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被引量:6
1
作者 伦鹏 陈兵 +2 位作者 窦以河 胥建 吴泽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动脉瘤直径2~12 mm,根据A2开放平面选择手术侧别,全部动脉瘤术中获得良好显露。结果 49例前交通...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动脉瘤直径2~12 mm,根据A2开放平面选择手术侧别,全部动脉瘤术中获得良好显露。结果 49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均完成手术夹闭。术后切口皮下积液2例,眼睑上抬困难2例,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或改善。随访1~37个月,未再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微创而安全有效的入路,以A2平面开放侧为手术入路侧更有利于动脉瘤暴露和夹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眶上开颅 锁孔入路 夹闭术
下载PDF
CT灌注评价颅骨修补术后脑灌注与神经功能改善 被引量:11
2
作者 伦鹏 刘鹏 +2 位作者 王刚 孟庆海 吴泽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72-273,共2页
去骨瓣减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术式,术后康复阶段大量患者出现非脑损伤性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疲劳,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或语言障碍,偏瘫,偏侧感觉障碍等功能区症状.通常认为是由于大气压直接影响颅骨缺损部位压力[1],引起脑血流量(... 去骨瓣减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术式,术后康复阶段大量患者出现非脑损伤性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疲劳,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或语言障碍,偏瘫,偏侧感觉障碍等功能区症状.通常认为是由于大气压直接影响颅骨缺损部位压力[1],引起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降低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症状.以往研究多集中在颅内大血管CBF上,而CT灌注成像可直接显示大脑皮层灰质,白质,基底节区的脑血流量,更具说服力.我们对17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行CTP(CT perfusion,CT灌注)检查,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CT灌注 脑血流量
下载PDF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4
3
作者 伦鹏 胥建 +2 位作者 吴泽玉 赵彦 窦以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61例患者,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大脑中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61例患者,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大脑中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0例,多发动脉瘤8例。一期完全夹闭动脉瘤60例,二期夹闭对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疤痕小,切口相关并发症少。经该术式夹闭71个前循环动脉瘤,包括8例多发动脉瘤患者。随访有98.3%的患者恢复良好,轻残1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入路,术前谨慎选择患者及充分手术经验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开颅 锁孔入路 动脉瘤
下载PDF
bFGF与EGF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伦鹏 孟庆海 刘广义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体外条件下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千细胞(NSCs)和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出生4周左右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两组:实...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体外条件下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千细胞(NSCs)和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出生4周左右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两组:实验组细胞加入bFGF和EGF,进行诱导分化;对照组不加因子继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巢蛋白(Nestin)单抗、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抗、兔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抗鉴定。结果 实验组诱导7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均有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表达,且3种细胞数量差别有显著性(t=3.266~6.099,P〈0.05)。而对照组细胞仍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无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结论 bFGF、EGF可以诱导BMSCs向NSCs分化,并可调控神经元分化,促进神经元细胞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f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巢蛋白
下载PDF
头痛、呕吐伴右下肢麻木无力1h
5
作者 伦鹏 李国彬 孟庆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麻木无力 呕吐物 头痛 无意识障碍 胃内容物 瞳孔直径 血管杂音 下肢肌力
下载PDF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6
作者 潘文勇 孟庆海 +2 位作者 李环亭 焦迎宾 伦鹏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226例重型颅脑损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A组180例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基础上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B组46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 目的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226例重型颅脑损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A组180例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基础上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B组46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大面积脑梗塞、严重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以及GOS标准预后评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的手术能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开颅手术 减压 脑膨出 迟发血肿
