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文化研究活动的兴起及深入(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华 何怀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5-35,52,共12页
巴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前后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年~1949年),此阶段由于考古发现资料很少,故研究者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学方面着手研究,老一辈的史学大师吴致华、顾颉刚、徐中舒、董作宾、童书业、卫聚贤等对巴、蜀民族的由来... 巴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前后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年~1949年),此阶段由于考古发现资料很少,故研究者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学方面着手研究,老一辈的史学大师吴致华、顾颉刚、徐中舒、董作宾、童书业、卫聚贤等对巴、蜀民族的由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巴蜀文化”这一概念,这是巴蜀文化研究的第一个高潮;第二阶段(1950年~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开展了一些调查和发掘工作,据广元宝轮院、巴县冬笋坝、涪陵小田溪几处战国时期墓葬的发掘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专家们提出了“巴文化”概念,进而认为这些战国时期的墓葬资料当属“晚期巴文化遗存”,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峡东部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时期人类居住遗址,对其文化性质,专家们分析认为应属“早期巴文化遗存”,出版了一批具有影响的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此乃巴文化研究的第二个高潮;第三阶段(1980年~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发掘出了大批巴人遗址和墓群,对巴文化起源由过去判断是在夏商时期的认识又向前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立起了一批巴文化学术研究的组织,举办了多次巴文化研究的学术活动,创办了一些巴文化研究刊物,这一时期为巴文化学术研究活动的最高峰。文章对巴文化研究活动兴起与深入前后80余年研究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文化 巴蜀文化 考古发现 早期巴文化 晚期巴文化 学术研究活动
下载PDF
夏商时期巴文化与先前“石家河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华 何怀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1-38,共8页
所谓"早期巴文化"指的是鄂西、三峡地区夏商时期考古文化,这些早期巴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具陶器。运用考古"地层学"的叠压关系和考古"类型学"对各类陶器进行比较,发现鄂西、三峡地区夏商时... 所谓"早期巴文化"指的是鄂西、三峡地区夏商时期考古文化,这些早期巴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具陶器。运用考古"地层学"的叠压关系和考古"类型学"对各类陶器进行比较,发现鄂西、三峡地区夏商时期文化遗存中的不少陶器都与该地区先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遗存中的陶器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从而证明鄂西、三峡地区夏商时期巴文化,其主要是由该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土著居民生息繁衍而来。这为巴文化起源于鄂西、三峡地区说提供了主要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时期 早期巴文化 新石器时代 石家河文化 渊源关系
下载PDF
“楚子涉沮”处应在当阳附近的沮河——古沮漳河不可能在蛮河流域(下)
3
作者 赵德祥 何怀红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5年第1期283-289,共7页
石泉先生根据诸多的古文献记载,判定古沮水、漳水河及战国以前的楚文化中心位于今汉水支流的蛮河流域,并有很多学者从之。本文通过对今沮漳河和蛮河本身的大小、楚文化遗存在两河流域分布的数量、质量、时代做了一个对比,同时结合古文... 石泉先生根据诸多的古文献记载,判定古沮水、漳水河及战国以前的楚文化中心位于今汉水支流的蛮河流域,并有很多学者从之。本文通过对今沮漳河和蛮河本身的大小、楚文化遗存在两河流域分布的数量、质量、时代做了一个对比,同时结合古文献的记载提出了相左的意见。此文为文章的下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子涉沮 当阳 沮河
原文传递
“楚子涉沮”处应在当阳附近的沮河——古沮漳河不可能在蛮河流域(上)
4
作者 赵德祥 何怀红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4年第1期158-166,共9页
石泉先生根据诸多的古文献记载判定古沮漳河及战国以前的楚文化中心位于今汉水支流的蛮河流域,并有很多学者从之。本文通过对今沮漳河和蛮河本身的大小,楚文化遗存在两河流域分布的数量、质量、时代作了一个对比,同时结合古文献的记载... 石泉先生根据诸多的古文献记载判定古沮漳河及战国以前的楚文化中心位于今汉水支流的蛮河流域,并有很多学者从之。本文通过对今沮漳河和蛮河本身的大小,楚文化遗存在两河流域分布的数量、质量、时代作了一个对比,同时结合古文献的记载提出了相左的意见。此文为文章的上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子涉沮 当阳 沮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