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章学诚“子史衰而文集之体盛”说发微 被引量:4
1
作者 伏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1,共8页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教上》篇提出的"子史衰而文集之体盛"这一命题,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战国以降诸子和史学等专门之学的衰落,与文人文集的兴起这一学术变化。此命题不仅描述了私人写作的形态变化,其深层意蕴在于揭示&q...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教上》篇提出的"子史衰而文集之体盛"这一命题,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战国以降诸子和史学等专门之学的衰落,与文人文集的兴起这一学术变化。此命题不仅描述了私人写作的形态变化,其深层意蕴在于揭示"私家之言"丧失立言宗旨的实质性变化。在史学衰落的相关论述中,章学诚特别强调了专门之学的丧失。此说不仅寄托了章学诚本人"成一家之言"的学术理想,更为《文史通义》所涉的其他畛域提供了价值判断标准。其中所包含的多对二元关系,与《书教》篇提出的"撰述"与"记注"有着一致的内在涵义,亦可以为理解章氏思维方式提供例证;对辞章之学和文人自矜文辞的批评,亦体现了章氏对"言公"之旨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史 “私家之言” 宗旨 专门之学
下载PDF
章学诚“古文辞由史出”说探微
2
作者 伏煦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181,共10页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篇提出“古文辞而不由史出,是饮食不本于稼穑也”之说,在“古文辞”中特标举叙事之文,以叙事之文出于史学,而史学源于《春秋》,建构了四部之学视野下的古文统绪。“古文辞由史出”说在章学诚的古文批评...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篇提出“古文辞而不由史出,是饮食不本于稼穑也”之说,在“古文辞”中特标举叙事之文,以叙事之文出于史学,而史学源于《春秋》,建构了四部之学视野下的古文统绪。“古文辞由史出”说在章学诚的古文批评实践中亦有所体现,即引入史学义例,提高传记碑志等叙事文体的品格,直指其拘泥于浮词俗忌的弊病。“古文辞由史出”说实际上从属于章学诚贯通四部之学的理论构建,即“六艺”—“战国之文”—“后世之文”,对于“史”的定位,则与“六经皆史”说将“史”视作“先王之政典”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辞” 叙事之文 古文批评 “六经皆史”
下载PDF
论朝鲜时代女性次韵诗的技法:以丰山洪氏家族为中心
3
作者 伏煦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1期81-86,共6页
次韵诗在丰山洪氏文学家族女性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具有令人瞩目的地位,在徐令寿阁与洪原周母女的诗作中均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以次韵古人之作为主。次韵诗在形式上的核心无疑是韵脚,因袭前作或以用典等技法赋予韵脚新的含义,并化用前人成... 次韵诗在丰山洪氏文学家族女性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具有令人瞩目的地位,在徐令寿阁与洪原周母女的诗作中均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以次韵古人之作为主。次韵诗在形式上的核心无疑是韵脚,因袭前作或以用典等技法赋予韵脚新的含义,并化用前人成句等手段,皆是洪氏家族女性诗人次韵的常用作法。整体而言,洪氏家族的女性诗人在次韵古人诗歌的过程中,常模仿前作的风格,主旨上亦有相通之处,然而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在次韵之作中亦有体现,这使得次韵诗这一形式要求较高的诗体创作超越了文字游戏,诗人亦是自觉选择自己追摹与效仿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韵 用典 模拟
下载PDF
“以集为子”:论六朝子书写作方式的文集化
4
作者 伏煦 《励耘学刊》 2023年第1期138-158,384,385,共23页
“以集为子”说是刘咸提出的命题,借以指以《抱朴子》《刘子》为代表的六朝子书重辞藻而轻宗旨的写作方式。葛洪《抱朴子外篇》的篇目,有赋、设论、史论和连珠等各种文学文体,在继承前代写作模式的基础上,葛洪亦在其中表现了个体的人生... “以集为子”说是刘咸提出的命题,借以指以《抱朴子》《刘子》为代表的六朝子书重辞藻而轻宗旨的写作方式。葛洪《抱朴子外篇》的篇目,有赋、设论、史论和连珠等各种文学文体,在继承前代写作模式的基础上,葛洪亦在其中表现了个体的人生选择与著述理想;《刘子》的作者则隐匿了自我,重新整合九流百家的思想,所论事理多因袭前人,而文的写作形成了更加理论化与辞章化的学术文本。整体而言,无论魏晋士人的著述观念,还是史志目录的分类,都表明子书与文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术著述,然而文集的因素影响着子书的写作,客观上推动了中古时代子书与文集兴替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朴子外篇》《刘子》赋 设论 骈文
