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茶色素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月娥 田立中 +1 位作者 伍有权 姚爱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茶色素 高脂血症 治疗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汤丹丹 伍有权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2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阿托伐他汀以及氟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用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氟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则应用阿托伐他... 目的探讨研究阿托伐他汀以及氟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用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氟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则应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观察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病情、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进行治疗前的TC、TG、LDL-C、HDL-C等数据水平差异没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上述数据水平比对照组研究对象显著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情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于该病可以产生非常明显的预防作用,其安全性高,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预后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氟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病 二级预防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住院常见心理障碍分析与干预 被引量:1
3
作者 汤丹丹 伍有权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2期131-132,共2页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心理治疗,评估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之间来本院就诊的20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心理治疗,评估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之间来本院就诊的20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回顾性地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相关病史。结果两组患者经综合性心理治疗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伴随的焦虑、抑郁症状,经统计学检验心理干预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的心理治疗,能够改善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 干预 分析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4
作者 何琼 伍有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4期4733-4734,4757,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另予尤瑞克林0.15 PNA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另予尤瑞克林0.15 PNA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尤瑞克林 依达拉奉 疗效
原文传递
110例精神分裂症社区防治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奉平生 寻民赖 +2 位作者 杨贤志 钟裕厚 伍有权 《中国病案》 2010年第10期20-22,共3页
目的探索社会化开放式的社区防治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从厂职工病例中抽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二年社区防治,成立课题协作组... 目的探索社会化开放式的社区防治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从厂职工病例中抽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二年社区防治,成立课题协作组,邀请工厂领导座谈,培训专职医师,医疗监护相结合的防治网络,实施家庭干预、劳动康复、服药监护,与专职医师、单位和家庭联系。结果期末评估,入组患者1~20项、21~40项减分率为45.0%和64.1%,SDSS减分率53.5%,评残五题减分率49.8%(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住院率和肇事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社区防治对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投入较少,操作简便,患者家庭愿意接受,基层医师易于掌握,适宜城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区防治 社区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