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何云玲 刘沐筱 宋昊南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6期6-11,共6页
文章以黑龙江省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法、GIS空间分析技术等进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基于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等数据分析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黑龙江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为典型的随机型分... 文章以黑龙江省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法、GIS空间分析技术等进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基于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等数据分析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黑龙江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为典型的随机型分布,集聚性呈单一极核式。在全省范围内,A级旅游景区存在空间关联性,且其冷热点区存在空间分异性,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时空格局演化受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及经济发展等三大方面内外部力量的共同影响,生产总值、三产占比和旅游收入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是影响黑龙江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地理探测器 黑龙江
下载PDF
基于“新三中心”的《环境学》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
2
作者 何云玲 曾楠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以“新三中心”为指导理念,立足于教学现状调查,创新了云南大学《环境学》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CBL (Case-based Learning,案例式学习) +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 + 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以“新三中心”为指导理念,立足于教学现状调查,创新了云南大学《环境学》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CBL (Case-based Learning,案例式学习) +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 + 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将模式创新落实到教学过程安排与考核中。该模式实施过程中要点有“背景调查–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多元考核”,以期从培养过程、考核方式、培养能力三方面实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以期提升综合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中心 教学模式 环境学
下载PDF
基于IPA分析法的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以云南大学《环境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云玲 曾楠 《教育进展》 2023年第9期6872-6881,共10页
《环境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知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云南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IPA分析法调查学生对《环境学》课程课堂教学各要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价,发现并总结课程教学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研究结... 《环境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知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云南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IPA分析法调查学生对《环境学》课程课堂教学各要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价,发现并总结课程教学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跟进学科发展和社会热点,提前调查学生期望设计课堂与考核方式,时刻以榜样要求自我等多个举措,来提升《环境学》的教学效果,是今后课堂教学建设的重点及提升学生满意度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IPA分析法 学生视角 《环境学》
下载PDF
普洱多源土地覆盖产品一致性分析与精度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明 庞勇 +1 位作者 何云玲 蒙诗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数据质量评价是土地覆盖产品选择的依据和应用的前提。以云南省普洱市为研究区,采用面积相关系数、类型混淆分析、空间模式一致性分析以及混淆矩阵等方法,根据机载影像分类和亚米级影像目视判读结果,分析了该区的4种10m空间分辨率的土... 数据质量评价是土地覆盖产品选择的依据和应用的前提。以云南省普洱市为研究区,采用面积相关系数、类型混淆分析、空间模式一致性分析以及混淆矩阵等方法,根据机载影像分类和亚米级影像目视判读结果,分析了该区的4种10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覆盖产品(Pu′er LC,Esri_Land_Cover_2020_10m, ESA World Cover和Dynamic World)的精度和一致性。结果表明:1)4种土地覆盖产品的土地类型和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以林地为主,灌木与草地、耕地次之,面积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均大于0.9;2)空间高一致性区域占普洱总面积的64.87%,以林地为主,空间一致性较低的区域内灌木与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覆盖类型交错分布;3)精度验证结果表明,Pu′er LC数据总体精度最高(88.52%),其他3个产品总体精度相差不大,在75%左右。研究可以为土地覆盖数据质量评价和使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多源数据 一致性分析 精度评价 普洱市
下载PDF
气候干旱化背景下云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文波 何云玲 +2 位作者 余岚 屈新星 崔茜琳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197-205,共9页
基于CASA模型模拟云南省1982—2019年植被NPP,根据IPCC脆弱性框架分析其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标准化蒸散指数(SPEI)探讨干旱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长比例最为明显的是极... 基于CASA模型模拟云南省1982—2019年植被NPP,根据IPCC脆弱性框架分析其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标准化蒸散指数(SPEI)探讨干旱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长比例最为明显的是极度脆弱区,面积比例增加了2.7%;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以轻度与中度脆弱区为主(85%);重度与极度脆弱区占比较少,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以及高山峡谷区域;大部分地区(53%)生态脆弱性与干旱呈正相关,随干旱等级增大,生态脆弱性增大,其中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面积占比15%)主要集中在横断山区、高山峡谷地带,受干旱影响显著;随干旱频率上升,轻度与中度脆弱区比例增加显著;热带森林植被生态脆弱性整体上最高,但受干旱的持续性影响不显著;持续性干旱对亚热带森林、灌丛、草地与高山植被的生态脆弱性有较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NPP SPEI 生态脆弱性 云南省
下载PDF
