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48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位争伟 杜朝阳 姜恩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临床。方法:96例AC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次/d,2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丹皮酚软膏,2次/d。治疗后观察和...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临床。方法:96例AC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次/d,2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丹皮酚软膏,2次/d。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免疫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66.67%和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P<0.05);治疗组治疗1、2和3周后症状积分分别为(5.23±1.1)分、(3.07±1.08)分和(1.32±0.82)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治疗后sIL-2R为(2.11±0.7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2和IFN-γ水平为(28.14±2.37)pg/mL和(28.04±11.0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外用丹皮酚软膏,能显著改善ACD患者症状评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丹皮酚软膏 性接触性皮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盐酸非索非那定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位争伟 姜恩林 周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2期275-276,共2页
目的对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7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有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单独使... 目的对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7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有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单独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额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有个别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但是未对正常治疗造成影响。结论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非索非那定 卡介菌多糖核酸 慢性荨麻疹
下载PDF
构建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快捷高效分离培养的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堂友 郝飞 +1 位作者 伍津津 位争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72-73,共2页
目的:将显微法和两步酶法相结合,构建快捷分离培养纯的人头皮毛囊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的方法。方法:从真皮-皮下组织交界处横断头皮,拔出脂肪组织中的完整毛囊,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出毛乳头和真皮鞘,毛囊毛乳头用2g/L胶原酶37℃孵育4h... 目的:将显微法和两步酶法相结合,构建快捷分离培养纯的人头皮毛囊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的方法。方法:从真皮-皮下组织交界处横断头皮,拔出脂肪组织中的完整毛囊,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出毛乳头和真皮鞘,毛囊毛乳头用2g/L胶原酶37℃孵育4h左右后悬浮培养;真皮鞘碎片接种在涂有胶原的培养板中。培养的细胞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组化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及鉴别。结果:获得纯化的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结论:将原有两方法结合后的新技术,既达到了快的目的,也解决了细胞纯度问题,是高效的人毛囊真皮成分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毛囊/细胞学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50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位争伟 姜恩林 周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2期212-212,214,共2页
目的对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0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男性患者,全部采用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5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跟... 目的对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0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男性患者,全部采用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5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跟踪随访2年。调查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综合分析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占84%,其中一次性治愈,2年内未出现复发现象39例占92.86%,2年内复发,经二次治疗后治愈3例占7.14%。12例占24%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出现唇炎4例占8%,出现瘙痒症状7例占14%,血脂轻度增高1例占2%。结论局部注射加氦氖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注射 氦氖激光治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下载PDF
毛囊混合细胞诱导毛囊重建研究
5
作者 位争伟 姜恩林 周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1期76-77,共2页
目的将ORSC(人毛囊外根鞘细胞株)与DPC(人毛囊毛乳头)进行分离培养,使其诱导体内与体外形成毛囊。方法采用组织块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取ORSC与DPC,将两种细胞进行混合,然后在海藻酸钠的3d细胞支架上进行接种,将其构建成一种三维模型,同时,... 目的将ORSC(人毛囊外根鞘细胞株)与DPC(人毛囊毛乳头)进行分离培养,使其诱导体内与体外形成毛囊。方法采用组织块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取ORSC与DPC,将两种细胞进行混合,然后在海藻酸钠的3d细胞支架上进行接种,将其构建成一种三维模型,同时,将这种三维模型进行SD大鼠的皮下移植,经过八周以后,对移植部位进行取材,观察毛囊形成的相关情况。结果对SD大鼠移植的部位进行取材后,我们发现可见的HE染色细胞聚集成为一团一团的毛囊样结构,在电镜下的可见支架上,分布着散在细胞,CK14与CK15以及波形的蛋白染色呈现为阳性。结论采用SD大鼠三维模型进行分离培养,能够有效地将向毛囊逐渐分化的毛囊样结构诱导出来,为将来的重建毛囊事业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SC DPC 毛囊 诱导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与痰培养联合应用在慢支炎急性发作期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燕 位争伟 +2 位作者 谌秋华 陈燕玲 陈娟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2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与痰培养联合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炎”)急性发作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收治的75例疑似慢支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呼吸道九联检、痰培... 目的分析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与痰培养联合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炎”)急性发作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收治的75例疑似慢支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呼吸道九联检、痰培养检测,以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对慢支炎急性发作期的检出结果及3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经肺活检检测确认,75例疑似患者中共有60例慢支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痰培养真阳性例数为38例,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真阳性例数为43例,联合检测的真阳性例数为54例。