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远来 孙异春 何咏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62例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机械取栓治疗和研究组给予机械取栓联... 目的探讨介入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62例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机械取栓治疗和研究组给予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压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68%(3/31)低于对照组38.71%(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偏瘫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梗塞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机械取栓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临床疗效显著,适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内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机械取栓 盐酸替罗非班
下载PDF
手术干预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脂、白细胞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其炎 何咏超 刘远来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936-937,共2页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干预后患者血脂、白细胞以及D-二聚体水平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20年3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创...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干预后患者血脂、白细胞以及D-二聚体水平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20年3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创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脂、白细胞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2周后患者意识清醒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创手术引流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白细胞以及D-二聚体水平,同时患者血脂、白细胞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脂 白细胞 D-二聚体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在脑血管介入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远来 彭爱萍 +1 位作者 孙异春 何咏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在脑血管介入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要介入检查及治疗的患者共152例,术中发现脑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19例,其中男8例...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在脑血管介入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要介入检查及治疗的患者共152例,术中发现脑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破裂动脉瘤16例,未破裂动脉瘤3例,支架辅助栓塞12例,单纯弹簧圈栓塞7例;年龄28~81岁(平均48.0岁),在造影或治疗过程中发现血管呈腊肠样改变,管腔变小,血流缓慢,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考虑有血管痉挛及急性血栓形成,立即予尼莫地平从导引导管推注,缓解血管痉挛,再序贯应用替罗非班,阻止血栓形成及溶解血栓。结果19例患者经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经导引导管内推注后,即时造影显示血管痉挛好转,远端血管显影良好;术后复查CT有2例出现腔隙性脑梗塞,其余患者CT未见异常;术后随访1月~1年,所有病例无再发脑梗塞。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在脑血管介入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应用,是有效且安全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替罗非班 脑血管痉挛 动脉灌注
下载PDF
开颅血肿清除和钻孔引流对硬膜下血肿患者疗效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其炎 何咏超 张晓峰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0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以及钻孔引流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以及手术后出现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0年3月间进行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85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患者所用治... 目的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以及钻孔引流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以及手术后出现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0年3月间进行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85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患者所用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对症状的影响以及手术后出现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在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手术后出现复发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以及钻孔引流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其中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方式后患者出现复发概率更低,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 钻孔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复发情况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张明文 于志虎 +3 位作者 何咏超 林其炎 张晓峰 孙异春 《大医生》 2022年第20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术后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提供临床经验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术后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提供临床经验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104例行脑脊液引流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并发SDH与否”的标准分为两组,即SDH组(并发SDH,15例)和非SDH组(未并发SDH,89例),对两组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统计学差异的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并发SD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Fisher分级、术前脑室积血、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再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急性脑积水脑脊液引流方式在SDH组、非SDH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室积血(OR=2.738,95%CI:1.249~5.803)、Hunt-Hess分级Ⅲ~V级(OR=6.034,95%CI:3.243~28.663)、再出血(OR=7.582,95%CI:4.503~49.431)、急性脑积水脑脊液引流方式为脑室外引流术(OR=3.828,95%CI:3.198~13.697)是SDH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DH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危险因素包括脑室积血、Hunt-Hess分级、再出血、急性脑积水脑脊液引流方式。临床应该为上述术后患者进行脑积水高危因素评估,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脑积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流依赖 脑积水1
下载PDF
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特征性因素回顾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异春 刘远来 +4 位作者 张晓峰 林其炎 于志虎 张明文 何咏超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间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诊的95例次87例囊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未破裂组35例次和破裂组60例次。测量记录患... 目的探讨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间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诊的95例次87例囊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未破裂组35例次和破裂组60例次。测量记录患者动脉瘤体长度和宽度、瘤体长度与宽度比值(L/W)、瘤颈宽度、瘤体长度/瘤颈宽度比值(AR)、瘤体宽度与瘤颈宽度比值(W/W)、子囊数、动脉瘤长径与载瘤动脉的夹角(入射角,IA)等。结果两组患者瘤体长度、瘤体宽度、瘤颈宽度和W/W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L/W、AR、子囊数和I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年龄、子囊和FA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相对小、L/W值大、AR值大、存在子囊和IA大的动脉瘤相对容易破裂,年龄、子囊和入射角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囊性动脉瘤 破裂 特征性因素
