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在京举行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减灾对策研讨会(1990年3月6—9日)
1
作者 何志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0年第3期107-109,共3页
1.会议的背景1984年美国学者弗兰克·普雷斯博士在旧金山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首先提出“国际减灾十年”的设想,并得到了世界有关科学家的支持.1987年第42届联大通过了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第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 1.会议的背景1984年美国学者弗兰克·普雷斯博士在旧金山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首先提出“国际减灾十年”的设想,并得到了世界有关科学家的支持.1987年第42届联大通过了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第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在这十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然灾害 减灾对策 国际减灾十年 普雷斯 灾情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地学部 国际团体 减灾工作 美国学者
下载PDF
亚洲-澳洲-太平洋过渡带的大地构造、地球动力学和地质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И.К.ТУезов 何志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1年第1期99-113,共15页
地球物理、海底采掘及深水钻探资料均指出,亚洲东部边缘海属于晚中生代未补偿的地台,它们于始新世-渐新世时期主要是在不均匀的大陆型基底上形成的,称它们为新地台,以区别于老地台和年轻地台。在类似的基底上多数又自身建起了岛弧和深... 地球物理、海底采掘及深水钻探资料均指出,亚洲东部边缘海属于晚中生代未补偿的地台,它们于始新世-渐新世时期主要是在不均匀的大陆型基底上形成的,称它们为新地台,以区别于老地台和年轻地台。在类似的基底上多数又自身建起了岛弧和深水海沟。然而,作为地貌结构,边缘海、岛弧和深海沟大约在上新世时期形成。从亚洲到太平洋的过渡带是沉没水下的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带 地质特征 地台 地球动力学 大地构造 地貌结构 构造区 拗陷 地球物理 大陆型
下载PDF
强地震的气象前兆 被引量:1
3
作者 M.,MP 何志桐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1-57,共7页
关键词 地震 强震 气象 前兆
下载PDF
地球表面形变高精度研究的某些结果
4
作者 Ф.Γ.Корчагин 何志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89年第1期32-34,共3页
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构造和地球物理研究所自1983年开始,在阿瓦饮斯基地球动力实验场(勘察加半岛)利用光学形变仪进行一方法性实验工作。仪器是按迈克列桑不等臂干涉原理制作的,该仪器的灵敏度为λ/8或0.08mkm,基线长度为50m。
关键词 精度研究 地球表面 地球物理研究 实验场 干涉原理 苏联科学院 基线长度 阿瓦 连续观测 方法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