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参数高场强磁共振成像评估恒河猴急性脑梗死血栓-溶栓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默 吴迪 +3 位作者 何小夺 齐志刚 李坤成 陈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11,共6页
目的使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s)急性脑梗死血栓-溶栓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8只成年雄性恒河猴,年龄(8.2±1.2)岁,体重(9.4±1.0)kg,随机分为梗死组(n=4)和... 目的使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s)急性脑梗死血栓-溶栓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8只成年雄性恒河猴,年龄(8.2±1.2)岁,体重(9.4±1.0)kg,随机分为梗死组(n=4)和溶栓组(n=4),采用恒河猴自体血栓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M1段),栓塞后,溶栓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梗死组仅接受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 h和24 h进行磁共振T2WI、T2-FLAIR、TOF-MRA、DWI扫描。结果成功制备恒河猴血栓-溶栓模型。MRA显示梗死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均未再通,溶栓组MCA实现血管再通。T2WI序列显示梗死组梗死体积增量为(12 027±5507)mm3,溶栓组梗死体积增量为(4910±2764)mm3;DWI序列显示梗死组梗死体积增量为(9498±5226)mm3,溶栓组梗死体积增量为(4854±1792)mm3。T2WI和DWI序列均显示,两组4 h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溶栓组24 h梗死体积低于梗死组,差异有显著性;溶栓组的梗死体积增量低于梗死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MRI序列成功评估恒河猴血栓-溶栓模型的再通及梗死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急性脑梗死 溶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吴迪 何小夺 +1 位作者 陈健 丁玉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20,共5页
由于多项转化研究的失败,卒中治疗专业委员会建议,应该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上进行临床前研究。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局部脑缺血模型与人类卒中发病过程一致,而且还可以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因此是模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治... 由于多项转化研究的失败,卒中治疗专业委员会建议,应该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上进行临床前研究。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局部脑缺血模型与人类卒中发病过程一致,而且还可以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因此是模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治疗过程的最佳动物模型。目前研究采用多种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模型,结果也不一致,本文将对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总结,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和潜在应用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还根据不同类型的栓子,不同的闭塞部位,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和可能的应用范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选择合适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推动转化研究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物模型 非人灵长类动物
下载PDF
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发出“help-me”信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段云霞 吴迪 +1 位作者 何小夺 丁玉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95-499,共5页
局部脑损伤后,受损神经元向周围细胞释放求助的“help-me”信号,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转变、内皮细胞增生等方式,保护受损神经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作者就神经元损伤后,特别是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help-me”信... 局部脑损伤后,受损神经元向周围细胞释放求助的“help-me”信号,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转变、内皮细胞增生等方式,保护受损神经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作者就神经元损伤后,特别是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help-me”信号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提示发现神经元损伤后的内源性“help-me”信号,并将其作为干预新靶点,可能为神经保护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损伤 神经元 细胞信号 神经保护 综述
下载PDF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低温治疗方法及在脑卒中模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小夺 吴迪 +2 位作者 吴隆飞 陈健 丁玉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3-127,共5页
近年来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不断攀升,治疗性低温被认为最有前景的神经保护方法,而且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已被众多研究验证并且广泛用于转化研究,但是临床研究始终未发现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局部脑缺血的大动物模型已成... 近年来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不断攀升,治疗性低温被认为最有前景的神经保护方法,而且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已被众多研究验证并且广泛用于转化研究,但是临床研究始终未发现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局部脑缺血的大动物模型已成为基础科研与临床转化研究间的桥梁,在神经保护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多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上,治疗性低温的研究进展。旨在推动治疗性低温治疗尽快用于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 低温治疗方法 卒中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恒河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姚添奇 张默 +3 位作者 何小夺 陈健 吴迪 丁玉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恒河猴脑梗死模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白质纤维束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方法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恒河猴,平均年龄(8.0±1.5)岁,平均体质量(9.6±1...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恒河猴脑梗死模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白质纤维束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方法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恒河猴,平均年龄(8.0±1.5)岁,平均体质量(9.6±1.2)kg。