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门坎现象”与苗族文化关系研究——从苗族文化特质角度探析石门坎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嵩昱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3期116-121,共6页
"石门坎现象"是苗族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在碰撞和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和一场速度惊人的宗教皈依运动。从苗族的语言文字、文化观念、原始宗教信仰等角度探析苗族文化在这场文化运动中的态势与功能,将为诠释"... "石门坎现象"是苗族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在碰撞和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和一场速度惊人的宗教皈依运动。从苗族的语言文字、文化观念、原始宗教信仰等角度探析苗族文化在这场文化运动中的态势与功能,将为诠释"石门坎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全球化背景下苗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和文化安全问题探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坎现象 苗族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融合
下载PDF
石门坎“教育神话”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嵩昱 《教育文化论坛》 2012年第3期122-127,共6页
20世纪上半叶,西南边陲小镇石门坎创造了震惊中外的"教育神话",伯格理等人采用独特的办学方针、教育模式以及管理体制,推动了石门坎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所展现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 20世纪上半叶,西南边陲小镇石门坎创造了震惊中外的"教育神话",伯格理等人采用独特的办学方针、教育模式以及管理体制,推动了石门坎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所展现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坎 西部民族地区 农村基础教育
下载PDF
逃离中的落网——反思新时期女性电影叙事中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嵩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9-30,共2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影坛出现了一批反映女性题材、诠释女性角色、探讨女性活动的女性电影,这些影片大胆探索和运用女性叙事话语,力图逃离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和传统男性话语的束缚,彰显女性意识,构建女性话语,但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 新时期以来,中国影坛出现了一批反映女性题材、诠释女性角色、探讨女性活动的女性电影,这些影片大胆探索和运用女性叙事话语,力图逃离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和传统男性话语的束缚,彰显女性意识,构建女性话语,但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在逃离的过程中纷纷"落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电影 叙事 女性意识
下载PDF
夏目漱石小说叙事美学一窥——细读夏目漱石小说《我是猫》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嵩昱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4-87,91,共5页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巧妙地选取动物叙事视角,使文本取得陌生化的叙事效果;并通过游移于可靠与不可靠之间的叙述者"猫"来对其见闻和感受进行详尽的叙述和评判,引起读者对小说所述情节及社会现象的深思;小说还采用人猫互文的...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巧妙地选取动物叙事视角,使文本取得陌生化的叙事效果;并通过游移于可靠与不可靠之间的叙述者"猫"来对其见闻和感受进行详尽的叙述和评判,引起读者对小说所述情节及社会现象的深思;小说还采用人猫互文的叙事策略,使人与猫的命运形成隐喻性同构,体现出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范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凸显出夏目漱石在小说创作上的求异与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叙事 可靠叙事 不可靠叙事者 叙事策略 叙事美学
下载PDF
传教目的下的美育操作透视——“石门坎现象”的美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嵩昱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9期156-158,共3页
文章从美学与美育的角度对"石门坎现象"进行解析,发现英国传教士将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审美化、艺术化,以"先美育,后布道","先办学,后传教"等方式于艺术和审美活动中传播基督教,使宗教在浑然不觉间植入石... 文章从美学与美育的角度对"石门坎现象"进行解析,发现英国传教士将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审美化、艺术化,以"先美育,后布道","先办学,后传教"等方式于艺术和审美活动中传播基督教,使宗教在浑然不觉间植入石门坎苗民的情感,进入苗民的生活。"石门坎现象"实为西方传教士传教目的下的一次美育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坎现象 基督教 美学 美育
下载PDF
去除遮蔽 走向澄明——由《比较文学与文论话语》谈及曹顺庆的学术进路
6
作者 何嵩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83-86,共4页
我国比较文学界的领军人物曹顺庆先生将其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结集,凝炼成为《比较文学与文论话语——迈向新阶段的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一书,通过对该著的详尽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透视出中国文论及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并... 我国比较文学界的领军人物曹顺庆先生将其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结集,凝炼成为《比较文学与文论话语——迈向新阶段的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一书,通过对该著的详尽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透视出中国文论及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并厘清曹教授的学术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顺庆 比较文学 文论话语 学术进路
