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何军儒 丁菊香 刘靖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720-3722,共3页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瑞格列奈联合治疗,两组患...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瑞格列奈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 w。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PG和2 h P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胰岛素(FINS)分泌水平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并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治疗后FPG和2 h PG水平和Hb A1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C肽水平、INS分泌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胰岛β细胞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以上指标水平在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T2DM能够平稳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格列奈 甘精胰岛素 2型糖尿病 胰岛功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代谢综合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军儒 李世俊 崔永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267-3270,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的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4人,选择其一级亲属51人,并选取普通人群32人作为对照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与一般人群代谢综合征及糖代谢紊乱的...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的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4人,选择其一级亲属51人,并选取普通人群32人作为对照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与一般人群代谢综合征及糖代谢紊乱的患病率,分析两组间代谢综合征各组份的不同,寻找原因。结果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TC、TG、尿ALB、HOMA-IR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组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组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组有所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更易于发生代谢综合征及糖代谢异常,可能缘于其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一级亲属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3
作者 何军儒 丁菊香 +3 位作者 袁艳丽 陈庆华 殷春 盛永齐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19期146-147,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缺乏的程度及相关因素,用于临床健康指导。方法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1例,以本院48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患者组以糖化血红蛋白7%为分界点分...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缺乏的程度及相关因素,用于临床健康指导。方法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1例,以本院48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患者组以糖化血红蛋白7%为分界点分为A组(血糖控制良好组)与B组(血糖控制不良组);以年龄60岁为界点分为中青年组及老年组,并以春夏季节检测分为两组。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11.66±6.90)ng/ml,较对照组的(14.69±3.54)ng/ml明显下降(P<0.05);B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9.44±4.19)ng/ml,低于A组的(14.59±8.56)ng/ml(P<0.05);青中年组及老年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3.12±8.53)ng/ml、(10.24±5.77)ng/ml,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春季检测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11.03±3.28)ng/ml,低于夏季检测组的(13.52±4.56)ng/ml(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年龄大、血糖控制差、日照时间短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维生素D 健康教育
下载PDF
HMGB1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中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程俊文 景金花 +3 位作者 杜柏荣 周兴田 何军儒 于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4-25,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0例,根据视网膜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n=60)和2型糖尿病合并... 目的研究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0例,根据视网膜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n=60)和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60),另外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HMGB1、血糖和血脂水平,并比较三组间差异;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进展为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对HMGB1与眼底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ROC曲线来分析HMGB1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DR组HbA1c、FBG和HMGB1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同时DR组HMGB1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A1c、FBG和HMGB1水平升高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HMGB1水平与HbA1c水平、FBG水平、视网膜中央动脉RI、血浆黏度、黄斑厚度、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及视野灰度值均呈正相关(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HMGB1对应的最佳诊断阈值为72.08μg/L,敏感性为72.4%,特异性为90.8%。结论血清HMGB1表达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中明显升高,且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与眼底病变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 眼底症状 ROC曲线
下载PDF
肝酶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程俊文 盛永齐 +4 位作者 何军儒 景金花 李海燕 缪媛媛 丁菊香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肝酶水平的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9例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代表性人群(观察组),另设97例未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T2DM患者为对照组,测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肝酶水平的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9例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代表性人群(观察组),另设97例未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T2DM患者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2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肝酶异常与胰岛素抵抗(IR)及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LT、AST、GGT、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LT、AST、GGT、糖化血红蛋白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其肝酶水平可轻度增高,肝酶异常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相关,且肝酶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肝酶异常有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一项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微血管病变 肝酶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庆华 何军儒 +1 位作者 殷春 盛永齐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7期137-138,141,共3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方法以该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为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方便选择其中的3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 目的研究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方法以该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为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方便选择其中的3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不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针对亚临床甲减进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对胎儿产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4.6%,对照组:26.0%)和孕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7.0%,对照组:34.7%)均存在明显差异,接受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不接受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可以减少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和婴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母婴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 妊娠结局 胎儿 影响
下载PDF
