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霜叶红似二月花》与茅盾的矛盾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希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0-187,共8页
关键词 茅盾 中国作家 作家主体 矛盾 长篇小说 文学生涯 典型 大革命失败 年代 经历
下载PDF
叶圣陶的教育情结与倪焕之的心灵变迁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希凡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4-68,共5页
叶圣陶是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始终情系教育、献身教育的著名小说家,他写于 20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倪焕之》不仅成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功的重要信号,而且也是他的教育情结和历史感受的艺术释放。本文探索了叶圣陶的教育情结与... 叶圣陶是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始终情系教育、献身教育的著名小说家,他写于 20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倪焕之》不仅成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功的重要信号,而且也是他的教育情结和历史感受的艺术释放。本文探索了叶圣陶的教育情结与主人公倪焕之的心灵变迁的关系,着力透视了主人公的精神典型意义,并揭示了小说在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情结 变迁 心灵 长篇小说 中国文学史 《倪焕之》 20世纪 献身教育 中国现代 20年代 典型意义 主人公 小说家 艺术 感受 得失
下载PDF
“国学热”与鲁迅文学和学术贡献的价值判断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希凡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7,151,共5页
鲁迅的文学和学术实绩是一种带有整体意义的现代创造,具有不可分割的生命关系,但悄然兴起于20世纪末叶的"国学热"及其在这种文化语境下形成的价值评判标准,对于鲁迅研究至少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现实影响:其一,由冷转热的"国... 鲁迅的文学和学术实绩是一种带有整体意义的现代创造,具有不可分割的生命关系,但悄然兴起于20世纪末叶的"国学热"及其在这种文化语境下形成的价值评判标准,对于鲁迅研究至少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现实影响:其一,由冷转热的"国学"蕴含着唯古是崇的价值标准;其二,遭遇"国学大师"与鲁迅实际学术贡献的有限确认;其三,"纯"学术的眼光不仅低估了鲁迅实际的学术水准,也人为切断了鲁迅整体性生命追求中学术与文学的血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热” 价值评判 鲁迅研究 现实影响
下载PDF
电影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困境与出路——影视文化的发展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受研究之二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希凡 谭光辉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6-79,共4页
电影对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语境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的改编极大地影响着新世纪中国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章着力探索我国电影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历史轨迹和现实境遇,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其困境,展示其出路。
关键词 电影 名著改编 困境与出路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互动及其未来走向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希凡 龚奎林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5-79,共5页
影视文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整合、实践、话语三个层面透视了二者整合互动的多元复杂关系 ,并对其未来走向作出了冷静客观的预测。
关键词 整合 改编 话语 未来走向
下载PDF
陈翔鹤与魏晋文人的现代书写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希凡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67,171,共3页
作为一位纵跨现当代的小说家,陈翔鹤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作家到学者的身份转徙之后,又在60年代初的特殊际遇中先后写成了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在对魏晋文人陶渊明和嵇康的现代书写中,寄寓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体... 作为一位纵跨现当代的小说家,陈翔鹤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作家到学者的身份转徙之后,又在60年代初的特殊际遇中先后写成了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在对魏晋文人陶渊明和嵇康的现代书写中,寄寓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体验和命运感知。本文着力探索了陈翔鹤首选魏晋文人与他独异的心灵体验;深度的"嵇、陶"体认与独异的书写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现代书写 心灵体验 文学传统
下载PDF
打工文学的正名与当代文学史的写作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希凡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9-61,共3页