近30年云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贞妍 何云玲 林晨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88-1301,共14页
基于云南省1989―2018年的农业数据资料,采用LMDI分解法、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研究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演化格局,并探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稻谷、玉米、薯类)生产的变化差异;进一步采用人均粮食产量、粮食波动系数... 基于云南省1989―2018年的农业数据资料,采用LMDI分解法、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研究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演化格局,并探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稻谷、玉米、薯类)生产的变化差异;进一步采用人均粮食产量、粮食波动系数等指标分析粮食安全水平。研究发现:1)近30年云南省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表现为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总产量增长率高达97%,且各作物单产量的增加和种植结构的调整是全省粮食总产量增产的主要贡献因素;稻谷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在30年内分别下降了16%和36%,总产量和单产量变化不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量的增长率最明显;稻谷和玉米在1989—1998年增产的主要贡献因素均为单产量的增加,而1999―2018年3种谷物增产则均是由于种植面积的变化;薯类在研究时段内总产量增加了228%,这一变化是由种植面积变化导致的。2)云南省粮食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规律,最多的地区为曲靖市,最少的为迪庆藏族自治州;粮食生产重心有向东北方向迁移的趋势;稻谷产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小麦产量高值区由四周向中部聚拢;玉米和薯类发展较快,高产区均主要分布在滇东北。3)近30年云南省人均粮食增长了111.56 kg,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提升,目前处于自给自足型;但70%以上年份的波动系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粮食供给较不稳定,粮食供需矛盾问题依然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种植面积 产量 粮食安全 云南省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动态关系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骏义 何云玲 +1 位作者 韩鑫睿 高逸宸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5期14-19,共6页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1978—2022年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初步解释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运用协整分析及其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农民收...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1978—2022年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初步解释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运用协整分析及其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识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因果关系,最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研究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随时间的动态演化关系。结果表明:①粮食产量虽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但粮食产量的提升并不会导致农民增收,而农民收入提升会导致粮食产量提升;②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既存在长期关系,也存在短期波动;③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无显著影响,但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有长期的正向影响;④农民收入主要来自自身因素影响,而粮食生产在前期由自身主导,在第4期后由农民收入主导。为此,从农户、政策、技术、国外经验等方面为中国粮食和农民收入实现“双增长”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及“三农”问题的改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播种面积比重 农民收入 动态关系
下载PDF
昆明城市气候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4 位作者 刘玉洪 马友鑫 李佑荣 窦军霞 郭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4-729,共6页
以昆明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西南东北剖线的实测资料比较研究,从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方面分析了昆明城市气候特征、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在昆明存在热岛效应,以夜间最为明显,其最强效应可达5.0℃,出现时... 以昆明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西南东北剖线的实测资料比较研究,从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方面分析了昆明城市气候特征、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在昆明存在热岛效应,以夜间最为明显,其最强效应可达5.0℃,出现时刻(3时)与国内外多数研究结果(傍晚)有所不同;昆明城市昼间呈现明显的干岛效应。所得结论可为探讨昆明城市气候特征和形成机制,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及建筑规划、设计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气象要素 水平空间分布 低纬高原城市
下载PDF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60
9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杨小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9-505,共7页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8 6~0.038 7℃/a,平均最高气温上升率-0.001 4~0.018 6℃/a;降水长期变化特征则较复杂,规律不如气温明显,但总体趋势减少,年降水量变化主要决定于雨季降水量变化;相对湿度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说明该地区气候向干热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变化趋势 区域气候 内陆热带地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何云玲 刘雪莲 +3 位作者 杨焰 马石林 付保红 谈树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对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也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河口县
下载PDF
近60年昆明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6
11
作者 何云玲 鲁枝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9-1124,共6页
