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碱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 被引量:39
1
作者 伍严安 高春芳 +2 位作者 王皓 黄超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BB(PDGF- BB)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 ICR小鼠皮肤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和细胞计数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5 0~ 2 5 0 μg/ ml的苦参碱能...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BB(PDGF- BB)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 ICR小鼠皮肤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和细胞计数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5 0~ 2 5 0 μg/ ml的苦参碱能剂量依赖地降低血清刺激的细胞增殖 ,撤除苦参碱后抑制作用能完全逆转。苦参碱 (10 0~ 5 0 0 μg/ ml)亦能剂量依赖地抑制PDGF- BB诱导的细胞增殖。结论 :苦参碱显示了很强的抗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可能通过抑制 PDGF- BB诱导增殖作用来介导的。提示苦参碱可能对皮肤纤维化疾病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皮肤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PDGF-BB
下载PDF
TNF-α拮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α1(Ⅰ)胶原启动子的激活 被引量:9
2
作者 伍严安 李德岩 +3 位作者 高春芳 万伟东 仲人前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5-717,共3页
目的 :探讨 TNF-α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激活人α1( )胶原启动子的作用。 方法 :构建含不同长短α1( )胶原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 p COL H1 0 .2 7,p COL H1 2 .5 ;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NIH3T... 目的 :探讨 TNF-α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激活人α1( )胶原启动子的作用。 方法 :构建含不同长短α1( )胶原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 p COL H1 0 .2 7,p COL H1 2 .5 ;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NIH3T3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 ,加入 IGF- 1或 (和 ) TNF-α,测定 CAT活性。 结果 :10 0 ng/ m l IGF- 1可使转染至NIH3T3细胞的 p COL H1 0 .2 7和 p COL H1 2 .5表达的 CAT活性分别增高至对照的 (5 .4± 0 .2 5 )倍与 (5 .8± 0 .3)倍 ,使转染至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这两个重组体表达的活性分别增高至对照的 (4 .5± 0 .2 2 )倍与 (4 .9± 0 .2 )倍。而 TNF-α能抑制 IGF- 1诱导的 p COL H1 2 .5活性。 结论 :TNF- α在转录启动水平抑制 IGF- 1对人 α1( )胶原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纤维化 TNF-Α IGF-1 α1(Ⅰ)胶原启动子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对人α1(Ⅰ)前胶原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伍严安 高春芳 +3 位作者 王皓 万伟东 仲人前 孔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01-603,607,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和胰岛素对人α1(Ⅰ )前胶原 (COL1A1)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α(IFNα)对这一作用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COL1A1基因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和胰岛素对人α1(Ⅰ )前胶原 (COL1A1)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α(IFNα)对这一作用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COL1A1基因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0 2 7与pCOLH2 5 ,它们分别含该启动子序列 2 68~ + 4 2bp( 0 2 7kb)与 2 4 83~ + 4 2bp( 2 5kb)片段。将这 2个重组体瞬时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加入IGF 1或胰岛素 ,部分细胞还加入TNFα或IFNγ或IFNα,测定CAT活性。结果 :13nmol/LIGF 1使转染后的这 2个重组体活性分别增高 3 68倍与 4 0 4倍。 2 5 μmol/L的胰岛素亦使之分别增高 3 69倍与 3 93倍。TNFα、IFNγ、IFNα能降低IGF 1与胰岛素诱导的pCOLH2 5活性。结论 :IGF 1和胰岛素能在转录水平促进COL1A1基因的表达 ,TNF α、IFNγ、IFNα能抑制IGF 1和胰岛素的这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I)前胶原 胰岛素 活性 启动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TNFA A干扰素 γ干扰素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诱导的人成纤维细胞增殖 被引量:5
4
作者 伍严安 高春芳 +3 位作者 万伟东 王皓 仲人前 孔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7-207,共1页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中药 氯化苦参碱 血小板原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对人α1(Ⅰ)前胶原启动子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伍严安 高春芳 +2 位作者 万伟东 王皓 孔宪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t-RA)对人αl前胶原(COLIAI)启动子的调控作用,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胰岛素对这一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构建含人COL1A1启动子序列248342bp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2.5。用Fu... 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t-RA)对人αl前胶原(COLIAI)启动子的调控作用,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胰岛素对这一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构建含人COL1A1启动子序列248342bp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2.5。用Fugene转染试剂瞬时转染至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RA或(和)IGF-1及胰岛素,测定CAT活性。结果 2μmol·L^1与10μmol·L^1-RA使pCOLH2.5的活性降至对照的79%±7%与29%+6%。ICF-1与胰岛素能促进pCOLH2.5的活性。1-RA能降低ICF-1与胰岛素的这一促进作用。结论 1-RA能下调人COL1A1启动子的活性,而ICF-1与胰岛素能上调该启动子的活性。1-RA能降低IGF-1胰岛素的这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遗传学 维甲酸 药理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
下载PDF
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被引量:9
6