胸腺肽α1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庆华 何军儒 +1 位作者 白丹 沈洁 《内科》 201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降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降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率、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和NK细胞活性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CD3+、CD4+、NK细胞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Ig G、Ig M和C3含量均高于治疗前,Ig E和TNF-α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Ig G、Ig M和C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Ig E和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重症肺炎 老年 胸腺肽Α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活血益肾方辅助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庆华 何军儒 +1 位作者 白丹 沈洁 《内科》 2018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益肾方辅助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 目的探讨活血益肾方辅助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活血益肾方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 12%)显著高于对照组(72. 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FPG、UAER、24h尿蛋白定量、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反应蛋白(CRP)和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活血益肾方辅助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肾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活血益肾方 厄贝沙坦 肾功能 炎症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利什曼病误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程俊文 何军儒 景金花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12期6-9,共4页
目的总结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误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利什曼病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病初以不规则发热、血三系细胞减少为特征,先后在两所医院住院治疗,诊断考虑利什曼病,行重组抗原γK39... 目的总结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误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利什曼病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病初以不规则发热、血三系细胞减少为特征,先后在两所医院住院治疗,诊断考虑利什曼病,行重组抗原γK39免疫层析试纸试验及骨髓涂片检查排除利什曼病,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予环孢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仍迁延不愈。病程4个月时转我院,经骨髓涂片检查找到大量杜氏利什曼原虫小体,经甘肃省疾控中心地方病研究所复查骨髓涂片和重组抗原γK39免疫层析试纸试验阳性,确诊为利什曼病,予锑剂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利什曼病与噬血细胞综合征容易混淆而误诊,临床应根据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及治疗效果多次行重组抗原γK39免疫层析试纸试验及骨髓涂片检查,方可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病 误诊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情绪障碍与病情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盛永齐 程俊文 +4 位作者 何军儒 缪媛媛 白丹 沈洁 殷春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71-71,共1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情绪障碍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纳入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将纳入对象200例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情绪障碍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纳入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将纳入对象200例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情绪障碍情况与其教育水平、医疗费用、病程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疼痛这6方面的情况具有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后,其情绪障碍水平会随之升高,而情绪障碍会随着病变严重程度而加重,临床上可基于此指标预防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情绪障碍 病情 相关性
下载PDF
维生素D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程俊文 权金星 +1 位作者 何军儒 景金花 《甘肃医药》 2018年第9期797-799,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2注射液在促进糖尿病足病患者创面愈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酒泉市人民医院的未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3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诊断为糖尿病足伤口修复期的患者54例,随机分组为观... 目的:探讨维生素D2注射液在促进糖尿病足病患者创面愈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酒泉市人民医院的未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3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诊断为糖尿病足伤口修复期的患者54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Ⅱ(应用维生素D2注射液同步治疗)与观察组Ⅰ(传统换药而未应用维生素D2注射液治疗),各27例。比较三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25-羟维生素D水平,同时比较糖尿病足患者应用维生素D2注射液治疗前后患者创面愈合面积及对hs-CRP的影响。结果:观察组Ⅰ与观察组ⅡHbAlc、FPG、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空腹C肽、FINS、HOMA-IR及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Ⅱ与观察组Ⅰ经相同的换药方法治疗2周后,hs-CRP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Ⅱ下降更加明显(P<0.05);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Ⅱ创面面积缩小率大于观察组Ⅰ(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是糖尿病足患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足病患者应用维生素D治疗能有效改善炎症情况,促进创面愈合,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2注射液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12
作者 盛永齐 何军儒 朱丽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18-120,共3页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各随机抽取37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进行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的为研究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各随机抽取37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进行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的为研究组,运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骨代谢调节因子水平以及血清钙和磷水平。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质量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调节因子水平以及血清钙和磷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经过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的RANKL、TRACP-5b、血清钙和磷水平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适宜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来那度胺 地塞米松 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不同干预方法对糖耐量减低转归的五年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士俊 何军儒 王金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糖耐量 糖尿病 干预治疗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何军儒 丁菊香 +4 位作者 袁艳丽 陈庆华 殷春 盛永齐 缪媛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1期1341-1342,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1例,并分别按血糖控制情况和年龄分组: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为分界点为血糖控...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1例,并分别按血糖控制情况和年龄分组: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为分界点为血糖控制良好组(Hb A1c≤7%)35例与血糖控制不良组(Hb A1c﹥7%)46例;按年龄分为〈45岁17例、45~60岁30例、﹥60岁34例分为三组。以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81例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11.66±6.90)ng/ml较对照组(14.69±3.54)ng/ml明显下降(P〈0.05);血糖控制不良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9.44±4.19)ng/ml低于血糖控制良好患者(14.59±8.56)ng/ml(P〈0.05);年龄〈45岁、45~60岁、﹥60岁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5.75±10.54)、(10.96±4.42)和(10.24±5.77)ng/ml,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年龄大、血糖控制差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5羟维生素D 糖化血红蛋白 年龄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病程及体质指数、并发症与胃动力相关性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菊香 何军儒 郭艳荣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病程、体质指数(BMI)、并发症与胃动力的相关性,为糖尿病患者胃轻瘫(DG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观察糖尿病患者年龄、BMI、病程、并发症等和胃窦收缩频数的相关性。以B超检测胃窦收...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病程、体质指数(BMI)、并发症与胃动力的相关性,为糖尿病患者胃轻瘫(DG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观察糖尿病患者年龄、BMI、病程、并发症等和胃窦收缩频数的相关性。以B超检测胃窦收缩频数及胃排空时间。结果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时间延长、胃动力减弱21例(35%),糖尿病病程〈1、1~5年、〉5年者胃动力减弱分别为1、5、15例。病程、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与胃动力减弱有相关性(r=0.608,-0.269,-0.279,P均〈0.05)。大血管病变、BMI与胃动力无相关性(r=-0.053,-0.016,P均〉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与DGP有相关性,与BMI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轻瘫 病程 体质指数 胃动力 微血管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