采用恒河猴自体血栓制备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再通模型,闭塞后2.5 h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分别于脑缺血后4 h、7 d、30 d进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TI检查。对比梗死侧(梗死灶、额叶、小脑)与健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白质纤维束数量的改变。结果梗死侧梗死灶的FA及纤维束数量均具有7 d下降、30 d升高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后4 h、7 d、30 d的FA分别为0.301±0.045、0.200±0.050、0.305±0.026,纤维束数量分别为43.0±1.6、22.8±11.0、31.3±6.4;F值分别为8.223、7.861,均P<0.05)。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梗死侧的额叶、小脑及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FA和纤维束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TI及DTT技术能较好地评价脑梗死恒河猴模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和帮助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脑白质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大动物缺血性卒中模型
6
作者 何小夺 陈健 +2 位作者 吴隆飞 丁玉川 吴迪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由于多项转化研究的失败,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建议,应使用大动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进行临床前研究。特别是,目前卒中治疗进入血管再通新时代。常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模型的大动物包括狗、猪、羊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可用于模拟患者脑缺... 由于多项转化研究的失败,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建议,应使用大动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进行临床前研究。特别是,目前卒中治疗进入血管再通新时代。常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模型的大动物包括狗、猪、羊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可用于模拟患者脑缺血和再灌注(血管再通)的各个方面。虽然大动物因为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更接近人类而具有巨大优势,但也存在解剖和生理学特异性以及伦理限制等问题。文章对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的大动物缺血性卒中模型进行了总结,期望帮助科研人员选择最合适的大动物缺血性卒中模型,进而推动卒中转化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疾病模型 动物 绵羊 灵长目
原文传递
低温自体血靶向回输对于非人灵长类脑卒中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健 徐率立 +15 位作者 Hangil Lee 吴隆飞 何小夺 赵文博 张默 马艳辉 丁玉川 付永娟 吴川杰 李明 姜缪文 程化坤 李胜利 马挺 吉训明 吴迪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4期1556-1566,M0004,共12页
近几十年来,虽然研究已经证明治疗性低温在啮齿类动物脑卒中模型中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临床转化却未能成功.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学差异以及转化研究中治疗性低温诱导难以有效实施.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缺血再... 近几十年来,虽然研究已经证明治疗性低温在啮齿类动物脑卒中模型中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临床转化却未能成功.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学差异以及转化研究中治疗性低温诱导难以有效实施.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选择性治疗性低温疗法,即将自体血于体外循环中冷却,在血管再通后立即通过微导管向缺血区域回输低温自体血.低温自体血将目标脑区迅速冷却至34℃以下,而核心温度可以维持在36℃左右.低温自体血回输减少了梗死面积,保留了白质完整性,改善了神经功能且未引发低温相关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脑卒中模型中,通过冷自体输血诱导治疗性低温是一种可行、快速和安全的方法.这提示低温自体血靶向回输是一种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新型低温脑保护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 非人灵长类动物 缺血区域 血管再通 神经保护作用 自体输血 微导管 核心温度
原文传递
非人灵长类缺血性卒中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神经行为学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小夺 吴迪 +2 位作者 吴隆飞 陈健 丁玉川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66-70,共5页
由于神经保护药的临床研究均以失败告终,因此卒中治疗专业委员会建议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开展卒中临床前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之间的桥梁,所取得的实验结果极具参考价值。但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卒中模型的神经功能缺... 由于神经保护药的临床研究均以失败告终,因此卒中治疗专业委员会建议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开展卒中临床前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之间的桥梁,所取得的实验结果极具参考价值。但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卒中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行为学评价方法多种多样,评分方法也是各有侧重点,测评时容易产生分歧,或量表本身存在不足导致评分不准确,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后续研究的开展。文章对非人灵长类动物卒中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行为学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神经病学检查 行为评定量表 疾病模型 动物 灵长目
原文传递
局部脑低温与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协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9
作者 何小夺 段云霞 +2 位作者 师敬飞 吴迪 丁玉川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低温联合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AMPT组、局部低温组和联合治疗组... 目的探讨局部低温联合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AMPT组、局部低温组和联合治疗组(NAMPT+局部低温)。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估梗死和脑水肿体积,伊文斯蓝染色评估血脑屏障损伤程度,12分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局部低温组、NAMPT组和联合治疗组梗死体积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均<0.05);联合治疗组梗死体积显著小于NAMPT组(P<0.05);联合治疗组梗死体积小于局部低温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局部低温组、NAMPT组和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联合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NAMPT组和局部低温组(P均<0.05)。局部低温组、NAMPT组和联合治疗组伊文斯蓝渗漏均少于模型组(P均<0.05),但各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MPT和局部低温联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显示出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提示联合治疗具有临床转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低温 人工 神经保护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