利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滑动T检验(MTT法)和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昆明市近60 a气候变化趋势和气候突变特征。结果显示:近60 a昆明市气候变化呈气温升高、降水量略微减少的暖干化趋势;气温上升率0.24℃/... 利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滑动T检验(MTT法)和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昆明市近60 a气候变化趋势和气候突变特征。结果显示:近60 a昆明市气候变化呈气温升高、降水量略微减少的暖干化趋势;气温上升率0.24℃/10 a,降水量下降率3.89 mm/10 a;干季增温强于雨季,而雨季降雨量下降趋势明显;2001~2010年是近60 a来昆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少的10 a;昆明市气温变化包含5~10、10~15 a左右周期,其降水量变化有10~15 a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 滑动T检验法 小波分析 昆明
下载PDF
滇越铁路与云南近代主要城镇人口的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云玲 刘晓芳 +1 位作者 张林艳 田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2,共6页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条国际干线,云南省最早、最为显著的城镇化过程就发生在滇越铁路运营前后几十年间。通过收集1890年以来长期的历史数据资料,分析了滇越铁路修建时期和兴盛时期沿线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为...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条国际干线,云南省最早、最为显著的城镇化过程就发生在滇越铁路运营前后几十年间。通过收集1890年以来长期的历史数据资料,分析了滇越铁路修建时期和兴盛时期沿线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研究云南省的城镇化问题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1910年该铁路的建成运营大大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1910—1932年滇越铁路沿线主要城镇人口的增长率均在30%以上(除建水外),最高个旧为776.1%,最低马关为30.0%,均远远超过同期中国人口增长率11%的平均水平;尤其个旧的非农业人口从1908年的50000人(总人口72000人),增加到1910年的62580人(总人口80410人),城市化率从69.44%增加到77.83%,年均增加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越铁路 城镇化 城镇人口 人口变化
下载PDF
城市区域南北朝向室内表面温度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4 位作者 刘玉洪 马友鑫 李佑荣 窦军霞 郭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7-703,共7页
使用12月、4月、8月昆明城市区建筑物室内小气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室内不同方位的墙体表面温度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南北朝向房屋不同内壁表面温度存在显著的时间和季节变化,4月和8月内壁表面温度较高,12月较低;12月室内... 使用12月、4月、8月昆明城市区建筑物室内小气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室内不同方位的墙体表面温度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南北朝向房屋不同内壁表面温度存在显著的时间和季节变化,4月和8月内壁表面温度较高,12月较低;12月室内表面温度变化受房屋朝向影响十分显著,4月和8月影响较小;南屋12月夜间S壁表面温度最大,昼间E壁最小;4月和8月则反之,夜间E壁表面温度最大,昼间S壁最小;北屋3个月份内夜间E壁表面温度均最大,昼间N壁最小。以上所得结果可为探讨房屋微气候特征和形成机制、原因,建筑物的合理设计和规划,以及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并且为其它地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市区 房屋朝向 内壁 表面温度
下载PDF
四川省老君山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云玲 郭宗锋 刘雪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65-1770,共6页
森林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四川省老君山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样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5年的植被调查数据,对其乔木层生物量... 森林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四川省老君山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样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5年的植被调查数据,对其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了计量,分析了乔木层碳储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并对不同样地年固碳能力与碳汇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老君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1 500 m处普查样地和1 700 m复查样地的森林乔木层碳储量(以C计)分别为142.95和139.67 t·hm^(-2),乔木年平均固碳增量分别为7.45和7.11 t·hm^(-2),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83%和5.68%。其中,普查样地的乔木层碳储量、年平均固碳增量、平均年增长率均大于复查样地,显示了老君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而且海拔1 500 m处的乔木层在碳蓄积方面占主导优势。另外,海拔1 500 m处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碳储量主要存储在树高h≥10m(比例50.54%)和径级10 cm≤d<20 cm(比例40.08%)的乔木中,1 700 m处的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存储在树高5m≤h<10 m(比例56.88%)和径级10 cm≤d<20 cm(比例48.82%)的乔木中。尤其是老君山常绿阔叶林目前中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森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碳储量 老君山
下载PDF
澜沧江干流河谷盆地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8
15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539-548,共10页
关于气候变化 ,许多学者已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做过很多研究。但是全球气候变化是非同步的 ,受地形、自然条件的变更、人为活动的影响 ,区域气候将发生变化 ,特定地点的气候变化特征将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殊性。而且 ,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对... 关于气候变化 ,许多学者已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做过很多研究。但是全球气候变化是非同步的 ,受地形、自然条件的变更、人为活动的影响 ,区域气候将发生变化 ,特定地点的气候变化特征将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殊性。而且 ,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对其经济等各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研究特殊区域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和趋势 ,把握区域气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程度 ,利用贯穿于澜沧江干流河谷盆地的 18个气象站 196 0~ 2 0 0 0年的观测资料 ,通过统计分析 ,探讨了干流河谷盆地区域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澜沧江干流河谷盆地气温和降水总体上有自南部向北部递减的趋势 ,即南部的气温比北部高 ,降水比北部多。澜沧江干流河谷盆地气候变化与全球和全国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气温变化总趋势是增温 (年平均气温上升率为0 0 15 2℃ /a) ,其增温率大于全国和全球的平均增温率 ;降水变化趋势则较为复杂 ,总体趋势为减少 ,但其变化规律不如气温明显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流域内各分区的气候变化幅度不同 ,时空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澜沧江干流 河谷盆地 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趋势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6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201,共9页
