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心 时代美——我的创作追求
1
作者 何士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3-144,共2页
中国心时代美———我的创作追求厦门大学美术系讲师何士扬人物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理论上的高、精、深、圆,技法上经千锤百炼到达的笔精墨妙,在表现传统题材和怀古之心时,已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艺术源于创作者对... 中国心时代美———我的创作追求厦门大学美术系讲师何士扬人物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理论上的高、精、深、圆,技法上经千锤百炼到达的笔精墨妙,在表现传统题材和怀古之心时,已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艺术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情。因时代和生活形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美 中国写意人物画 中国心 笔墨 中国画 牛仔裤 印象主义 创作追求 笔精墨妙 山水画
下载PDF
《白莲社图》研究——以“光熟纸”的艺术表达为例
2
作者 何士扬 饶蔚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0,I0003,共9页
“光熟纸”一词并非古之既有,而是吴湖帆先生对明清之前主流书画用纸的概括性命名。它启发书画品鉴与保藏研究的后来者,应当关注笔墨语言与书画材料之间的关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白莲社图》是一件笔墨语言丰富、保藏状况良好的宋... “光熟纸”一词并非古之既有,而是吴湖帆先生对明清之前主流书画用纸的概括性命名。它启发书画品鉴与保藏研究的后来者,应当关注笔墨语言与书画材料之间的关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白莲社图》是一件笔墨语言丰富、保藏状况良好的宋代“光熟纸”绘画作品。本文将以《白莲社图》为载体,围绕“光熟纸”滑、净、软、熟的纸张特性,试图从品鉴、保护、修复的视角对其进行探微,寻找中国画学材料及其艺术表达研究的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莲社图 光熟纸 笔墨 品鉴 保护
下载PDF
雍言况味
3
作者 何士扬 《中国美术》 2015年第6期76-81,共6页
"雍言馆"作为我的画室堂号已经有十年之久了。十年来,我以补课的心态在这里读书和画画、喝茶和会客。"雍言"二字是2003年客居电脑中心,与耀鹏兄在玉皇山下聊天时取的,取它从容和谐的意思。"雍言馆"作为画室堂号随我搬迁过两次。2... "雍言馆"作为我的画室堂号已经有十年之久了。十年来,我以补课的心态在这里读书和画画、喝茶和会客。"雍言"二字是2003年客居电脑中心,与耀鹏兄在玉皇山下聊天时取的,取它从容和谐的意思。"雍言馆"作为画室堂号随我搬迁过两次。2005年起安顿于现址。环顾四周,"雍言馆"的任何一支笔、任意一张纸或一个茶杯对我而言都具有特殊的涵义。因为在长期的交往中,我读懂了它们的脾性,它们也知晓了我的习惯。画室由并不太大的三部分空间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山 一支笔 二字 空间组成 袋茶 智者大师 十年 专用纸 天台山 官帽椅
下载PDF
修心养性 成德化质——浅谈中国画家的先天才性和后天修养
4
作者 何士扬 《中国画画刊》 2010年第1期91-92,共2页
中国画发育和成长在“倚重于理性及礼俗以为治”的文化环境里。文人画家后天修为的重点在于修心养性、成德化质,民间画工后天修为的目的则在于尽其本份、发挥天性。他们中的优秀者可达到“道德境界”及“天地境界”。中国文化认为,当... 中国画发育和成长在“倚重于理性及礼俗以为治”的文化环境里。文人画家后天修为的重点在于修心养性、成德化质,民间画工后天修为的目的则在于尽其本份、发挥天性。他们中的优秀者可达到“道德境界”及“天地境界”。中国文化认为,当人的五质五德表现不能中和时,则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偏性。中国画家由偏兼之性向中和之性的修养和践行,就是以才性的“差别之相”通过化偏去蔽的修为,完成与普遍之性的融合和统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家 修心养性 后天 才性 修养 德化 先天 “中和之美”
下载PDF
中和之美 明德之体——浅谈中国画的文化成因和社会价值
5
作者 何士扬 《中国花鸟画》 2009年第1期81-83,共3页
梁漱溟先生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又说:“中国文化独自创发,漫漫形成,非从他受。”中国画独受中国文化滋养,融合了其诸多的文化精华,是“中和之美”的艺术载体。它由中国社会文化培植而成,传承了“中和之美”的... 梁漱溟先生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又说:“中国文化独自创发,漫漫形成,非从他受。”中国画独受中国文化滋养,融合了其诸多的文化精华,是“中和之美”的艺术载体。它由中国社会文化培植而成,传承了“中和之美”的艺术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而今,当我们面对全面西方化、逐物化的世界时,中国画秉持的中国文化价值,对内可陶养国人的情操,矫正时下审美价值的混乱对外可彰显其“中和之美”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国文化“明明德于天下”(见《大学》)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之美” 文化成因 中国画 社会价值 明德 中国文化 艺术载体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浅谈中国画的为学次第和画道传承
6
作者 何士扬 《中国花鸟画》 2009年第6期79-80,共2页
辜鸿铭先生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又说:“西洋人入学读书所学的一则曰知识,再则曰知识,三则曰知识; 中国人入学读书所学的是‘君子... 辜鸿铭先生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又说:“西洋人入学读书所学的一则曰知识,再则曰知识,三则曰知识; 中国人入学读书所学的是‘君子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为学 心灵生活 传承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人 中国文化
下载PDF