原文传递
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于志虎 周月洁 +5 位作者 孙异春 刘远来 何咏超 林其炎 张晓峰 张明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9-936,共8页
目的观察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发生进展的自然进程,分析影响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将患者分... 目的观察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发生进展的自然进程,分析影响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将患者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197例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接受开颅手术治疗61例,保守治疗136例;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85例,未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112例。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较低,第2次CT扫描的脑挫裂伤并血肿体积较大,脑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较短,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酶时间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首次CT扫描的脑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1 cm、血浆纤维蛋白原<2 g/L、首次CT扫描的脑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是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OR=6.654,95%CI:1.391~35.089,P=0.025;OR=5.617,95%CI:1.136~28.022,P=0.034;OR=4.629,95%CI:1.178~20.071,P=0.031)。结论脑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较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首次CT扫描的脑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患者易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 进展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非急诊开颅手术的创伤性脑实质挫伤及血肿患者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志虎 张晓峰 +3 位作者 张明文 周月洁 孙异春 何咏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9期769-774,共6页
目的观察单纯创伤性脑实质挫伤及血肿(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自然进程,并分析影响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TIPHs患者69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复合... 目的观察单纯创伤性脑实质挫伤及血肿(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自然进程,并分析影响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TIPHs患者69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复合伤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于入院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化标准值(INR)、D-二聚体、血小板、血红蛋白,观察低氧血症和高颅内压发生情况。记录首次CT检查时间、首次CT血肿体积、对照CT检查时间、对照CT血肿体积,及首次CT检查的病灶形态、多发灶、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水肿带、皮质距离,分析影响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69例TIPHs中,28例发生TIPHs进展(进展组),进展率为40.58%;未发生血肿进展41例(未进展组)。两组性别构成、年龄、PT、APTT、INR、血红蛋白、受伤原因、合并伤、低氧血症发生率、高颅内压发生率、SAH发生率、水肿带发生率、病灶不规则率、首次CT检查时间、对照CT检查时间、首次CT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GCS、皮质距离、Fbg明显低于非进展组,TT、血小板、多发灶率、对照CT血肿体积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距离<1 cm、Fbg<2 g/L和多发灶是影响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6.723、5.515、4.827,P<0.05),模型判断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敏感度为71.43%(20/28),特异度为92.68%(38/41),准确率为84.06%(58/69)。结论基于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预判,对高风险患者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将有利于降低进展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血肿 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手术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继发颞叶囊肿患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志虎 周月洁 +3 位作者 何咏超 刘远来 孙异春 张明文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8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囊肿-腹腔分流、Ommaya囊植入及骨窗开颅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继发颞叶囊肿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1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继发颞叶囊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 目的探讨囊肿-腹腔分流、Ommaya囊植入及骨窗开颅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继发颞叶囊肿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1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继发颞叶囊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囊肿-腹腔分流术组5例、Ommaya囊植入术组3例和骨窗开颅术组3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1例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6例意识障碍患者神志均转为清醒状态,3例行骨窗开颅患者,术后囊肿壁病理结果为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样组织,未见异型性细胞存在,符合放射性脑病表现。11例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感染发生,且术后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囊肿-腹腔分流术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Ommaya囊植入术组与骨窗开颅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患者的焦虑评估量表(SAS)评分低于Ommaya囊植入术组与骨窗开颅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年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慢性营养不良及肺部感染,骨窗开颅术组1例患者囊肿复发。结论囊肿-腹腔分流术创伤小,术中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少,远期随访囊肿未见复发,可作为治疗鼻咽癌放疗治疗后继发颞叶囊肿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颞叶囊肿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志虎 何咏超 +1 位作者 周月洁 孙异春 《黑龙江中医药》 2020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对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更加精准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使用检索词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2010-2020)。于文献中提取作者... 目的:对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更加精准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使用检索词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2010-2020)。于文献中提取作者姓名、发表年份、研究样本量,以及年龄、性别、手术持续时间、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5个相关风险因素。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系统评价,计算合并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17篇文献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共计31478例观察对象,发生颅内感染的观察对象为1111例,本研究中平均感染率3.53%。手术持续时间、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分别为4.584、5.896、3.599。结论:根据危险因素类型采取对应处理方式,如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及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可减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评价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开颅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