基于气候生产力模型,利用1960~2000年127个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以及植被信息,对云南省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1a云南自然植被年均NPP为4.23×108tDM/a,约占全国自然植被年均NPP总量的11.4%;单... 基于气候生产力模型,利用1960~2000年127个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以及植被信息,对云南省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1a云南自然植被年均NPP为4.23×108tDM/a,约占全国自然植被年均NPP总量的11.4%;单位面积的平均NPP为10.64tDM/(hm2·a),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云南自然植被NPP随着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变化总趋势为北部<中部<南部,东部<中部<西部。云南自然植被NPP在干季(11~4月)和雨季(5~10月)差异显著,6~8月最大;41a来云南大部分地区自然植被NPP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比60年代有所下降,90年代有所上升。气温增加,降水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滇西北和滇东北NPP增加幅度大于其他地区,说明这些地区气温是制约自然植被NPP的主要因素;气温增加,降水减少的情况下,几个少雨区和多雨区NPP降低幅度大于其他地区,表明在上述地区限制NPP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NPP) 时空分布 气候生产力模型 纵向岭谷区
下载PDF
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植被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7-304,共8页
多年来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植被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城市的气候、水文、土壤等环境特征发展变化以及城市绿化植被的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应... 多年来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植被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城市的气候、水文、土壤等环境特征发展变化以及城市绿化植被的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应该加强之处,以期为推动和促进我国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化植被 都市气候
下载PDF
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1,122,共5页
通过建立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德尔菲调查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处于轻度脆弱的类型区面积仅占该省总面积的19.62%,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以及人类... 通过建立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德尔菲调查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处于轻度脆弱的类型区面积仅占该省总面积的19.62%,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以及人类活动向有利于生态恢复方向发展的地区;中度脆弱性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32.02%;强度和极强脆弱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53.63%,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寒山区,以及植被破坏严重、相对贫困、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地区。因此,对强脆弱性地区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降低对外界干扰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 评价 云南省
下载PDF
城市区域内建筑物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4 位作者 刘玉洪 马友鑫 李佑荣 窦军霞 郭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使用12月、4月、8月昆明城市区域内建筑物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朝向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4月和8月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较高,12月较低;不同朝向墙体之间的差异以天气晴朗的4月和12月较... 使用12月、4月、8月昆明城市区域内建筑物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朝向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4月和8月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较高,12月较低;不同朝向墙体之间的差异以天气晴朗的4月和12月较大,多云天8月最小;4月和8月E向墙体的内外壁表面温度均最大,S向次之,N向最小;而12月 S向墙体的内外壁表面温度在一段时段内甚至超过了E向;内壁表面温度的日较差低于外壁表面,且其出现最高、最低温度的时间均较外壁表面有所延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体 内外壁 表面温度 热流量
下载PDF
基于NDVI滇池水华特征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云玲 熊巧利 +2 位作者 罗贤 李同艳 余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5-563,共9页
相较于其他传感器,MODIS数据在水质监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2000-2017年的MODIS影像16d合成250m×250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应用ArcGIS、GetData、Grapher1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从逐年、逐月到逐旬详细分析了滇... 相较于其他传感器,MODIS数据在水质监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2000-2017年的MODIS影像16d合成250m×250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应用ArcGIS、GetData、Grapher1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从逐年、逐月到逐旬详细分析了滇池地区NDVI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不同等级蓝藻水华的分布面积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上,2000-2017年间滇池年NDVI总体呈现减少趋势,蓝藻水华覆盖度有所降低,富营养化偏向减轻;多年平均的轻度水华面积约占滇池总面积的54.99%,中度水华和重度水华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42%和17.59%;11-4月滇池以无水华区域为主,5-10月以轻度水华为主,中度水华主要出现在5-10月,重度水华则集中在7-9月;蓝藻水华的暴发时间大约在7月上旬和8月下旬,其重度水华面积分别达到11.4%和14.0%。(2)空间变化上,滇池蓝藻水华的暴发格局总体呈现"北重南轻"的分布态势,水华较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北部草海、断桥、晖弯和滇池边界;但从变化趋势上,NDVI减小,表征蓝藻水华覆盖度减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池北部的断桥和中部部分区域。该研究结论可为丰富滇池水质监测方法,建立实时预警系统,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水华特征 时空变化 滇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