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鱼共作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奇 李妹娟 +7 位作者 章家恩 汤嘉欣 曾文静 周磊 杨清心 江明敏 伍嘉源 罗明珠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1,共7页
为探究稻共作系统对水稻叶绿素含量(SPAD值)、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设置9000(M1)、15 000(M2)和21 000尾/hm^(2)(M3)稻田放养密度,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测定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 为探究稻共作系统对水稻叶绿素含量(SPAD值)、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设置9000(M1)、15 000(M2)和21 000尾/hm^(2)(M3)稻田放养密度,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测定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各处理叶片光合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均显著提,且成熟期M1和M2处理的剑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_(N)和NPQ均显著降低;抽穗期各处理SPAD值均比CK显著提。与CK相比,各处理结实率均显著提,实际产量均增加,田产量表现为M2>M3>M1,但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叶片SPAD值、F_(v)/F_(o)、F_(v)/F_(m)与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q_(N)和NPQ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综上,稻共作系统提了光能转化效率,减少了光能热耗散,改善了水稻的光合特性,有利于稳定及提水稻产量。本试验中稻田15000尾/hm^(2)为适宜的放养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共作 SPAD 叶绿素荧光参数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