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心保温墙体GFRP连接件轴向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何之舟 潘鹏 王海深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夹心保温墙体是一种兼具承重、围护、保温功能的预制构件。墙体包括内外叶钢筋混凝土板和中间保温层。连接件垂直穿过保温层,将外叶板的荷载传递至内叶板,其力学性能对保证墙体安全性至关重要。传统连接件在保温层超厚条件下存在刚度不... 夹心保温墙体是一种兼具承重、围护、保温功能的预制构件。墙体包括内外叶钢筋混凝土板和中间保温层。连接件垂直穿过保温层,将外叶板的荷载传递至内叶板,其力学性能对保证墙体安全性至关重要。传统连接件在保温层超厚条件下存在刚度不足,承载力受施工质量影响大等问题。为此,设计了新型GFRP工字型连接件,提出端部插入锚固钢筋的新型锚固形式,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试验研究表明:连接件拉拔和受压破坏模式为混凝土冲切劈裂锚固破坏,其承载力分别为25.6 kN和36.8 kN。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连接件端部混凝土受力状态和破坏模式,发现锚固钢筋对混凝土破坏模式起重要作用。基于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冲切破坏面确定方法和承载力计算公式,为连接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心保温墙体 GFRP连接件 轴向加载试验 冲切破坏 承载力估算公式
下载PDF
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潘鹏 王涛 +12 位作者 苗启松 甄伟 邓开来 何军 陈曦 王家祥 苏宇坤 王海深 曾一 周中一 张龑华 何之舟 郭又铭 《建设科技》 2021年第13期69-73,共5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财富及生产力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但目前我国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明显不足,大量既有建筑在地震下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城市功能丧失,严重威胁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抗震韧性以控制地震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财富及生产力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但目前我国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明显不足,大量既有建筑在地震下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城市功能丧失,严重威胁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抗震韧性以控制地震灾害后果、提升功能可恢复能力为目标,为破解城市防震减灾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建筑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既有建筑的抗震韧性,是城市震后快速恢复功能的基础。面向我国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普遍偏低的基本情况,项目组历经多年技术攻关,在既有建筑“损伤机理”、抗震韧性“评价方法”、功能可恢复“设计理念”和抗震韧性“提升技术”四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技术突破,支撑了多个抗震韧性工程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抗震韧性 地震损伤机理 抗震韧性评价方法 高抗震韧性结构体系 高性能抗震构件
下载PDF
夹心保温墙体分离式连接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之舟 潘鹏 王海深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109,共11页
夹心保温墙体连接件系统是传递外叶板荷载、抵抗外叶板变形的关键部件。该文基于作者研发的新型分离式连接件系统,针对外叶板在施工状态下的出模、运输、吊运、安装等施工荷载,及使用状态下的外叶板自重、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梯度作... 夹心保温墙体连接件系统是传递外叶板荷载、抵抗外叶板变形的关键部件。该文基于作者研发的新型分离式连接件系统,针对外叶板在施工状态下的出模、运输、吊运、安装等施工荷载,及使用状态下的外叶板自重、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梯度作用和整体温度作用等多种荷载模式,根据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了连接件受力分配的简化计算方法。基于此计算方法,提出了考虑整体刚度和强度要求的连接件系统设计流程,并提出了连接件位置的合理布置原则。基于上述设计方法,研发了配套软件,为夹心保温墙体连接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心保温墙体 连接件系统 受力计算方法 有限元分析 设计流程 配套软件
下载PDF
基于TSM-MobileNetV3的洗手动作在线识别研究
4
作者 何之舟 苗玉彬 +2 位作者 张永航 吴炯 罗泽奇 《机电一体化》 2022年第4期3-10,共8页
洗手动作需关注手部运动时序特征,采用3D-CNN网络或光流法对其进行动态识别时存在计算量较大、实时性较差等问题。为此建立洗手动作数据集,并基于TSM(时移模块)思想提出一种动态手势在线识别的轻型网络TSM-MobileNetV3。首先针对高性能... 洗手动作需关注手部运动时序特征,采用3D-CNN网络或光流法对其进行动态识别时存在计算量较大、实时性较差等问题。为此建立洗手动作数据集,并基于TSM(时移模块)思想提出一种动态手势在线识别的轻型网络TSM-MobileNetV3。首先针对高性能网络MobileNetV3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TSM模块融合方式,构成本网络的残差结构;其次通过对比不同的TSM移位比例、时移长度以及共识融合策略对识别准确率的影响,确定了网络结构与参数。实验表明,在CPU上运行时,此方法在31ms的延迟下可以达到99.872%的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步洗手法 动态手势识别 MobileNetV3 时移模块 轻量网络
原文传递
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
5
作者 潘鹏 +13 位作者 王涛 苗启松 甄伟 邓开来 何军 陈曦 王家样 苏宇坤 王海深 曾一 周中一 张䶮华 何之舟 郭又铭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10期67-68,共2页
建筑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其在地震下的结构安全性和功能保持性对于实现城市抗震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城市内存有的大量老旧建筑,其设计标准和构造措施过于陈旧,经常存在明显的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 建筑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其在地震下的结构安全性和功能保持性对于实现城市抗震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城市内存有的大量老旧建筑,其设计标准和构造措施过于陈旧,经常存在明显的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实际震害表明,大量既有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出现了明显损伤和功能中断,部分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倒塌,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社会的震后快速恢复带来巨大阻碍.然而,既有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升面临诸多困难:结构类型多样,建筑功能各异,结构损伤失效机理复杂;缺乏抗震韧性统一评价标准与方法,无法有效指导抗震韧性提升技术发展与应用;已研发的抗震韧性结构体系大多适用于新建结构,针对既有建筑的抗震韧性设计理念与新结构体系较为欠缺;既有建筑结构的安装空间狭小,使用功能难以长时间中断,现有装置和施工技术不能满足改造需求.针对上述难题,项目组历经10年攻关,研发了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关键方法和技术,推动了多个既有建筑工程实践,显著提升了其抗震韧性,为抗震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建筑抗震 现行抗震规范 韧性城市 老旧建筑 构造措施 玉树地震 评价标准与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