致知穷理 豁然通贯——浅谈中国画的本体规律和当代标准
7
作者 何士扬 《中国花鸟画》 2009年第2期88-89,共2页
中国画自创生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化的浸润下,随顺天理之道而发育演生,其代代相传的独特规律包含有上析“天理”(道德之美),下通“情理”(人伦之美),内辩“事理”(笔墨之美),和外尽“义理”(教化之美)的传统学理。
关键词 中国画 标准 本体 “天理” 中国文化 “义理”
下载PDF
米芾的装潢之美
8
作者 饶蔚姝 何士扬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3期30-32,共3页
该文以米芾的装潢理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他对材料、格式的选择和推陈出新的实践手法,结合其诗文、书画的艺术表达,分析米芾作为张彦远理想中的全能型鉴藏家,在参与装潢时的审美主张。
关键词 米芾 装潢 审美主张
下载PDF
修心养性 成德化质--中国画家的先天才性和后天修养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士扬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17,共2页
中国画发育和成长在“倚重于理性及礼俗以为治”的文化环境里,文人画家后天修为的重点在于修心养性、成德化质,民间画工后天修为的目的则在于尽其本份、发挥天性。他们中的优秀者可达到“道德境界”及“天地境界”。中国文化认为,当... 中国画发育和成长在“倚重于理性及礼俗以为治”的文化环境里,文人画家后天修为的重点在于修心养性、成德化质,民间画工后天修为的目的则在于尽其本份、发挥天性。他们中的优秀者可达到“道德境界”及“天地境界”。中国文化认为,当人的五质五德表现不能中和时,则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偏性。中国画家由偏兼之性向中和之性的修养和践行,就是以才性的“差别之相”通过化偏去蔽的修为,完成与普遍之性的融合和统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家 修心养性 后天 修养 才性 德化 先天 文化环境
原文传递
中和之美明德之体--中国画的文化成因和社会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士扬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17,共3页
梁漱溟先生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又说:“中国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中国画独受中国文化滋养,融合了其诸多的文化精华,是“中和之美”的艺术载体。它由中国社会文化培植而成,传承了“中和之美”... 梁漱溟先生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又说:“中国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中国画独受中国文化滋养,融合了其诸多的文化精华,是“中和之美”的艺术载体。它由中国社会文化培植而成,传承了“中和之美”的艺术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而今,当我们面对全面西方化、逐物化的世界时,中国画秉持的中国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之美” 文化成因 中国画 社会价值 明德 中国文化 文化精华 艺术载体
原文传递
欲壮其枝叶 先固其根本——谈中国画的当代拓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士扬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3,共3页
艺术精神的价值体现,是艺术家对具体生命根性的发掘和把握,并通过艺术作品,使这一根性在自由生发和尽情阐释的过程中,对现实人生和社会文化产生某种影响,而得以实现的。这种影响对于具体的社会进程和人生轨迹,既具有正向的顺承作... 艺术精神的价值体现,是艺术家对具体生命根性的发掘和把握,并通过艺术作品,使这一根性在自由生发和尽情阐释的过程中,对现实人生和社会文化产生某种影响,而得以实现的。这种影响对于具体的社会进程和人生轨迹,既具有正向的顺承作用,也有反向的内醒动力。在思考有关艺术是如何反映时代与社会的问题时,徐复观先生曾这样写到:“艺术是反映时代、社会的。但艺术的反应,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顺承性的反映;一种是反思性的反映。……顺应性的反映,对现实有如火上加油。反省性的反映,则有如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中国画的精神境界,是在中国文化的长期熏染下得以生发的,中国文化“内向”的特质,使得中国画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发挥得更多的是“清凉饮料”的作用。这种作用既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性格体现也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中国艺术精神 社会文化 价值体现 社会进程 中国文化 清凉饮料 艺术作品
原文传递
由代际隔阂引致的市场无序——浅议当前的国画生态
12
作者 何士扬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2,共2页
“国画生态”一词,泛指国画的生存环境和本体特性. 众所周知,百年来的国画生存环境是极为动荡的,它伴随着中国社会“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而不断变迁。
关键词 国画 市场无序 生态 隔阂 代际 中国社会 环境
原文传递
刍议国画教学的“专业教育”与“人文熏修”
13
作者 何士扬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7,共3页
中国现代教育的兴起,是以西方教育体制为最初蓝本而逐步成形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照抄了前苏联的学科设置模式,出现了专业口径狭窄和重理工轻文科的状况。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我国一方面火力进行办学规模的拓展,
关键词 专业教育 国画教学 人文 中国现代教育 新中国成立 教育体制 设置模式 专业口径
原文传递
国画学理与中国美术观的当代语境
14
作者 何士扬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5,共2页
