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愈古文的古典意义与现代意义
1
作者 何寄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44,共14页
所谓"古典意义"与"现代意义",实即"文学史(散文史)意义"。有关韩文的古典意义,识者固可就不同面向、角度做有得于心之阐述,如钱穆《杂论唐代古文运动》特就韩以诗为文一端审绎之,而据家言传统的复兴与抒... 所谓"古典意义"与"现代意义",实即"文学史(散文史)意义"。有关韩文的古典意义,识者固可就不同面向、角度做有得于心之阐述,如钱穆《杂论唐代古文运动》特就韩以诗为文一端审绎之,而据家言传统的复兴与抒情的拓展两个方面,可进一步深化对韩文"古典意义"的理解。至于韩愈之以诗为文、务去陈言、以文为戏等极具特色之书写模式,于现代散文作者戮力追求新散文体式与格调之过程中,亦有或显或隐的启发与影响。纵贯考察可知,韩文之审美价值,不限于"古典"层面,其于"现代"散文之美学建构,亦具有一定程度的典范意义。在现代散文研究中,对此尤应会通、会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古文 古典意义 现代意义
下载PDF
曾鞏古文的美感特質——兼論其與歐陽古文的關係
2
作者 何寄澎 《岭南学报》 2019年第1期197-216,共20页
曾鞏古文自宋至清爲論者所推崇,以爲乃歐陽修嫡傳,然民國以後讀者漸少,學者雖猶時時論之,亦認同前揭前人説法,但對於曾鞏究竟如何承繼歐陽修,實缺乏細密分析與論述。按,歐陽修古文有二大特質:就行文言,極盡"宛轉"之能事;就格... 曾鞏古文自宋至清爲論者所推崇,以爲乃歐陽修嫡傳,然民國以後讀者漸少,學者雖猶時時論之,亦認同前揭前人説法,但對於曾鞏究竟如何承繼歐陽修,實缺乏細密分析與論述。按,歐陽修古文有二大特質:就行文言,極盡"宛轉"之能事;就格調言,則多濃厚抒情。本文謹擇曾鞏《相國寺維摩院聽琴序》、《齊州雜詩序》、《贈黎安二生序》、《王無咎字序》、《墨池記》等五篇爲例,以見曾文之"宛轉"風貌;復取《送王希字潛之序》、《學舍記》、《劉伯聲墓誌銘》、《二女墓誌》、《懷友一首寄介卿》等五篇爲例,以見曾文之"抒情"格調,冀可藉此彰顯曾文之美感特質,並且適時與歐文對照,俾以掌握歐、曾相承之關係,間亦指出二者之差異,供學者參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鞏 古文 美感特質 歐陽修 宛轉 抒情
下载PDF
《汉书》李陵书写的深层意涵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寄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汉书》里有关李陵的章节是全书十分秀异的片段,其不同于《汉书》一贯工整拘谨的语言风格,难得地从李陵的处事性格与心理反应入手,描画出李陵生命深刻的悲剧性,可说直接承袭了司马迁《报任安书》为李陵所塑造的悲剧英雄形象。从近似司... 《汉书》里有关李陵的章节是全书十分秀异的片段,其不同于《汉书》一贯工整拘谨的语言风格,难得地从李陵的处事性格与心理反应入手,描画出李陵生命深刻的悲剧性,可说直接承袭了司马迁《报任安书》为李陵所塑造的悲剧英雄形象。从近似司马迁语言风格的笔致,到主配角人物轻重、隐显异位的曲笔,班固对此一败军之将如此"唯恐不尽"的处理方式,不仅显示了其不逊于司马迁的才华,亦借由笔下对李陵的认同,反映出班固对司马迁的同情与理解。更直接地说,《李陵传》乃是班固为司马迁而写的──中国古典文学自《楚辞》以下所形成的"同情共感"传统,在此又以一新面貌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李陵 司马迁 同情共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