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与思维——从造型艺术看中西审美分化的根源与演进
1
作者 何厚今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9-20,25-28,共6页
中西结合,洋为中用,还是发扬传统,提高民族性,或是两者并重,像这样涉及中国绘画发展方向的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画界和理论界共同探讨和争论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绘画本身的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去分析,这是一个人本的问题,... 中西结合,洋为中用,还是发扬传统,提高民族性,或是两者并重,像这样涉及中国绘画发展方向的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画界和理论界共同探讨和争论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绘画本身的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去分析,这是一个人本的问题,听起来这种说法有些玄——“太哲学了”。但话又说回来了,既然身处于后现代,众多学者也在不断强调和标榜“后现代”,并为其喜不自胜,那么我们就不能忘记“后现代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造型艺术 审美 发扬 调和 后现代主义 传统 中西结合 角度 争论
下载PDF
木刻的气质——杨宏伟作品随感
2
作者 何厚今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2-63,共2页
现代木刻在中国版画界兴起已经很久了。纷呈的流派,众多画家,各式的作品,追求自然也就不尽相同。或是坚持用大黑大白的眼睛看世界,又或是用想要表现的心去感受世界,再或是用细致完美的印制技术再现世界。但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木刻本身的... 现代木刻在中国版画界兴起已经很久了。纷呈的流派,众多画家,各式的作品,追求自然也就不尽相同。或是坚持用大黑大白的眼睛看世界,又或是用想要表现的心去感受世界,再或是用细致完美的印制技术再现世界。但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木刻本身的气质。可能会有人觉得,在评论木刻作品时,用"气质"这个词会有些奇怪,甚至会沾上那么一点儿故弄玄虚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 木口木刻 作品 木刻本 中国版画 印制技术 世界 追求自然 木头 感受
下载PDF
“A-G”中国批评
3
作者 何厚今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0-80,共1页
题目一写出来,我突然发现,哎哟,坏了——大了。这应该是一部书的题目,甚至是一系列书的题目。但仔细一想关于“A—G”想说的话实在太多,而且一旦谈“A—G”就势必牵涉很广阔的范围。刻意地圈定范畴与主题往往会有失客观。没办法只... 题目一写出来,我突然发现,哎哟,坏了——大了。这应该是一部书的题目,甚至是一系列书的题目。但仔细一想关于“A—G”想说的话实在太多,而且一旦谈“A—G”就势必牵涉很广阔的范围。刻意地圈定范畴与主题往往会有失客观。没办法只能顶着这顶大帽子,晃晃悠悠地谈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载体 艺术手段 艺术作品 艺术批评 艺术创作 “A-G” 艺术状态
下载PDF
釉里乾坤——钧釉的先现代气质
4
作者 何厚今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6-27,共2页
我国历代陶瓷的装饰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或是写形绘影,竭尽工巧;或是塑捺雕印、精致绝伦;又或是纹片碎裂、冰肌玉骨;再或是点彩施粉、描金勾银,极尽华美纤巧。有朴素的,有娇艳的,或冰清玉洁,或温润细腻,无不各具风韵。集中体... 我国历代陶瓷的装饰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或是写形绘影,竭尽工巧;或是塑捺雕印、精致绝伦;又或是纹片碎裂、冰肌玉骨;再或是点彩施粉、描金勾银,极尽华美纤巧。有朴素的,有娇艳的,或冰清玉洁,或温润细腻,无不各具风韵。集中体现了艺人们精湛的技艺和超越凡近的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釉 先现代气质 陶瓷 材质 绘画艺术 艺术观念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中国美术研究的话语体系缺失探析
5
作者 何厚今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6,共3页
新千年以来的中国美术,好似站在一片无根的浮萍上舞蹈,很绚丽、极美好。圈外人观之,心驰驰、意摇摇,自己却漂泊不定无法上岸。国内艺术家的作品屡屡拍出天价之时,本土美术却正在失去它最重要的中国内核。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泡沫最终破裂... 新千年以来的中国美术,好似站在一片无根的浮萍上舞蹈,很绚丽、极美好。圈外人观之,心驰驰、意摇摇,自己却漂泊不定无法上岸。国内艺术家的作品屡屡拍出天价之时,本土美术却正在失去它最重要的中国内核。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泡沫最终破裂。而美术理论体系也逐渐丧失话语权。美术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等体系骨架在散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体系 美术研究 中国美术 传播学视角 中国当代艺术 市场泡沫 美术理论 评价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