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开发
1
作者 岑建 金星亮 +7 位作者 刘三超 罗华成 颜浓 何先梁 麻玉梅 罗汉源 秦杰 杨崟冰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6期602-607,共6页
目的 通过同步的运动信息,减少因运动干扰导致的误报警数量以及测量时间。方法 开发了一种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可连续采集和实时处理生理参数数据,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对生理信号的过程特征及参数结果进行优化,可将参... 目的 通过同步的运动信息,减少因运动干扰导致的误报警数量以及测量时间。方法 开发了一种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可连续采集和实时处理生理参数数据,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对生理信号的过程特征及参数结果进行优化,可将参数结果和报警实时传输至用户端。结果 系统在消化科、心内科、内科、肝胆外科和急诊科多个科室进行验证,数据采集时长为1 940 h。心电(electrocardiograph,ECG)误报警数量减少82.8%,心电正确报警的占比上升28%;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测量时间平均下降16.1 s;呼吸率的测量错误次数减少71.9%。结论 基于运动传感器辅助的生理信号监护系统可以有效纠正运动干扰下的误报警和减少测量失败的情况,有助于改善临床监护的报警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扰 报警疲劳 重复测量
下载PDF
ICU和NICU病人监护仪报警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先梁 刘梦星 +3 位作者 刘三超 孙泽辉 王澄 李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1年第5期585-590,共6页
目的基于病人监护仪.研究成人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报警现状.了解医护人员对于报警的反应和感受。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医护访谈.调查医护人员对科室监护仪报警的认识和处理态度;通过现场跟踪和报警统计.收集和分析科室监护设备的报警... 目的基于病人监护仪.研究成人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报警现状.了解医护人员对于报警的反应和感受。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医护访谈.调查医护人员对科室监护仪报警的认识和处理态度;通过现场跟踪和报警统计.收集和分析科室监护设备的报警数据。结果ICU共收集到235387次报警.平均每人每天约142次;NICU共收集到67783次报警.平均每人每天约96次。结论目前,ICU和NICU科室仍存在报警疲劳问题,误报警和临床无意义报警过多是主要原因。此外.监护系统仍处于简单阈值报警和参数组合报警水平.其数据完整性和智能化程度均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报警疲劳 病人监护仪 状态报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ICU病人生理参数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梦星 林艺文 +7 位作者 肖科 孙白雷 何先梁 金星亮 孙泽辉 钟荷仙 李烨 庄一渝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1年第6期662-669,共8页
生理参数监测是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定量评估、诊断和治疗重症患者的必要手段。心电、血压、血氧、呼吸和体温等是ICU病人最基本的生命体征,目前监测方法相对成熟,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是精准化、舒适化和无线化。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微循环... 生理参数监测是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定量评估、诊断和治疗重症患者的必要手段。心电、血压、血氧、呼吸和体温等是ICU病人最基本的生命体征,目前监测方法相对成熟,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是精准化、舒适化和无线化。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微循环等指标是急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需要深入关注的内容,相关监测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发展趋势是减少创伤以及提高准确度和易用性。随着机器视觉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病人行为和病情恶化等状态的自动识别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前沿热点。该研究聚焦物理测量,针对ICU中的主要病症对象,分析和总结参数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日后重症监测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生理参数 人工智能 血流动力学 微循环
下载PDF
监护系统报警疲劳优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梦星 孙泽辉 +4 位作者 叶文宇 刘三超 何先梁 王澄 李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为改善报警疲劳,研究监护系统的算法优化策略,以减少误报警和临床无价值报警。方法采用多导心电分析、多参融合分析、智能阈值提醒和不应期延迟四种策略对多中心收集的28 679次报警进行测试。结果抽样数据显示,多导心电分析可减少80... 目的为改善报警疲劳,研究监护系统的算法优化策略,以减少误报警和临床无价值报警。方法采用多导心电分析、多参融合分析、智能阈值提醒和不应期延迟四种策略对多中心收集的28 679次报警进行测试。结果抽样数据显示,多导心电分析可减少80.8%的心电类误报警;多参融合分析可减少55.9%的心电和脉搏类误报警;智能阈值提醒和不应期延迟可分别减少28.0%和29.8%的重复无价值报警;四种优化方法共同作用下,可将总报警数减少为12 724次。结论增加参数同步分析的信息维度以及合理控制报警限与报警时间,有助于改善重症监护的报警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报警疲劳 护理管理 多参融合 智能阈值
下载PDF
