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春季连阴雨与不同类型厄尔尼诺/拉尼娜衰减年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罗连升 吴蓉 +1 位作者 邓汗青 何冬燕 《暴雨灾害》 2023年第2期170-178,共9页
研究安徽省最近几十年春季连阴雨变化规律及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系,对提高春季连阴雨认识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8年安徽省77站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 研究安徽省最近几十年春季连阴雨变化规律及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系,对提高春季连阴雨认识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8年安徽省77站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合成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春季连阴雨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不同类型厄尔尼诺/拉尼娜衰减年对春季连阴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58 a安徽春季连阴雨日数、频次和最长连阴雨过程天数均呈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其中江南南部是大值中心。连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1.0 d。连阴雨日数变化主要为全省一致型和南北反向型。东部型厄尔尼诺(拉尼娜)衰减年对应安徽春季连阴雨日数偏多(少),中部型厄尔尼诺/拉尼娜衰减年均有利于连阴雨日数偏少。东部型厄尔尼诺(拉尼娜)衰减年对应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弱)偏北(南),厄尔尼诺衰减年日本海高压偏强,欧亚中高纬500 hPa高度场为两脊一槽(一槽一脊)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低压槽)明显,贝加尔湖为宽广低槽(高压脊),槽底部(脊前)冷空气持续南下,与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西侧的西南暖湿(东北)气流在江淮上空不断汇合,有利于安徽春季连阴雨日数偏多(少)。中部型厄尔尼诺衰减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外兴安岭为低压槽,中部型拉尼娜衰减年贝加尔湖和西太平洋均为异常气旋性环流,江淮地区均受偏北风控制,对应春季连阴雨日数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连阴雨 厄尔尼诺 拉尼娜 衰减年
下载PDF
1971年以来安徽省秋季连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冬燕 吴蓉 +2 位作者 田红 邓汗青 罗连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9-844,共16页
近年来安徽秋季连阴雨过程日数异常偏多、灾情严重,为此综合利用观测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综合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功率谱、PMFT、R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试图厘清其变化规律和气候成因。研究结果显示:(1)安... 近年来安徽秋季连阴雨过程日数异常偏多、灾情严重,为此综合利用观测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综合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功率谱、PMFT、R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试图厘清其变化规律和气候成因。研究结果显示:(1)安徽秋季连阴雨呈现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分布特征,主要可分为四个集中区:Ⅰ区位于淮北,Ⅱ区位于沿淮和江淮之间北部,Ⅲ区位于江淮之间南部、沿江东部和江南东北部,Ⅳ区位于皖南山区、大别山南麓和沿江西部。(2)历年区域性秋季连阴雨过程累计日数表现为:Ⅰ区略增加、Ⅲ和Ⅳ区略减少,Ⅰ区在2014年、Ⅱ区在2013年、Ⅳ区在2015年分别发生了突变,Ⅰ区具有明显的4年左右的变化周期。(3)影响安徽秋季区域性连阴雨过程的环流的垂直结构较深厚;弱冷空气反复渗透及充沛的水汽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南海是主要的水汽源地,此外,来自东部沿海充沛的水汽是偏北地区发生区域性过程的重要原因,水汽的输送范围直接影响过程可能到达的北界。(4)夏季地表气温可以通过影响后期环流对秋季连阴雨产生作用,最明显的表现是夏季北非中部和西北印度洋气温偏低时,同年秋季巴尔喀什湖一带低压槽加深、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冷空气引导条件和水汽输送条件较好,有利于Ⅰ区区域性连阴雨过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过程 分区 年际变化 环流形势 地表气温关键区
下载PDF
三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区域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何冬燕 田红 邓伟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8-465,共8页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地表温度,比较和分析了ERA-Interim、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三种再分析资料都揭示了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基本特征,并较好地描述了高原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地表温度,比较和分析了ERA-Interim、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三种再分析资料都揭示了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基本特征,并较好地描述了高原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但三种再分析资料都比观测地表温度明显偏低,且对地表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估计不足。比较而言,ERA-Interim再分析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最好,与观测地表温度的相关最显著,且能较好地反映高原地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强度,可作为研究高原地表温度年际变化的代用资料;而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不佳,其适用时段和适用区域需要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温度 再分析资料 适用性分析
下载PDF
多种方法在年平均风速均一性检验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7
4
作者 何冬燕 田红 邓伟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2-349,共8页
