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相关间质型肺孢子菌肺炎HRCT表现与Ⅰ型呼吸衰竭的关系
1
作者 董春娇 杨堉杰 +1 位作者 伍彦辉 张淑倩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间质性病变为主的肺孢子菌肺炎(PJP)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评估影像表现与Ⅰ型呼吸衰竭的关系,早期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艾滋病合并PJ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HRCT以间质性改变为主,总结影像表现;按呼吸衰竭存在与否... 目的探讨以间质性病变为主的肺孢子菌肺炎(PJP)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评估影像表现与Ⅰ型呼吸衰竭的关系,早期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艾滋病合并PJ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HRCT以间质性改变为主,总结影像表现;按呼吸衰竭存在与否将PJP分为2组,呼吸衰竭组30例和非呼吸衰竭组54例。比较2组间质病变类型、病变分布范围、伴发影像等。结果间质型PJP以双肺弥漫分布为主,间隔内间质增厚最常见,周围间质增厚次之,中轴间质累及最少。2组比较,间隔内间质及周围间质增厚发生率、磨玻璃影、累及肺段范围、肺气囊及气胸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伴随影像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间质性改变为主的PJP的HRCT表现中,当病变以间隔内间质增厚为主、累及肺段达到18个、出现肺气囊及气胸时,发生Ⅰ型呼吸衰竭几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高分辨CT Ⅰ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CT平扫及增强检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邢卫红 冯爱东 +4 位作者 李若旭 崔书彦 牛敬莲 马建军 伍彦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3.32岁。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4.01岁。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3 s、5 s、7 s、9 s接受检查。探讨门静脉系统强化峰值平均时间、门静脉主干与肝实质密度差值(P-L1值)和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密度差异(P-L2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的第3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5秒、第7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第7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3秒、第5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正常人,并且在到达峰值7 s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评分最高。所以在对这类人进行扫描时应该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 肝实质的密度差值
下载PDF
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邢卫红 冯爱东 +4 位作者 李若旭 崔书彦 牛敬莲 马建军 伍彦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对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预测和评估PHT伴脾亢疾病提供有效合理的基础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受医院治疗的PHT伴脾亢患者72例,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对PH... 目的对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预测和评估PHT伴脾亢疾病提供有效合理的基础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受医院治疗的PHT伴脾亢患者72例,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对PHT伴脾亢患者先进行CT平扫(平扫组),后进行增强CT扫描(增强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阳性检查率、临床诊断效果及脏器内部结构病变情况进行定期临床随访、统计实验检测数据分析影像学图像分析及记录详细临床信息。结果与平扫组相比,增强组中的重症PHT伴脾亢阳性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T平扫与增强CT扫描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果(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约登指数)的情况对比,结果表明增强组在对PHT伴脾亢组织病变的诊断效果方面更优于平扫组,且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增强CT扫描方式比CT平扫方式检查获得的影像学图像更为清晰准确,能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依据。结论在对PHT伴脾亢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取增强CT扫描对于PHT伴脾亢检查具有快速简便、合理有效、分辨率高及特异性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增强CT扫描 PHT伴脾亢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不同种类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海丛 郭立杰 +6 位作者 王超 伍彦辉 王玉泽 叶立红 刘志权 李文博 柳晓金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及早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DILI住院患者406例,按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分为西药组186例(其中抗结核药物86例)、中...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及早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DILI住院患者406例,按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分为西药组186例(其中抗结核药物86例)、中药组157例和混合用药组63例。观察比较3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临床症状、临床分型、肝损伤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西药组患者性别比例、中位年龄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西药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ALT、AST、TBIL、γ-GGT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尿黄发生率分别为58.0%和61.9%,显著高于西药组的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2级者比例高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3级者比例低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临床分型、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与西药导致的肝损伤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清生化指标、肝损伤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中药和混合用药导致的肝损伤要重于单纯西药导致的肝损伤;研究不同种类药物导致肝损伤的特点对于确定肝损伤药物、及早停药、阻止慢性肝炎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西药 临床特征