危重新生儿生理参数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肖科 刘梦星 +3 位作者 金星亮 何先梁 钟荷仙 李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第1期68-75,共8页
生理参数监测是医护人员评估、诊断及治疗危重新生儿的必要手段。NICU监测包括基础生命特征监测以及功能监测。基础生命特征监测(心电、呼吸、血氧、血压、体温)技术成熟,目前以易用、连续监测以及抗干扰研究为主。功能监测(呼吸功能、... 生理参数监测是医护人员评估、诊断及治疗危重新生儿的必要手段。NICU监测包括基础生命特征监测以及功能监测。基础生命特征监测(心电、呼吸、血氧、血压、体温)技术成熟,目前以易用、连续监测以及抗干扰研究为主。功能监测(呼吸功能、循环功能、脑功能)相关参数及其监测技术仍旧以测量的精准性以及可靠性研究为主。近年来视频监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也应用到NICU提升监测的精度以及抗干扰性能。就NICU所涉及的主要物理性监测参数及技术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生理参数 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 脑功能
下载PDF
监护仪房颤综合管理应用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关则宏 刘梦星 +4 位作者 孙泽辉 何先梁 姚静 刘麟 刘琮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第6期602-606,620,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心房颤动(房颤)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度,实现对房颤的科学化管理和评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房颤综合管理工具,方便医护人员对房颤患者进行系统评估管理。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房颤专业视图(AF View),将房颤的事件报警和负荷等信... 目的为了提高心房颤动(房颤)心律失常的检测准确度,实现对房颤的科学化管理和评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房颤综合管理工具,方便医护人员对房颤患者进行系统评估管理。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房颤专业视图(AF View),将房颤的事件报警和负荷等信息统一,集中呈现患者监测周期内的房颤事件统计分布数据和心率、血压、ST值等其他生理参数/特征的趋势数据,通过一份界面图,获取多个维度的汇总信息。同时AF View中的监测周期和监测参数/特征可以调整,便于获取不同时间周期下和不同参数/特征下的汇总信息,了解房颤患者的病情发展。结果实现了房颤的精准检测和综合管理。结论该研究所提出的房颤综合管理应用,有助于医护人员实时掌握房颤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综合管理 AF View 房颤负荷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一种实用的可除颤节律识别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洪俊标 蒋浩宇 +2 位作者 何先梁 叶文宇 孙泽辉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1期25-29,共5页
根据可除颤节律的特点,一种基于多特征参数联合判断的可除颤节律自动识别算法被提出。首先,对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计算信号的峰值斜率、幅度概率密度、波峰幅度均方差、波形复杂度和心率参数;再对这些特征参数进行综合决策,从... 根据可除颤节律的特点,一种基于多特征参数联合判断的可除颤节律自动识别算法被提出。首先,对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计算信号的峰值斜率、幅度概率密度、波峰幅度均方差、波形复杂度和心率参数;再对这些特征参数进行综合决策,从而实现可除颤节律的自动识别。采用公共标准数据库(CU、AHA、MIT-BIH、VFDB、NST)和迈瑞公司临床数据库对算法进行评测,评测结果表明该算法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充分满足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除颤节律识别 多特征参数 自动体外除颤仪 室颤
下载PDF
可穿戴监护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风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金星亮 刘三超 +5 位作者 颜浓 何先梁 麻玉梅 罗汉源 秦杰 杨崟冰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2期55-60,共6页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在亚重症科室,常规术后监护时长一般不超过24 h,而患者解除常规监护后下床活动是否存在风险尚无定论。通过统计患者术后长时间生命体征异常报警的分布情况,研究使用可穿戴监护延长监护时...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在亚重症科室,常规术后监护时长一般不超过24 h,而患者解除常规监护后下床活动是否存在风险尚无定论。通过统计患者术后长时间生命体征异常报警的分布情况,研究使用可穿戴监护延长监护时间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风险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使用可穿戴监护的62例消化外科术后患者自术后到出院真实的3327次生理异常报警,对报警的种类、时间分布和患者分布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人均每小时生理报警在0~24 h和24~48 h内分别为0.91次和1.22次,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内为0.36次,与前两者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48 h内的血氧、心率、血压、恶性心律失常人均报警数量分别占72 h内人均报警总数的45.12%,70.34%,39.25%,37.62%。结论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在24~48 h内仍存在与常规监护24 h内相似的临床风险。可穿戴监护可在患者下床活动的过程中,持续地对48 h内或更长时间范围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监护 早期下床活动 风险监测
下载PDF
迈瑞先进心电监护算法
9
作者 叶文宇 孙泽辉 何先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2年第10期26-29,共4页
