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蒲公英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子辉 董朕 +2 位作者 伍蕙岚 谭斌 曾建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70-2185,共16页
本研究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蒲公英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并对以蒲公英为原料开发功能性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提供指导。通过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网页工具筛选蒲公英中的活性成分... 本研究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蒲公英抗氧化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并对以蒲公英为原料开发功能性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提供指导。通过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网页工具筛选蒲公英中的活性成分以及潜在作用靶点,使用SwissADME工具计算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得与抗氧化相关的目的基因,使用Cytoscape和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靶点-功能、化合物-靶点-通路可视化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富集分析,通过ABTS法和FRAP法对蒲公英不同提取组分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筛选到活性成分28个、化合物预测靶点296个、抗氧化靶点1371个和交集靶点135个。理化性质计算显示,活性成分中大部分为水溶性。蛋白质互作分析表明,JUN、VEGFA、SRC、HSP90AA1和MMP9等20个关键蛋白可能在抗氧化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抗氧化功能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有关。体外抗氧化测定结果显示,蒲公英水提组分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综上表明,蒲公英中的水溶性活性成分是其抗氧化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开发抗氧化功能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网络药理学 抗氧化 物质基础 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不同“发汗”工艺处理茯苓及茯苓皮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楚倩 伍蕙岚 +5 位作者 唐旭阳 黄凯 田梦岚 向维 曾建国 谢红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5期1064-1070,共7页
目的:对不同“发汗”方式处理的茯苓进行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阐述不同“发汗”方式对茯苓、茯苓皮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茯苓、茯苓皮的“发汗”方法。方法:对所采集的鲜茯苓进行不同“发汗”工艺处理,干... 目的:对不同“发汗”方式处理的茯苓进行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阐述不同“发汗”方式对茯苓、茯苓皮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茯苓、茯苓皮的“发汗”方法。方法:对所采集的鲜茯苓进行不同“发汗”工艺处理,干燥后对其甲醇提取物进行UPLC分析,建立用以评价“发汗”方法优劣的指纹图谱体系。采用Agilent-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4、210 nm。结果:研究了茯苓“发汗”工艺,发现模拟“发汗”4 d的茯苓整体质量较优,并建立了评价茯苓、茯苓皮优劣的UPLC指纹图谱,茯苓、茯苓皮分别确定了21、23个共有峰;不同“发汗”时间中,茯苓中茯苓酸、猪苓酸C的含量存在总体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茯苓皮中的茯苓酸、猪苓酸C的含量存在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茯苓皮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显著高于茯苓。结论: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同时用于茯苓、茯苓皮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测定,该方法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可较全面地反映新型模拟“发汗”与蒸制“发汗”工艺处理的茯苓、茯苓皮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醇溶性浸出物、总三萜、茯苓酸、猪苓酸C的含量,证明模拟“发汗”茯苓品质优于蒸制“发汗”茯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茯苓皮 超高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 “发汗”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