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靶标网络的中药“一药多效”评价与精准用药 被引量:10
1
作者 牛明 章从恩 +4 位作者 伍珊娜 任永申 师卓 王伽伯 肖小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期44-49,共6页
"一药多效"是指一味中药往往具有多个不同的药效。"一药多效"是中药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医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基础。但是迄今为止,对中药"一药多效"的现代科学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大黄为代表,采用便秘和黄... "一药多效"是指一味中药往往具有多个不同的药效。"一药多效"是中药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医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基础。但是迄今为止,对中药"一药多效"的现代科学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大黄为代表,采用便秘和黄疸动物模型,结合代谢组学和网路药理学分析方法,阐释大黄两种药效可能的作用机制,探索构建基于生物靶标网络的大黄多效性评价方法,为指导中药的精准质控与精准用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一药多效 网络药理学 代谢组学 精准用药
下载PDF
基于活血生物效价的当归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二林 李喜香 +4 位作者 伍珊娜 王玄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821,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产地当归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差异性,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率,计算生物效价。结果: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当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 目的:对比不同产地当归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差异性,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率,计算生物效价。结果: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当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相同浓度下,不同产地当归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西川、秦许乡、闾井当归的活血生物效价较高,梅川、西江当归的效价相对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当归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检测方法,为当归以活血生物效价为指标评价其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活血 生物效价 抗血小板聚集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的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伍珊娜 刘振杰 +5 位作者 章从恩 何琴 王玄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179-5185,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UV分析技术建立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效价检测,基于谱效关系推测可能的活性物质,并... 目的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UV分析技术建立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效价检测,基于谱效关系推测可能的活性物质,并对5个高相关性成分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验证,根据5种单体化合物在灯盏细辛中的含量差异,计算5个单体化合物的相对活性贡献度。结果通过化学指纹图谱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谱效相关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与生物活性相关系数大于0.5的5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为绿原酸、咖啡酸、野黄芩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5个化合物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16.5%~85.5%),相对活性强度顺序:野黄芩苷>异绿原酸C>咖啡酸>异绿原酸A>绿原酸;而5种成分从相对活性贡献度来看,异绿原酸C与野黄芩苷的活性贡献度大于另外3种成分。结论建立了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检测方法;且野黄芩苷和异绿原酸C是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化学指纹图谱 抗血小板聚集 生物效价 谱效相关 绿原酸 咖啡酸 野黄芩苷 异绿原酸A 异绿原酸C
原文传递
基于化学表征和生物效价检测的大黄配方颗粒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谭鹏 张海珠 +4 位作者 张定堃 伍珊娜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683-2690,共8页
该文尝试将多指标成分同时定量分析和生物效价分析方法联合使用的模式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并以大黄配方颗粒为模式药进行了示范性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配方颗粒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等10个蒽醌... 该文尝试将多指标成分同时定量分析和生物效价分析方法联合使用的模式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并以大黄配方颗粒为模式药进行了示范性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配方颗粒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等10个蒽醌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在复方地芬诺酯片致小鼠便秘模型上,测定不同批次大黄配方颗粒致泻生物效价;在体外抗大鼠血小板聚集模型基础上,测定不同批次大黄配方颗粒的活血生物效价;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的10个蒽醌类化学成分与致泻、活血生物效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多指标化学含量测定结果显示10个批次间大黄配方颗粒的化学表征差异较大,与此同时,致泻、活血生物效价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配方颗粒的致泻生物效价强弱和其含有的结合型蒽醌糖苷类成分的含量有显著相关性(P<0.01),活血生物效价的强弱和其含有的游离型蒽醌成分的含量有显著相关性(P<0.01)。综上,采用多组分化学表征和生物效价检测联用的模式可以客观量化、更全面的反映不同批次大黄配方颗粒的整体质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配方颗粒 质量评价 生物效价 多组分化学表征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活血生物效价检测大黄中10个蒽醌类成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谭鹏 张海珠 +5 位作者 李洋 张定堃 伍珊娜 王伽伯 肖小河 牛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865,共7页
目的运用生物效价测定方法评价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中10个蒽醌衍生物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强弱差异,筛选可用于酒大黄饮片质量评控的指标性成分。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体外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计算10个蒽醌衍... 目的运用生物效价测定方法评价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中10个蒽醌衍生物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强弱差异,筛选可用于酒大黄饮片质量评控的指标性成分。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体外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计算10个蒽醌衍生物(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不同浓度下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采用质反应生物效价软件计算生物效价;采用分子对接软件计算得到大黄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与P2Y12蛋白受体在最佳结合时的估计抑制常数(Ki),以此验证生物效价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活血效价测定结果显示,大黄酸、大黄素的活血效价显著高于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活血效价;大黄酸、大黄素的活血效价分别是阿司匹林活血效价的5.02、5.15倍,表明大黄酸、大黄素拮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较强。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活血效价与阿司匹林的活血效价相当。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活血效价分别是阿司匹林活血效价的4.13、4.46、9.31、5.46、7.80倍,表明5个结合型蒽醌糖苷拮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较强。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黄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对P2Y12蛋白有较高的亲和力,二者的Ki分别为5.73、2.51μmol/L,表明大黄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在较低的浓度水平即可对P2Y12蛋白受体产生作用,且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的活性强于大黄酸的活性,这与实际测得二者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度相符合。结论大黄药材中10个蒽醌衍生物的活血生物效价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得到大黄酸、大黄素可作为酒大黄炮制过程品质评价的监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生物效价 大黄 蒽醌衍生物 分子对接 大黄酸 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基于免疫调控的六味五灵片对何首乌致大鼠特异质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贺兰芝 孟雅坤 +7 位作者 张振芳 韩延忠 王亚 伍珊娜 孙小茗 肖小河 王伽伯 柏兆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42,共7页