下载PDF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肝衰竭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树彦 邢卫红 +3 位作者 刘莲 李若旭 董春娇 伍彦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肝衰竭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的47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结果 47例肝衰竭患者中急性肝衰竭6例、亚急性肝衰竭12例、慢... 目的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肝衰竭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的47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结果 47例肝衰竭患者中急性肝衰竭6例、亚急性肝衰竭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14例和慢性肝衰竭11例。CT影像特征上早期肝衰竭表现为大块状融合病灶有42例,中期肝衰竭显示为弥漫性多发结节状病灶有16例,晚期肝衰竭患者表现为多发小片状病灶有7例。结论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肝衰竭是一种安全、便捷且可信的术前检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其它检查方式带来的潜在危害。此外根据CT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可以较准确的确定肝衰竭的类型以及时期,经病理学确定,CT诊断肝衰竭及分期结果正确率很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 CT扫描 肝衰竭 分期 诊断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不同时间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郭立杰 王超 +3 位作者 伍彦辉 张海丛 杜婧 叶立红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4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不同时间点依据R值和新R值进行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的关联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且经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DILI患者178例,收集患者首次发病时、疾病进程中生化指标峰值及肝脏穿...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不同时间点依据R值和新R值进行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的关联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且经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DILI患者178例,收集患者首次发病时、疾病进程中生化指标峰值及肝脏穿刺3 d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值分别计算R值和新R值(分别为R0、R1、R2和新R0、新R1、新R2)进行临床分型。通过肝组织活检观察病理损伤靶点,分析不同时间点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的关联性。结果R0、新R0、R1、新R1、R2、新R2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的κ值分别为0.115、0.122、0.141、0.151、0.078、0.077,一致性较差。以导致DILI的可疑药物进行亚组分析,西药组R1临床分型与肝病理损伤分型的一致性最高,中药组R2及新R2临床分型与肝病理损伤分型的一致性最差。R0临床分型与肝病理损伤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细胞损伤型一致率最高,以混合型一致率最低。以R0临床分型标准分型后,3型患者总体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LP、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以肝病理损伤分型后,3型患者总体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ALP、TBIL、G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ILI的R值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一致性较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用药史和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DILI分型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分型 病理损伤 R值 丙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布鲁菌性脊柱炎影像学特征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伍彦辉 郭立杰 +4 位作者 周丽红 张向娥 王晓静 牛敬莲 徐异彩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综合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布鲁菌性脊柱炎的影像特征,研究其与病程长短之间的关系,为布鲁菌性脊柱炎临床分期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后期随访。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120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作为入组研究对象,... 目的综合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布鲁菌性脊柱炎的影像特征,研究其与病程长短之间的关系,为布鲁菌性脊柱炎临床分期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后期随访。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120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作为入组研究对象,分为急性期组70例,慢性期组50例,分别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椎体、椎间盘、椎旁软组织受累情况的MRI特征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影像学特征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急性期与慢性期2组患者性别比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急性期布鲁菌性脊柱炎:单节段椎体受累者16例,多位于腰椎,3个椎体受累12例,相邻3个以上椎体14例,跨节段感染6例。病变以单节段椎体破坏为主,L4发病率最高,骨质破坏多局限于椎体边缘,椎体形态正常或仅有轻度楔形变,其中4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形成,8例伴有椎管内脓肿形成;50例慢性期布鲁菌性脊柱炎:单节段椎体受累者14例,相邻3个椎体受累11例,相邻3个以上椎体33例,跨节段感染6例,慢性期病变分布以多节段、跨节段分布为主;本研究仅有2例椎体呈现压缩、成角畸形,大部分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较明显呈“花边椎”;7例明显椎旁脓肿,未见椎管内脓肿形成。