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
被引量:
4
1
作者
何庚水
晏怡果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5期744-746,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体新鲜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技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病人16例,其中单纯椎体压缩型骨折9例,爆裂骨折7例。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体新鲜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技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病人16例,其中单纯椎体压缩型骨折9例,爆裂骨折7例。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6%(15%~77%)恢复至术后89%(62%-100%)。脊柱后凸畸形角显著减小,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33.450(25^o~56^o)恢复至术后平均5.3^o(0^o~15^o)。术后15~30天拆除外固定,随访6~9月(平均7.6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下降。5例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其神经损伤ASIA分级基本恢复到E级。结论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技术能有效恢复胸腰椎新鲜骨折的椎体高度,改善神经功能,防止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外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的疗效
2
作者
何庚水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928-930,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患者57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椎管狭窄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患者57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椎管狭窄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椎体高度得到有效恢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P〈0.05);CT测量椎管狭窄恢复至平均6.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末次随访时16例有神经症状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至E级.[结论]新型脊椎外固定器能有效的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损伤
腰椎/损伤
骨折固定术
椎管狭窄/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分离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何庚水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3期52-53,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12例,病例均为脊柱椎体中柱损伤严重,前中柱严重...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12例,病例均为脊柱椎体中柱损伤严重,前中柱严重分离病例。结果脊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中柱压缩高度由术前平均62%(42%~78%),恢复致术后90%(85%~100%),椎体分离纠正89%(82%~100%)。脊椎后凸畸形显著减小,脊椎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5.85°,恢复至术后平均5.1°(0°~15°)。术后12~14d拆线带外固定支架行走活动,随访6~12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下降,椎体均骨性愈合良好,无溶骨吸收现象。8例神经症状患者,神经损伤ASIA分级基本达E级。结论常规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分离型脊椎骨折,能有效的恢证椎体高度、预防分离型椎体骨折的骨折不愈合及防止内固定松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经椎弓根植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4
作者
陈桂英
何庚水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0期317-317,356,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bosis)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主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可继发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吕厚山[1]报道人工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bosis)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主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可继发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吕厚山[1]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总发生率47.1%,其中人工全膝置换为53.8%,人工全髋置换为40.0%。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预防措施是当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护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
被引量:
4
1
作者
何庚水
晏怡果
机构
耒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5期744-746,共3页
文摘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体新鲜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技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病人16例,其中单纯椎体压缩型骨折9例,爆裂骨折7例。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6%(15%~77%)恢复至术后89%(62%-100%)。脊柱后凸畸形角显著减小,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33.450(25^o~56^o)恢复至术后平均5.3^o(0^o~15^o)。术后15~30天拆除外固定,随访6~9月(平均7.6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下降。5例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其神经损伤ASIA分级基本恢复到E级。结论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技术能有效恢复胸腰椎新鲜骨折的椎体高度,改善神经功能,防止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外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
Keywords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
external fixatio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的疗效
2
作者
何庚水
机构
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928-930,共3页
文摘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患者57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椎管狭窄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椎体高度得到有效恢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P〈0.05);CT测量椎管狭窄恢复至平均6.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末次随访时16例有神经症状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至E级.[结论]新型脊椎外固定器能有效的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管狭窄.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损伤
腰椎/损伤
骨折固定术
椎管狭窄/外科学
分类号
R687.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分离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何庚水
机构
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3期52-53,共2页
文摘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12例,病例均为脊柱椎体中柱损伤严重,前中柱严重分离病例。结果脊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中柱压缩高度由术前平均62%(42%~78%),恢复致术后90%(85%~100%),椎体分离纠正89%(82%~100%)。脊椎后凸畸形显著减小,脊椎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5.85°,恢复至术后平均5.1°(0°~15°)。术后12~14d拆线带外固定支架行走活动,随访6~12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下降,椎体均骨性愈合良好,无溶骨吸收现象。8例神经症状患者,神经损伤ASIA分级基本达E级。结论常规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分离型脊椎骨折,能有效的恢证椎体高度、预防分离型椎体骨折的骨折不愈合及防止内固定松动断裂。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经椎弓根植骨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4
作者
陈桂英
何庚水
机构
来阳市人民医院骨外科
出处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0期317-317,356,共2页
文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bosis)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主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可继发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吕厚山[1]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总发生率47.1%,其中人工全膝置换为53.8%,人工全髋置换为40.0%。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预防措施是当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护理
分类号
R457.1 [医药卫生—治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
何庚水
晏怡果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的疗效
何庚水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分离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何庚水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陈桂英
何庚水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