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市1982——2009年耕地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尹杰 吴大放 +2 位作者 刘艳艳 梁达维 陈震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86-94,共9页
从土壤肥力、立地条件、基础设施和经济产出4个角度综合选取12个指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Arc GIS软件进行空间插值与统计,分析珠海市1982-2009年耕地质量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海市耕地质量1982年以一级耕地为主,2009年以... 从土壤肥力、立地条件、基础设施和经济产出4个角度综合选取12个指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Arc GIS软件进行空间插值与统计,分析珠海市1982-2009年耕地质量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海市耕地质量1982年以一级耕地为主,2009年以二级耕地为主,1982年一级耕地转为2009年二级耕地的面积为18 005.37 hm^2,占2009年二级耕地的60.73%,白蕉、乾务和平沙有大量的一级耕地转为二级耕地。1982年珠海市一级和二级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5.96%和30.43%,而2009年珠海市一级和二级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8.25%和80.85%,耕地质量有大幅变化。1982-2009年期间,珠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耕地总面积大幅度减少,耕地质量等级大幅下降,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斗门区,其次是金湾区,香洲区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熵值法 GIS 时空演变 珠海
下载PDF
基于生态导向的四川省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尹杰 张占录 +3 位作者 朱高儒 吴大放 李龙 刘艳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103,共7页
基于生态导向的交通国土空间开发能减轻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运用三维魔方模型,构建基于生态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四川省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四川省各市(州)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 基于生态导向的交通国土空间开发能减轻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运用三维魔方模型,构建基于生态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四川省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四川省各市(州)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差异明显,具有层级结构,高承载力地区主要分布于东部盆地,中低承载力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地和中部自然灾害频发区。2)1级极低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为98088.33 km^(2),占比20.18%,多分布在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水源保护地(一、二级生态禁止建设区),交通选址应尽量避开;2级低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为97024.92 km^(2),占比19.96%,交通建设时应注意整体抗灾设计;3级中度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为97260.50 km^(2),占比20.01%,所分布地区地势较高且土地利用类型多为草地,交通建设路线密度不宜太高;4级较高、5级高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土地面积分别为98077.80 km^(2)、95687.75 km^(2),占比分别为20.17%、19.68%,可优先选用4、5级土地进行交通建设。该评价体系能客观反映省级范围的交通国土空间承载力实际情况,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作用,可为规划和管理部门在交通路线选址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国土空间 承载力 生态导向 评价体系构建 生态红线 四川省
下载PDF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BCAC”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大放 刘艳艳 +2 位作者 何尹杰 林媚珍 杨木壮 《高师理科学刊》 2020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长期以来实践教学改革备受关注.以广州大学为例,介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调整背景及实践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长期以来实践教学改革备受关注.以广州大学为例,介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调整背景及实践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实践教学角度介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人才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特点和问题,重点阐述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探索路径;总结出广州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如何运用灵活的办学机制、鲜明的教学手段立足于广州市,形成自己的“BCAC”实践教学特色.“BCAC”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BCAC”模式
下载PDF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何尹杰 吴大放 +1 位作者 刘艳艳 林秋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8年第2期30-35,共6页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需求量大,而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则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珠海市土地总面积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需求量大,而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则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珠海市土地总面积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均方差决策分析法和GIS技术方法,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和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大角度出发,合理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来,珠海市土地资源各子系统承载力不断提高,相互协调,促使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从2011年的0.2381提升到2015年的0.8396,增幅为0.6015,提升较明显。上述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认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完善,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承载力 方差决策分析法 珠海市
下载PDF
北京市政府搬迁至副中心对通州土地利用影响
5
作者 何尹杰 张占录 高文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1-357,366,共8页
预测市政府搬迁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能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合理的建议。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2035年)》的设想及现实条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MCE-CA-Markov耦合模型,... 预测市政府搬迁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能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合理的建议。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2035年)》的设想及现实条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MCE-CA-Markov耦合模型,对通州区2009—2017年的景观格局特征进了行分析,模拟预测北京市政府东迁后2035年通州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布局和强度。结果表明:(1)通州景观水平上,景观总体破碎化程度降低;类型水平上,建设用地、耕地是主导优势地类。(2)2009—2017年,通州区有5.09%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林地和水域。(3)对通州区2035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预测,2009—2035年耕地、园地(草地)减少;林地、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水域明显增加,这期间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不断占用周围的耕地。未来需做好减量发展,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继续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拟预测 MCE-CA-Markov 北京副中心
下载PDF
如何解决不动产统一登记中“中梗阻”等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尹杰 吴大放 刘艳艳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7年第4期42-48,共7页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近现代各国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和不动产的公示方式。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我国全面落地实施以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中梗阻"的现实问题。本文简单介绍各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后,总结了我国不...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近现代各国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和不动产的公示方式。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我国全面落地实施以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中梗阻"的现实问题。本文简单介绍各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后,总结了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现状,紧接着从资源与环境视角为切入点归纳分析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还存在着历史遗留的问题、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将来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针对这三大棘手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根据笔者在不动产登记中心所积累的经验,提出遵循以民为本,实事求是为原则的基础上,解决这些"中梗阻"现实问题的实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产 统一登记 问题与政策建议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广州市3、7号线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尹杰 吴大放 +2 位作者 刘艳艳 张占录 刘毅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179,共9页
基于"3S"技术,结合POI数据解译多时间节点的地铁沿线精细的土地利用信息。根据研究的各区域城市化水平情况不同,划分不同等级的研究缓冲区范围,以广州市3号和7号地铁线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探讨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 基于"3S"技术,结合POI数据解译多时间节点的地铁沿线精细的土地利用信息。根据研究的各区域城市化水平情况不同,划分不同等级的研究缓冲区范围,以广州市3号和7号地铁线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探讨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影响过程与空间差异规律,并用CA-Markov模型对两条线路202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科学地划分研究缓冲区有利于合理地统计出受轨道交通影响的土地变化面积,一定程度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2)轨道交通促使沿线土地高密度和高强度地开发利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生态景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3)土地变化发生较为剧烈的区域在城市建设不成熟区。(4)根据CA-Markov结果,如果没有政策较大干预的情况下,较成熟的3号线的土地利用结构将趋于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较新的7号线沿线的土地利用结构会变得更加成熟,土地更节约集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精细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效应 “3S”技术 CA-Markov模型 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何尹杰 吴大放 刘艳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9-1271,共13页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推动城市的物理转型,导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改变人们的行为活动模式,并为周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455篇文献和中国知网的321篇期刊文章,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推动城市的物理转型,导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改变人们的行为活动模式,并为周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455篇文献和中国知网的321篇期刊文章,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探讨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的研究状况。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述,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到3个方面的结论:(1)国内外所涉及的热门研究主题基本相同,但相较而言,国内外研究侧重点和尺度有所不同;(2)城市轨道交通普遍会使周围的住宅和商业形成溢价,对人口密度而言,郊区的影响比市中心大,并且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3)在"大数据"时代利用"3S"工具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4点看法:(1)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更趋向综合性与人文性;(2)国外的开发模式在国内应用会存在不适,应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发展完善;(3)理论上共享单车能拓展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范围;(4)科学合理地划分缓冲区能有助于精细地统计出受轨道交通影响而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CITESPACE TOD模式 HEDONIC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