因此2组患者椎旁脓肿及椎管内脓肿显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鲁菌性脊柱炎急性期与慢性期MRI表现有不同征象,MRI有助于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脊柱炎 临床分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2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的薄层CT周期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若旭 邢卫红 +4 位作者 伍彦辉 马建军 崔树彦 牛敬莲 董春娇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1例治愈出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完整影像学资料,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HRCT短期动态影像特征。方法按胸部CT检查时间及影像学改变过程,将病程分为早期、高峰期及转归期,并观察肺内病变在不同时期的HRCT影像学表现... 目的回顾性分析21例治愈出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完整影像学资料,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HRCT短期动态影像特征。方法按胸部CT检查时间及影像学改变过程,将病程分为早期、高峰期及转归期,并观察肺内病变在不同时期的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胸部CT有阳性改变患者16例,胸部CT始终无阳性表现患者5例。早期(1~6天,平均3天)HRCT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23个,磨玻璃结节12个,实变结节伴“晕征”1个;高峰期(5~11天,平均8天)HRCT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9个,磨玻璃影伴实变影17个,磨玻璃影伴“铺路石征”6个,实变结节伴“晕征”7个,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危重型病例高峰期病变数量及累及范围高于普通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CT检查有助于检出早期及亚临床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于患病第2周诊断为重型/危重型,HRCT复查对危重型患者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中西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郭立杰 张海丛 +3 位作者 叶立红 王超 杜婧 伍彦辉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8期28-33,共6页
目的 比较中西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DILI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且经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的DILI 186例,按照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分为中药组82例,西药组68例... 目的 比较中西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DILI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且经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的DILI 186例,按照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分为中药组82例,西药组68例和混合用药组36例。收集比较3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液指标、自身抗体、DILI分型和严重程度分级以及病理特点。结果 3组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服药至发生肝损伤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中药组服药至发生肝损伤时间显著长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各临床表现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血总胆红素(TBIL)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TBIL水平中药组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自身抗体阳性率、DILI分型和严重程度分级以及病理特点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中药是导致DILI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药所致DILI患者血TBIL水平明显高于西药所致DILI患者,但二者病理特点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药 西药
下载PDF
多节段布鲁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MRI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伍彦辉 董春娇 +3 位作者 赵国芳 郭立杰 赵辉 邢卫红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布鲁菌性脊柱炎(BS)及脊柱结核(ST)在MRI中的不同影像特点,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由临床或病理确诊为多节段BS患者、30例多节段ST患者,根据两者MRI表现,分析其发生部位、椎体形态、周围组... 目的探讨多节段布鲁菌性脊柱炎(BS)及脊柱结核(ST)在MRI中的不同影像特点,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由临床或病理确诊为多节段BS患者、30例多节段ST患者,根据两者MRI表现,分析其发生部位、椎体形态、周围组织情况及伴随征象。结果多节段BS患者的椎体形态、椎间盘受累、后凸畸形、死骨及钙化、椎旁脓肿等所占比例与多节段ST患者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BS与ST的MRI表现有不同征象,MRI有助于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结核 脊柱 布鲁杆菌科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布鲁菌性脊柱炎误诊为结核性脊柱炎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伍彦辉 赵国芳 +3 位作者 孙家桂 周丽红 郭立杰 陈静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布鲁菌性脊柱炎误诊为结核性脊柱炎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并对二者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分析。方法对2016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曾误诊为结核性脊柱炎的布鲁菌性脊柱炎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2.5... 目的探讨布鲁菌性脊柱炎误诊为结核性脊柱炎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并对二者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分析。方法对2016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曾误诊为结核性脊柱炎的布鲁菌性脊柱炎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2.5%。3例曾患肺结核,1例有结核接触史。出现间断发热和乏力15例,全身酸痛和胸腰背部疼痛伴局部叩击痛各13例,神经根放射痛8例,盗汗和消瘦6例,脊柱后凸及运动障碍3例,睾丸疼痛和肿胀2例。15例均行CT和MRI检查,均曾误诊为结核性脊柱炎,误诊时间8 d~15个月。15例按误诊疾病行相关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进一步行相关检查等确诊为布鲁菌性脊柱炎,其中3例实施病灶清理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符合布鲁菌性脊柱炎病理改变。15例予规范抗布鲁菌病治疗后病情缓解,治疗结束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皆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结果综合全面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在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布鲁菌病 误诊 结核 脊柱
