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功能4项检测结果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吕婧 易静 +3 位作者 詹云凯 伍沁芳 郑圆媛 龚锦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899-901,共3页
目的 探讨胃功能4项检测结果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因上腹部不适就诊于该院消化内科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组(观... 目的 探讨胃功能4项检测结果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因上腹部不适就诊于该院消化内科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组(观察组)、胃黏膜非萎缩非肠化组(对照组)。所有患者行胃功能4项检查[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幽门螺杆菌(Hp)抗体],对比两组胃功能4项检测结果差异,比较Hp抗体阳性组与Hp抗体阴性组PGⅠ、PGⅡ、PGR的差异,并分析Hp抗体检测结果与PGⅠ、PGⅡ、PG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Hp抗体阳性率为44.44%(20/45),高于对照组的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GⅡ水平为(12.85±3.47)μg/L,高于对照组的(8.15±2.65)μg/L,观察组PGⅠ水平为(85.45±16.85)μg/L、PGR为6.65±2.11,低于对照组的(123.50±32.25)μg/L、15.15±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抗体阳性组PGⅡ水平较Hp抗体阴性组高,PGⅠ、PGR水平较Hp抗体阴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抗体检测结果与PGⅠ、PG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PG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功能4项结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发生关系密切,可将其作为检测胃黏膜萎缩、肠化的常用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联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易静 吕婧 +3 位作者 段志刚 詹云凯 伍沁芳 龚锦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7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联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消化科符合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且无内镜禁忌证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联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消化科符合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且无内镜禁忌证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联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比较两组48 h内即刻止血情况、72 h内再出血情况、外科手术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远期复发率(6个月)。结果:观察组48 h内即刻止血情况、72 h内再出血情况、外科手术率、远期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联合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能显著止血且降低再出血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聚桂醇硬化注射术 奥美拉唑 血凝酶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志强 张敏 +5 位作者 陈光喜 殷勤 毛秀志 伍沁芳 邬红云 周静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标准,将我院老年病内科收治的44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意识障碍(GCS评分<10分)患者作为意识...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标准,将我院老年病内科收治的44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意识障碍(GCS评分<10分)患者作为意识障碍组,同时选取无意识障碍(GCS评分≥10分)的AECOPD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经NPPV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GCS评分及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两组大多数患者能耐受NPPV治疗,意识障碍组和非意识障碍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68.18%和85.0%(P>0.05),病死率分别为15.91%和7.50%(P>0.05);意识障碍组NPPV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非意识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障碍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p H值、Pa O2/Fi O2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意识障碍组,Pa CO2水平显著高于非意识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p H值、Pa O2/Fi O2水平均显著升高,Pa CO2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PV治疗可有效改善AECOPD呼吸衰竭、伴(或不伴)意识障碍患者GCS评分、血气指标,改善患者预后。NPPV可作为AE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救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意识障碍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伍沁芳 《医疗装备》 2019年第4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观察超声内镜检查结果、ESD...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观察超声内镜检查结果、ESD治疗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病灶完整切除43例,于圈套器借助下切除5例,未完整切除2例,治愈率为96. 0%。手术时间17~120 min,平均(65. 85±15. 41) 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6. 18±2. 33) d。出现创面渗血3例(6. 0%)。手术过程中发生胃穿孔1例(2. 0%),实施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在超声内镜辅助下行ESD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肠道分子微生态系统平衡防治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晓薇 伍沁芳 +3 位作者 汤金萍 李翠红 喻枝红 龚锦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3期3199-3201,320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肠道分子微生态系统平衡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40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 目的探讨基于肠道分子微生态系统平衡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40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分子微生态,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细胞因子、内毒素(ET)、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肝纤维化指标、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球菌属、肠杆菌属菌群数量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乳酸菌属菌群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ET水平低于对照组,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有利于调节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肠道微生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脏纤维化,减少ET产生,保护患者肠道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部分应答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胜 桂亚萍 +4 位作者 伍沁芳 黄伟 余庆新 潘长焰 张江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585-1587,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肝52周部分应答患者换用替比夫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肝52周时部分应答患者改用替比夫定(600 mg、1/d)继续治疗,分别于0、12、24、36及48周检测HBe Ag...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肝52周部分应答患者换用替比夫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肝52周时部分应答患者改用替比夫定(600 mg、1/d)继续治疗,分别于0、12、24、36及48周检测HBe Ag、HBs Ag、HBV DNA、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肌酸激酶水平。结果基线ALT水平影响干扰素抗病毒疗效(P=0.026)。换用替比夫定治疗后,血清HBV DNA在24周时全部阴转,HBe Ag转换率由12周时的31.3%,增至48周时的62.5%,HBs Ag水平进一步降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部分应答患者换用替比夫定能使HBV DNA及HBs Ag水平进一步降低,提高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安全性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替比夫定 聚乙二醇干扰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