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子群优化-熵权无偏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沥青道面性能预测
1
作者 李岩 张久鹏 +2 位作者 何印章 赵晓康 张子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2,共7页
为提高沥青道面使用性能的预测精度,针对道面性能数据累积年限少、波动大的特点,采用熵值法对多个道面单元进行赋权,并利用粒子群算法(PSO)和马尔可夫模型对传统无偏灰色模型残差序列的状态区间和白化系数进行优化,构建可准确预测沥青... 为提高沥青道面使用性能的预测精度,针对道面性能数据累积年限少、波动大的特点,采用熵值法对多个道面单元进行赋权,并利用粒子群算法(PSO)和马尔可夫模型对传统无偏灰色模型残差序列的状态区间和白化系数进行优化,构建可准确预测沥青道面性能的PSO-熵权无偏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结合西北某机场沥青道面6个检测单元前7年的道面状况指数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无偏灰色模型相比,经马尔可夫模型划分残差序列空间并使用PSO算法寻找最佳白化函数后,优化模型第1年~第5年各单元残差和相对误差均减小,且整体预测精度分别提高0.05%、0.28%、0.05%、0.03%和0.14%,第6、7年的整体预测精度分别提高12.9%和19.2%,说明优化后的模型对实际沥青道面的预测结果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道面 性能预测 粒子群算法 灰色模型 马尔可夫模型
下载PDF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影响因素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久鹏 何印章 姜予涵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生产能耗低、过程环保、工艺简单,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强度机理和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清晰。基于此,研究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发展规律及其强度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介绍泡沫沥青冷...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生产能耗低、过程环保、工艺简单,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强度机理和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清晰。基于此,研究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发展规律及其强度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介绍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早期强度的发展规律,从沥青特性、铣刨料特性、水泥、拌合用水量及养生方式等方面阐述其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指出当前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发展、沥青特性、铣刨料特性及养生温度等方面还存在研究争议,需借助宏微观试验及跨学科手段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泡沫沥青 冷再生 铣刨料 水泥 养生方式
下载PDF
基于SARA组分调和沥青流变性能、粘附性自愈合性能研究
3
作者 何印章 熊坤 +2 位作者 张久鹏 李哲 李岩 《材料导报》 EI CAS 2024年第22期57-64,共8页
现阶段,关于SARA组分对沥青性质和在沥青-集料界面破坏机制及界面粘附性自愈合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不足,而大批量提取沥青组分较难完成。因此,本研究采用Corbett法对基质沥青进行组分分离并制备了组分调和沥青,借助DSR频率扫描试验分析了S... 现阶段,关于SARA组分对沥青性质和在沥青-集料界面破坏机制及界面粘附性自愈合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不足,而大批量提取沥青组分较难完成。因此,本研究采用Corbett法对基质沥青进行组分分离并制备了组分调和沥青,借助DSR频率扫描试验分析了SARA组分对流变性能的影响,使用SHRP净吸附试验、拉拔试验研究了SARA组分对沥青粘附性自愈合性能的影响机制,最后借助灰色关联分析和线性相关性分析剖析了组分对其界面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和胶质含量的增加会增大界面的粘附强度,但对界面自愈合性能存在不利影响,其中沥青质影响作用强于胶质。芳香分和饱和分含量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界面粘附强度,但其对界面自愈合有促进作用,其富含脂肪族支链小分子,可增强沥青的流动性,促进界面愈合,芳香分的影响高于饱和分。灰色关联和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沥青界面粘附强度和单个组分的相关性低于双组分(轻质组分、重质组分),其界面粘附性自愈合性能和轻质组分、重质组分含量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沥青 粘附性能 SARA组分 流变性能
下载PDF
应用于光伏道路的透光混凝土适用性
4
作者 李岩 张久鹏 +2 位作者 黄果敬 何印章 郭晓东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8,共9页
为研究以废旧钢化玻璃为集料、环氧树脂为胶结料的透光混凝土在光伏道路路面层结构中应用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层间剪切试验与拉拔试验确定透光混凝土层与水泥混凝土层的层间黏结状况;其次,成型不同厚度的透光混凝土试件进行透光率试验,探... 为研究以废旧钢化玻璃为集料、环氧树脂为胶结料的透光混凝土在光伏道路路面层结构中应用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层间剪切试验与拉拔试验确定透光混凝土层与水泥混凝土层的层间黏结状况;其次,成型不同厚度的透光混凝土试件进行透光率试验,探究不同厚度对面层结构透光率的影响;最后,对设计的光伏发电结构进行实际发电量测试,验证其实际应用价值并通过拟合方程确定最佳发电效率和负载。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层养护7 d后再进行透光混凝土面层的制备,可以达到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黏结的效果,黏结特性符合规范要求,且水泥混凝土层养护7 d后的拉拔强度和抗剪强度较养护3 d的增长率分别为32.8%和28.2%;透光混凝土面层透光率与其厚度呈现负相关,并可根据拟合公式反算目标透光率得到所需透光混凝土面层的厚度;结合1 d中西安市太阳光辐射照度情况,确定了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最佳负载为30Ω,并测得每天可产生的电量为0.203 kW·h/m^(2),经性能优化后可进行路用实践。上述研究结果验证了透光混凝土在光伏道路中具有良好的层间黏结特性及可观的发电量,可为透光混凝土在光伏道路上的多场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透光混凝土 光伏道路 层间特性 黏结性能 发电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