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外伤后血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伍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15-117,共3页
目的①探讨颅脑外伤后血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探讨血清、脑脊液MBP水平与伤情、CT、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90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24h内、3d、7d时的血清、脑脊液MBP水平,并... 目的①探讨颅脑外伤后血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探讨血清、脑脊液MBP水平与伤情、CT、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90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24h内、3d、7d时的血清、脑脊液MBP水平,并结合颅脑损伤程度、CT、ICP、CPP进行分析。结果①颅脑损伤病人血清、脑脊液MBP浓度升高的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②血浆、脑脊液MBP水平随ICP增加而升高,随CPP增高而降低;③血清、脑脊液MBP水平随CT图像改变而变化。结论监测血清、脑脊液MBP浓度,联合CT、ICP、CPP等指标,可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髓鞘脂碱性蛋白类 颅内压
下载PDF
高位颈段脊髓肿瘤显微手术切除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伍益 黄鸿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 :探讨高位颈段肿瘤的特点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对经显微镜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15例高位颈段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高位颈段肿瘤全切 13例 ,部分切除 2例 ,无一例死亡。结论 :高位颈段肿瘤手术危险性大 ,显微镜下分... 目的 :探讨高位颈段肿瘤的特点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对经显微镜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15例高位颈段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高位颈段肿瘤全切 13例 ,部分切除 2例 ,无一例死亡。结论 :高位颈段肿瘤手术危险性大 ,显微镜下分块切除对周围脊髓组织影响小 ,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恢复较快。术中寻找肿瘤应仔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高位颈段脊髓肿瘤
下载PDF
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暴露Meckel腔和海绵窦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伍益 董家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研究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暴露Meckel腔和海绵窦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该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暴露Meckel腔、海绵窦及其相关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它们... 目的研究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暴露Meckel腔和海绵窦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该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暴露Meckel腔、海绵窦及其相关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它们的解剖结构。结果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可以充分暴露Meckel腔、海绵窦外侧壁及海绵窦内部结构。结论经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累及海绵窦和Meckel腔的病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入路 锁孔 显微解剖 MECKEL腔 海绵窦
下载PDF
脑肿瘤术后并发脑梗死7例
4
作者 伍益 黄鸿镳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 分析脑肿瘤术后发生脑梗死可能发生的原因 ,以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5年中 3 12例脑肿瘤手术共有 7例并发脑梗死 ,对此 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经CT ,MRI或DSA造影确诊。 6例内科保守治疗 ,1例手术治疗 ,出院时... 目的 分析脑肿瘤术后发生脑梗死可能发生的原因 ,以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5年中 3 12例脑肿瘤手术共有 7例并发脑梗死 ,对此 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经CT ,MRI或DSA造影确诊。 6例内科保守治疗 ,1例手术治疗 ,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良好者 4例 ,中残 2例 ,死亡 1例。结论 术前检查血脂高于正常者易发生此并发症。梗死部位多数位于基底节区。DSA检查为明确梗死部位的最佳方法。术前术后预防性治疗有助于减少梗死 ,发生梗死后早期诊断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手术后 脑梗死 并发症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血浆S-100B蛋白的变化及其与临床、CT、颅内压、脑灌注压的相关研究
5
作者 伍益 董家军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42-43,31,共3页
目的①探讨颅脑外伤后血浆S-100B蛋白变化规律;②探讨血浆S-100B蛋白水平与伤情、CT、ICP、CCP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90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24h内、3d、7d血浆S-100B蛋白水平,并结合颅脑损伤程度、CT、ICP、CPP进行分析。结果①颅... 目的①探讨颅脑外伤后血浆S-100B蛋白变化规律;②探讨血浆S-100B蛋白水平与伤情、CT、ICP、CCP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90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24h内、3d、7d血浆S-100B蛋白水平,并结合颅脑损伤程度、CT、ICP、CPP进行分析。结果①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浆S-100B蛋白浓度立即升高,其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②血浆S-100B蛋白水平与ICP正相关,与CPP负相关;③血浆S-100B蛋白水平随CT图像改变而变化。结论①通过对血浆S-100B蛋白浓度变化的动态观察,为颅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提供较为实用的指标。②监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联合CT、ICP、CPP等指标,可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S-100B蛋白 CT 颅内压 脑灌注压