下载PDF
班长
5
作者 伏煦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6年第8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学习委员 毕业典礼 宣传委员 第一时间 端一 师阴 前途光明
下载PDF
高考概念型作文写作升格指导 被引量:4
6
作者 伏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4-67,共4页
【教学缘起】概念型作文是高考作文的一种常规题型,如北京高考作文题“规则”(2002年),说“安”(2005年)等。合理界定和解说概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议论文的起点。而界定核心概念并在文中紧扣其进行论述,对目前高三备考... 【教学缘起】概念型作文是高考作文的一种常规题型,如北京高考作文题“规则”(2002年),说“安”(2005年)等。合理界定和解说概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议论文的起点。而界定核心概念并在文中紧扣其进行论述,对目前高三备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作文写作 概念型 升格 “安” 议论文 界定 教学
下载PDF
“秦汉诸子即后世之文集”说平议——兼论西汉文章存录方式的演变
7
作者 伏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75,共10页
余嘉锡《古书通例》提出“秦汉诸子即后世之文集”说,其学理依据在于诸子与文集在著述形态上的相似,后世文集中的诸多文体亦可溯源至诸子。晚近的目录学家根据今存西汉子书中的各体文章、《汉书》的相关记载,将现存的西汉文章视作其作... 余嘉锡《古书通例》提出“秦汉诸子即后世之文集”说,其学理依据在于诸子与文集在著述形态上的相似,后世文集中的诸多文体亦可溯源至诸子。晚近的目录学家根据今存西汉子书中的各体文章、《汉书》的相关记载,将现存的西汉文章视作其作者已佚子书的篇目。武帝朝之后,子书数量锐减的同时,其撰述意图和文体体制决定了子书已经难以容纳作者的单篇文章;结合王充《论衡》中将“上书奏记”区别于诸子的论述,可知在汉人观念中,“诸子之文”和后世“文集之文”乃不同性质的著述。大部分秦汉诸子在六朝时期亡佚,而六朝人为作者重编的文集著录于《隋书·经籍志》集部,暗示了中古时代存在一个文集“取代”子书的历程,亦是诸子与文集兴替的又一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诸子 文集 《汉书·艺文志》 西汉文章
下载PDF
论《金楼子》“兼备众体”的著述性质
8
作者 伏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35-143,共9页
萧绎的《金楼子》曾在学术史上备受“稗贩”与“类书”的讥评,但将《金楼子》与类书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主题还是文本的整合方式,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实际上,《金楼子》的记事部分更接近小说,而抄撮前代典籍与议论的部分,则可能是萧绎... 萧绎的《金楼子》曾在学术史上备受“稗贩”与“类书”的讥评,但将《金楼子》与类书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主题还是文本的整合方式,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实际上,《金楼子》的记事部分更接近小说,而抄撮前代典籍与议论的部分,则可能是萧绎的读书笔记。与其将《金楼子》视作一部杂钞之作,不如说《金楼子》是一部“兼备众体”的子书。萧绎用灵活多样的写作方式,解构了先秦诸子以来子书以“立言”为主的著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楼子》 类书 小说 笔记 综合性
下载PDF
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之间:论《史记》《汉书》的编次
9
作者 伏煦 《唐都学刊》 2020年第1期5-10,15,共7页
以《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与世家的西周春秋十二诸侯和《汉书》重新排列西汉初期功臣列传的次序为例,可以看出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两个因素对于纪传体正史体例与书写的重要影响。与《十二诸侯年表》所反映的西周初年分封所建立的政... 以《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与世家的西周春秋十二诸侯和《汉书》重新排列西汉初期功臣列传的次序为例,可以看出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两个因素对于纪传体正史体例与书写的重要影响。与《十二诸侯年表》所反映的西周初年分封所建立的政治秩序有所不同的是,十二春秋诸侯世家的编次,实际上是之后历史进程和诸国实际历史地位的反映;《汉书》对《史记》所建立的西汉开国功臣列传次序的重新调整,也是班固出于展示汉初政治秩序及国家机制的目的所有意为之,而《外戚传》的次序安排,则又反映了班固对于西汉衰亡这一历史进程的认识。总体而言,实际的历史进程与作者认同的政治理念并非截然对立的两种标准,《史记》与《汉书》的编次亦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进程 政治理念 《史记》《汉书》的编次