目的基于内毒素脂多糖(LPS)模型,探讨六味五灵片对何首乌致大鼠特异质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2.8 mgNg)组,单独何首乌(生药2.16 gNg)组,LPS(2.8 mg/kg)+何首乌(生药2.16 g/kg)组,LPS(2.8 mg/kg)+何首乌... 目的基于内毒素脂多糖(LPS)模型,探讨六味五灵片对何首乌致大鼠特异质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2.8 mgNg)组,单独何首乌(生药2.16 gNg)组,LPS(2.8 mg/kg)+何首乌(生药2.16 g/kg)组,LPS(2.8 mg/kg)+何首乌(生药2.16 gNg)+六味五灵片低、中、高剂量(0.4、0.8、1.6 g/kg)组及LPS(2.8 mg/kg)+何首乌(生药2.16g/kg)+阳性药联苯双酯(2mg/kg)组。按组别分别ig给予相应剂量的六味五灵片和联苯双酯,每日1次,连续给药2d,第3天除对照组和LPS组ig等量蒸馏水外,按组别分别ig给予何首乌醇提物,3 h后按组别尾ivLPS,给予LPS7 h后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下腔静脉取血并采集肝组织标本。比色法检测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检测分析肝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结果六味五灵片能明显降低何首乌诱导的特异质肝损伤大鼠血浆中ALT和AST水平(P<0.05),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和肝细胞凋亡,明显抑制NF-κB p65的表达(P<0.05),同时明显降低血浆中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P<0.05、0.01)。结论六味五灵片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防治何首乌诱发的特异质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五灵片 何首乌 特异质肝损伤 脂多糖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黄疸模型的栀子根与栀子果实保肝作用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日传 罗光明 +5 位作者 董丽华 张风波 朱继孝 伍珊娜 李波 谢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107,共7页
目的:基于黄疸模型比较栀子根与栀子果实的保肝作用,为扩大栀子的药用部位提供药理学依据,为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酯组(150mg·kg^-1),... 目的:基于黄疸模型比较栀子根与栀子果实的保肝作用,为扩大栀子的药用部位提供药理学依据,为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酯组(150mg·kg^-1),栀子果实和根部位不同剂量给药组(各设高、中、低3个剂量),提前灌胃给药5d后采用a.萘异硫氰酸酯(ANIT)复制小鼠黄疸型肝炎模型,继续给药,造模48h后处理动物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运体胆盐输出泵(BSEP),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多肽(NTCP)和胆固醇120r羟化酶(Cyp8b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ALT,AST,γ-GT,TBIL,TBA水平显著升高,组织中SOD,GSH-Px,GSH的活性显著降低,NTCP,Cyp8bl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TNF-α,IL-6,BSEP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果实与根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ALT,AST,γ-GT,TBIL,TBA,明显增强肝组织中SOD,GSH-Px,GSH的活性,对肝脏病理损伤有减轻作用,且能明显增加NTCP,Cyp8bl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TNF-α,IL-6,BSEPmRNA的表达(P〈0.05,P〈0.01);而低剂量组仅对单项指标或几项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栀子果实和根部位对ANIT诱导的黄疽模型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个部位各剂量对不同指标有不同影响,栀子果实保肝机制可能主要与抗氧化作用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而栀子根保肝作用可能主要与胆汁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根 栀子果实 黄疸模型 保肝
原文传递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的栀子根不同提取部位保肝作用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肖日传 罗光明 +5 位作者 朱继孝 董丽华 张风波 伍珊娜 杨晓娟 张俊逸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921-4927,共7页
目的基于偏最小二乘(PLS)法和多指标指数法,比较栀子根不同提取部位醇提物、石油醚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和剩余水提部位对黄疸性肝炎小鼠的保肝退黄作用。方法栀子根不同提取部位分别设置高、低剂量(9、3 g/kg),分... 目的基于偏最小二乘(PLS)法和多指标指数法,比较栀子根不同提取部位醇提物、石油醚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和剩余水提部位对黄疸性肝炎小鼠的保肝退黄作用。方法栀子根不同提取部位分别设置高、低剂量(9、3 g/kg),分别ig给药,连续7 d,于给药第5天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复制小鼠黄疸型肝炎模型,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采用PLS法结合多指标指数法比较栀子根各提取部位的总保肝效应。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除石油醚部位高、低剂量组和氯仿部位低剂量组外,栀子根其余各提取部位对某个指标或多个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对小鼠肝组织病理性损伤有一定减轻,多指标综合评价表明,栀子根醋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保肝退黄效果最好。结论栀子根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有较好抑制黄疸型肝炎的作用,其中以醋酸乙酯高剂量组作用最佳,可能是保肝的活性部位,机制可能与提高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及增强胆红素代谢、胆汁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根 Α-萘异硫氰酸酯 有效部位 保肝退黄 多指标综合指数法
原文传递
基于多波长HPLC-DAD比较栀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差异 被引量:10
9
作者 肖日传 罗光明 +4 位作者 董丽华 朱玉野 朱继孝 张风波 伍珊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636-4640,共5页
采用多波长HPLC-DAD,同时测定栀子不同部位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羟异栀子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竹节参皂苷Ⅳa 7种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各成分在栀子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栀子中各成分在各部位分布不同,且含量... 采用多波长HPLC-DAD,同时测定栀子不同部位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羟异栀子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竹节参皂苷Ⅳa 7种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各成分在栀子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栀子中各成分在各部位分布不同,且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栀子苷主要分布在果实和叶中,竹节参皂苷IVa主要分布于根和茎中,西红花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果实中,绿原酸以叶和茎含量较高,羟异栀子苷在叶和根中含量较高,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在根和茎中含量较高。通过分析栀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为栀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 栀子 不同部位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