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体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昕 何彦瑶 田静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746-1750,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体征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2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利巴韦...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体征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2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的114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11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24h、48h以及72h不同时间段体温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入院后24h、48、72h明显低于患儿入院时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后24h、48、72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经过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经过治疗后CD8^+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经过治疗后CRP、WBC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CRP、WB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效果与患儿CD3^+、CD4^+、CD8^+、CD4^+/CD8^+免疫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选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常规药物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效果明显,通过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对其进行有效快速降低患儿体温,进而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辅助治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水飞蓟宾通过调控AMPK活性抑制自由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炎症因子分泌 被引量:7
2
作者 罗颂 张羽 +1 位作者 何彦瑶 刘敏卓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自由脂肪酸(FFA)诱导肝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调节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实现。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水飞蓟宾组。水飞蓟宾组(80和160μmol·L-1)预孵育He...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自由脂肪酸(FFA)诱导肝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调节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实现。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水飞蓟宾组。水飞蓟宾组(80和160μmol·L-1)预孵育HepG2细胞4h后,用500μmol·L-1的FFA处理HepG2细胞24h。Real-time PCR和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生成情况,Western Blot测定AMPK和p-AMPK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用AMPK抑制剂或水飞蓟宾孵育细胞后用FFA处理,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的生成情况。结果水飞蓟宾组可降低FFA诱导炎症因子生成增加,降低肝细胞中脂质含量的积累。Western Blot测定结果发现,水飞蓟宾可增加AMPK的磷酸化,AMPK抑制剂可逆转水飞蓟宾对炎症因子生成的抑制作用。结论水飞蓟宾组可通过AMPK信号通路抑制FFA诱导肝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非酒精性脂肪肝 炎症因子 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治疗IgA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彦瑶 赵昕 +1 位作者 张羽 张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9期794-79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TW)单用或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IgA肾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TW)单用或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IgA肾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base),收集雷公藤多苷单用或联合ARB/ACEI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有关雷公藤多苷治疗IgA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9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727例研究对象。TW单用组的总有效率(RR=1.52,P<0.001)、完全缓解率(RR=2.42,P<0.001)均高于ARB/ACEI治疗组,24 h尿蛋白低于ARB/ACEI治疗组(MD=-0.95 g/24 h,P<0.001);TW单用组的血白蛋白、血肌酐与ARB/ACEI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W联合ARB/ACEI组的总有效率(RR=1.47,P=0.004)、完全缓解率(RR=2.30,P<0.001)均高于ARB/ACEI组,24 h尿蛋白(MD=-0.38 g/24 h,P<0.001)及血肌酐(MD=-4.07μmol/L,P=0.0007)均低于ARB/ACEI组,TW联合ARB/ACEI组与ARB/ACEI组的血白蛋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W治疗组(包括TW单用组及TW联合ARB/ACE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ARB/ACEI组(RR=1.61,P=0.04)。结论:与仅应用ARB/ACEI治疗IgA肾病相比,雷公藤多苷单用或联合ARB/ACEI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IGA肾病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META分析
下载PDF
复方锌布颗粒中布洛芬的溶出度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方艳 何彦瑶 彭骞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建立复方锌布颗粒中布洛芬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二法,以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pH=6.5±0.05)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r·min-1,采用HPLC法对其溶出度... 目的建立复方锌布颗粒中布洛芬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二法,以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pH=6.5±0.05)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r·min-1,采用HPLC法对其溶出度进行测定,并考察溶出曲线。结果该方法测得样品溶出均一性良好,对不同产品具有区分力。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控制复方锌布颗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锌布颗粒 布洛芬 溶出度 HPLC法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小儿扶脾颗粒中党参炔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昕 何彦瑶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11期2045-2048,共4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小儿扶脾颗粒中党参炔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小儿扶脾颗粒中党参炔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69 nm(检测党参炔苷)、300 nm(检测柚皮芸香苷和橙皮苷)和220 nm(检测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以橙皮苷为内标物,建立党参炔苷、柚皮芸香苷、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党参炔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分别在4.36~87.20μg·ml^(-1),3.92~78.40μg·ml^(-1),6.56~131.20μg·ml^(-1),2.18~43.60μg·ml^(-1),1.74~34.8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8.78%(1.05%),97.79%(0.99%),99.62%(0.85%),97.26%(1.43%)和96.85%(1.17%);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小儿扶脾颗粒中5个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扶脾颗粒 党参炔苷 柚皮芸香苷 橙皮苷 白术内酯Ⅲ 白术内酯Ⅰ 一测多评法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昕 何彦瑶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476-2477,共2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重症HFMD合并病毒性脑膜炎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单纯给...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重症HFMD合并病毒性脑膜炎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单纯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干扰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转归、平均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治愈率分别为89.29%和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和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精神障碍消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干扰素静脉滴注治疗重症HFMD合并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并发症 脑膜炎 病毒性/并发症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阿奇霉素与丙种球蛋白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影响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昕 唐莲 +1 位作者 张晶 何彦瑶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2期2255-2258,共4页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临床症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患儿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CAP患儿124例,随...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临床症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患儿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CAP患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所有入组患儿均予抗炎、降温、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喘鸣、呼吸增快、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发生率及症状消失时间,评估并比较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入组前血清CRP、IL-6、TNF-α、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RP、IL-6、TNF-α、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CAP患儿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状态,提升患儿临床疗效且安全。该治疗方案对小儿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 阿奇霉素 丙种球蛋白 临床症状 血清炎症细胞因子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培门冬酶及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羽 何彦瑶 吴攀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8年第10期45-49,共5页
目的:评估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这两种制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 目的:评估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这两种制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儿,分别采用包含L-asp (L-asp组)及Peg-asp联合化疗方案(Peg-asp组)进行诱导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ALL患儿共427例,其中L-asp组233例、Peg-asp组194例。2组患儿第15天及第33天完全缓解率(M_1)及部分缓解率(M_2)等骨髓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组的过敏反应、谷丙转氨酶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抗凝血酶Ⅲ降低的发生率高于Peg-a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L-asp与Peg-asp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相当,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类似,但Peg-asp的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凝血异常等发生率较L-asp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