下载PDF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被引量:18
12
作者 伍彦辉 田玉芝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66-370,共5页
虽然目前胆石病和饮酒仍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病因,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与习惯的改变,由高脂血症诱发的急性胰腺炎逐年增多,且备受关注。掌握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对其治疗及预防有... 虽然目前胆石病和饮酒仍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病因,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与习惯的改变,由高脂血症诱发的急性胰腺炎逐年增多,且备受关注。掌握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对其治疗及预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酯症性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炎合剂
下载PDF
45例肺结核合并多脏器结核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若旭 崔树彦 伍彦辉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S0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45例肺结核合并多脏器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其发病率及特征性表现,以期提高肺外结核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5例肺结核合并多脏器结核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两个其它脏器结核7例,合... 目的探讨45例肺结核合并多脏器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其发病率及特征性表现,以期提高肺外结核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5例肺结核合并多脏器结核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两个其它脏器结核7例,合并三个其它脏器结核20例,合并三个以上其它脏器结核18例。肺外结核中发病率最高者为肝脾结核(27.7%),CT平扫表现为粟粒、结节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为结节状强化或轻度环形强化。结论不同脏器结核均具有一定影像特征,结合肺部结核病史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多脏器结核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中药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及甘油三酯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伍彦辉 田玉芝 +1 位作者 董韶华 杨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温里攻下法"中药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及甘油三酯的影响。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AP组、HLSAP组、SAP治疗组和HLSAP治疗组共5组,每组20只,逆行胆胰管注... 目的:探讨"温里攻下法"中药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及甘油三酯的影响。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AP组、HLSAP组、SAP治疗组和HLSAP治疗组共5组,每组20只,逆行胆胰管注射牛黄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继续股静脉注射Triton Wr1339建立HLSAP模型,两治疗组于造模前2 h给予胰炎合剂灌胃,各组在设定时段中检测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血清甘油三脂(TG)和血清淀粉酶水平。结果:各时段SAP组及HLSAP组大鼠L/M逐渐升高,24 h、36 h达最高峰,该两组相比,HLSAP组L/M高于SAP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LSAP治疗组和SAP治疗组与SAP组及HLSAP组相比,在建模后时段12 h时段L/M无明显差异24 h、36 h时段SAP治疗组L/M明显低于SAP组(P<0.05),HLSAP治疗组明显低于HLSAP组(P<0.05)。术后各时段HLSAP组及HLSAP治疗组TG水平明显高于SAP组、SAP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24 h、36 h时段HLSAP治疗组TG下降水平最明显(P<0.05)。各时间段SAP组、HLSAP组、SAP治疗组及HLSAP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36 h时段SAP治疗组及HLSAP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较SAP组及HLSAP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脂血症会增加SAP大鼠肠屏蔽功能障碍,胰炎合剂能改善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和肠屏障功能,可降低其T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里攻下法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通透性 甘油三酯
下载PDF
HR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李若旭 刘春堂 +5 位作者 邢卫红 崔树彦 伍彦辉 马建军 董春娇 牛敬莲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次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由两名以上影像医师分别阅片,回顾性分析救治2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胸部HRCT是否有阳性表现,并记录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影像特点。结果胸部HRCT可计...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次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由两名以上影像医师分别阅片,回顾性分析救治2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胸部HRCT是否有阳性表现,并记录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影像特点。结果胸部HRCT可计数病例共计17例,发现病灶共56个;不可计数3例,表现为两肺弥漫病变。左肺受累6例(6/21),右肺受累3例(3/21),双肺同时累及11例(11/21)。病灶可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磨玻璃小结节、磨玻璃与实变混杂影、实性小结节、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化;局限性胸膜增厚为本病的不典型表现;胸腔积液为少见伴随征象。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表现,对于有流行病学史并有上呼吸道症状患者应早期行HR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HRCT