针对安徽省天长和宿松气象站建站至2010年逐年平均风速资料,分别利用直接检验方法和3种间接检验方法:标准正态均一检验(the standard normalhomogeneity test,SNHT)、惩罚最大t检验(the penalized maximal t test,PMTT)和惩罚最大F检验(... 针对安徽省天长和宿松气象站建站至2010年逐年平均风速资料,分别利用直接检验方法和3种间接检验方法:标准正态均一检验(the standard normalhomogeneity test,SNHT)、惩罚最大t检验(the penalized maximal t test,PMTT)和惩罚最大F检验(the penalized maximal F test,PMFT),对这两个气象站逐年平均风速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并对不同检验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站址迁移、观测场环境变化、仪器变更以及测风手段变化等均能对年平均风速序列的均一性产生影响,其中测风手段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2)由于以气象台站观测记录为依据,直接检验得到的结果最为真实可信;此外SNHT、PMTT和PMFT方法对年平均风速序列的间断点均有一定的检验能力,但遗漏间断点的情况也比较明显。因而在年平均风速序列的均一性检验中,若气象台站观测记录相对较齐全,首先考虑采用直接检验,然后再考虑补充采用其他间接检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均一性 直接检验方法 间接检验方法
下载PDF
初春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冬燕 邓学良 赵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9-586,共8页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个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3月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升温幅度与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2~3月地表温度升温幅度的主空间分布型为边缘升温大、中心升温小,低海拔大、高海拔小。这种...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个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3月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升温幅度与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2~3月地表温度升温幅度的主空间分布型为边缘升温大、中心升温小,低海拔大、高海拔小。这种升温形势与长江中下游南部降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升温幅度大的年份,长江中下游南部降水较常年偏少;而升温幅度小的年份,长江中下游南部降水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升温弱年大气环流的形势和各种天气系统的配置为长江中下游南部降水提供了更有利的水汽、动力及热力条件,其中100 hPa南亚高压强度整体偏强并向东西方向伸展,500 hPa极涡增强偏东、贝加尔湖及鄂霍次克海之间大脊增强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是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温度 长江中下游 降水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季节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冬燕 田红 邓伟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558-569,共12页
基于欧洲中尺度气象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四季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春、夏、冬季地表温度变化以整体型为主,并且大部地区地表温度呈现升高的趋势... 基于欧洲中尺度气象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四季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春、夏、冬季地表温度变化以整体型为主,并且大部地区地表温度呈现升高的趋势;秋季地表温度略有下降趋势,并且以东部和西部地表温度的反向型异常变化最为显著.此外还发现,青藏高原不同季节地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整体型变化可以持续3个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温度 经验正交函数 异常变化
下载PDF
冬季鄂霍次克海海冰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何冬燕 朱伟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50,共8页
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冬季鄂霍次克海及其邻近海区海冰异常与同期北太平洋风暴轴的联系。结果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西南部海区海冰面积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共同作用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在西... 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冬季鄂霍次克海及其邻近海区海冰异常与同期北太平洋风暴轴的联系。结果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西南部海区海冰面积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共同作用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在西北—东南方向的伸缩及强度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鄂霍次克海东北部及舍列霍夫海海区海冰面积异常与海温异常的共同作用主要影响风暴轴的南北位移和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轴 海冰 SVD分析
下载PDF
Influence on Northern Pacific Storm Track of the Okhotsk Sea Ice during Winter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冬燕 邓学良 朱伟军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9年第1期1-12,共12页
Based on Arctic sea ice concentration dat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 ice anomaly over the sea of Okhotsk and its vicinage and northern Pacific storm track during winter is discussed by s... Based on Arctic sea ice concentration dat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 ice anomaly over the sea of Okhotsk and its vicinage and northern Pacific storm track during winter is discussed by statistic analysis methods. It is found that with northern Pacific SSTA, sea ice area anomaly over southwest of the sea of Okhotsk can except crucial influence on the variation in vigor and extension (contraction)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of nor{hem Pacific storm track. But with tl^e influence of SSTA, sea ice area anomaly over northeast of the sea of Okhotsk and the gulf of SheUkhow works mainly on the strength and the south-north movement of the storm tr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m track sea ice SVD analysis