作者 伍严安 苏跃青 +2 位作者 黄毅 陈发文 陈发林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福州市冬春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中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年龄8个月~14岁ARTI患儿的咽拭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脱落细胞的HMPV的M基因、呼吸道合胞病毒(... 目的探讨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福州市冬春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中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年龄8个月~14岁ARTI患儿的咽拭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脱落细胞的HMPV的M基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N基因。结果HMPV阳性19例(22.1%),RSV阳性11例(12.8%);其中3例HMPV与RSV均阳性。DNA测序显示,3份HMPVPCR产物核苷酸序列相同,与GenBank中的HMPVM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88%~98%。结论HMPV是引起福州市儿童ARTI的常见病原之一。HMPV可与RSV合并引起AR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偏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感染 急性病 序列分析 DNA 福州
下载PDF
Marfan综合征FBN1基因新的剪接位点的置换突变 被引量:7
7
作者 伍严安 陈喜军 +4 位作者 黄肖利 陈同 陈发文 陈发林 黄毅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对Marfan综合征(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患者新的FBN1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1例MFS患者FBN1的65个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对DHPLC图形异常的PCR扩增片段用DNA... 目的对Marfan综合征(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患者新的FBN1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1例MFS患者FBN1的65个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对DHPLC图形异常的PCR扩增片段用DNA测序鉴定突变位点及性质。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进一步证实突变。结果发现1种新的FBN1剪接位点的置换突变(Intron29+4A>T)。结论FBN1的Intron29+4A>T可能为该MFS患者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基因 突变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伍严安 孔宪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65-266,共2页
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ine,PTX)是甲基黄嘌呤theobromine的衍生物,其能恢复和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纤溶活性,降低血浆粘滞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性,从而增加动脉和毛细血管流量,改善脑和四肢的... 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ine,PTX)是甲基黄嘌呤theobromine的衍生物,其能恢复和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纤溶活性,降低血浆粘滞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性,从而增加动脉和毛细血管流量,改善脑和四肢的血液循环,用于治疗脑血管和外周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药理学 肝硬化 胶原 星形细胞
下载PDF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类博卡病毒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伍严安 曾秀雅 +3 位作者 周建林 付希 陈发林 陈发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关系。方法RT-PCR检测2006年11月-2008年4月连续2个冬春季儿科418例呼吸道感染鼻咽分泌物标本的HBoV。结果HBoV阳性率为5.0%(21/418)。阳性者年龄在4月~5岁。下呼吸道感染HBoV... 目的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关系。方法RT-PCR检测2006年11月-2008年4月连续2个冬春季儿科418例呼吸道感染鼻咽分泌物标本的HBoV。结果HBoV阳性率为5.0%(21/418)。阳性者年龄在4月~5岁。下呼吸道感染HBoV阳性率11.1%(17/153)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的1.5%(4/265)(χ2=18.741,P<0.001)。结论HBoV是本地区冬春季儿童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的重要病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急性病 聚合酶链反应 细小病毒B19 细小病毒科感染 福州
下载PDF
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测定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多态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严安 陈发文 +3 位作者 陈瑜 梅端榕 马晓宁 陈雯 《临床检验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6-287,共2页
目的 检测我国人群中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基因 3′端侧翼区A1166→C1166多态性 ,观察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结果 A1166/A1166、A1166/C1166和C1166/C1166三种基因型... 目的 检测我国人群中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基因 3′端侧翼区A1166→C1166多态性 ,观察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结果 A1166/A1166、A1166/C1166和C1166/C1166三种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 146人中分别为 0 897(131/ 146 )、 0 10 2 (15 / 146 )和 0 ,而在 111例原发性高血压中分别为 0 793 (88/ 111)、0 2 0 7(2 3/ 111)和 0。高血压组C1166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0 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0 0 5 1(χ2 =4 2 92 ,P <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 ,在我国该位点是高血压病的风险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高血压 地高辛标记 ASO
下载PDF
831名医院职工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严安 沈菁 +5 位作者 李美源 石瑛 郑竞 陈雯 梅端蓉 陈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物 检测 医院职工
下载PDF
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皓 高春芳 +3 位作者 万伟东 伍严安 赵文静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 :探索器官纤维化形成中调控 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片段。方法 :从人α1( )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 2 .5 kb~ + 42 bp的片段中 ,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 6个重组体 ,... 目的 :探索器官纤维化形成中调控 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片段。方法 :从人α1( )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 2 .5 kb~ + 42 bp的片段中 ,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 6个重组体 ,脂质体法转染上述重组体至正常人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 ,CAT- EL ISA测定细胞 CAT表达水平以比较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结果 :- 2 483~ + 42 bp,- 2 6 8~ + 42 bp序列具有强启动 CAT表达活性 ,而 - 10 5~ + 42 bp片段启动CAT活性最低。结论 :人α1( )胶原基因 - 2 483~ + 42 bp,- 2 6 8~ + 42 bp片段有高启动活性 ,是进一步研究纤维化相关DNA结合蛋白的重要调控靶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 器官纤维化 α1(Ⅰ)胶原基因 基因转录
