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公民文化权益保障与实现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先光 陈正良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2,共4页
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高度契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当前,要保障与实现公民文化权益,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丰富文化供给,努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 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高度契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当前,要保障与实现公民文化权益,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丰富文化供给,努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同时提高公民行使文化权益的意识;坚持统筹兼顾,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公民文化权益公平;推动公民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文化权益的协调进步,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着力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努力营造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公民文化权益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论邓小平关于党的形象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先光 肖东波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3,共3页
党的形象就是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总体评价和整体印象,是党的生命的外在表露和党的“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邓小平关于党的形象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反映出邓小平在时代条件转变的新时期对党建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党的形象就是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总体评价和整体印象,是党的生命的外在表露和党的“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邓小平关于党的形象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反映出邓小平在时代条件转变的新时期对党建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形象
下载PDF
人类文明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先光 方同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共5页
从人类文明的视角来解读和审视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对20世纪人类社会各种发展理念的整合和超越,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崭新结晶;科学发展观高度契合人类发展的终极诉求,深谙人类文明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 从人类文明的视角来解读和审视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对20世纪人类社会各种发展理念的整合和超越,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崭新结晶;科学发展观高度契合人类发展的终极诉求,深谙人类文明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科学发展观将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视野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先光 陈正良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把人民对文化的需求上升到基本权益的高度,鲜明地反映出党对民众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和伦理意蕴,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文化权益 保障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实践 公民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路径
下载PDF
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先光 王爱琦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7-120,共4页
为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革新的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研讨、辩论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讲授、情感教学、实践体验、运用影像手段、革新考核方式等措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师生互动 方法 理论思考
下载PDF
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先光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第3期37-39,共3页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正处在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过程,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这个转变过程的关键。与其他高等院校不同,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应仔细审视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正处在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过程,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这个转变过程的关键。与其他高等院校不同,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应仔细审视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制约因素,通过科学定位、特色培育、服务地方、管理创新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策略,逐步打造并提升有利于独立学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核心竞争力 策略
下载PDF
从“小康”到“和谐社会”——兼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先光 方同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9-32,共4页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最为宏伟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已得到初步实现。在此基础上,奋发有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过程,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最为宏伟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已得到初步实现。在此基础上,奋发有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过程,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党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质资源的创造性运用,体现了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 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 执政理念 创新
下载PDF
邓小平的制度正义思想及启示
8
作者 何先光 方同义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关键词 制度正义 邓小平 社会制度 社会基本结构 社会良性运行 社会成员 利益冲突 制度伦理 思想体系 人类历史
下载PDF
邓小平的制度正义思想及启示
9
作者 何先光 方同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制度正义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制度正义的核心是实现和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将制度创新作为确保制度正义的动力源泉;把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在中国落实制度正... 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制度正义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制度正义的核心是实现和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将制度创新作为确保制度正义的动力源泉;把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在中国落实制度正义的最重要举措。研究这一思想,可为当代中国的制度建设提供十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制度正义 启示
下载PDF
毛泽东的农民情结
10
作者 何先光 《天中学刊》 2006年第3期26-28,共3页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革命的领袖,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浓浓的农民情结。这种情结是一种对农民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表现为对农民的真挚热爱,对农民问题的极大关注,对农民运动的高度赞扬,以及终其一生为农民谋权益的实践活动。农民情结...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革命的领袖,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浓浓的农民情结。这种情结是一种对农民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表现为对农民的真挚热爱,对农民问题的极大关注,对农民运动的高度赞扬,以及终其一生为农民谋权益的实践活动。农民情结对毛泽东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以及政治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民 情结
下载PDF
析海外华侨华人在推动中国软实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正良 薛秀霞 何先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129,共4页
华侨华人在中国国家软实力形成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在增进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影响力、促成中外文明交流沟通、传播塑造中国形象、促进国际理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诤言促进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关键词 华侨华人 中国软实力 形成发展 作用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与“和谐社会”
12
作者 何先光 《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年第4期30-33,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治国方略和执政理念,但却包含着几代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心血和智慧。邓小平理论中并没有明确讲到过“和谐社会”的概念,而且也没有讲到和谐。但是,这并不等于邓小平理论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治国方略和执政理念,但却包含着几代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心血和智慧。邓小平理论中并没有明确讲到过“和谐社会”的概念,而且也没有讲到和谐。但是,这并不等于邓小平理论中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恰恰相反,邓小平理论与和谐社会思想存在着诸多契合之处,邓小平理论充满着和谐社会的意蕴。挖掘、整理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充实、完善和谐社会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 和谐 中央领导集体 社会思想 执政理念 治国方略 共产党人
下载PDF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益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远新 何先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85,共5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理论现状令人堪忧。应通过建立政府调控机制、法律法规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市场社会参与机制和评价监测机制等制度手段,构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切实...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理论现状令人堪忧。应通过建立政府调控机制、法律法规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市场社会参与机制和评价监测机制等制度手段,构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弱势群体子女 教育权益保障 长效机制
下载PDF
和合理念与邓小平理论创新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同义 何先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共3页
中国传统和合哲学理念对邓小平理论创新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他擅长从不同的理念、制度、实体、利益之间找到能够交集融合的结合点,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实现其伟大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在政治上强调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对改革发... 中国传统和合哲学理念对邓小平理论创新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他擅长从不同的理念、制度、实体、利益之间找到能够交集融合的结合点,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实现其伟大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在政治上强调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对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经济上主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融合;在文化上提倡兼容并包、百花齐放,促进文化繁荣的新局面的形成;在外交上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实现祖国统一上的“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总之,“和合”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重要理论来源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理念 邓小平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论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正良 何先光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3期33-36,共4页
文化权益与同其他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社会权益等一样是公民的重要权益。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现实的发展背景下,重视强调"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中尚存诸多问题,需要... 文化权益与同其他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社会权益等一样是公民的重要权益。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现实的发展背景下,重视强调"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中尚存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丰富文化供给等一系列举措加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基本文化权益 保障
下载PDF
邓小平思维方式“和合”意蕴探析
16
作者 方同义 何先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6-61,共6页
中国传统和合哲学理念对邓小平理论创新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他擅长从不同的理念、制度、实体、利益之间找到能够交集融合的结合点,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实现其伟大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在政治上强调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对改革发... 中国传统和合哲学理念对邓小平理论创新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他擅长从不同的理念、制度、实体、利益之间找到能够交集融合的结合点,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实现其伟大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在政治上强调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对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经济上主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融合;在文化上提倡兼容并包、百花齐放,促进文化繁荣的新局面的形成;在外交上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实现祖国统一上的“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总之,“和合”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重要理论来源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思维方式 和合思想
下载PDF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益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
17
作者 张远新 何先光 《教育科学文摘》 2008年第1期8-8,共1页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具有低职化或无职化、贫困化、脆弱化和边缘化的特征。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社会学理论认为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具有低职化或无职化、贫困化、脆弱化和边缘化的特征。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社会学理论认为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子女,不仅包括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残疾儿童和女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子女 权益保障 子女教育 社会弱者 经济利益 社会学理论 社会转型期 权力分配
下载PDF
简述安徽怀远县的河灌治理
18
作者 何先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年第5期126-126,125,共2页
主要以怀远县的实际地理及河灌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怀远县应以解决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以灌溉、蓄水、除涝综合治理为重点,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水源保证。按照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要求,积极抓好灌溉设备的配套及管理。
关键词 安徽怀远 淮北平原 节水灌溉 实施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