下载PDF
脑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体会
6
作者 伍益 黄鸿镳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42-142,144,共2页
目的 :提高脑内动静脉畸形 (AVM)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或数字或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DSA)、病理证实的 32例 AVM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择期手术切除 (包括栓塞后手术 5例 ) ,10例急诊手术切除 AVM及清除血肿 ,6例经栓塞... 目的 :提高脑内动静脉畸形 (AVM)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或数字或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DSA)、病理证实的 32例 AVM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择期手术切除 (包括栓塞后手术 5例 ) ,10例急诊手术切除 AVM及清除血肿 ,6例经栓塞加г-刀或 X-刀治疗 ,2例经单纯г-刀或 X-刀治疗 ,保守治疗 2例。 32例中 2 2例完全恢复工作能力 ,6例部分恢复工作能力 ,2例遗有部分肢体功能障碍 ,2例死亡。结论 :对于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 AVM,可分别采用栓塞加放疗、栓塞加手术治疗 ;而急性血肿者 ,为挽救患者生命多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切除 A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动静脉畸形 手术 栓塞 放疗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7
7
作者 彭逸龙 伍益 +4 位作者 陈少霭 李智斌 董家军 古机泳 钟鸣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17-218,共2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分为内镜组(28例)和开颅组(17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及术后6个月ADL评级。结果内镜组在手术时间、手...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分为内镜组(28例)和开颅组(17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及术后6个月ADL评级。结果内镜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方面均比开颅组有显著优势。在ADL评定上,内镜组病死率比开颅组低,好转率大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病人中,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开颅手术,内镜血肿清除术为部分高血压脑出血提供另一种疗效良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内镜 开颅手术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3D-Slicer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脑肿瘤术前计划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彭逸龙 伍益 +5 位作者 李智斌 董家军 陈少霭 冯子泽 古机泳 钟鸣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脑肿瘤术前计划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3D-Slicer软件以DICOM格式导入20例脑肿瘤病人的影像资料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可视化虚拟现实图像,了解病变部位及其相应功能结构的三维位置关系,使用软件内相关模块...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脑肿瘤术前计划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3D-Slicer软件以DICOM格式导入20例脑肿瘤病人的影像资料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可视化虚拟现实图像,了解病变部位及其相应功能结构的三维位置关系,使用软件内相关模块测量三维重建的各项参数,制定详细的手术入路,术前模拟手术操作。结果全部病例按最佳的模拟手术方案进行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显微镜及内镜下全切除肿瘤。术后3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病人术后未出现新发症状,无死亡病例。结论运用3D-Slicer软件进行术前虚拟重建并制定手术计划,可取得大量立体解剖信息,以此指导术者设计手术切口、选择手术入路以及切除肿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在脑功能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3D-Slicer软件 技术 虚拟现实 术前计划
下载PDF
3D-Slicer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彭逸龙 伍益 +5 位作者 陈少霭 李智斌 董家军 冯子泽 古机泳 钟鸣谷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的30例垂体瘤患者,术前的影像资料以DICOM格式导入3D-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可视化的虚拟现实图像,了解鼻蝶入路相关解剖结...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的30例垂体瘤患者,术前的影像资料以DICOM格式导入3D-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可视化的虚拟现实图像,了解鼻蝶入路相关解剖结构关系,并使用软件内相关模块进行观察、模拟手术等操作,制定详细的手术规划。结果 30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部病例均能在重建的虚拟图像上清晰地显示鼻腔、蝶窦、鞍底、颈内动脉等解剖结构,与术中内镜图像极其相似,能准确辨认鞍底及定位术中的重要结构,设计出最佳的鞍底骨窗。结论运用3D-Slicer软件进行术前虚拟重建可以获得额外的解剖信息,通过预先熟悉个体的解剖变异,制定出最优化的手术方案,指导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增加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licer软件 虚拟现实 经鼻蝶入路 垂体瘤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技术探讨 被引量:18
10