联合检测的敏感度(90.00%)、准确度(84.00%)均高于痰培养(63.33%、65.33%)、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71.67%、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检测的特异度(73.33%)与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80.00)、联合检测(6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联合痰培养检测慢支炎急性发作期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对病原菌的诊断效果,可以扩大检测范围,提高对慢支炎急性发作期的检出率,也为临床研究人员全面分析病原菌及病情诊断、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 痰培养 病原菌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检测与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燕 位争伟 +1 位作者 何莹莹 张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8期169-170,共2页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检测与药敏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的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患者187例,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检测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支原体(Uu),采用乳胶免疫层析...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检测与药敏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的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患者187例,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检测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支原体(Uu),采用乳胶免疫层析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分析微生物感染率以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187例患者中,男性感染率为11.76%,女性感染率为39.57%,男女共感染96例,总感染率为51.34%;其中Uu感染率为28.88%,Uu+Mh感染率为9.09%,Mh感染率为3.74%,CT感染率为4.28%,CT+Uu感染率为3.74%,CT+Uu+Mh感染率为1.60%。Uu耐药性最强的药物为环丙沙星(70.37%),其次为螺旋霉素(51.85%);Mh耐药性最强的药物为螺旋霉素(100.00%),其次为左旋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耐药性均为85.71%;Uu+Mh耐药性最强的药物为螺旋霉素(100.00%),其次为克拉霉素(94.12%)。结论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Uu,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时应避免使用高耐药性的螺旋霉素、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 微生物感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应用探究
8
作者 周燕 位争伟 姜恩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258-259,共2页
论述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的制成及有效利用,并由此阐述医护人员在合理利用一览表后所带来的医学上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 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 血液标本 利用
下载PDF
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江再茂 位争伟 李瑛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67-1768,共2页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2种方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81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别应用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组)、单纯加替沙星注射液(对照组)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运用药物经济学最小成本法进行分析。结果:2种治疗方案的有...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2种方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81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别应用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组)、单纯加替沙星注射液(对照组)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运用药物经济学最小成本法进行分析。结果:2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成本分别为469.56、889.00元(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08.68、933.43。结论: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较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序贯疗法 泌尿系统 成本-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重离子加速器照射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位争伟 周燕 熊乐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6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离子加速器照射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江西省九江171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放射治疗组和重离子加速器组,每组4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重离子加速器照射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江西省九江171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放射治疗组和重离子加速器组,每组4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离子加速器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0例,总缓解率为80.0%(32/40);传统放射治疗组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总缓解率为60.0%(24/40)。重离子加速器组患者的总缓解率高于传统放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离子加速器组患者中,皮肤起水泡2例,皮肤破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传统放射治疗组患者中,皮肤起水泡4例,皮肤破溃2例,血小板减少1例,白细胞减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8/40)。重离子加速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放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离子加速器照射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较传统放射治疗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加速器 恶性黑色素瘤 疗效
原文传递
点阵CO2激光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位争伟 周燕 熊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89-90,共2页
分析不同点阵CO2激光参数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点阵CO2激光大... 分析不同点阵CO2激光参数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点阵CO2激光大面积平扫,观察组采用点阵CO2激光大面积平扫联合局部加强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瘢痕凹陷程度评分、瘢痕总体光滑程度评分以及治疗后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次结束、治疗2次结束瘢痕凹陷程度评分、瘢痕总体光滑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阵CO2激光大面积平扫联合局部加强模式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凹陷性 瘢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