下载PDF
环池的显微解剖和临床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兵 伦鹏 +3 位作者 张杰 曲静 陈晓东 丰育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环池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利用20具(40侧)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模拟颞下入路,了解环池的显微解剖。对环池内的血管和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测量。结果环池内的主要结构脉络膜前动脉、基... 目的探讨环池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利用20具(40侧)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模拟颞下入路,了解环池的显微解剖。对环池内的血管和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测量。结果环池内的主要结构脉络膜前动脉、基底静脉、大脑后动脉及滑车神经。主要对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在外侧膝状体处,基底静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的距离为(4.86±1.25)mm。基底静脉大多位于大脑后动脉的上内侧,附于中脑的外侧,直径1.0~4.2mm。基底静脉在中脑外侧面的前缘、外侧膝状体、中脑外侧沟处基底静脉到小脑幕切迹的平均直线距离分别为(9.04±0.68)mm、(4.08±1.25)mm、(6.02±2.01)mm。滑车神经穿入处在后床突后外方(12.88±3.25)mm,在幕中潜行(6.78±1.88)mm。结论熟悉环池内的解剖结构,了解环池中的血管和神经走行,手术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神经,减少出血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池 滑车神经 基底静脉 解剖学 手术入路
下载PDF
miRNA-34a对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鹏 伦鹏 孟庆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34a(microRNA-34a,miR-34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对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20例胶质瘤组织标本均取自于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01月至2010年12月),作为对照的正常脑组织取自5... 目的:研究微小RNA-34a(microRNA-34a,miR-34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对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20例胶质瘤组织标本均取自于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01月至2010年12月),作为对照的正常脑组织取自5位重症脑外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Real-time PCR检测胶质瘤组织中miR-34a的表达。体外转染miR-34a mimics至SHG-44细胞中,MTT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SHG-44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miR-34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其在Ⅲ、Ⅳ期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低于Ⅰ、Ⅱ期胶质瘤组织。miR-34amimics体外转染组与空白组相比,其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提高[(37.24±5.72)%vs(4.19±0.63)%,P<0.01];miR-34amimics转染组SHG-44细胞G1期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61.78±2.01)%vs(50.91±1.19)%,P<0.05];且miR-34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细胞相比显著升高[(15.28±3.65)%,vs(2.07±0.84)%,P<0.01]。结论:miR-34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miR-34a可抑制SHG-44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microRNA-34a 胶质瘤 SHG-44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数学评价各种硬脑膜切开方法的优缺点 被引量:1
9
作者 亓卫国 伦鹏 +1 位作者 周学珍 董琛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在神经外科硬脑膜的切开中,有不同的方法。相同条件下,如何评价哪种方法最科学,借助合理的应用数学,可得出准确客观的标准答案。
关键词 数学 评价 硬脑膜切开法 优缺点
下载PDF
可视化穿刺技术在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10
作者 吴泽玉 胥建 +2 位作者 伦鹏 孙秀岩 张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7-21,共5页
探讨可视化穿刺技术在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17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血肿清除,术中使用自制头端透明软通道(引流管)和摄像头进行可视化穿刺血肿穿刺,并测量... 探讨可视化穿刺技术在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17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血肿清除,术中使用自制头端透明软通道(引流管)和摄像头进行可视化穿刺血肿穿刺,并测量血肿长度,调整软通道引流口位于血肿中心,进行抽吸并引流血肿。结果 17例患者中有1例在穿刺过程中脑实质内血管,进行了穿刺方向调整避开血管。术后24小时内CT影像显示,血肿清除率为(80.1±6%),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 基于微创软通道的可视化穿刺技术,使用简单,通过调整可以让软通道引流口处于血肿的中心位置,缩短了手术时长,提高了血肿清除效率,改善了患者预后;可视的功能增加了术者自信心,非常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血压 脑出血 可视穿刺 测量血肿 软通道 颅内血肿
下载PDF
同源异型盒基因在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鹏 冉雯雯 +2 位作者 吴泽玉 伦鹏 孟庆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790-4792,共3页