下载PDF
北极海冰对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冬燕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年第A02期40-41,共2页
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讨论了9°W-18-°9°E,45°N以北范围内海冰面积异常对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该区海冰面积异常增大时,北太平洋风暴轴主体明显减弱,而该区... 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讨论了9°W-18-°9°E,45°N以北范围内海冰面积异常对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该区海冰面积异常增大时,北太平洋风暴轴主体明显减弱,而该区海冰面积减少时,情况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轴 海冰 影响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卢燕宇 孙维 +2 位作者 唐为安 何冬燕 邓汗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0,共14页
从气候的资源和灾害双重属性出发,构建了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评价指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二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综合气候对高产和稳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区冬小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采用逐级订正法结合作物生长动... 从气候的资源和灾害双重属性出发,构建了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评价指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二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综合气候对高产和稳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区冬小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采用逐级订正法结合作物生长动态参数估算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多年平均为12391kg?hm-2,以沿淮和江淮之间最高;1961-2015年淮北和沿淮东部地区为显著上升趋势,而淮河以南地区则以下降为主。通过考虑在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气候条件偏离最适区间而导致的胁迫影响,建立了高温、低温、雨涝、干旱4种气候胁迫的评估指标,并基于气候胁迫的超越概率形成了冬小麦气候风险评价方法。气候变暖使研究区冬小麦高温胁迫显著上升,低温胁迫显著下降,水分胁迫无显著的变化趋势。安徽省冬小麦的气候风险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分布特征,以沿淮和江淮之间风险最低,淮北北部和江南南部风险较高;淮北地区主要以干旱和低温贡献为主,而淮河以南地区则以雨涝风险为主。融合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胁迫风险形成冬小麦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其空间格局呈南北低、中间高的特征,种植分布格局与气候适宜性的空间匹配程度较高,但有一定的优化调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冬小麦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胁迫指数 气候风险 气候适宜性 安徽省
下载PDF
2008年广西罕见凝冻灾害评估及思考 被引量:25
11
作者 高安宁 陈见 +2 位作者 李艳兰 吕平 何冬燕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2期83-86,共4页
从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灾害影响程度以及气候背景、大气环流异常等方面对2008年1月10日到2月5日广西遭遇的50年一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综合影响评估。认为:①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造成了多种灾害并发,长时间打乱了正常... 从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灾害影响程度以及气候背景、大气环流异常等方面对2008年1月10日到2月5日广西遭遇的50年一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综合影响评估。认为:①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造成了多种灾害并发,长时间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灾后重建困难大;②凝冻灾害造成道路结冰、供电线路积冰,是导致交通运输瘫痪、电网中断、通讯受阻的致灾因子;③凝冻灾害不仅给广西林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同时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生态环境变化可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 凝冻灾害 评估 思考 广西
下载PDF
近年来华东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31
12
作者 邓学良 邓伟涛 何冬燕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7-354,共8页
利用2000年2月—2008年12月的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地基观测数据对MODIS/TERRA Collection 005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AOT)在华东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并利用验证后的MODIS气溶胶产品对华东区域气溶... 利用2000年2月—2008年12月的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地基观测数据对MODIS/TERRA Collection 005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AOT)在华东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并利用验证后的MODIS气溶胶产品对华东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尺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验证比较,MODIS的AOT在华东区域与AERONET站陆基观测到的AOT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满足美国NASA的设计要求。(2)华东区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时间上,在春季和夏季达到最大,而在秋季和冬季最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空间上,气溶胶光学厚度受地形影响明显。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而低值区主要在海拔较高的山区。(3)该区域的气溶胶尺度分布也存在显著的变化特征。在冬、春由于沙尘输送的影响,整个华东区域气溶胶粒子的尺度都比较大,主要以自然生成的沙尘粒子为主。而在夏、秋季由于夏季风和降水的影响,气溶胶粒子的尺度都比较小,以工业排放的人为气溶胶粒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溶胶 华东区域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卫星遥感中国海域人为和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学良 潘德炉 +2 位作者 何冬燕 毛志华 陈正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8,共11页
