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浦方言的“着” 被引量:9
1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在荔浦方言中 ,“着”的语义和用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主要用作完成体标记 ,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同时 ,“着”又可表“经历”义。在同一个上下文语境中 ,“着”的语法意义有时难以分清 ,可以作多... 在荔浦方言中 ,“着”的语义和用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主要用作完成体标记 ,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同时 ,“着”又可表“经历”义。在同一个上下文语境中 ,“着”的语法意义有时难以分清 ,可以作多种不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浦方言 “着” 体标记 完成
下载PDF
荔浦方言的“V一下子”与“V一下子看” 被引量:4
2
作者 伍和忠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187-189,共3页
荔浦方言表短时义是在动词后加“一下子” ,表尝试义则是在动词后加“一下子看”。要之 ,荔浦方言的短时态和尝试体都用述补结构来表示。另外 ,“一下子”及其变体表义非常丰富 ,且与节律有一定的关系。“一下子看”出现的句法位置比较... 荔浦方言表短时义是在动词后加“一下子” ,表尝试义则是在动词后加“一下子看”。要之 ,荔浦方言的短时态和尝试体都用述补结构来表示。另外 ,“一下子”及其变体表义非常丰富 ,且与节律有一定的关系。“一下子看”出现的句法位置比较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浦方言 述补结构 短时态 尝试体
下载PDF
中古汉语半虚化的“去” 被引量:3
3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30-134,147,共6页
“去”在中古汉语中除继承上古汉语作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功能以外 ,还可以在动补式中充当补语 ,表趋向、结果等语法意义 ,成为一个半虚化的动词。“去”在动趋式中非常活跃 ,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而在动结式中受到了一些限制 ,其结果补语的... “去”在中古汉语中除继承上古汉语作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功能以外 ,还可以在动补式中充当补语 ,表趋向、结果等语法意义 ,成为一个半虚化的动词。“去”在动趋式中非常活跃 ,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而在动结式中受到了一些限制 ,其结果补语的用法还不是十分成熟。充分发展和不够成熟两种情形影响到“去”在中古以后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虚化 动结式 上古汉语 结果补语 动补式 动趋式 充分发展 用法 趋向
下载PDF
“缩略生义”脞议 被引量:3
4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2-93,105,共3页
由缩略而产生的意义称“缩略生义”。缩略古已有之,在现代汉语中更是一种普遍现象。相关工具书在释义时应考虑常见的由缩略而产生的意义。
关键词 缩略语 “缩略生义”
下载PDF
上古汉语表“经验”的手段 被引量:1
5
作者 伍和忠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3,共6页
上古汉语表"经验"义,一是用时间副词"尝"或"曾"加在动词短语前,构成"尝/曾+VP"格式,二是用"动词(闻)+之+宾语"句式,这是两种主要的形式,都属于句法层面。用这些形式表示的"经验... 上古汉语表"经验"义,一是用时间副词"尝"或"曾"加在动词短语前,构成"尝/曾+VP"格式,二是用"动词(闻)+之+宾语"句式,这是两种主要的形式,都属于句法层面。用这些形式表示的"经验"义,属于句法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经验” 句法手段 句法范畴
下载PDF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简称为何不同? 被引量:2
6
作者 伍和忠 《学语文》 2003年第3期47-47,共1页
“北京大学”简称为“北大”,而“清华大学”简称为“清华”。“北大”取的是原型的第1、第3个音节或者语素,我们称为“1、3”式;“清华”取的是原型的第1、第2个音节或者语素,我们称为“1、2”式。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简称 词语 缩略语
下载PDF
汉字的形体演变与简化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汉字的产生为中华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今天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它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汉字"正体"与异体并存,繁简也在互相转化。从汉字的历史演变看,繁化总是少数的,总... 汉字的产生为中华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今天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它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汉字"正体"与异体并存,繁简也在互相转化。从汉字的历史演变看,繁化总是少数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简化,简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简入繁是不符合汉字发展的历史潮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形体演变 简体 繁体
下载PDF
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语言“经验体”的标记 被引量:1
8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9-92,共4页
汉语(包括各地方言)"体"范畴中的"经验体"主要用助词"过"附加于谓词性成分之后表示,汉藏系其他语言"经验体"的标记成分有的是借用汉语的"过",有的是与汉语同源的成分,可分"k-&q... 汉语(包括各地方言)"体"范畴中的"经验体"主要用助词"过"附加于谓词性成分之后表示,汉藏系其他语言"经验体"的标记成分有的是借用汉语的"过",有的是与汉语同源的成分,可分"k-"、"t-"两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汉藏语系 “经验体” 标记
下载PDF
汉语表“体”助词研究述要 被引量:1
9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4-110,共7页
汉语表“体”助词“了”、“着(著)”、“过”,其语法化的历程基本相同,魏晋时期开始虚化,唐宋时期趋于成熟。在具体的讨论中各家的看法存在一些分歧。对这些表“体”助词所标示的语法意义也有不同的见解,尤其是“了”与“着”。
关键词 表“体”助词 历时发展 语法意义
下载PDF
荔浦方言双音名词的AAB式重叠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和忠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重叠”指的是句法重叠。荔浦方言双音名词(包括时间词、方位词和体词性指示代词)有AAB重叠形式,其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与基式有较大差别。“意义”和“功能”是描写和解释的重点,同时根据量名组合形式,简要讨论了这种重叠形式的来源及... “重叠”指的是句法重叠。荔浦方言双音名词(包括时间词、方位词和体词性指示代词)有AAB重叠形式,其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与基式有较大差别。“意义”和“功能”是描写和解释的重点,同时根据量名组合形式,简要讨论了这种重叠形式的来源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浦方言 双音名词 AAB重叠式 语法意义 句法功能
下载PDF
荔浦方言的“NP_1NP_1未V_1,NP_2NP_2未V_2”句式
11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9-83,共5页
本文分四部分。前三个部分主要分析荔浦方言“NP1NP1未 V1,NP2 NP2 未 V2 ”这种特殊句式各部分的构成情况和组合规则 ,第四部分讨论了这种句式的语用价值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荔浦方言 “NP NP 未V1 NP2NP2未V22”句式 语用价值 句法 语法意义 西南官话桂柳片 汉语
下载PDF
广西粤方言“完成体”的表达形式
12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27-131,共5页
