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愈性创面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何丽苇 王顺 陈会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观察与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用于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武汉市第一医院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局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创面形成时间为2-6个月,治疗前都有长期换药或治疗不愈,抽取患者静脉血50mL或者100mL,经2次离... 目的观察与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用于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武汉市第一医院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局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创面形成时间为2-6个月,治疗前都有长期换药或治疗不愈,抽取患者静脉血50mL或者100mL,经2次离心采取富血小板血浆,与凝血酶混合制成凝胶状填塞和覆盖于清创后的创面。观察d3、d5和d7后创面的愈合情况,面积大小,干燥程度。结果d3创面均有新生肉芽产生,d7创面干燥,无炎性渗出液,面积减小。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能促进难愈性创面的愈合,缩短治疗期,尤其是促进新生肉芽的产生效果明显好于上皮组织的生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难愈性创面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TNF-α、IL-8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峻 何丽苇 马小莉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02-302,共1页
关键词 血清TNF-Α 卵巢癌患者 IL-8 临床价值 检测 放射免疫分析 健康体检者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丽苇 王顺 陈会欣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6期904-906,共3页
目的:回顾性统计武汉市第一医院近4年来临床对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回馈情况,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发生率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为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4-01—2017-12所有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目的:回顾性统计武汉市第一医院近4年来临床对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回馈情况,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发生率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为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4-01—2017-12所有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有输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率、血液制品种类及处理措施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年共输29 077袋血液制品,发生79例输血不良反应,呈逐年下降,分别为0.31%(20/6 353)、0.30%(18/6 084)、0.26%(21/8 075)、0.23%(20/8 565);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红细胞及自体全血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3.92%(11/79)、1.27%(1/79)、35.44%(28/79)、49.37%(39/79)及0(0/79);发生32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9例过敏性输血反应,3例输血相关呼吸困难,2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3例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红细胞(21例),血小板(9例)较血浆(2例)多见,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的血液制品分别为血小板(11例)、血浆(9例)、红细胞(7例)及冷沉淀(2例);1例输注血小板和2例输注红细胞发生输血相关呼吸困难;2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均为输注血小板制品;自体全血无不良反应。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率较低,应完善不良反应回报管理制度,预防漏报不报情况;自体血液回输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有孕产史的患者输血需要提高警惕,密切监测输血反应;不良反应类型与血液制品种类相关,应根据输血适应证,合理有效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制品类型 合理有效用血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何丽苇 陈会欣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4期588-592,共5页
目的: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在临... 目的: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在临床诊断治疗乙肝中的应用价值,寻求比现有常规检测更敏感、更准确的实验室乙肝检测方法。方法:将感染科461例标本分成5组进行比较分析:78例乙肝表面抗原(吸收度A值<1)阴性血清标本为A对照组;9例HBsAg弱阳性(吸收度A值为1~2)血清标本为B组;201例HBsAg阳性(吸收度A值>2)且HBV-DNA含量<5×102IU/ml的血清标本为C组;133例HBsAg阳性(吸收度A值>2)且HBV-DNA含量5×102~5×105IU/ml的血清标本为D组;40例HBsAg阳性(吸收度A值>2)且HBV-DNA含量>5×105IU/ml的血清标本为E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M,HBV-Lp和HBVPres1,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A组和B组未见Pre-S1和HBV-LP结果异常。C、D、E组中HBeAg的阳性率依次为0.99%,6.02%,77.50%;Pre-S1的阳性率依次为29.35%,42.86%,90.00%;HBVLP的阳性率依次为38.31%,55.64%,95.00%,HBV-LP、HBeAg和Pre-S1的阳性率可能性均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0.05)。C、D、E组中HBeAg、Pre-S1和HBV-LP的检出率分别为10.96%,40.64%,50.53%,HBV-L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和Pre-S1的检出率(P<0.05)。通过对相同HBV-DNA含量组的HBV-LP、HBeAg和Pre-S1阳性率进行统计学t检验比较,可以看出HBV-L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和PreS1的检出率(P<0.05)。C、D、E组中HBV-LP的平均吸收度A值依次为2.53,5.35,13.93。HBV-DNA含量的增加伴随着有HBV-LP浓度的增加(P<0.05)。结论:HBV-LP检测比HBeAg和Pre-S1检测敏感性强,被检出的可能性更大,漏检的可能性更小。HBV-LP检测与HBV-DNA检测呈正相关性,HBV-LP在HBsAg阳性而HBV-DNA检测阴性时有理想的检出率,可能会对乙型肝炎诊断治疗进行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大蛋白 乙肝前S1抗原 乙肝脱氧核糖核酸 乙肝血清标志物
原文传递
对比分析EB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何丽苇 王顺 黄平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3期418-42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EB病毒(EBV)多抗体联合检测EBV-DNA定量分析及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12收治的749例疑似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EBV-DNA含量的不同将标本分成A^E 5组进行比较分析:495例EBV-DNA含量&l... 目的:对比分析EB病毒(EBV)多抗体联合检测EBV-DNA定量分析及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12收治的749例疑似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EBV-DNA含量的不同将标本分成A^E 5组进行比较分析:495例EBV-DNA含量<5×10^2IU/ml的血清标本为A组;57例EBV-DNA含量5×10^2IU/ml^5×10^3IU/ml的血清标本为B组;127例EBV-DNA含量5×10^3IU/ml^5×10^4IU/ml的血清标本为C组;48例EBV-DNA含量5×10^4IU/ml^5×10^5IU/ml的血清标本为D组;22例EBV-DNA含量>5×10^5IU/ml的血清标本为E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EBV早期抗原IgG抗体(EA-IgG)、EBV衣壳抗原IgM抗体(VCA-IgM)、EBV衣壳抗原IgG抗体(VCA-IgG)、EBV核抗原IgG抗体(NA-IgG);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EBV-DNA;全血细胞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①A组中EA-IgG、VCA-IgM、VCA-IgG、NA-IgG的阳性率分别为9.70%,21.82%,33.94%,38.59%;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的阳性率分别为21.01%,46.26%,15.76%,58.18%,经t检验比较,VCA-IgG和NA-IgG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A-IgG和VCA-IgM(P<0.05),LYM和MONO的阳性率明显高于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0.05);②B、C、D、E组中EA-IgG、VCA-IgM、VCA-IgG、NA-IgG的阳性率分别依次为31.58%,43.31%,64.58%,59.09%;21.05%,35.43%,58.33%,81.82%;89.47%,98.43%,91.67%,86.36%;85.96%,87.40%,75.00%,45.45%。WBC、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MONO的阳性率分别依次为12.28%,26.77%,33.33%,54.55%;31.58%,41.73%,56.25%,81.82%;12.28%,15.75%,8.33%,9.09%;42.11%,60.63%,66.67%,72.73%;VCA-IgM、WBC、LYM及MONO的阳性率随着E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0.05);③A、B及C组中均以EA-IgG(-)、VCA-IgM(-)、VCA-IgG(+)、NA-IgG(+)最多见,D组中以4种抗体均为阳性最多见,E组中以EA-IgG(+)、VCA-IgM(+)、VCA-IgG(+)、NA-IgG(-)最多见。结论:联合检测EBV抗体、血液分析及EBV-DNA有助于提高EBV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抗体 血液分析 EBV-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