下载PDF
胰炎合剂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及甘油三酯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田玉芝 伍彦辉 +1 位作者 董韶华 杨丽 《智慧健康》 2017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胰炎合剂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及甘油三酯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组(HSAP组)、SAP治疗组和HSAP治疗组,每组20... 目的探讨胰炎合剂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及甘油三酯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组(HSAP组)、SAP治疗组和HSAP治疗组,每组20只,检测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和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结果术后24h、36h,HSAP组L/M明显高于SAP组(P<0.05),SAP治疗组明显低于SAP组(P<0.05),HSAP治疗组明显低于HSAP组(P<0.05);术后12h,HSAP组、HSAP治疗组TG水平明显高于SAP组、SAP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术后24h、36h,各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HSAP治疗组下降水平最明显(P<0.05)。结论高脂血症会加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蔽功能障碍,胰炎合剂对提高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炎合剂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通透性 甘油三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Fibroscan评分系统在慢性乙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异彩 伍彦辉 +2 位作者 张冉 刘翠平 武云哲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4,共8页
本研究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Fibroscan评分系统在慢性乙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肝患者300例,其中235例有肝纤维化(观察组)和65例无肝纤维化(对照组),统计分析了这两组患者和不同肝纤维化分... 本研究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Fibroscan评分系统在慢性乙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肝患者300例,其中235例有肝纤维化(观察组)和65例无肝纤维化(对照组),统计分析了这两组患者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门静脉主干内径(mPVD)、脾静脉内径(SVD)、门静脉血流量(mPBF)、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mPVm)、门静脉淤血指数(CI)、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sVm)、脾静脉血流量(sVBF)]和肝脏硬度值(LSM)。结果显示,各参数联合诊断CHB肝纤维化的AUC最高,为0.876(P<0.05);SVD、mPVD、CI、LSM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mPVm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P<0.05);LSM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AUC最大(P<0.05)。可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FibroScan定向瞬时弹性成像系统检测SVD、mPVD、CI、mPVm、LSM参数可诊断CHB肝纤维化,且各参数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肝纤维化及严重程度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Fibroscan评分系统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脾静脉 门静脉 ROC
下载PDF
不同时期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
18
作者 周丽红 伍彦辉 +2 位作者 赵辉 王晓静 张向娥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304-230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分期布鲁菌性脊柱炎(Brucellar spondylitis,B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分析,以明确布鲁菌性脊柱炎感染的不同阶段体内的免疫状态,为有效减少布鲁菌性脊柱炎的慢性化提供研究方向。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5... 目的通过对不同分期布鲁菌性脊柱炎(Brucellar spondylitis,B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分析,以明确布鲁菌性脊柱炎感染的不同阶段体内的免疫状态,为有效减少布鲁菌性脊柱炎的慢性化提供研究方向。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确诊的120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急性期组70例,慢性期组5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不同时期BS的临床特征、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结果急性期患者70例,慢性期患者50例,男性多于女性,腰部疼痛临床表现较为明显。急性期BS患者血清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慢性期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CD_(3)^(+)T淋巴细胞、CD_(3)^(+)CD_(8)^(+)T淋巴细胞数值增高,与慢性期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慢性期患者CD_(3)^(+)CD_(4)^(+)T淋巴细胞数值均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急性期CD_(3)^(+)T淋巴细胞和CD_(3)^(+)CD_(8)^(+)T淋巴细胞的数值升高,有利于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慢性期细胞免疫反应被抑制,易导致慢性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性脊柱炎 临床分期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