兴起于世纪之交的打工文学以其全新的人物形象塑造独步于当代中国文学,揭开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崭新一页,但打工文学的正名问题却成为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困扰。论文紧扣与打工文学正名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作出学术辨正:其一,关于打工文学的... 兴起于世纪之交的打工文学以其全新的人物形象塑造独步于当代中国文学,揭开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崭新一页,但打工文学的正名问题却成为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困扰。论文紧扣与打工文学正名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作出学术辨正:其一,关于打工文学的写作对象和写作主体;其二,关于"在生存中写作"与"在写作中生存";其三,关于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的对立。论文指出,当代文学史对于打工文学的书写有必要在打工和文学之间、生存体验和艺术提升之间、精英立场和大众立场之间作出严肃认真的学术判断和价值衡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文学 正名 文学史写作 生存体验 大众立场
下载PDF
“黑色幽默”的审美心理机制新探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希凡 谭光辉 《滨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42-45,共4页
黑色幽默在迄今为止的各类美学体系中均没有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范畴来加以审视,它或者不被提及,或者被认为是喜剧的一种形式,或者被认为是“丑”的一种形态,或者被认为是荒诞的一种。本文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独立的审美范畴,它的审美... 黑色幽默在迄今为止的各类美学体系中均没有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范畴来加以审视,它或者不被提及,或者被认为是喜剧的一种形式,或者被认为是“丑”的一种形态,或者被认为是荒诞的一种。本文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独立的审美范畴,它的审美心理机制是:由于同时产生的悲喜剧感造成审美主体的精神分裂,这种分裂激活了潜伏于审美主体无意识中的精神分裂情结而使其升华为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幽默 审美心理机制 审美范畴 精神分裂 超现实主义
下载PDF
学诗之道与“红楼神韵”——《香菱学诗》的教学启示与文学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希凡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香菱学诗》 《红楼梦》 文学解读 教学启示 创作心态 大观园 曹雪芹
下载PDF
精神同世俗碰撞 正义与邪恶互抗──论《甘医生》的人性开掘和人文关怀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希凡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80-83,共4页
《甘医生》是20世纪泰国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本文就作品的人性开掘和作家的人文关怀作价值考察,并由此透视中泰之间乃至人类共同的精神人性格局和运演态势。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小说 《甘医生》 泰国 精神 人性 人文关怀 情感 生活现实
下载PDF
农业文明时空中生存的寓言——《生死场》的时空建构和悲剧蕴涵新论
11
作者 何希凡 王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3-85,共3页
萧红的小说中蕴含着一种诗意哲学的意味。但是,因受制于对作家思想立场和性别角色的双重定位,其价值意义未能在文学史上彰显出来。本文以《生死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还原、分析作品中所描绘的时空景观,以期揭示出小说记录传统农业文明... 萧红的小说中蕴含着一种诗意哲学的意味。但是,因受制于对作家思想立场和性别角色的双重定位,其价值意义未能在文学史上彰显出来。本文以《生死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还原、分析作品中所描绘的时空景观,以期揭示出小说记录传统农业文明颓败命运不可逆转的深刻底蕴,并透视隐含在文本中的哲学寓意和悲剧精神。在此基础上,对萧红小说创作的诗意哲学化倾向作一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空间 农业文明 诗意哲学
下载PDF
编辑妙笔添彩的历史气度
12
作者 何希凡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共1页
众所周知,在中国思想解放春江乍暖、坚冰初融的1979年,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组织创办《读书》的宗旨就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然而,这一影响深远的办刊宗旨在当时毕竟还是十分敏感的,而锐意要把《读书》办成文化思想前... 众所周知,在中国思想解放春江乍暖、坚冰初融的1979年,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组织创办《读书》的宗旨就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然而,这一影响深远的办刊宗旨在当时毕竟还是十分敏感的,而锐意要把《读书》办成文化思想前沿阵地的范用却注定要成为这个宗旨的首席担当者。就在《读书》创刊伊始,那篇赫然载于刊首、极具思想挑战性的《读书无禁区》,既体现了范用的慧眼识文之长,更凸显了他站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妙笔添彩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转折点 《读书》 气度 编辑 思想解放 文化评论 三联书店 办刊宗旨
下载PDF
编辑与学者共构的学术超越
13
作者 何希凡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共1页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享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印刷出版业高度发展和报纸杂志日渐繁荣的现代社会,学术更不可能纯然是学者的自言自语。当学者完成了学术文本的写作,出版社和报纸杂志的编辑便起着决定学术创造命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创造 学者 编辑 思想文化资源 印刷出版业 私人空间 社会空间 中介作用