目的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HOXA5)在胶质瘤增殖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hRNA干扰技术构建HOXA5低表达胶质瘤细胞系,通过MTT,Transwell和Matrigel方法研究干扰HOXA5表达后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 目的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HOXA5)在胶质瘤增殖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hRNA干扰技术构建HOXA5低表达胶质瘤细胞系,通过MTT,Transwell和Matrigel方法研究干扰HOXA5表达后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HOXA5表达后能够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运动侵袭能力(P<0.01)。结论 HOXA5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与促进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同源异型盒基因A5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中国人群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辛宗泽 邓文帅 +2 位作者 何涛 伦鹏 孙鹏 《精准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47-450,453,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于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于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PD易感性关系的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通过计算优势比(ORs)和相应的95%置信区间(95%CI)评估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PD易感性的关系。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包含11项病例-对照研究),累计患者2 333例,对照组3 064例。Meta分析结果示,rs94721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PD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A vs.G:OR=0.80,95%CI=0.74~0.87,P<0.01;AA+AG vs.GG:OR=0.75,95%CI=0.67~0.85,P<0.01;AA vs.GG:OR=0.63,95%CI=0.54~0.74,P<0.01;AG vs.GG:OR=0.80,95%CI=0.70~0.90,P<0.01;AA vs.AG+GG:OR=0.73,95%CI=0.64~0.84,P<0.01)。亚组分析结果示,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不仅与降低汉族人群PD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也与降低非汉族人群PD发病风险有关。结论 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降低中国人群PD发病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PARK16 rs947211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Meta分析(主题)
下载PDF
眶上锁孔入路术中侧脑室穿刺的研究
13
作者 孟凯 窦以河 +3 位作者 胥建 伦鹏 吴泽玉 赵彦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经常出现术中脑肿胀的情况,影响手术进一步操作,通过术中侧脑室穿刺释放脑脊液可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正常人的磁共振图像(MRI),尝试对眶上锁孔入路术中侧脑室穿刺的位点和穿刺角度、深度进行研究,... 目的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经常出现术中脑肿胀的情况,影响手术进一步操作,通过术中侧脑室穿刺释放脑脊液可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正常人的磁共振图像(MRI),尝试对眶上锁孔入路术中侧脑室穿刺的位点和穿刺角度、深度进行研究,提高侧脑室穿刺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减少手术创伤。方法本文随机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8名无颅内疾病和脑室异常者的MRI图像。采用关键孔上方沿颞上线1 cm处作为穿刺点,利用GE Medical Systems的Centricity Enterprise Web 3. 0软件分别测量以下极值:水平面中穿刺道与中线夹角的角度;矢状面中穿刺道与下眶听线夹角的角度;穿刺道的长度;实际穿刺长度的确定。结果以关键孔上方沿颞上线1 cm处脑皮质作为穿刺点,穿刺道与中线夹角平均值为45. 3°(44. 2°~46. 5°),与下眶听线夹角平均值为14. 5°(11. 9°~17. 1°),穿刺深度距脑皮质最少3. 5 cm,最大不超过6. 8 cm。修正后的实际穿刺道长度为3. 6~7. 0 cm。结论在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术中需进行侧脑室穿刺时,术者往往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脑室穿刺,且选取穿刺点不一,误差难免较高,以本研究所采用的穿刺点和穿刺角度进行穿刺是简易、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锁孔 关键孔 脑室穿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左侧外侧裂海绵状血管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14
作者 解名琛 吴泽玉 +4 位作者 赵彦 伦鹏 窦以河 孙鹏 胥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478-479,共2页
1病例资料32岁女性,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 d入院。既往体健,无阳性病史。入院体格检查未发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颅脑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左侧外侧裂内(图1A~C),考虑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可能。立即行颅脑CTA检查,未发... 1病例资料32岁女性,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 d入院。既往体健,无阳性病史。入院体格检查未发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颅脑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左侧外侧裂内(图1A~C),考虑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可能。立即行颅脑CT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及血管畸形(图1D)。DSA检查仍未发现动脉瘤及血管畸形(图1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侧裂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颅骨修补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韩金昆 伦鹏 +3 位作者 陈晓东 吴泽玉 韩富兵 孙鹏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1期4939-4946,共8页