下载PDF
《晚秋》不和谐的双声: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
7
作者 何嵩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8-20,共3页
《晚秋》是一部由亚洲导演执导,以美国西雅图为背景的电影,自2011年在韩国釜山电影节上映后引起较大轰动。从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的视角来解读《晚秋》的话语建构,发现影片极力凸显美国亚裔流散族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文化身份认证,但... 《晚秋》是一部由亚洲导演执导,以美国西雅图为背景的电影,自2011年在韩国釜山电影节上映后引起较大轰动。从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的视角来解读《晚秋》的话语建构,发现影片极力凸显美国亚裔流散族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文化身份认证,但同时影片又未能完全超越西方的殖民话语和东方主义思想,陷入了西方世界视野中的"他者化"形象塑造。导演尽管作为东方世界的文化精英,却不自觉地迷失在对立与错位的东西文化夹缝中,叙事立场摇摆不定,致使影片最终呈现出了本土文化的"自我东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秋》 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 流散批评
下载PDF
柏格理石门坎办学经验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以课程与教材教法为例
8
作者 何嵩昱 杜晓华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第4期119-127,共9页
20世纪的贵州威宁石门坎学校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应苗族和黔滇川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石门坎学校创办者柏格理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教育模式,全面拓展教育对象的认知,将石门坎的教育推向了辉煌,塑造了民族地区农村... 20世纪的贵州威宁石门坎学校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应苗族和黔滇川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石门坎学校创办者柏格理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教育模式,全面拓展教育对象的认知,将石门坎的教育推向了辉煌,塑造了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成功范例。在教育结构、专业设置、学制、教材、办学形式等方面,走出了一条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农村教育主要是为农村服务,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也主要是为民族地区的农村服务,为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发展服务。对大部分西部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在完成学业之后主要的就业空间仍然还是在西部农村。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的制定应该紧紧围绕为民族地区农村建设服务的宗旨,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以满足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坎学校 柏格理办学经验 20世纪 贵州威宁
下载PDF
新时期女性电影叙事类型的女性主义思考
9
作者 何嵩昱 《社科纵横》 2008年第5期109-110,共2页
在影视文本中,影片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叙事类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影片制作人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通过对新时期女性电影叙事类型的考察,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电影制作者们尚缺乏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中国女性... 在影视文本中,影片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叙事类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影片制作人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通过对新时期女性电影叙事类型的考察,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电影制作者们尚缺乏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中国女性要想获得权威的表达、建构有力的"女性叙事话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电影 叙事 话语
下载PDF
性别意识教育:高校影视教学的潜在功能
10
作者 何嵩昱 《文教资料》 2011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影视作为一种呈现社会文化和生活的艺术形态,蕴含了丰富的性别内涵。在高校影视教学中从多个角度切入,对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观念,不仅对学生个人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对未来社会男女两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 影视作为一种呈现社会文化和生活的艺术形态,蕴含了丰富的性别内涵。在高校影视教学中从多个角度切入,对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观念,不仅对学生个人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对未来社会男女两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构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影视教学 性别意识教育
下载PDF
历史困境下的女性命运——苏童小说《红粉》主题探究
11
作者 李润菡 何嵩昱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9年第3期54-58,共5页