下载PDF
学术沉浮在编辑的弃顾之间
14
作者 何希凡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共1页
大凡报刊和出版社的编辑都具有广博扎实的行业知识,虽然未必都称得上专家学者,但也足可发现并评估学者精神劳作的价值。然而,出色且成功的编辑绝不停留在这个层面自鸣得意,他们往往较之一般的编辑别具一种情怀:把学者用心血浸透的... 大凡报刊和出版社的编辑都具有广博扎实的行业知识,虽然未必都称得上专家学者,但也足可发现并评估学者精神劳作的价值。然而,出色且成功的编辑绝不停留在这个层面自鸣得意,他们往往较之一般的编辑别具一种情怀:把学者用心血浸透的创造性学术成果看成是整个民族学术文化生命的一部分,也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成果 编辑 沉浮 专家学者 文化生命 行业知识 学者精神 出版社
下载PDF
精神高寒地带的抵达与坚守——论章泥的小说境界及文学人格底蕴
15
作者 何希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章泥的小说创作是对精神高寒地带的抵达与坚守,其小说文本在寓言化意象世界中的妙思与顿悟、意象烛照下的世俗深味、深窥不易为人觉知的命运幽微等努力中彰显出写作难度和意义高度,且在中短篇小说的文体守望、小众化写作坚守、难度写作... 章泥的小说创作是对精神高寒地带的抵达与坚守,其小说文本在寓言化意象世界中的妙思与顿悟、意象烛照下的世俗深味、深窥不易为人觉知的命运幽微等努力中彰显出写作难度和意义高度,且在中短篇小说的文体守望、小众化写作坚守、难度写作追求等诸方面蕴含着作家超卓独拔的文学人格。但在对个体经验、瞬间感悟的过分陶醉与依赖、在技术美学和生命美学之间的失衡等方面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境界 难度与高度 文学人格底蕴 悖论警示
下载PDF
李一清的农民体验与乡土作家的身份突围
16
作者 何希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4,共6页
综观李一清40年的创作,虽然"农民作家"的身份定位及其在身份嬗变中的文人化也曾使他面临两难抉择,但作家的身份突围不仅并未造成其乡土资源和农民体验的流失,而更使其农民体验与文人优势凝聚为创作生命的合力,推动他不断刷新... 综观李一清40年的创作,虽然"农民作家"的身份定位及其在身份嬗变中的文人化也曾使他面临两难抉择,但作家的身份突围不仅并未造成其乡土资源和农民体验的流失,而更使其农民体验与文人优势凝聚为创作生命的合力,推动他不断刷新既有的创作纪录,再次竖起足以彰显他乡土小说创作高度的艺术标杆。他的个体身份突围蕴涵着中国乡土作家的群体经验,却尚未成为乡土作家普遍的理性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体验 文人化塑身 身份突围 理性自觉
下载PDF
《诗经》中“水”的历史穿透与现代回响
17
作者 何希凡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33-39,共7页
作为中国文学真正意义上的奠基性工程,《诗经》有着多方面影响中国文学艺术走向的开拓性贡献。本文以《诗经》中的"水"考察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学呈现以及由此积淀的艺术经验对后世直至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无疑具有重大... 作为中国文学真正意义上的奠基性工程,《诗经》有着多方面影响中国文学艺术走向的开拓性贡献。本文以《诗经》中的"水"考察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学呈现以及由此积淀的艺术经验对后世直至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水” 民族文化心理 艺术经验 文学影响
下载PDF
瞩目文化创造,拓展20世纪中国文学的阐释空间——评李继凯等著《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
18
作者 何希凡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8-71,共4页
当我们在新世纪的历史轨道上行进了整整十年之后,尽管崭新的文化、文学景观是那样令人眼花缭乱,却丝毫也冲淡不了我们对告别不久的那个百年文学的牵挂与眷怀。不论人们今天以怎样的眼光审视它,以怎样的价值标准评价它,它作为中国文... 当我们在新世纪的历史轨道上行进了整整十年之后,尽管崭新的文化、文学景观是那样令人眼花缭乱,却丝毫也冲淡不了我们对告别不久的那个百年文学的牵挂与眷怀。不论人们今天以怎样的眼光审视它,以怎样的价值标准评价它,它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精神转折点以及由此而具有的内在价值和思想力量则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化创造 阐释空间 内在价值 文学景观 百年文学 标准评价 冲淡
下载PDF
灵犀不负江山秀——读王剑冰的散文《阆中》
19
作者 何希凡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41-43,共3页
王剑冰是散文名家,更是捕捉地域神韵的高手,他书写阆中,避开人们熟透了的阆中景观,随机性地捕捉到了阆中的雨,从这富有质感的古城里读出岁月的"新鲜迷离"。由此可见,真正的地域书写是生命个性的书写,阆中的生命个性不仅是自... 王剑冰是散文名家,更是捕捉地域神韵的高手,他书写阆中,避开人们熟透了的阆中景观,随机性地捕捉到了阆中的雨,从这富有质感的古城里读出岁月的"新鲜迷离"。由此可见,真正的地域书写是生命个性的书写,阆中的生命个性不仅是自然的绝妙造化,更是灿烂悠久的人文甄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剑冰 《阆中》 神韵
下载PDF
面对生存宿命的两种精神体认——冯谖与魏连殳的生存际遇和精神追求比较解读
20
作者 何希凡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60-66,共7页
通过对《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与鲁迅小说《孤独者》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精神轨迹的比较解读 ,论析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知识分子在面对相同的生存际遇时所作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体认。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生存宿命 精神追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