下载PDF
《史通》 的自注与刘知幾的史注观--兼与六朝自注比较
10
作者 伏煦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2年第2期68-81,共14页
作为较早附有作者自注的学术著作之一,《史通》自注的注释方式及其特色值得关注。一方面,《史通》自注作为正文骈体文的一种补充手段,详述正文受体制所限而无法完整引述的史传文本;另一方面,在正文仅仅描述现象或做出结论之时,将相关的... 作为较早附有作者自注的学术著作之一,《史通》自注的注释方式及其特色值得关注。一方面,《史通》自注作为正文骈体文的一种补充手段,详述正文受体制所限而无法完整引述的史传文本;另一方面,在正文仅仅描述现象或做出结论之时,将相关的例证置于自注,作为引证手段。前者是《补注》篇中“委曲叙事存于细书”的体现,而后者则避免正文“毕载则言有所妨”。在形式上,《史通》自注与六朝赋的自注皆以“异体”而“言事”,而在扩展正文内容方面,则与《洛阳伽蓝记》自注相似,但又避免了六朝自注烦冗琐碎的弊端。刘知幾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吸取了前代的经验与教训,《史通》自注与刘氏本人的注释观念高度一致,亦体现了刘知幾拓展骈体正文与学术规范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刘知幾 自注
下载PDF
“论”体文的存录方式与汉魏六朝子集兴替 被引量:2
11
作者 伏煦 《文学遗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41,共12页
汉魏子书多以“论”为名,在学术史上,“论”体文与子书存在源流关系,在说理的性质与写作方式上亦有相通之处;诸多子书作者以著述本身为目的,并不追求思想内容上的别具一格。与之不同的是,魏晋玄学与佛教所关注的诸多命题,具有较强的思... 汉魏子书多以“论”为名,在学术史上,“论”体文与子书存在源流关系,在说理的性质与写作方式上亦有相通之处;诸多子书作者以著述本身为目的,并不追求思想内容上的别具一格。与之不同的是,魏晋玄学与佛教所关注的诸多命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所著“论”体文与子书在学术宗旨和著述体制上格格不入,在学术史上亦未出现专门探讨玄学或佛教的子书。由今存的佛教文献《弘明集》与《广弘明集》汇编同一主题相关文章的体例可知,“论集”按主题分类并序次成“集”。“论集”取代子书成为“论”体文主要的存录方式,是中古时代子集兴替这一学术史历程的一部分;“集”作为学术著述方式,亦得以具备专门之学与“一家之言”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体文 汉魏子书“论集” 存录方式
原文传递
论阮籍形象建构的两个传统
12
作者 伏煦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19-136,共18页
《文选》五臣注以降,形成了以比兴讽喻诠释阮籍《咏怀》诗的传统,在南宋曾原一《选诗演义》和元末刘履的《选诗补注》中,阮籍忠于曹魏并且在司马氏篡权的背景下选择韬晦自保的形象被建构出来;与之相对的是,东晋南北朝士人对阮籍的认识... 《文选》五臣注以降,形成了以比兴讽喻诠释阮籍《咏怀》诗的传统,在南宋曾原一《选诗演义》和元末刘履的《选诗补注》中,阮籍忠于曹魏并且在司马氏篡权的背景下选择韬晦自保的形象被建构出来;与之相对的是,东晋南北朝士人对阮籍的认识偏重于其作为名士的一面,这一传统由《世说新语》肇端,唐修《晋书》阮籍本传继之,两者均甚少涉及其政治活动.由此看来,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本在各自的传统中,构建了两种相对独立的阮籍形象,然而《咏怀》诗的注家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式,在勾连诗义和阮籍轶事的同时,亦沟通了阮籍形象建构的两个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世说新语》 比兴讽喻 魏晋名士 沟通
原文传递
刘师培“反集为子”说发覆 被引量:3
13
作者 伏煦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220,共9页
刘师培《论文杂记》第12则提出的"反集为子"说,在章学诚和谭献旧说的基础上,论证了后世文集因学术各有专门而得以成一家之言,与诸子旨意相通。"反集为子"说成立的理据在于以唐宋大八家为代表的文章著作,在宗旨和风... 刘师培《论文杂记》第12则提出的"反集为子"说,在章学诚和谭献旧说的基础上,论证了后世文集因学术各有专门而得以成一家之言,与诸子旨意相通。"反集为子"说成立的理据在于以唐宋大八家为代表的文章著作,在宗旨和风格上与诸子九流百家有相通之处,亦代表了一种理想的文集形态。作为一种学术批评话语,"反集为子"包含着"举本统末"的思维方式与批评方法,在厘清学术史脉络的同时,又建构出四部之间具有隐喻性质的关系。刘师培以考据学为名家,将其纳入"反集为子"说,凸显清代学术最重要的特质,使这一命题最终超越囿于义理与辞章之学的旧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书 文集 著述方式 学术批评 考据学
原文传递