目的:探究颅骨修补术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对研究结果和可能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行单侧颅骨修补术患者433例。提取临床资料后,对可能的因素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以独立影响因素为... 目的:探究颅骨修补术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对研究结果和可能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行单侧颅骨修补术患者433例。提取临床资料后,对可能的因素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以独立影响因素为依据进行分组,对分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确定独立影响因素影响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具体类型。结果:共43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期行V-P分流术为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dds ratio 4.913;95% CI 2.479~9.739;p 【0.001)。以是否伴随V-P分流术进行临床资料分组,分组后资料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去骨瓣减压术与颅骨修补术的间隔时间、原发病、颅骨修补材料均无统计学差异,伴随V-P分流术的颅骨修补患者术后并发脑内血肿的风险更高(P 【0.001)。结论:同期行V-P分流术为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同期行V-P分流术可以增加脑内血肿的风险。而患者性别、年龄、去骨瓣减压术与颅骨修补术时间间隔、原发病是否凝血相关、修补材料种类尚不能判断为修补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早期(【3月)行颅骨修补术并不增加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脑室穿刺术在锁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伦鹏 吴泽玉 +3 位作者 陈晓东 陈兵 孟凯 窦以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前,常用的锁孔术式有眶上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及颞下锁孔入路等,均需通过释放脑脊液增加脑组织牵拉的空间。对部分脑水肿及颅高压患者脑脊液释放有困难,需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但术中穿刺脑室常难以定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 目前,常用的锁孔术式有眶上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及颞下锁孔入路等,均需通过释放脑脊液增加脑组织牵拉的空间。对部分脑水肿及颅高压患者脑脊液释放有困难,需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但术中穿刺脑室常难以定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神经外科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在行锁孔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19例采用术中超声引导穿刺侧脑室,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锁孔入路 超声引导穿刺 脑室穿刺术 手术中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应用 颞下锁孔入路 翼点锁孔入路
原文传递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合并Cowden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伦鹏 孟庆海 薄勇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2,共2页
患者女,49岁。1999年及2003年发现右乳腺及左乳腺肿物,分别行肿瘤切除术,病理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未见癌转移。2007年6月出现头痛头晕及行走不稳,12月出现复视,视力下降,经眼科治疗后复视消失。MRI发现右小脑占位性病变。患者... 患者女,49岁。1999年及2003年发现右乳腺及左乳腺肿物,分别行肿瘤切除术,病理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未见癌转移。2007年6月出现头痛头晕及行走不稳,12月出现复视,视力下降,经眼科治疗后复视消失。MRI发现右小脑占位性病变。患者无此类疾病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 Cowden综合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肿瘤切除术 占位性病变 乳腺肿物 行走不稳 视力下降
原文传递
经非优势A1侧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被引量:1
18
作者 伦鹏 胥建 +1 位作者 赵彦 窦以河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自非优势侧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A)的手术方法、经验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前交通动脉和双侧A2段形成的A2开放平面朝向选择经非优势侧眶上锁孔入路夹闭的ACoA... 目的探讨自非优势侧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A)的手术方法、经验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前交通动脉和双侧A2段形成的A2开放平面朝向选择经非优势侧眶上锁孔入路夹闭的ACoAA病例资料,对手术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总结该方法的适应证和优缺点。结果12例患者的ACoAA均经非优势侧眶上锁孔入路完全夹闭,优势A1段动脉均显露良好。术后随访4~29个月均未发现动脉瘤复发或再破裂,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分5分11例,4分1例。结论ACoAA可经非优势A1侧眶上锁孔入路完全夹闭,是一种能获得良好疗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神经外科手术 疗结果
原文传递
颅骨内血管平滑肌细胞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1
19
作者 伦鹏 刘鹏 丁昌青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06,共2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瘤为罕见间质来源良性肿瘤,目前较少见报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8月收治颅骨内血管平滑肌瘤患儿1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瘤 颅骨 颅内肿瘤
原文传递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颅内感染一例
20
作者 伦鹏 吴泽玉 陈兵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11-311,共1页
患者男,54岁,因脑出血破人脑室,于当地医院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分别于术后第6天及第7天拔出侧脑室引流管,于第8天出现发热,意识不清症状,第10天于外院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后转入我科。人院查体:体温38.3℃,精神差,屈颈试... 患者男,54岁,因脑出血破人脑室,于当地医院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分别于术后第6天及第7天拔出侧脑室引流管,于第8天出现发热,意识不清症状,第10天于外院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后转入我科。人院查体:体温38.3℃,精神差,屈颈试验(+) ,双侧ker ni ng征( +) ,双侧巴氏征(+) ,腰椎置管引流脑脊液黄色混浊,脑脊液细胞总数:3500×100/L,wBC:3200×10。/L,氯:112 mmoL/L,糖<0.6 mmol /L,蛋白:2300 mg/L。血常规:WBC9.51×109/L,中性粒细胞0.76。人院后前3 d自引流管连续行脑脊液培养+药敏试验,三次培养结果均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1.5 g,1次/12 h) ,10 d后脑脊液细胞数转为正常,再次行脑脊液培养细菌未发育。患者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