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库区段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其工程危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宝夫 张加桂 +3 位作者 曹正郃 田涛 王献礼 熊探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08-1117,共10页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实际调查库长为100km的河谷段,共发育着81处地质灾害点,总平均线密度(D)为0.81个/km,其中滑坡为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共发育59处,占总灾害点的72.84%。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库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的关系,为工程的规划和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鲁地拉电站库区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工程危害性
下载PDF
金沙江鲁地拉电站水库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宝夫 张加桂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2年第2期75-82,共8页
西南高山峡谷区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典型流域段地质灾害的分析研究,能更好地掌握金沙江流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本文以鲁地拉电站库区为例,根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各致灾因子... 西南高山峡谷区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典型流域段地质灾害的分析研究,能更好地掌握金沙江流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本文以鲁地拉电站库区为例,根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各致灾因子的作用,经过遴选最终选取地表径流冲蚀强度、工程地质岩组、河谷形态、坡度、坡向5个与地质灾害相关性强的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很高,高易发区占41%,主要集中在库首段及朵美附近,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库区段地质灾害的现状,为有效防治库区地质灾害及后期库区灾害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金沙江 鲁地拉电站库区 地质灾害易发性
下载PDF
2008年云南盈江地震震害特点及抗震防灾启示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加桂 黄体庄 +1 位作者 雷伟志 何宝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2008年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其中较严重的地震事件有3月21日在南部发生的5.0级地震和8月21日在北部发生的5.9级地震。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地震震害特点作了分析,从中得出了农村抗震救灾的启示。几次地震震中均位... 2008年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其中较严重的地震事件有3月21日在南部发生的5.0级地震和8月21日在北部发生的5.9级地震。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地震震害特点作了分析,从中得出了农村抗震救灾的启示。几次地震震中均位于岩浆岩区,未见地震断层。地震造成了大量民房破坏,其中3月21日地震对铜壁关乡有轻微的破坏,5.9级地震破坏最严重的是勐弄乡部分村庄,微观震中所在的苏典乡房屋有较轻程度的破坏,油松岭乡江心坡村位于冲积平原,是烈度异常区。有2种原因致使盈江地震震害严重,一是地基地质结构差和力学强度低,如滑坡堆积层地基和易液化沙土地基;二是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差,主要是建筑结构松散和建筑材料质量低劣。盈江地震灾害告诉我们,在农村加强地基勘查和地基处理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要加强房屋的抗震设防,加强对地震的应急能力建设,提倡地震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地基地质 房屋结构 农村抗震 盈江地震
下载PDF
汶川地震震害特点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加桂 唐锐敏 +1 位作者 何宝夫 陈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5-573,共9页
在对汶川、都江堰、彭州和北川等地地震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震害特点并探讨了震害成因。认为汶川地震是在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产生的,地震震害有许多独特之处。地震产生的许多变形带是浅表层局部变形... 在对汶川、都江堰、彭州和北川等地地震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震害特点并探讨了震害成因。认为汶川地震是在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产生的,地震震害有许多独特之处。地震产生的许多变形带是浅表层局部变形,与浅表层地质条件有关,不是地震断层,破坏性不严重。地貌在地震中有伸缩现象,其中山体部分伸展、河谷地带收缩、地貌伸缩与地震中应力释放和应变恢复过程产生的多层次滑脱有关。桥梁在地震中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桥梁完全垮塌,显示架空结构建筑物对地震的抗击能力差,有的桥梁有中央断裂或垮塌一半的特点,可能是因为河流两岸地震波不连续或不同方向震动强度不同。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具有不均匀性,主要表现有滑坡和崩塌加重了建筑物的破坏、地基不均匀导致建筑群不均匀破坏、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引起地基失效导致建筑群强烈破坏、斜坡带临空一侧建筑物破坏程度高、建筑物的破坏具有与地震波相关的方向性。汶川地震震害警示,在强烈地震区加强地质研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勘察和结合地震破坏特点的工程抗震设防的极端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变形带 地貌伸缩 桥梁 震源过程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太行山隧道宽张裂隙成因演化机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延涛 曾宪明 何宝夫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82-185,共4页
太行山隧道位于晋豫两省交界,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第二长隧道,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塑造了其独特性的水文地质背景,新构造运动及表生改造的共同作用,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补给面积大,在Ω沟口、地形急剧变化带、构造轴部地... 太行山隧道位于晋豫两省交界,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第二长隧道,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塑造了其独特性的水文地质背景,新构造运动及表生改造的共同作用,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补给面积大,在Ω沟口、地形急剧变化带、构造轴部地下水易富存,隧道施工地下水顺宽张裂隙高压涌出。深埋原生宽张裂隙无疑控制着富水段的分布,高压涌水威胁隧道的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而深埋原生宽张裂隙分布规律具随机性且宽窄不一,其成因机理对研究富水段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隧道 宽张裂隙 成因 机理分析
下载PDF
云南姚安2009年7月9日Ms 6.0级地震震源过程和灾害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加桂 何宝夫 张永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8,共8页
通过对构造、震源机制解、前震、余震和地震调查记录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地震震源物理过程,认为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是2000年Ms6.5级地震过程的延续,是2000年地震的10km深度余震层北边缘应力集中导致岩石"粉碎性"破裂产... 通过对构造、震源机制解、前震、余震和地震调查记录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地震震源物理过程,认为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是2000年Ms6.5级地震过程的延续,是2000年地震的10km深度余震层北边缘应力集中导致岩石"粉碎性"破裂产生的。根据及时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认为这次地震的震害比2000年Ms6.5级地震的严重,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次地震震源浅且以水平晃动为主,地震灾害主要是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和房屋破坏,这2个方面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房屋破坏还与房屋结构及地基条件密切相关,房屋破坏具有方向性。灾后恢复重建应尽量避免本次地震及余震震中构成的矩形范围,要加强农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地基勘查和地基处理工作,提高建筑质量,加强抗震设防,注意进一步查找和治理建筑区和建筑物内隐藏的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姚安 6.0级地震 地震过程 地震灾害 地质环境 抗震救灾
下载PDF
山西中南部铁路太行山隧道岩溶发育成因分析
7
作者 何宝夫 王延涛 曾宪明 《铁道勘察》 2016年第3期60-64,共5页
岩溶灾害对隧道施工构成极大的威胁,为摸清岩溶发育特征规律及其成因机理,从地质背景入手,剖析太行山隧道出口段典型岩溶发育的特征,结合前期工程勘察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从岩性、断裂构造、地下水、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隧道出... 岩溶灾害对隧道施工构成极大的威胁,为摸清岩溶发育特征规律及其成因机理,从地质背景入手,剖析太行山隧道出口段典型岩溶发育的特征,结合前期工程勘察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从岩性、断裂构造、地下水、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隧道出口段岩溶发育成因机理,从而为配合施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中南部铁路 太行山隧道 岩溶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太行山隧道富水段宽张裂隙注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明领 王延涛 何宝夫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39,共4页
太行山隧道位于晋豫两省交界,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第二长隧道,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塑造了其独特的水文地质背景,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补给面积大,在Ω沟沟口、地形急剧变化带、构造轴部地下水易富存,隧道施工地下水顺宽张... 太行山隧道位于晋豫两省交界,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第二长隧道,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塑造了其独特的水文地质背景,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补给面积大,在Ω沟沟口、地形急剧变化带、构造轴部地下水易富存,隧道施工地下水顺宽张裂隙高压涌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富水段落注浆堵水为主要的工程措施,本文在分析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后,重点对帷幕注浆、周边注浆等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隧道 宽张裂隙 注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