选子入集:论总集采摭子书篇章的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伏煦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总集采摭子书篇章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文选》"论"体收录贾谊《过秦论》与曹丕《典论·论文》,似与《文选序》确立的不录子书的原则相悖。然而采摭两汉以降子书篇章的总集在宋代之后并不罕见,《文章正宗》《文选补遗》等... 总集采摭子书篇章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文选》"论"体收录贾谊《过秦论》与曹丕《典论·论文》,似与《文选序》确立的不录子书的原则相悖。然而采摭两汉以降子书篇章的总集在宋代之后并不罕见,《文章正宗》《文选补遗》等总集将以"论"为名的汉魏子书作为选文对象,从子书本身选文的直接方式和从作者正史本传采摭的间接方式并存,其选文亦为诸多明代文章总集所继承。选先秦诸子入集则在"裁篇"与"定体"两方面存在障碍,明清两代的文章总集尝试在选文观念与总集体例两方面,突破《文选》等传统总集所设立的藩篱,同时按照诸子既有的篇章或根据文意进行剪裁,打破子书与文集在著述性质上的界限,真正实现"选子入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集 文本形态 编纂方法 裁篇 定体
原文传递
《史通》外篇的成立及其撰述方式
15
作者 伏煦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2,共12页
在学术史上,《史通》外篇获得的评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及晚近学者多认为,其内容有与内篇"重出"或"抵牾"之处。追溯《史通》的学术渊源,并从理论体系的角度审视《史通》内外篇,可以发现内篇效仿了《文心雕龙... 在学术史上,《史通》外篇获得的评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及晚近学者多认为,其内容有与内篇"重出"或"抵牾"之处。追溯《史通》的学术渊源,并从理论体系的角度审视《史通》内外篇,可以发现内篇效仿了《文心雕龙》骈体专题论文的批评文体及其理论系统,外篇则在文本考证方法和述学文体两方面继承了《论衡》,弥补了内篇所缺乏的专书的专题研究;内篇讨论"近代之史",而外篇着意于《尚书》与《春秋》经传,亦是刘知幾为《史通》所设置的"断限"。因而,《史通》外篇的成立,是由史学需要专书研究的性质与骈文在论述文本考证方面的不足,以及《史通》自身的学术渊源共同决定的,不能将其简单视作刘知幾著述的初稿或者读书札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幾 《史通》 外篇 札记 撰述方式
原文传递
编年史的“变体”:《左传》的时间控制与历史解释
16
作者 伏煦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1期1-18,共18页
本文通过分析《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重耳出亡(僖公二十三年)和夏姬相关的史实等三例不同于一般编年史写法的叙事,来阐述《左传》的时间观念对历史解释的影响。不管《左传》利用时间因素塑造人物,还是利用人物... 本文通过分析《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重耳出亡(僖公二十三年)和夏姬相关的史实等三例不同于一般编年史写法的叙事,来阐述《左传》的时间观念对历史解释的影响。不管《左传》利用时间因素塑造人物,还是利用人物串联被自然时间分隔的叙事,都是调整编年体史书依照时间顺序安排历史事件的基本做法,其旨归在于"以史传经"的需要,即将自己的态度寓于历史叙事本身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标志 时间间隔 叙事错觉 线索人物 “以史传经”
原文传递
班长
17
作者 伏煦 《新读写》 2006年第4期41-42,共2页
记得歌手庾澄庆也唱过一首歌,叫《报告班长》。确实,如作者所写,班长是一班之中除班主任之外。负责和管理班级的主要负责人,是同学们追求的目标和向往的偶像。只是,这“官”不好当啊!看他为了收集资料磨破嘴、累断腿,大扫除时不... 记得歌手庾澄庆也唱过一首歌,叫《报告班长》。确实,如作者所写,班长是一班之中除班主任之外。负责和管理班级的主要负责人,是同学们追求的目标和向往的偶像。只是,这“官”不好当啊!看他为了收集资料磨破嘴、累断腿,大扫除时不怕苦、不怕累,就感同身受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学生作文 记叙文 评析
原文传递
论汉魏六朝子书的私人写作与知识趣味——以《颜氏家训》为中心
18
作者 伏煦 《华中学术》 2022年第4期57-67,共11页
作为汉魏六朝子书的新因素,私人写作与知识考辨在《颜氏家训》这部具有子书性质的著作中有显著的体现。具体而言,个人经验与家族传统乃至诗文典故运用的得体和精准,皆为颜之推训诫子孙的重要内容,较之先秦以来的子书,更加接近后世笔记... 作为汉魏六朝子书的新因素,私人写作与知识考辨在《颜氏家训》这部具有子书性质的著作中有显著的体现。具体而言,个人经验与家族传统乃至诗文典故运用的得体和精准,皆为颜之推训诫子孙的重要内容,较之先秦以来的子书,更加接近后世笔记中记述轶闻与考据辨证;在文体选择上,不同于连缀专题论文成书的子书写作方式,颜之推将礼仪规范、士人逸闻与典故考证等连缀成篇,适应了《家训》自身的表达需要,笔记的撰述旨趣和文体形式的加入,为子书带来新变的同时,又解构了传统的子书著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子书 笔记 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