利用MODIS气溶胶产品中55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小颗粒比例两个参数的关系,直接计算得到我国海域人为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并对人为和沙尘气溶胶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海域,利用55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小颗粒比例的关系直... 利用MODIS气溶胶产品中55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小颗粒比例两个参数的关系,直接计算得到我国海域人为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并对人为和沙尘气溶胶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海域,利用55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小颗粒比例的关系直接计算人为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可行的;我国海域的人为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有明显的时空变化。人为气溶胶在春夏季最大,而在秋冬季最小;沙尘气溶胶在冬春季最大,而在夏秋季最小。在该海域人为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在纬向上,人为气溶胶光学厚度在30°-45°N达到最大值,向南北递减;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在33°-40°N最大,在其他纬度都很小。在经向上,人为气溶胶光学厚度与离岸距离有关,在沿海120°E处最大,随着经度增加而减小。沙尘作为大颗粒气溶胶,传输距离小,所以它只是在120°-123°E出现最大值,在其他经度处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中国海域 人为气溶胶 沙尘气溶胶
下载PDF
实际地形下地表太阳总辐射的简化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卢燕宇 田红 +3 位作者 侯恩兵 孙维 邓汗青 何冬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97-406,共10页
为快速准确估算实际地形下地表太阳总辐射,针对辐射观测资料不足现状,通过考虑天文、大气和地理地形等因子对地表太阳总辐射的影响,构建了融合起伏地形天文辐射模型、地表太阳总辐射气候学公式和日照百分率优化插值方案的太阳总辐射简... 为快速准确估算实际地形下地表太阳总辐射,针对辐射观测资料不足现状,通过考虑天文、大气和地理地形等因子对地表太阳总辐射的影响,构建了融合起伏地形天文辐射模型、地表太阳总辐射气候学公式和日照百分率优化插值方案的太阳总辐射简化算法。并以安徽省为例,对简化算法实施参数化和应用,采用2个辐射站观测资料统计回归得到气候学公式参数,参数化后的公式计算相对误差为7.65%。利用80个站点的日照百分率数据分析了不同插值方法适用性,逐点交叉检验结果表明,薄盘样条法对安徽省日照百分率具有更好的插值效果。基于简化算法计算得到实际地形下安徽省地表太阳总辐射平均为4500MJ·m^(-2)·a^(-1),总体呈北部高、南部低,山区南坡高、北坡低的分布特征,部分开阔南坡的太阳辐射超过同纬度水平地面。季节特征上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随月份而异,在冬半年影响幅度更为明显,夏半年地形影响相对较弱,并多以削减为主。安徽省太阳能资源以3级为主,大别山和皖南山区的北坡多为4级,而在皖北低山丘陵的南坡存在零星的2级资源区。近年来由于日照百分率的下降,导致全省地表太阳总辐射普遍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辐射 日照百分率 空间分析 薄盘样条 安徽省
下载PDF
中国海域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检验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邓学良 潘德炉 +1 位作者 何冬燕 孙照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8-564,共7页
利用MODIS的Collection005版本(MODIS_C005)数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T)产品,与我国海域多个AERONET观测站点太阳光度计测量得到的AOT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MODIS_C005数据的气溶胶产品在我国海域进行了验证,并对验证方法进行了探讨。结... 利用MODIS的Collection005版本(MODIS_C005)数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T)产品,与我国海域多个AERONET观测站点太阳光度计测量得到的AOT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MODIS_C005数据的气溶胶产品在我国海域进行了验证,并对验证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ODIS_C005的AOT在我国海域与AERONET站陆基观测到的AOT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通过尝试不同的验证方法,发现验证数据的空间采样窗口大小的选择对于验证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海域可以使用30km×30km的空间采样窗口。通过MODIS_C005的AOT与AERONET站观测值在中国各个海区的比较,证明MODIS_C005的AOT在550nm满足美国NASA的设计要求,误差控制在±0.05±0.05τ,适用于我国海域,可以用于中国海域的气象和海洋等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溶胶 中国海域 验证
下载PDF
卫星遥感中国海域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学良 何冬燕 +1 位作者 潘德炉 孙照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9,共14页
利用搭载在Terra卫星上的CERES和MODIS两颗传感器所提供的大气辐射通量和气溶胶数据,结合Fu-Liou辐射传输模式和SPRINTARS气溶胶模式,对中国海域气溶胶在大气顶的短波直接辐射强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国海域,CERES的大气顶短... 利用搭载在Terra卫星上的CERES和MODIS两颗传感器所提供的大气辐射通量和气溶胶数据,结合Fu-Liou辐射传输模式和SPRINTARS气溶胶模式,对中国海域气溶胶在大气顶的短波直接辐射强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国海域,CERES的大气顶短波辐射通量与MODIS在550 nm处气溶胶光学厚度(AOT550)存在着非常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左右,说明中国海域气溶胶对于大气顶的短波辐射通量作用是显著的;(2)利用这一线性相关关系,在中国海域,结合CERES和MODIS两颗传感器数据直接计算获取气溶胶瞬时短波直接辐射强迫(F_s)。计算发现F_s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时间上,F_s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大而夏季最小,秋、冬季介于两者之间。在空间上,F_s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等值线沿着海岸线分布,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一特征说明陆源气溶胶是中国海域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同时,在数值上,AOT550与F_s在4个季节中都存在着相当好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气溶胶减少了进入大气顶的短波辐射,总体来说是"冷室作用";然后,利用Fu-Liou辐射传输模式计算获得修正因子,将卫星获得的F_s转化为日平均短波直接辐射强迫(F_d),得到中国海域的气溶胶日平均短波直接辐射强迫的分布;最后,利用SPRINTARS气溶胶模式的模拟结果,与上述卫星获得的日平均短波直接辐射强迫进行了比较,两者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辐射强迫 卫星遥感 中国海域