如果说,一国美术是一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美术观就应该是一国文化对于美术相关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而影响这一观点和态度形成的语言环境则被称之为语境。从宏观的角度看,有什么样的宇宙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观,美术观又是文... 如果说,一国美术是一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美术观就应该是一国文化对于美术相关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而影响这一观点和态度形成的语言环境则被称之为语境。从宏观的角度看,有什么样的宇宙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观,美术观又是文化观“对于美术相关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这种“观点和态度”时时影响着历代美术家们对于美术形式的探索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术 当代语境 国画 文化观 语言环境 宇宙观 美术家
原文传递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中国画的为学次第和画道传承
15
作者 何士扬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19,共3页
辜鸿铭先生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又说:“西洋人入学读书所学的一则日知识,再则日知识,三则日知识;中国人人学读书所学的是‘... 辜鸿铭先生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又说:“西洋人入学读书所学的一则日知识,再则日知识,三则日知识;中国人人学读书所学的是‘君子之道’。”中国艺术精神的思想根基不仅来源于中国文化,而且是中国人“心灵生活”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国画的学问总体上是属于“为道”的学问,中国画的“为学次第”,其修为的核心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道” 中国画 为学 心灵生活 传承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人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文化意识宇宙”熏染下的“画品即人品”
16
作者 何士扬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牟宗三在《“文化意识宇宙”一词之释义》中说:“所谓‘文化意识’乃即中国固有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意识也。此一意识乃是孔孟成德之教所开辟,而由《贲卦彖传》简单辞语作代表。由此意识,吾人即可开辟价值之源。
关键词 文化意识 宇宙 人品 画品 牟宗三
原文传递
致知穷理 豁然通贯--国画的本体规律和当代标准
17
作者 何士扬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19,共3页
国画自创生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化的浸润下,随顺天理之道而发育演生,其代代相传的独特规律包含有上析“天理”(道德之美),下通“情理”(人伦之美),内辩“事理”(笔墨之美)和外尽“义理”(教化之美)的传统学理。
关键词 国画 穷理 致知 标准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宋代玉绦环带饰研究——以宋画中玉绦环造型呈现及审美意蕴为例
18
作者 何士扬 张学仪 《西泠艺丛》 2021年第12期53-59,共7页
宋代玉绦环是一种与绦带配合使用的带饰,肇始于两宋,流行于文人士大夫阶层,沿用至明清。由于目前专门研究古画中出现的宋代玉绦环的相关著述较少,本文意在通过对宋代玉绦环的材质、造型与工艺的分析,探寻其表征背后宋人沉潜内敛的精神... 宋代玉绦环是一种与绦带配合使用的带饰,肇始于两宋,流行于文人士大夫阶层,沿用至明清。由于目前专门研究古画中出现的宋代玉绦环的相关著述较少,本文意在通过对宋代玉绦环的材质、造型与工艺的分析,探寻其表征背后宋人沉潜内敛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意蕴,同时对古画鉴赏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玉绦环 文人审美 表征
原文传递
国画学理与中国美术观的当代语境
19
作者 何士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1年第1期32-39,共8页
如果说,一国美术是一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美术观就应该是一国文化对于美术相关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而影响这一观点和态度形成的语言环境则被称之为语境。从宏观的角度看,有什么样的宇宙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观,美术观又是文化观&qu... 如果说,一国美术是一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美术观就应该是一国文化对于美术相关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而影响这一观点和态度形成的语言环境则被称之为语境。从宏观的角度看,有什么样的宇宙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观,美术观又是文化观"对于美术相关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这种"观点和态度"时时影响着历代美术家们对于美术形式的探索和选择。所以,美术形式的发端和演进往往反映一国文化主流美术观对于美的定义、追求和选择。换句话说,中国画独特的美术样式,是中国文化独特宇宙观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语境 中国画 美术观 中国美术 传统学 中国文化 学理 研究方法 中国艺术精神 宇宙观
原文传递
《智者大师讲经图》创作谈
20
作者 何士扬 《艺术沙龙》 2010年第2期204-215,202-203,共14页
不仅为人类思考社会与人生、物质与精神留下了可供借鉴的文化经验,而且为今日我们思考外来文明与中华文化相融相生的课题,留下了可供世代传承的文化智慧。
关键词 智者大师 创作谈 讲经 外来文明 天台宗 文化经验 《法华经》 弘扬佛法 国清百录 世代传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