广西粤方言中的桂平市城区、南宁市区、玉林市区等方言点"完成体"的表达形式大体上相同,一般都用"VP·标记成分+(O/C)",所异者为其中的标记成分,其中桂平话多以"北"或"开"为标记,南宁话多... 广西粤方言中的桂平市城区、南宁市区、玉林市区等方言点"完成体"的表达形式大体上相同,一般都用"VP·标记成分+(O/C)",所异者为其中的标记成分,其中桂平话多以"北"或"开"为标记,南宁话多以"嗮"为标记,玉林话则多以"开"或"了"为标记。相比较而言,桂平话有其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粤方言 体范畴 “完成体” “完整体” 表达形式 标记成分
下载PDF
语言之养、写作能力及其他
13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1-93,共3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师无所教,学生无所写,其根源就在于母语水平不高。要改变这种负面状况,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势必要极端重视写作问题,不光重理论,更要重实践,大学教师要写,本科生(...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师无所教,学生无所写,其根源就在于母语水平不高。要改变这种负面状况,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势必要极端重视写作问题,不光重理论,更要重实践,大学教师要写,本科生(将来的中学教师)要写,现任中学教师更要写,要能写、会写。有亲身的实践、体验,才能拿得出"干货"。应该说,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师范类、非师范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也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基础一定要夯实、筑高,并且要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师 课堂教学 语言修养 写作能力
下载PDF
上古汉语表“经验”的一种特殊形式
14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5-90,共6页
“闻+之,O”在上古汉语主要典籍中可以找到诸多实例,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句法结构形式,它与同时期的“尝(副词)+VP”一样,用于表示“经验”意义。从语法性质上看,它居于句法层面,因此,这种表达形式属于句法手段。由这种手段表示的“经... “闻+之,O”在上古汉语主要典籍中可以找到诸多实例,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句法结构形式,它与同时期的“尝(副词)+VP”一样,用于表示“经验”意义。从语法性质上看,它居于句法层面,因此,这种表达形式属于句法手段。由这种手段表示的“经验”意义属于句法或语义范畴。“闻+之,O”形式还起到了语篇连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经验” “闻+之 O” 句法手段
下载PDF
经典诵读——沟通语言与文学的桥梁
15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经典诵读活动目前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诵读经典,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人文修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就中文专业教学而言,诵读经典,可以很好地把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与文... 经典诵读活动目前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诵读经典,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人文修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就中文专业教学而言,诵读经典,可以很好地把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诵读 语言 文学 沟通
下载PDF
语言学与文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照与沟通
16
作者 伍和忠 《高教论坛》 2015年第11期62-65,共4页
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看,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方面,语言学和文学是并重的,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学)的现象,并且语言类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相互关照与沟通... 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看,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方面,语言学和文学是并重的,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学)的现象,并且语言类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相互关照与沟通。其原因既有主观的(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也有客观的(语言学和文学的"趣味"不同)。这种现象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对知识的融会贯通难以起到促进作用,或许还会阻碍专业技能的提高。要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提高相关基本技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良性互动,也需要"顶层设计"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语言学 文学 教学内容 相互关照与沟通
下载PDF
荔浦方言与其他一些汉语方言“着”的特殊表“体”功能
17
作者 伍和忠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 “完成” “经历” 荔浦方言 汉语南方方言
下载PDF
湘南蓝山竹管寺土话音系
18
作者 黄红英 伍和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58-167,共10页
湘南蓝山县竹管寺土话是"湘南土话"的重要代表之一。对竹管寺土话音系进行描写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技术手段绘制声调绝对时长图,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竹管寺土话音系所包括的21个声母、30个韵母、5个声调,并列出同音... 湘南蓝山县竹管寺土话是"湘南土话"的重要代表之一。对竹管寺土话音系进行描写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技术手段绘制声调绝对时长图,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竹管寺土话音系所包括的21个声母、30个韵母、5个声调,并列出同音字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土话 竹管寺土话 声韵调 同音字汇
下载PDF
民谣:符号的所指与能指
19
作者 常国萍 伍和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6-118,106,共4页
民谣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始终成为不少人研究的对象,但是仅仅根据传统的方法对民谣进行单纯的归类是不够的。20世纪,符号学的长足发展,为科学地解释民谣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文章拟借西语符号学理论潜入文本内部,阐发了民谣语作为艺... 民谣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始终成为不少人研究的对象,但是仅仅根据传统的方法对民谣进行单纯的归类是不够的。20世纪,符号学的长足发展,为科学地解释民谣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文章拟借西语符号学理论潜入文本内部,阐发了民谣语作为艺术符号,其能指形式是如何发出审美语义的,即所指层面的一般语义信息与能指层面的审美语义信息之间形成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徭 符号 所指 能指
下载PDF
柳城县六塘壮语新词语初探
20
作者 兰雪香 李秀文 伍和忠 《百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1-85,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广西柳城县六塘壮语新词语随之产生。文章主要探讨六塘壮语新词语的来源,从而了解当地壮语发展的情况。
关键词 六塘壮语 新词语 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