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纳米棒在Au(111)表面上的分散与STM表征
1
作者 何伟臻 高洪营 +2 位作者 耿锋 廖源 董振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7,共6页
本文报道了金纳米棒的合成、在Au(111)表面上的分散、有机污染物清洗以及STM形貌表征工作。金纳米棒通过金晶种在金生长液中的选择性生长来制备。通过对金纳米棒和Au(111)表面进行修饰,利用涂层外端基团之间的静电相吸作用,把金纳米棒... 本文报道了金纳米棒的合成、在Au(111)表面上的分散、有机污染物清洗以及STM形貌表征工作。金纳米棒通过金晶种在金生长液中的选择性生长来制备。通过对金纳米棒和Au(111)表面进行修饰,利用涂层外端基团之间的静电相吸作用,把金纳米棒经由点滴法均匀地吸附在Au(111)表面上,且分散密度可通过点滴次数加以控制。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真空氩离子溅射方法,可有效清除金纳米棒表面的有机物,并给出了清晰的金纳米棒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扫描图像。研究结果表明,从STM获得的金纳米棒的尺寸信息与TEM测量结果十分吻合。这一工作为今后研究单根金纳米棒的电光性能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表面分散 真空溅射 扫描隧道显微镜 表面等离激元
下载PDF
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姚磊 吴琪 +6 位作者 文立利 周晓明 何伟臻 张闰秋 邓金龙 陈姝娟 张鑫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总结并评估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东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63例采用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的椎动脉夹... 目的总结并评估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东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63例采用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aymond-Roy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3个月复查MR血管成像(MRA),6个月复查DSA,动脉瘤复发即随访时DSA显示动脉瘤对比剂充盈增加。临床随访采用门诊和(或)电话随访,记录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估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分析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3例患者中,1例第2枚支架置入失败,其中25例(39.7%,25/63)为术后即刻完全栓塞,20例(31.7%,20/63)为次全栓塞,18例(28.6%,18/63)为部分栓塞。57例(90.5%,57/63)患者出院时mRS评分0~2分,6例(9.5%,6/63)患者3~6分,死亡3例(4.8%,3/63)。12例(19.0%,12/63)患者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患者年龄≥65岁(OR=6.533,95%CI:1.686~25.322,P=0.007)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3例(68.3%,43/63)患者至少接受了1次DSA检查,随访中位时间为7(5,36)个月,其中5例(11.6%,5/43)患者夹层动脉瘤复发,3例(7.0%,3/43)患者接受血管内再治疗。单支架治疗(OR=25.356,95%CI:1.444~445.365,P=0.027)是影响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除去3例在院死亡患者和1例失访患者,59例(93.7%)患者接受了临床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40(18,66)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预后(mRS评分0~2分),其中3例出院时预后不良(mRS评分3~5分),患者在康复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Enterprise支架重建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中远期结果安全有效,长期疗效还需要多中心大规模的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Enterprise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