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家、教育家李有行的意义(下)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哲生 《文史杂志》 2021年第4期42-45,共4页
1969年国庆20周年前夕,四川美院要组织一批美术作品向国庆献礼。工艺美术系组织教师创作一批重大题材的磨漆画作为献礼作品。这是李有行在“文革”初期被批判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冲击之后公开拿起画笔。系里分配给他的题材是“欢度国庆... 1969年国庆20周年前夕,四川美院要组织一批美术作品向国庆献礼。工艺美术系组织教师创作一批重大题材的磨漆画作为献礼作品。这是李有行在“文革”初期被批判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冲击之后公开拿起画笔。系里分配给他的题材是“欢度国庆之夜”(我命名)。这个题材要求展现天安门广场夜晚载歌载舞,天空礼花绽放的场面,是一道难题。我有幸看着李有行老师从头至尾用一整天画完这幅对开纸大小的水粉画稿子。画幅上,天安门城楼前人山人海,两个圈子各民族群众载歌载舞,深蓝紫色天空中绽放着三朵大礼花,分别呈红、黄、紫色调子,周围是小礼花。每朵礼花用不同色相、不同的明暗度的色点,从内向外放射出去。李先生用三四支毛笔,冷暖交错地东一笔西一笔地着色……目睹这些色点的组合把礼花从深色的天空中凸显出发光、发亮的色彩效果,我万分激动。几年前我亲自看见他写生时在色彩上的超级发挥再次得到印证。我内心确定日本学者所说的“色价”问题应该就是这个现象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安门城楼 工艺美术系 色彩效果 反动学术权威 明暗度 色点 美术作品 蓝紫色
下载PDF
传统与自然的孕育
2
作者 何哲生 《文史杂志》 2001年第6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山水画 中国画 画家 庄重 艺术 作品 传统型 人物 自然 自学
下载PDF
画家、教育家李有行的意义(上)
3
作者 何哲生 《文史杂志》 2021年第3期59-61,共3页
李有行(1905—1982)在画界是一个陌生但又不能忘却的名字!在画界被陌生,是因为他的绘画的价值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传播;说他不能被忘却,是因为他不仅绘画学有所成,而且在艺术教育上创建了适应工艺美术的教学体系,还培养... 李有行(1905—1982)在画界是一个陌生但又不能忘却的名字!在画界被陌生,是因为他的绘画的价值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传播;说他不能被忘却,是因为他不仅绘画学有所成,而且在艺术教育上创建了适应工艺美术的教学体系,还培养了几代(四世同堂)众多的学生,影响深远。李有行的存在,具有历史的和未来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李有行 教学体系 教育家 绘画 影响 忘却
下载PDF
火井古镇写生
4
作者 何哲生 《中国油画》 2013年第3期77-78,共2页
金黄的油菜花原本应在翠绿的麦苗簇拥中绽放,但眼下却在荒芜的褐色土地中一花独秀。一则农村的青壮年劳力奔赴城镇打工去也,剩下的老小,地种不过来。二则冬旱紧连着春旱,小溪无水,河床干涸,低地原本的冬水田到这3月还见不到水影,田地干... 金黄的油菜花原本应在翠绿的麦苗簇拥中绽放,但眼下却在荒芜的褐色土地中一花独秀。一则农村的青壮年劳力奔赴城镇打工去也,剩下的老小,地种不过来。二则冬旱紧连着春旱,小溪无水,河床干涸,低地原本的冬水田到这3月还见不到水影,田地干裂待耕又遇西北的黄沙漫过秦岭,悬在四川盆地上空,青黛的远山变得灰而模糊。挂在灰蒙蒙天空的太阳也显得有气无力,使春光减色不少,让人感慨"天时地利人和"的珍贵,让人在这初春时产生一种莫名的惆怅。坐在这干裂的田埂上,耳边一片嗡嗡声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旱 嗡嗡声
原文传递
历史画的心结
5
作者 何哲生 《当代油画》 2013年第5期68-73,共6页
2011年我画了两幅历史画,是为了了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始而又未能完成的心愿。第一个题材是"李冰与都江堰",我曾就这一题材于1978年画过一幅题为《深淘滩,低作堰》的油画;1979年画过一幅题为《稻田足水慰农心》的中国画,参... 2011年我画了两幅历史画,是为了了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始而又未能完成的心愿。第一个题材是"李冰与都江堰",我曾就这一题材于1978年画过一幅题为《深淘滩,低作堰》的油画;1979年画过一幅题为《稻田足水慰农心》的中国画,参加了同年全国科普美展。第二个题材是"三顾茅庐",在1983年画过几幅素描稿。两个题材虽一放就是30余年,但是对这两个题材的思考始终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八十年代 光和色 以形写神 形式语言 人类艺术 艺术形式 画中 三国演义 可视形象
