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利玛窦的易服与范礼安的“文化适应政策” 被引量:9
1
作者 戚印平 何先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24,共9页
耶稣会士利玛窦改换儒服被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但事实上,利氏的形象改变并非只有一次,首次易服是其入华之初采用中国僧服,而12年后改穿儒服,亦是为融合于中国文人官僚而做的社交努力。有证据表明,利玛窦多... 耶稣会士利玛窦改换儒服被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但事实上,利氏的形象改变并非只有一次,首次易服是其入华之初采用中国僧服,而12年后改穿儒服,亦是为融合于中国文人官僚而做的社交努力。有证据表明,利玛窦多次易服不仅是仿效日本同行的类似举动,其过程还受制于修会内部传教策略之争及复杂矛盾。形象改变的本质意义在于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通行证和护身符,是范礼安"文化适应政策"的具体表现。所谓"合儒、补儒"既非利玛窦的初衷,也是从未实现的文化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范礼安 易服 文化适应政策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闲暇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陆丽琼 何先月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1,共5页
被称为"闲暇之父"的亚里士多德虽然没有对"闲暇"作直接的界定,但他对闲暇的论述为我们今天把握闲暇与财富、消遣、快乐、德性等的关系以及闲暇的精髓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从生活的本体意义来理解,闲暇是人类生... 被称为"闲暇之父"的亚里士多德虽然没有对"闲暇"作直接的界定,但他对闲暇的论述为我们今天把握闲暇与财富、消遣、快乐、德性等的关系以及闲暇的精髓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从生活的本体意义来理解,闲暇是人类生活向往的理想状态;闲暇是对人性的完善;求知、理想等是闲暇的应有之义,财富与消费主义则与闲暇并无本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闲暇 幸福 启示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矛盾与协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虹 何先月 《河池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公正是国际普遍公认的一项司法原则,效率也是各国所追求的诉讼价值。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存 在着矛盾,即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在协调两者关系时应该做到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笔者探索了我国 民事诉讼价值协调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公正原则 效率原则 协调机制
下载PDF
伊甸园的政治学
4
作者 何先月 《河池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6-39,共4页
伊甸园并非是基督教所宣扬、世人所普遍认为的人间天堂、世外乐园。在伊甸园里依然充满了物质的诱惑、等级的压迫和道德的秘密。人类失去伊甸园的原因,不在于对恶的选择,而在于对等级的僭越。
关键词 伊甸园 原罪 羞耻
下载PDF
天主十诫中的宗教与伦理——以明清之际中西会遇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先月 《基督教学术》 CSSCI 2017年第1期153-167,346,共16页
晚明时期,天主教再次入华,'十诫'作为重要的教义也再次得以随之传入中国。在明末清初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爱天主万物之上'所强调的宗教信仰与'爱人如己'所重视的伦理之间的二元结构张力得以激化。欧洲传教士首... 晚明时期,天主教再次入华,'十诫'作为重要的教义也再次得以随之传入中国。在明末清初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爱天主万物之上'所强调的宗教信仰与'爱人如己'所重视的伦理之间的二元结构张力得以激化。欧洲传教士首先以儒家的思想话语翻译天主十诫的二元结构,但在对二元结构关系的理解上,中国教徒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侧重爱人如己,以伦理为本位;欧洲传教士则侧重爱天主万物之上,以宗教信仰为本位。不但如此,由于文化流通的双向性,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获得了灵感,借其伦理本位的思想以抨击'家道中落'的欧洲教会。中西文化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有趣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天主十诫 伦理本位 信仰本位 启蒙运动
原文传递
上帝与天主的互化——利玛窦帝天说中的跨语际文化诠释学
6
作者 何先月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0-246,共7页
在明末初入中国的耶稣会士看来,中国人普遍缺乏"天主"的观念,罗明坚遂用自然推论的逻辑方法向中国士人论证天主的存在。然而,利玛窦发现中国人也没有欧洲传统中的"逻辑",进而转向利用晚明重经典诠释的传统,从儒家... 在明末初入中国的耶稣会士看来,中国人普遍缺乏"天主"的观念,罗明坚遂用自然推论的逻辑方法向中国士人论证天主的存在。然而,利玛窦发现中国人也没有欧洲传统中的"逻辑",进而转向利用晚明重经典诠释的传统,从儒家经典中追寻天主存在的痕迹。历经长时间的试探与谨慎,提出了"天主即上帝"的新证明,经过"化理学之上帝为六经之上帝"与"化六经之上帝为天主"两个层面的转化,把儒家经典中的上帝诠释为天主。利玛窦的诠释方法虽然促进了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却留下了士人以上帝诠释天主,化天主为上帝的弊病,天主的观念反而有被儒家理论反噬的可能,因而这一诠释方法遭到同会会士龙华民等人的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帝天说 文化诠释学 互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