下载PDF
5月青藏高原地区感热异常对北疆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赵勇 李如琦 +2 位作者 杨霞 何冬燕 张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5-1223,共9页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北疆43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61-2010年5月青藏高原地区地表感热异常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主体及其东、西部(以90°E为界)地表感热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有所不同,以青藏高...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北疆43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61-2010年5月青藏高原地区地表感热异常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主体及其东、西部(以90°E为界)地表感热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有所不同,以青藏高原东部关系最优。当5月青藏高原感热偏弱、其西北侧沙漠感热偏强时,南亚高压呈双体型分布,500hPa中亚和贝加尔湖上空分别受异常气旋和反气旋控制,新疆上空盛行异常偏南风,有利于低纬度暖湿气流北上。同时,越赤道索马里急流加强,阿拉伯海上空为异常反气旋控制,低纬水汽向北输送加强,导致更多的北疆夏季降水;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感热 热力空间差异 北疆夏季降水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变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业国 何冬燕 农孟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4期245-249,共5页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5a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环流场异常对寒潮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寒潮活动期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开始早,结束晚...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5a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环流场异常对寒潮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寒潮活动期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开始早,结束晚;西北部开始晚,结束早,寒潮出现在12、1和2月。近45a来,寒潮具有两次跃变异常,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后期;寒潮活动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减少频数为0.12次/10a,这主要与日最低气温比较高有关。此外,针对强寒潮活动年和弱寒潮活动年,给出了500hPa典型高度距平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地区 寒潮 全球变暖
下载PDF
卫星遥感中国海域气溶胶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学良 何冬燕 +1 位作者 潘德炉 孙照渤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4-312,共19页
利用AERONET地基观测,验证MODIS Collection5(MODIS_C005)气溶胶产品在中国海域的适用性。利用其550nm气溶胶光学厚度(AOT550)和小颗粒比例(Fine Mode Fraction,FMF)对中国海域气溶胶分布进行分析,结合气象场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利用AERONET地基观测,验证MODIS Collection5(MODIS_C005)气溶胶产品在中国海域的适用性。利用其550nm气溶胶光学厚度(AOT550)和小颗粒比例(Fine Mode Fraction,FMF)对中国海域气溶胶分布进行分析,结合气象场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首先,MODIS_C005气溶胶产品在中国海域有很高精度,适用中国海域;其次,中国海域AOT550与FMF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时间上,AOT550在冬、春季最大,在夏、秋季最小;FMF在夏、秋季最大,冬、春季最小。空间上,在经向上,AOT550在30°N—40°N达到最大,向南北递减;FMF从南向北逐渐增加,到达30?N附近后增加减弱。在纬向上,AOT550和FMF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后,中国海域气溶胶主要来自于陆源气溶胶,借助风场传输到达中国海域,同时还受到降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域 气溶胶 时空分布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基于CMIP5模式安徽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胜 许红梅 +3 位作者 王德燕 宋阿伟 段春锋 何冬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6-274,共9页
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结果,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估算安徽省21世纪近期(2018—2030年)、中期(2031—2050年)和远期(2051—209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结果,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估算安徽省21世纪近期(2018—2030年)、中期(2031—2050年)和远期(2051—209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对不同模式在安徽省模拟能力的评估可知,气温以多模式集合模拟效果优于单个模式,MIROC-ESM-CHEM对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好。未来安徽省将持续变暖,北部变暖幅度高于南部,其中RCP8.5情景下变暖趋势更显著;全省降水量将增加,南部增加多于北部。随着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增加;与基准年相比,21世纪近期增加不明显,中后期显著增加,空间上南部增加总体高于北部。从气候变化响应来看,安徽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显著相关,并且对降水量的响应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安徽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