下载PDF
eEF1A1回复表达对敲除eEF1A1基因的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毅 胡建达 +4 位作者 伍严安 郑静 齐元麟 陈英玉 黄肖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9-284,共6页
本文探讨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eEF1A1)回复表达对eEF1A1基因敲除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构建表达的eEF1A1慢病毒并感染eEF1A1基因敲除的Jurkat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 本文探讨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eEF1A1)回复表达对eEF1A1基因敲除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构建表达的eEF1A1慢病毒并感染eEF1A1基因敲除的Jurkat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eEF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法、Annexin V-APC标记法、DNA倍体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表明,构建的eEF1A1表达慢病毒使基因敲除Jurkat细胞的eEF1A1表达明显回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EF1A1表达组Jurka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凋亡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随着S期、G2/M期细胞比例增多,pAk、NF-κB、p-NF-κB、mTOR、p-mTOR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eEF1A1在T-ALL细胞中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它的表达可有效促进Jurka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I3K/Akt/NF-κB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 JURKAT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PI3K 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醛固酮合成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中风先兆证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骆杰伟 陈慧 +7 位作者 林慧中 陈燕 李德育 吴小盈 庄文锦 邓玉莲 伍严安 阮诗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EH)中风先兆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16例EH中风先兆证患者和与之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EH)中风先兆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16例EH中风先兆证患者和与之1∶1相匹配(按性别、年龄±3岁、居住地)的正常对照组CYP11B2-344T/C基因型,同时用PCR法检测ACE(I/D)基因型。结果:ACE-DD基因型频率在EH中风先兆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11B2-TT基因型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荤食、急躁易怒及ACE-DD基因型为主要危险因素,而ACE-DD型OR为2.834(95%CI,1.232-6.51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EH中风先兆证显著关联,此关系在调整了中医传统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并提示在发病的过程中是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中风先兆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醛固酮合成酶
下载PDF
eEF1A1基因敲除对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毅 胡建达 +4 位作者 齐元麟 伍严安 郑静 陈英玉 黄肖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5-841,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EF1A1)表达沉默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Jurkat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应用实时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Jurkat细胞和3例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eEF1A1 mRN... 本研究旨在探讨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EF1A1)表达沉默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Jurkat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应用实时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Jurkat细胞和3例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eEF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构建eEF1A1-shRNA慢病毒并感染Jurkat细胞,另设空白和阴性对照组,应用实时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eEF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法、AnnexinⅤ-APC标记法、DNA倍体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表明,Jurkat细胞eEF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人PBMNC中的表达(P<0.01,P<0.05);构建的eEF1A1-shRNA慢病毒高效沉默Jurkat细胞eEF1A1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EF1A1-shRNA组Jurka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凋亡明显增多,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p-Akt、NF-κB、p-NF-κB、mTOR、p-mTOR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eEF1A1在T-ALL细胞中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其表达沉默可有效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NF-κB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 JURKAT细胞 基因沉默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P1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核酸荧光定量与乙肝免疫标志物定量检测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肖利 马晓宁 +4 位作者 陈雯 伍严安 陈发林 陈发文 江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179-318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l,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与HBV免疫标志物(HBVM)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五种HBVM(HbsAg、HbsAb、HBeA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l,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与HBV免疫标志物(HBVM)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五种HBVM(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用速率法监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了解乙肝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P<0.01)及HBsAg、HBcAb阳性患者(P<0.05);HBeAg与HBV-DNA拷贝数呈明显的正相关(r=0.474,P<0.05);HBV-DNA载量与ALT、AST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前者r=0.286,P<0.05;后者r=0.296,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以及肝细胞损害程度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清乙肝免疫标志物、ALT、AST和HBV-DNA含量联合检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标志物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下载PDF
