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路与空间:贵州月亮山地区的道路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健 伍应滔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6期86-98,155,共14页
传统的月亮山地区相对与世隔绝,然而山区内部却有着自己的一套山路系统,这套系统与当地的社会秩序相关:山地民族在山路要枢盟誓,形成栽岩组织。现代公路进入月亮山地区后,尤其当公路穿过山地聚落时,路边空间成为人们竞相争夺的资源。与... 传统的月亮山地区相对与世隔绝,然而山区内部却有着自己的一套山路系统,这套系统与当地的社会秩序相关:山地民族在山路要枢盟誓,形成栽岩组织。现代公路进入月亮山地区后,尤其当公路穿过山地聚落时,路边空间成为人们竞相争夺的资源。与此同时,国家话语、资本话语、灰色经济话语充斥其中。这些话语在路边空间竞相角逐,塑造了新的社会空间,进而形成了空间生产(productionof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 空间 道路人类学 话语 月亮山 山地文化
下载PDF
从“栽岩议事”到“府示立碑”:清代黔东南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变迁
2
作者 谢景连 陈杏烛 伍应滔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2,共7页
清雍正年间,随着“开辟苗疆”的实施,使得原本“不隶版图”“不奉约束”的黔东南乡村社会,逐步归入“王化”的“版图”。“新疆六厅”的设置和“编户齐民”的落实,致国家权力下渗到基层乡村。黔东南乡村社会在与国家互动与协商的过程中... 清雍正年间,随着“开辟苗疆”的实施,使得原本“不隶版图”“不奉约束”的黔东南乡村社会,逐步归入“王化”的“版图”。“新疆六厅”的设置和“编户齐民”的落实,致国家权力下渗到基层乡村。黔东南乡村社会在与国家互动与协商的过程中,治理方式由以“栽岩议事”为主的自治管理,逐步演变成了以“府示立碑”为主的国家治理,但国家治理并未完全取代自治管理,而是呈现出了国家治理与乡村自治共治的局面。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深化。文中以清代古州厅为个案,探究清代黔东南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变迁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岩议事 府示立碑 清代黔东南 乡村治理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