作者 董家军 伍益 +3 位作者 彭逸龙 冯子泽 钟鸣谷 王海清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11-112,11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68例垂体瘤患者手术,分析术式的优缺点和克服其弊端的方法。结果手术时间50~240 min;术中出血量50~300 mL;腺瘤全切除143例,腺瘤次全切除25例;血泌乳素...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68例垂体瘤患者手术,分析术式的优缺点和克服其弊端的方法。结果手术时间50~240 min;术中出血量50~300 mL;腺瘤全切除143例,腺瘤次全切除25例;血泌乳素恢复正常6例(8例);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恢复正常:3例(6例);血生长激素恢复正常8例(11例)。术后并发症:无死亡、无术区出血;无脑脊液漏二次修补术;未出现脑膜炎、视力下降;术后168例患者中的145例(86.3%)出现尿崩,均为一过性,7 d内恢复;术中脑脊液漏7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术后预防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5例。结论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手术技术简便、安全、有效。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入路及垂体瘤切除方面具有优势,提高肿瘤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外科
下载PDF
术中实时B超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董家军 彭逸龙 +2 位作者 钟明谷 丁晓 伍益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B超在胶质瘤手术过程中实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使用B超对61例胶质瘤患者病灶实时定位,在B超指导下进行肿瘤切除,并于切除后确认肿瘤残余。术后72 h复查头部强化MRI以评价切除范围。结果所有胶质瘤均能在术中B超...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B超在胶质瘤手术过程中实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使用B超对61例胶质瘤患者病灶实时定位,在B超指导下进行肿瘤切除,并于切除后确认肿瘤残余。术后72 h复查头部强化MRI以评价切除范围。结果所有胶质瘤均能在术中B超辅助下准确定位。50例实施了肿瘤全切,其中48例术中B超与术后复查MRI的结果完全相符,2例术后复查MRI发现肿瘤有残余;11例实施了肿瘤部分切除,9例术中B超与术后复查MRI的结果也完全相符,2例术后复查MRI发现肿瘤残余范围大于术中B超监测的范围。总体准切率可达93.4%。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术中B超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B超引导胶质瘤手术不仅能帮助术者设计最佳的皮层切口、入路途径和切除范围,还可以协助确认肿瘤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超声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小辉 黄戈 +4 位作者 冯正健 姜盛强 何锦浪 李智斌 伍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24-225,共2页
目的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 目的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4例,玻璃体出血2例,脑积水2例,短暂性呼吸暂停1例。31例随访3~36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或新发梗死病例。按GOS评分5分26例,4分4例,3分1例。行DSA复查24例,MRA复查2例,CTA复查3例,发现瘤颈复发2例,予加用支架辅助栓塞。结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相对宽颈动脉瘤是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血管内治疗 双微导管技术 栓塞 弹簧圈 栓塞 支架
下载PDF
床头抬高不同高度对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惠贤 娄艳华 +2 位作者 卢秋仪 陈玉珍 伍益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894-3895,共2页
目的探讨床头抬高不同高度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80例颅脑外科术后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每次行颅内压监测时均采用四个不同的床头抬高角度(0°、15°、30°、45°)进行监测,对获得的不同颅内压数值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床头抬高不同高度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80例颅脑外科术后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每次行颅内压监测时均采用四个不同的床头抬高角度(0°、15°、30°、45°)进行监测,对获得的不同颅内压数值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床头位置(0°、15°、30°、45°)监测出的颅内压分别为(17.24±0.826)mm Hg、(15.90±0.811)mm Hg、(14.53±0.817)mm Hg、(13.46±0.83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床头位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床头高度对颅内压有影响,临床治疗上应注意这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头高度 颅内压 颅内压监测
下载PDF
影响磁性纳米颗粒膜吸波性能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兵初 舒畅 +2 位作者 邓联文 伍益 李文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23-1625,共3页
基于Landau-Lifshitz-Gilbert方程、Brugge-man有效媒质理论及纳米颗粒膜的电输运和介电理论,通过计算磁性纳米颗粒膜的有效磁导率、有效介电常数、计算分析饱和磁化强度、各向异性场、电导率和阻尼系数对纳米颗粒膜吸波性能的影响。结... 基于Landau-Lifshitz-Gilbert方程、Brugge-man有效媒质理论及纳米颗粒膜的电输运和介电理论,通过计算磁性纳米颗粒膜的有效磁导率、有效介电常数、计算分析饱和磁化强度、各向异性场、电导率和阻尼系数对纳米颗粒膜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磁化强度、各向异性场、电导率和阻尼系数均对纳米颗粒膜的微波吸收特性产生显著影响,通过调控纳米颗粒膜的电磁特性可以有效提高其吸波性能,可以应用于薄层吸波材料的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膜 有效媒质理论 LLG方程 微波吸收
下载PDF
3D-slicer软件+手机sina软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彭逸龙 伍益 +6 位作者 陈少霭 李智斌 董家军 冯子泽 古机泳 钟鸣谷 贾继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以及手机软件Sina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前运用3D-slicer软件进行血肿等三维重建,之后在手机软件Sina的辅助下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 20...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以及手机软件Sina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前运用3D-slicer软件进行血肿等三维重建,之后在手机软件Sina的辅助下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 20例均成功穿刺血肿,其中15例达预设位置。