改良EMSA法分析人α1(Ⅰ)胶原基因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春芳 李德岩 +3 位作者 万伟东 伍严安 王皓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08-710,共3页
目的 :分析人α1( )胶原基因 5′侧翼区具有较高启动调控活性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瘢痕皮肤成纤维细胞为胶原产生细胞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混合片段末端标记和增强化学发光的改良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分析... 目的 :分析人α1( )胶原基因 5′侧翼区具有较高启动调控活性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瘢痕皮肤成纤维细胞为胶原产生细胞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混合片段末端标记和增强化学发光的改良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分析人 α1( )胶原基因 5′侧翼区 - 2 6 8~ + 42 bp序列 DNA结合蛋白。结果 :在胶原产生细胞——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存在 α1( )胶原基因 - 2 6 8~ + 42 bp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 ,其结合活性具有特异性 ,并能被 Sp- 1,NF- 1,NF- κB识别序列所竞争。结论 :改良 EMSA法可用于分析较长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 ,人 α1( )胶原基因 - 2 6 8~ + 42 bp序列中存在转录因子Sp- 1,NF- 1,NF- κB结合序列 ,这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可能与人 α1( )胶原基因 - 2 6 8~ + 42 bp序列的高启动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胶原 DNA结合蛋白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福莉 白玉茹 +3 位作者 伍严安 陈发文 陈慧 胡锡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0-303,共4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79例冠心病患者和68例健康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第16内含子中长度为287bP碱基片段的插入/缺入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缺失型纯合子、...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79例冠心病患者和68例健康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第16内含子中长度为287bP碱基片段的插入/缺入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缺失型纯合子、插入型纯合子和杂合子,同时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结果发现冠心病组中缺失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失型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亦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与冠心病组间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比较无明显差别,但两组内不同基因型之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别,缺失型最高,插入型最低。以上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缺失型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缺失型者冠心病的发生可能与其较高的血清转化酶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下载PDF
汉族马凡综合征(MFS)患者FBN1基因两种新发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清泉 伍严安 +4 位作者 黄肖利 陈同 黄毅 陈发林 陈发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为调查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突变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MFS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 为调查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突变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MFS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对DHPLC初筛异常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两个MFS家系中发现FBN1基因两种新的突变:一种为复合突变包含第55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p.Gly2288MetfsX109)、同义突变c.6861A>G和内含子的突变c.[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6871+34dupCATCAGAAGTGACAGTGGACA];另一种为第20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研究表明,FBN1基因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p.Gly2288MetfsX109)和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可能分别是这两个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基因 突变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免疫透射比浊法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戴婉如 周欢 +1 位作者 林燕辉 伍严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447-1448,共2页
目的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降钙素原(PCT)的方法学评价。方法通过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PCT的精密度、线性、参考区间等指标,并与酶免疫荧光法试剂盒进行相关性比较,从而评价其性能。结果该方法批内... 目的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降钙素原(PCT)的方法学评价。方法通过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PCT的精密度、线性、参考区间等指标,并与酶免疫荧光法试剂盒进行相关性比较,从而评价其性能。结果该方法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小于8%和15%;0~8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Y=0.994 1 X+0.124 5,R2=0.999);正常人群的参考范围为小于0.5ng/mL;与酶免疫荧光法的相关性良好(Y=0.357 4 X+0.284 2,R2=0.960 7)。结论本检测方法不仅实现了PCT检测的快速、全自动化,而且化学性能优良、操作简单,降低了临床试剂成本,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免疫比浊法 方法学评价 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