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J.伊斯埃尔 伯幼 《世界哲学》 1980年第5期1-7,共7页
一、引言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斯大林化,那儿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较为自由的讨论。讨论的主旨是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化,及与此相关的精神内容的贫乏。波兰哲学家L.柯拉科夫斯基是这样说到这个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这个词并不意味... 一、引言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斯大林化,那儿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较为自由的讨论。讨论的主旨是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化,及与此相关的精神内容的贫乏。波兰哲学家L.柯拉科夫斯基是这样说到这个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这个词并不意味着它是由内容规定的一种学说,而是一种纯粹形式的,由一个绝对正确的机构下达的命令规定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劳动异化 官僚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劳动分工 非斯大林化 资本主义社会 哲学家
原文传递
进化的认识论及其意义
2
作者 G.弗赖 伯幼 《世界哲学》 1980年第6期24-31,共8页
一、认识的生理条件 K.洛伦茨早在很久以前就认为,动物和人的认识能力系于物理条件。因此,高等动物和人被看作是感觉-神经原“器械”。这些器械的结构决定了认识能力的先天性。就感觉而言,没有人认为感觉系于感觉器官的结构这一点是需... 一、认识的生理条件 K.洛伦茨早在很久以前就认为,动物和人的认识能力系于物理条件。因此,高等动物和人被看作是感觉-神经原“器械”。这些器械的结构决定了认识能力的先天性。就感觉而言,没有人认为感觉系于感觉器官的结构这一点是需要加以争论的。比较一下动物的感觉器官,就能特别清楚地说明这一点。J.冯·于克斯屈尔就是在这一意义上,企图研究不同动物的感性-作用世界的,他想借以指出它们和人的感性-作用世界的不同。我们知道,我们眼睛看到的颜色不同于蜜蜂眼睛看到的颜色,这一点已由K.冯·弗里施研究证实。我们眼睛网膜的灵敏性在黄颜色区,即钠谱线颜色区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能力 认识论 进化论 感觉器官 科学理论 洛伦茨 高等动物 客观真理 生理条件 变异
原文传递
当代工业社会的攻击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H.马尔库塞 伯幼 任荣 《世界哲学》 1978年第6期17-23,共7页
黑格尔的辩证法、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的学说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等,都成了他的思想源泉。马尔库塞同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试图从德国存在主义创始人海德格尔的哲学和胡塞尔的现象学出发,以一种... 黑格尔的辩证法、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的学说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等,都成了他的思想源泉。马尔库塞同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试图从德国存在主义创始人海德格尔的哲学和胡塞尔的现象学出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去修正马克思主义,并强调采取具体的政治行动,给本世纪六十年代学生运动和“新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了他们的思想领袖。他的后期论著着重于分析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晚期资本主义福利社会中人的处境。这里摘译的“当代工业社会的攻击性”便是他在这方面的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作者特别借助于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术语(如攻击性、本能压抑、补充压抑和性本能等),试图揭示晚期资本主义统治的结构。首先,他探讨了“病态社会”的定义,然后再进一步研究这一定义是否适用于“富裕社会”以及究竟能适用到多大程度。指出,由于“富裕社会”的种种病症,结果便对个人造成了种种紧张和负担。本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用他独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虽然也看出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一些弊病——它的肆无忌惮、冷酷无情和不断攻击的特性,以及产生这些攻击性的几个根源,并且指出了这种社会的“自杀的倾向”,但是他却看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无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性 富裕社会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 性本能 弗洛伊德学说 晚期资本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马尔库塞 辩证法 病态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