术后第二天行头颅CT检查示引流管均位于血肿腔内,未发现颅内再出血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3D-slicer软件可以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治疗提供客观、精确的定位,而手机Sina软件可以指导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3D-slicer软件 手机Sina软件 穿刺引流术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在泌乳素腺瘤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家军 彭逸龙 +2 位作者 王海清 钟鸣谷 伍益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R)及其亚型mRNA、多巴胺受体(D2R)及其亚型mRNA在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30例泌乳素腺瘤标本ESR1mRNA、ESR2mRNA、第五外显子缺失的1型雌激素受体(△5-Del-ESRl mRNA)及D...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R)及其亚型mRNA、多巴胺受体(D2R)及其亚型mRNA在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30例泌乳素腺瘤标本ESR1mRNA、ESR2mRNA、第五外显子缺失的1型雌激素受体(△5-Del-ESRl mRNA)及D2RmRNA的表达,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肿瘤体积、侵袭性及泌乳素(PRL)水平的关系。结果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患者肿瘤ESR1 mRNA表达高于育龄女性患者;侵袭性泌乳素腺瘤高于非侵袭性肿瘤;PRL≥1 000 ng/ml的患者△5-Del-ESRl mRNA表达水平较PRL<1 000 ng/ml的患者明显增高。D2RmRNA异构体的表达水平与泌乳素腺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系,D2SmRNA的表达水平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中存在显著差异,D2SmRNA在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中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ESR1及其亚型△5-Del-ESRl mRNA、D2R及其亚型mRNA表达与泌乳素腺瘤PRL分泌及肿瘤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多巴胺受体受体 第五外显子缺失的1型雌激素受体 泌乳素腺瘤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娄艳华 胡惠贤 +2 位作者 张小容 甘建森 伍益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8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18日~2017年5月16日收治的100例经皮股动脉穿刺DSA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18日~2017年5月16日收治的100例经皮股动脉穿刺DSA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DSA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 围术期护理 循证护理
下载PDF
Onyx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小辉 冯正健 +4 位作者 黄戈 伍益 李智斌 古机泳 彭逸龙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BAVM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使用Onyx胶栓塞,联合使用NBCA胶3例,联合使用弹簧圈2例。结果完全栓塞9例,大部分栓塞23例,小部分栓塞3例,平均栓塞率86%。Onyx胶外... 目的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BAVM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使用Onyx胶栓塞,联合使用NBCA胶3例,联合使用弹簧圈2例。结果完全栓塞9例,大部分栓塞23例,小部分栓塞3例,平均栓塞率86%。Onyx胶外泄2例,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3个月~3年,GOS预后评分:5分26例,4分6例,3分2例,1分1例。结论应用Onyx胶栓塞BAVM具有可控性强及栓塞效率高等优点。个性化治疗、规范操作、联合使用多种栓塞材料可提高栓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19
作者 冯正健 伍益 +1 位作者 黄戈 谭林琼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481-1482,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采用血管内植入电解可脱弹簧圈术治疗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全身肝素化后造影,根据动脉瘤部位,放置导引导管,选用合适的微导管、微导丝,放入动脉瘤...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采用血管内植入电解可脱弹簧圈术治疗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全身肝素化后造影,根据动脉瘤部位,放置导引导管,选用合适的微导管、微导丝,放入动脉瘤腔近瘤颈1/3处。并选择合适的GDC规格,送入动脉瘤内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解脱GDC,根据患者病情,反复进行以上操作,每次操作后均进行DSA检查,以确保手术效果。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2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半年内再出血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近期疗效好的优点,术中球囊辅助成形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下载PDF
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逸龙 伍益 +8 位作者 李智斌 董家军 陈少霭 古机泳 冯子泽 钟鸣谷 黄戈 李小辉 何锦浪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60-562,共3页
能否准确地定位、在手术中尽量减少副损伤,在神经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术中CT、MRI及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性及安全性,但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无法在国内广泛应用,并且存在放射性、术中... 能否准确地定位、在手术中尽量减少副损伤,在神经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术中CT、MRI及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性及安全性,但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无法在国内广泛应用,并且存在放射性、术中漂移等情况,而术中超声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并应用于神经外科以来,随着设备的改进、图像质量的提高,使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术中B超具有实时定位、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无创等优点,我科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使用术中B超监测颅内手术60例,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B超 神经外科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