原文传递
油画《天·地·人赋》
6
作者 何哲生 《中国油画》 2012年第2期59-60,共2页
人立于天地之间,长于自然的怀抱,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原初到当代都已是注定的密不可分。只是人在处理这关系时的态度存在差异。抑或是顺应自然规律,融洽和谐相处;抑或是凌驾于自然之上,征服和战胜自然。地球村的历史已是有目共睹。艺术呈... 人立于天地之间,长于自然的怀抱,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原初到当代都已是注定的密不可分。只是人在处理这关系时的态度存在差异。抑或是顺应自然规律,融洽和谐相处;抑或是凌驾于自然之上,征服和战胜自然。地球村的历史已是有目共睹。艺术呈现自然的状态是人的情感使然。风景油画可以是面对自然写生,将人对自然的直观感受留在画布上。也可以是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经过对自然景物的综合,并融入人的情感体验而创作风景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 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关系 博物馆 创作 风景画 中国绘画 写生 和谐 企业
原文传递
母亲——母仪三部曲
7
作者 何哲生 《中国油画》 2012年第6期19-21,共3页
近几年我一直在以母亲的视觉形象为母题,按老、中、青三个时期创作一组油画。之一,《童谣》刻画年轻的母亲形象。之二,《肖像》刻画中年母亲仪容。之三,《母亲》刻画饱经风霜的慈母容颜。构成"母仪三部曲"。在构思"母亲&... 近几年我一直在以母亲的视觉形象为母题,按老、中、青三个时期创作一组油画。之一,《童谣》刻画年轻的母亲形象。之二,《肖像》刻画中年母亲仪容。之三,《母亲》刻画饱经风霜的慈母容颜。构成"母仪三部曲"。在构思"母亲"这一题材时恰逢将要来临的2009年新中国60周年华诞。我把对母亲的深情挚爱、敬重恭尊全部融入这幅肖像画之中,表达对母亲亦对祖国的爱。我的母亲是一位历经沧桑、勤劳质朴的妇女。她慈悲善良、品行端庄大方,处世任劳任怨,为儿女勇于牺牲一切。记得儿时,弟弟出生之后,我还被母亲宠爱,与弟左右吮吸母乳。作为儿子的我永生难忘这养育之恩。我的成长从母亲无私奉献的一生中受惠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形象 肖像画 三部曲 中华民族 审美情结 民族文化 刻画 创作 细节 祖国
原文传递
历史画的心结
8
作者 何哲生 《中国油画》 2012年第5期23-25,共3页
去年我画了两幅历史画,是为了了却上世纪70、80年代起始而又未能完成的心愿。一是"李冰与都江堰",这一题材最初于1978年画过一幅题为《深淘滩,低作堰》的油画,获得四川省优秀奖。二是1979年画过一幅题为《稻田足水慰农心》的... 去年我画了两幅历史画,是为了了却上世纪70、80年代起始而又未能完成的心愿。一是"李冰与都江堰",这一题材最初于1978年画过一幅题为《深淘滩,低作堰》的油画,获得四川省优秀奖。二是1979年画过一幅题为《稻田足水慰农心》的中国画,参加同年全国科普美展。第二个题材"三顾茅庐",于1983年画过几幅素描稿。两个题材一放就是三十余年。但是对这两幅画的思考始终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结。地域文化是我人生成长和艺术修炼的基因。《三国演义》的很多故事都与"蜀"有关。武侯祠刘备与诸葛亮的故事我从小便熟知并受到熏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画 都江堰 历史事件 三顾茅庐 诸葛亮 历史文脉 中国绘画 李冰 相结合 本质意义
原文传递
油画《育苗》创作记忆
9
作者 何哲生 《艺术市场》 2006年第1期b0030-b0031,共2页
1972年时值文革中期,美术界从“革命大批判”的“热潮”中转过来,第一次稿美术展览,我顺应形势,来到四川郫县红光农业社,住在老农家里,体验生活,准备为表现“重大题材”——毛主席1958年视察红光农业社,进行创作准备,先期约18... 1972年时值文革中期,美术界从“革命大批判”的“热潮”中转过来,第一次稿美术展览,我顺应形势,来到四川郫县红光农业社,住在老农家里,体验生活,准备为表现“重大题材”——毛主席1958年视察红光农业社,进行创作准备,先期约18天,主要是访问,了解当年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 记忆 育苗 油画 美术展览 体验生活 重大题材 美术界 毛主席 农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