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实际性”的观念和“人”的概念
- 1
-
-
作者
海德格尔(Heidegger)
何卫平(译)
-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4,共7页
-
文摘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
关键词
实际性
人
此在
存在
今日
-
Keywords
Practicality
Person
Here Being
Existence
Today
-
分类号
B516.5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历史主义的解释学问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J.格朗丹
何卫平(译)
-
机构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哲学系教授
不详
-
出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15,共6页
-
文摘
在19世纪,除了浪漫主义的解释学外,还有历史主义的解释学。它们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联结点是解释学循环。除此之外,二者的密切关系在其师承和道统方面。布克、德罗伊森和狄尔泰三人的思想代表了西方19世纪下半叶解释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突出与人文科学的联系,这是以历史意识的逐步确立为中介的,但是他们,尤其是德罗伊森和狄尔泰最终都没能摆脱历史的局限。
-
关键词
历史意识
历史主义
解释学循环
解释学
布克
德罗伊森
狄尔泰
-
Keywords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Historicism
Hermeneutic Circle
Hermeneutics
Bockh
Droysen
Dilthey
-
分类号
B50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在场的特权?
被引量:9
- 3
-
-
作者
H.博德尔
何卫平(译)
-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2006年第1期13-20,共8页
-
文摘
本文涉及到对海德格尔这样一个基本观点的批判性的分析:形而上学所探讨的是作为“在场”的存在。而西方的整个的形而上学无非就是对于这个在场特权的证明。海德格尔的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存在的显现和“自然”的基础上的。而本文作者则强调,在场的意义主要不是存在的显现,而是对存在的关注和理解,是理性将其带出场的。这一点在古希腊哲学中就可以找到它的依据,因此,在场从本源上看与理性有关,并由此引出作者对“什么是形而上学”这个问题的不同于海德格尔的理解和回答。
-
关键词
在场
显现
真理
理性
-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理性的区分
被引量:1
- 4
-
-
作者
H.博德尔
何卫平(译)
-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2006年第2期82-86,97,共6页
-
文摘
什么是哲学或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的回答直指在者之在。这种回答与他追问“思想的第一开端”有关。而博德尔的见解与之不同,他认为,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这种爱体现为一种概念的表达,一种智慧的给予,它涉及到概念理性,哲学是在这种理性中实现出来的,它不能还原为本体论、神学。理性区分为三种类型:自然理性、世界理性和纯粹理性(即概念理性)。前两者是理性之内的区分,而纯粹理性是理性自己与自己的区分,后者产生了形而上学。
-
关键词
理性
区分
智慧
存在
-
分类号
B081.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区分的终结
- 5
-
-
作者
H.博德尔
何卫平(译)
-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2006年第2期92-97,共6页
-
文摘
形而上学或哲学的终结在后现代是一个时髦的口号,但博德尔认为,对它的意义不能从消极的角度来理解。因为哲学与理性分不开,而哲学的历史是理性自身的发展史,理性这个整体有开端、中间和终结,所以,形而上学或哲学的终结应看成是理性自身的完满或圆寂,每一个时代终结于智慧赋予它的任务的完满的实现。因此,与现当代的许多激进的宣称哲学之死的人不同,博德尔主张对完成其使命的形而上学或哲学应表示敬意和礼赞,然后向它告别。
-
关键词
形而上学
理性
抽身
离去
-
分类号
B081.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争论
- 6
-
-
作者
H.博德尔
何卫平(译)
-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2006年第1期21-26,93,共7页
-
文摘
对语言的关注是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基本主题。语言不应当是私人性的,一个思想者不可能脱离其语言,但他必须脱离他的话语,而问自己:谁在说话?并去倾听语言本身的言说。与之有关,本文涉及到博德尔对海德格尔关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以及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等人有关思想的解释的解释。从这里,我们看到,海德格尔将本源的语言看成是纯粹的语言,而博德尔则进一步将这种语言理解为智慧。
-
关键词
逻各斯
真理
智慧
存在
-
分类号
B516.5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哪一种思想造成所有的差别?
- 7
-
-
作者
H.博德尔
何卫平(译)
-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2006年第2期87-91,共5页
-
文摘
智慧与哲学的共同之处是思想,思想有其内在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博德尔看来体现于海德格尔这样一句话中:思想的事情的规定。其中“思想”“事情”和“规定”三者的不同的排列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思想的构成关系它们能描述各种时代不同的思想结构。与海德格尔的差别是,博德尔所关注的不是将存在作为形而上学思想的唯一主题,而是作为哲学史和构成不同世界的理性,但理性决不只有一种,而理性是根据“思想的事情的规定”建立起来的。在此,他要找到一种造成所有差别的思想,并考察它如何起作用。
-
关键词
思想
事情
规定
智慧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