深圳迈瑞公司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创新,开发出功能强大、性能卓越的心电监护算法。本文从临床上常用的心律失常分析及报警、实时心率计算、ST分析、心搏快速检测、起搏病人智能检测及报警提示这五个方面介绍了迈瑞先进心电监护算法。
关键词 迈瑞 心电算法
下载PDF
脑状态指数与双频指数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刘三超 颜浓 +9 位作者 金星亮 何先梁 肖科 罗汉源 罗华成 曾永军 秦杰 杨崟冰 李雅兰 高兰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 对比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探究脑状态指数(encephalon state index, ESI)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性能。方法 通过单中心临床试验,采集60名患者脑状态指数(ESI)和双频指数(BIS)的数据,对比分析两者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 目的 对比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探究脑状态指数(encephalon state index, ESI)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性能。方法 通过单中心临床试验,采集60名患者脑状态指数(ESI)和双频指数(BIS)的数据,对比分析两者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一致性、相关性和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 Pk)。结果一致性分析显示:脑状态指数(ESI)和双频指数(BIS)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的均值差和标准差分别为-0.18±5.42,-0.11±6.5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整个手术期间的相关性为0.92。预测概率:ESI与BIS的预测概率均为0.97,能很好地预测麻醉状态。结论 ESI和BIS在麻醉手术中具有较好的等效性,能够有效满足临床的麻醉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脑状态指数 双频指数 麻醉监测
下载PDF
基于磁电融合的三维电生理导管定位关键技术
11
作者 陈宇 孙泽辉 +4 位作者 何先梁 陈长根 薛冰冰 孟梨斌 李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6期631-638,共8页
在心脏消融手术中,导管的定位精度决定了心脏模型的真实性和消融靶点的准确性。该文通过查阅电生理导管定位方面的文献资料,阐述了导管定位中磁电融合和干扰抑制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针对电定位、磁定位各自的不足之处,阐述了基于磁... 在心脏消融手术中,导管的定位精度决定了心脏模型的真实性和消融靶点的准确性。该文通过查阅电生理导管定位方面的文献资料,阐述了导管定位中磁电融合和干扰抑制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针对电定位、磁定位各自的不足之处,阐述了基于磁电融合导管定位方法的合理性,归纳并提出了磁电融合导管定位技术的总体框架:即先建立磁电转换矩阵,再结合导管形态进行优化。针对导管定位中的磁场受扰、人体移动、呼吸及心跳等干扰因素及其抑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最后对三维电生理导管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基于磁电融合的导管定位技术研究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 导管 定位 磁电融合
下载PDF
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对心肺复苏质量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全 王澄 +5 位作者 秦杰 何先梁 金星亮 张飞 岑建 王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POP)为无创监测方法获得,相比于有创监测技术,其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可用性更高。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POP波形获取的三个参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 quality index,CQI)、... 目的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POP)为无创监测方法获得,相比于有创监测技术,其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可用性更高。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POP波形获取的三个参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 quality index,CQI)、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与按压分数(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CCF)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复苏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描述性研究,基于74例心肺复苏病例,以患者是否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将其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通过导出与分析临床原始数据,获取以上参数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分布与变化,进而研究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结果在患者复苏终末期,三个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QI对于复苏患者ROSC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显著高于PI与CCF(P<0.05)。结论通过POP波形获取的CQI、PI与CCF参数在复苏终末期均可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ROSC可能性进行评估,其中CQI的评估价值高于PI与C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灌注指数 按压分数 自主循环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