中篇小说《红粉》是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将秋仪、小萼两位女性角色置于同一生存环境与时代背景中,并使二人与同一男性——老浦产生感情纠葛。通过展现她们的价值选择以及她们对待亲情、友情、爱情的态度,作者塑造出两... 中篇小说《红粉》是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将秋仪、小萼两位女性角色置于同一生存环境与时代背景中,并使二人与同一男性——老浦产生感情纠葛。通过展现她们的价值选择以及她们对待亲情、友情、爱情的态度,作者塑造出两位丰满立体、个性十足的女性人物形象。不难发现,秋仪与小萼的性格特征贯穿作品始终,并未因“妓女改造”这一历史转折产生明显变化。秋仪身为妓女,却于事事处处闪烁着人性光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者对其肯定与怜悯的情感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粉》 女性 历史 妓女改造
下载PDF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朗德上寨和镇山村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嵩昱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93,共4页
民族村寨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但在旅游发展蓬勃兴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使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遇到了阻碍。合适的发展模式是保证民族村寨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发展模式 朗德上寨 镇山村
原文传递
国产爱情轻喜剧的一次靓丽变身——《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小妞”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嵩昱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7,共6页
《北京遇上西雅图》是融合我国国产爱情片题材与欧美"小妞电影"类型而产生的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佳作。导演薛晓路在遵守"小妞电影"创作原则的同时,对中国本土化具有现实意义的多重问题进行思考,并紧贴时代脉搏,将... 《北京遇上西雅图》是融合我国国产爱情片题材与欧美"小妞电影"类型而产生的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佳作。导演薛晓路在遵守"小妞电影"创作原则的同时,对中国本土化具有现实意义的多重问题进行思考,并紧贴时代脉搏,将诸多中国当下的社会问题交织于"小妞电影"的叙事策略中,既承袭了"小妞"电影的精神内核,又实现了国产爱情电影对西方类型电影的本土化美学延展与诠释。《北京遇上西雅图》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族化电影道路,也完成了一次电影艺术的扬弃过程,这种探索值得中国现代电影人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 小妞电影 叙事策略 国产爱情片
原文传递
20世纪欧美“汉风诗”兴起之因
14
作者 何嵩昱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42,共9页
“汉风诗”是欧美诗人借中国古典诗歌的元素,突破自身文学的固有藩篱,将中国风格与欧美传统相融合,开创的独具特色的诗歌表现形式。汉风诗兴起于20世纪欧美文坛并非偶然,实则20世纪欧美社会的文学、文化、思想之需与远东中国传统文化的... “汉风诗”是欧美诗人借中国古典诗歌的元素,突破自身文学的固有藩篱,将中国风格与欧美传统相融合,开创的独具特色的诗歌表现形式。汉风诗兴起于20世纪欧美文坛并非偶然,实则20世纪欧美社会的文学、文化、思想之需与远东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相契合的必然结果。在20世纪的欧美,工业革命造成自然环境大破坏,战争引发社会环境大变动,安稳生活受到冲击,和谐关系发生异化,原有的信仰和思想体系垮塌,理性精神崩坏。面对理性之死和现实之殇,欧美诗人试图转向远东寻求精神慰藉和思想出路,而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诸多因子恰好契合了欧美社会的彼时之需,汉风诗便在这种“需”和“求”的一拍即合之下应运而生,顺势而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风诗 欧美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 中西文化
原文传递
李清照词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考论
15
作者 何嵩昱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3年第3期261-272,共12页
李清照不仅在中国词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广有影响。李清照的词作自20世纪初叶进入英语世界,历经近一个世纪的译介与传播,如今已在英语世界确立了经典的地位。本文以全面详实的资料系统回顾了李清照词作在英语世界的... 李清照不仅在中国词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广有影响。李清照的词作自20世纪初叶进入英语世界,历经近一个世纪的译介与传播,如今已在英语世界确立了经典的地位。本文以全面详实的资料系统回顾了李清照词作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过程,对重要的译者及其译本进行了客观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归纳了李清照词英译的特点,并对成因进行了尝试性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宋词 英语世界 译介
原文传递
浅谈红色文艺的守正创新之道——以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为例
16
作者 何嵩昱 《创作评谭》 2022年第6期11-13,共3页
红色文艺具有重要价值。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红色”一直是贯穿我国文艺创作的一条主线。当前我国红色文艺的创作局面可谓繁荣,但热闹的表象下也潜藏着困境:当代社会语境与传统红色故事的相关性正日渐减弱,社会构成高度商品化、社会生活... 红色文艺具有重要价值。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红色”一直是贯穿我国文艺创作的一条主线。当前我国红色文艺的创作局面可谓繁荣,但热闹的表象下也潜藏着困境:当代社会语境与传统红色故事的相关性正日渐减弱,社会构成高度商品化、社会生活高度娱乐化、社会思想高度平面化、大众审美日趋多样化……各种因素影响了红色文艺作品的接受度。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如何让红色文化这口老井焕发生机活力,守正创新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大众审美 文艺创作 守正创新 接受度 社会语境 平面化 娱乐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