得用。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相对的幸福
4
作者 伊逗 张茜 《中国老年》 2012年第7期44-44,共1页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农民说世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如果有一天他当了村长,全村的粪都归他一个人拾。这种“幸福”说来可笑,却并不荒谬。幸福虽与收入和物质、环境条件有一定关系,但在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
关键词 幸福 个人 人生哲学 人生态度
原文传递
象棋残局——连环计
5
作者 伊逗 张茜 《中国老年》 2012年第7期44-44,共1页
1.兵五平六2.兵四平五3.车二平四4.炮三平四5.炮四退二6.后马进八7.马八退六8.马六进四9.
关键词 连环计 残局 象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