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形成过程 被引量:35
1
作者 伍洲云 余勤 张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7-72,共6页
苏锡常平原自1989年以来,已有18处发生地裂缝,其中横林、长泾、无锡西郊等6处先后进行了地裂缝勘查工作。本文在苏锡常地区已有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裂缝灾害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岩面起伏、地面沉降、土层结构等因素对地... 苏锡常平原自1989年以来,已有18处发生地裂缝,其中横林、长泾、无锡西郊等6处先后进行了地裂缝勘查工作。本文在苏锡常地区已有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裂缝灾害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岩面起伏、地面沉降、土层结构等因素对地裂缝的复合作用及影响方式,对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的成因及形成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苏锡常地区的地裂缝主要是地面不均匀沉降的结果,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为地裂缝孕育了内因条件,超量开采地下水是诱发地裂缝的直接原因,30m以浅的土层条件则影响了地裂缝发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形成过程 苏锡常地区 地面沉降 土层结构 复合作用
下载PDF
带状(构造裂隙型)热储地热单井保护范围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伍洲云 徐宁玲 范迪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带状(构造裂隙型)热储和层状(沉积盆地型)热储皆可采用热储法进行地热资源量计算,但热储分布面积及厚度两个参数应根据两种类型热储的不同空间分布特征,采取相应的确定方法。文章根据带状(构造裂隙型)热储的空间展布特征,提出了其三维... 带状(构造裂隙型)热储和层状(沉积盆地型)热储皆可采用热储法进行地热资源量计算,但热储分布面积及厚度两个参数应根据两种类型热储的不同空间分布特征,采取相应的确定方法。文章根据带状(构造裂隙型)热储的空间展布特征,提出了其三维空间展布参数的确立方法,并建立了该类型地热资源单井保护范围的数学模型。苏州市浒关地区两口地热井勘查结果表明,两处地热水资源受同一条断裂控制,经理论计算,两者同时开采将产生相互影响,由于开采时间较短,需要根据长期监测资料才能实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保护范围 构造裂隙型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伍洲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31,51,共5页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近年来地裂缝灾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作者在深入研究其灾害成因机理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 ,提取了基岩面起伏、浅部含水砂层差异、隐伏灰岩、浅部土层结构条件、累计地面沉降量、地面沉降速率和主采层水位共 7个主要影...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近年来地裂缝灾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作者在深入研究其灾害成因机理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 ,提取了基岩面起伏、浅部含水砂层差异、隐伏灰岩、浅部土层结构条件、累计地面沉降量、地面沉降速率和主采层水位共 7个主要影响因素 ,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值 ,建立了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模型。以GIS软件Arcinfo为主要工具 ,利用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将各影响因素专题图层按照权重进行多重叠加操作 ,进行了不同时期地裂缝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和发展趋势的预测。目前研究区地裂缝灾害危险性仍在增加 ,常州马杭镇与湖塘镇中间、武进横林镇铁路以北和无锡堰桥镇西北地区危险指数最大 ,是今后几年苏锡常地区防治地裂缝灾害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灾害预测 危险性评价 江苏
下载PDF
江苏省“十五”期间环境地质工作方向初探
4
作者 朱锦旗 伍洲云 陈火根 《江苏地矿信息》 2002年第4期15-16,共2页
提出了江苏省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当前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性、公益性环境地质工作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江苏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的环境地质工作方向.
关键词 环境地质 可持续发展 工作方向 江苏 地下水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常州市地面沉降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伍洲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6-47,共2页
常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北临长江,南靠太湖,是我国经济与技术发展较快的中等城市之一。市区供水以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为主,开采层次主要是第Ⅱ承压含水层。1地面沉降现状自70年代起,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常州市开始出现地... 常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北临长江,南靠太湖,是我国经济与技术发展较快的中等城市之一。市区供水以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为主,开采层次主要是第Ⅱ承压含水层。1地面沉降现状自70年代起,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常州市开始出现地面沉降现象,如井管相对抬升,地面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市 地面沉降 地下水开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