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造“想象之场”:网红旅行地的媒介凝视、地方想象和意义生产
1
作者 何啊龙 朱丽丽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媒介旅行已深度嵌入整体生活体验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更是大势所趋。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为例,引入“想象之场”的概念,揭示“电视剧—新媒体—观众/游客”等多元主体如何呈现、想象和形塑大理这一网红旅行地的“实在性”“象征... 媒介旅行已深度嵌入整体生活体验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更是大势所趋。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为例,引入“想象之场”的概念,揭示“电视剧—新媒体—观众/游客”等多元主体如何呈现、想象和形塑大理这一网红旅行地的“实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属性。研究发现,依托大理制造的“想象之场”,既是传统与现代相遇的“物理之场”,也是视觉与故事融合的“叙事之场”。它是理想乡村的想象性重建,呈现的是世相百态,折射的是平凡自我;它尝试消解社会的加速结构,疗愈焦虑的心灵,也吸引公众去往远方,在地打卡。在合力制造“想象之场”的循环过程中,公众媒介凝视的是其“实在性”,叙事运输后集体想象的是其“象征性”,两者最终为实现“功能性”服务。“想象之场”通过故事和想象强化大理的“精神乌托邦”意象,其中涌动着抵抗加速社会的力量,重塑青年群体的希望和韧性,更描绘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的美好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之场 媒介凝视 叙述运输 功能性 意义生产
下载PDF
基于未感染者与感染者双重视角的艾滋病污名 被引量:16
2
作者 段文杰 李玉梅 +1 位作者 何啊龙 吴桐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337,共15页
艾滋病污名由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两部分构成。前者指公众所持有的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感染者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后者指艾滋病感染者感知到的来自公众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并由此产生的负面自我认知。测量主要从未感染者和感染者两... 艾滋病污名由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两部分构成。前者指公众所持有的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感染者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后者指艾滋病感染者感知到的来自公众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并由此产生的负面自我认知。测量主要从未感染者和感染者两个层面展开。艾滋病的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广泛存在于个人、家庭、医疗、媒体等诸多领域,阻碍艾滋病的有效防治并损害社会平等。减少艾滋病污名的干预既需要消除公众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改善社会环境;也需要感染者自我的心理健康和治疗意愿,提升生活质量。未来应该从未感染者和感染者的双重视角出发,对其相互作用机制、测量工具、干预措施及连带污名等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公众污名 自我污名 双重视角 干预策略
下载PDF
何以“速生速朽”——微短剧文本叙事、传播势能和受众体验中的加速暴力
3
作者 朱丽丽 何啊龙 马丽丁娜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8,121,共12页
在文化流变、资本逐利和技术嵌套的多重逻辑下,微短剧悄然登上传媒历史舞台。微短剧不仅有速生之质,更有速朽之忧。在“速度——加速”社会批判理论视角下,研究发现:快节奏、强反转的叙事风格和“大头”肖像模式、“洗脑”音效的视听冲... 在文化流变、资本逐利和技术嵌套的多重逻辑下,微短剧悄然登上传媒历史舞台。微短剧不仅有速生之质,更有速朽之忧。在“速度——加速”社会批判理论视角下,研究发现:快节奏、强反转的叙事风格和“大头”肖像模式、“洗脑”音效的视听冲击形成文本叙事的加速;数据算法驱动、多平台联动的格局和“投流”先行、自动跳转的策略形成传播势能的加速;在文本内外双重加速的情境下,受众体验相应亦具备加速性,形成“无中辍成瘾”的观看样态,并展开了另类的“新情感”实践。微短剧的加速逻辑中暗含着“加速暴力”,这种暴力表征为权力的支配形式:不仅加速“争夺”受众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将生命时间异化为生产时间;更加速“吞噬”主体的情感吐纳能力,加剧文化体力的异化。于受众而言,涵养自身的“凝思”能力,方可更好地抵御“加速暴力”;于行业而言,需向文化高阶努力,期待“速生慢成”,实现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 速度 加速暴力 注意力 异化
原文传递
樱花为什么这样“红”:历史、事件与神话中的媒介化情感链——以新浪微博武汉大学樱花相关话题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朱丽丽 何啊龙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3-69,83,共18页
武汉大学樱花作为一种“情感植物”的“网红”之路具有多元复杂的发生机制,映射了数字时代公众情感实践的流动及变迁。本文提出“媒介化情感链”的概念,用以阐释数字空间中作为状态的个体情感和作为基调的社会情感之间的连接与转化。研... 武汉大学樱花作为一种“情感植物”的“网红”之路具有多元复杂的发生机制,映射了数字时代公众情感实践的流动及变迁。本文提出“媒介化情感链”的概念,用以阐释数字空间中作为状态的个体情感和作为基调的社会情感之间的连接与转化。研究认为:武大樱花经历了“美好与浪漫”、“文明与历史”、“希望与感恩”等多重话语建构,特定的媒介事件牵引出媒介化情感链的对齐和汇流。公众情感既是复杂多面的“情感矛盾体”,更是特定历史时刻被“神话”建构的“情感凝聚体”。历史、事件与神话是理解公众情感汇聚流动的三个维度。历史记忆为情感底调,媒介事件是决定性的情感发动器,“抗疫云赏樱”作为仪式性的媒介事件,创建出“英雄之花”、“抗疫之花”的神话叙事。这为樱花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内容,疏浚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群体的心理创伤,连接公众艰难抗疫的情感记忆,折射出复调多维的社会情感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情感链 情感归属 历史记忆 媒介事件 叙事神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