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鼢鼠土丘空间格局及主要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何俊龄 张金沙 +3 位作者 杨莹博 邓汉刚 魏进招 张卫国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6:1.01和1:0.9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6:1.01和1:0.9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3类土丘比例关系的分析,可预测鼠群数量的消长趋势。由于当年8月前形成的土丘具有易于识别、代表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作为高原鼢鼠相对密度的指标更为适宜。在正常情况下.鼠丘植被的恢复周期在3年左右。3年龄土丘的植被盖度、物种组成等指标与背景植被已无显著差异.但鼠丘地仍有较明显的凸起,平均高出背景地约7~8cm,而鼠丘占地面积则较新生土丘有显著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土丘格局 土丘性状 种群密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和补偿能力对施肥与刈割的响应 被引量:31
2
作者 马涛 武高林 +4 位作者 何彦龙 文淑均 何俊龄 刘锦霞 杜国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88-2293,共6页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了不同施肥条件和不同刈割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生物量且生物多样性降低,施肥和刈割处理后,施肥效应显著而刈割效应不显著,说明施肥是主效应。实验还发现...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了不同施肥条件和不同刈割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生物量且生物多样性降低,施肥和刈割处理后,施肥效应显著而刈割效应不显著,说明施肥是主效应。实验还发现施肥可提高群落的补偿能力;不同资源梯度的情况下植物群落对刈割处理后补偿作用也不相同,对刈割处理后植物群落补偿能力随资源的升高而增强。当未施肥和施肥30g/m2时相同强度的1次刈割的补偿能力较相同强度的2次刈割的补偿能力大;当施肥60g/m2和120g/m2时相同强度的2次刈割的补偿能力较相同强度的1次刈割的补偿能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生物量 刈割 补偿效应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青海云杉林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宜明 吕春燕 +4 位作者 王零 赵维俊 马雪娥 杜军林 何俊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3-1144,共12页
为深入了解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碳、氮固持能力与循环及其影响机制,以不同林分密度(350株·hm^(-2)、850株·hm^(-2)、1000株·hm^(-2)、1400株·hm^(-2)、1600株·hm^(-2)、1950株·hm^(-2)、2100株·hm^(... 为深入了解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碳、氮固持能力与循环及其影响机制,以不同林分密度(350株·hm^(-2)、850株·hm^(-2)、1000株·hm^(-2)、1400株·hm^(-2)、1600株·hm^(-2)、1950株·hm^(-2)、2100株·hm^(-2)、2300株·hm^(-2)、3000株·hm^(-2))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林乔木碳、氮含量均值分别为497.11 g·kg^(-1)和4.43 g·kg^(-1),各器官碳含量分配格局表现为干>根>叶>枝>皮,氮含量为叶>枝>根>皮>干;林下植被层碳、氮含量总体呈现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土壤层碳、氮含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并且随土层加深也逐渐减小。(2)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双峰型分布,氮储量呈现先增加后波动降低的趋势,林分密度为850株·hm^(-2)时林分碳、氮储量最高,分别为500.76 t·hm^(-2)和25.00 t·hm^(-2),林分密度为3000株·hm^(-2)时林分碳、氮储量均最低,分别为315.52 t·hm^(-2)和12.52 t·hm^(-2);随林分密度增加,植被碳、氮储量占比逐渐升高,土壤碳、氮储量占比逐渐降低。碳储量分配格局为:土壤层(73.53%)>乔木层(17.03%)>灌草层和枯落物层(9.44%),氮储量分配格局为:土壤层(87.63%)>灌草层和枯落物层(9.90%)>乔木层(2.47%)。(3)林分密度与森林碳、氮储量及分配格局密切相关,低密度(850株·hm^(-2))利于植被和土壤碳、氮固持能力显著提高,是祁连山青海云杉中龄林的最佳留存密度。研究结果为揭示林分密度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固持能力的影响机制和森林结构化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青海云杉林 碳、氮储量 祁连山
下载PDF
施肥对海水倒灌后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初报
4
作者 王永鹏 曹启民 +4 位作者 覃姜薇 周玉杰 何俊龄 张永北 胡聃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3期183-187,共5页
针对海水倒灌后土壤盐渍化引发农田生产障碍的现状,以撂荒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土壤含盐量随种植年限呈递减趋势。两季水稻栽培后,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含盐量降为0.91g·kg^-1;三季栽培后,不施肥处理、施... 针对海水倒灌后土壤盐渍化引发农田生产障碍的现状,以撂荒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土壤含盐量随种植年限呈递减趋势。两季水稻栽培后,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含盐量降为0.91g·kg^-1;三季栽培后,不施肥处理、施无机肥处理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为0.81g·kg^-1、1.01g·kg^-1;四季栽培后,撂荒区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到0.90g·kg^-1。说明弃耕条件下,受灾农田自我修复达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时间需要3年以上;在常规耕作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以加速土壤含盐量的降低,使农田恢复生产的时间提前1年。从时空分布看,表层土壤全盐含量与pH及养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土壤pH、养分随土壤全盐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加。随着弃耕时间推移及降雨不断淋洗,Na^+、Cl^–、SO4^2-等离子含量在全盐含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Ca^2+、Mg^2+等盐基离子在全盐中的相对比例上升,反应出阴阳离子之间相互转化特征及水盐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倒灌 施肥 盐分动态 撂荒地
下载PDF
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睿明 孔东升 +1 位作者 王立 何俊龄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223-2232,共10页
中文为准确了解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水文变化过程,2015–2017年对研究区湿地的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的12个固定观测点按照地下水埋藏深度(深、中、浅)划分为3个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 中文为准确了解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水文变化过程,2015–2017年对研究区湿地的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的12个固定观测点按照地下水埋藏深度(深、中、浅)划分为3个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湿地不同区域地下水埋深度空间差异大,随时间变化表现为夏秋深、冬春浅,年均值2016年(42.28cm)>2017年(38.88cm)>2015年(34.33cm),年际间变化不显著(P>0.05);不同区域土壤含水量也存在空间差异大的特点,分土层来看地下水埋深浅的区域变化较大,含水量年均值2015年(46.79%)>2016年(45.36%)>2017年(43.10%),年际变化不显著(P>0.05),但存在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层深度为0–20cm的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程度最高,并建立二者之间回归方程,达到通过土壤水分来粗略估算地下水埋深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内开挖引水渠的活动对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产生强烈的影响,干扰了正常的水文循环,从而引发湿地生态环境退化。该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地下水埋深 土壤水分 时空分布 黑河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