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源市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愿 张成江 +2 位作者 徐争启 倪师军 樊融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77-282,178,共6页
以万源地区耕地土壤为对象,调查整个万源地区耕地土壤中重金属(As、Cd、Cr、Hg、Pb)含量情况。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作为标准,采用单项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该地区耕地土壤五种... 以万源地区耕地土壤为对象,调查整个万源地区耕地土壤中重金属(As、Cd、Cr、Hg、Pb)含量情况。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作为标准,采用单项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该地区耕地土壤五种重金属元素除As以外Cd、Cr、Hg、Pb平均含量均高于全国及四川土壤背景值;②工作区土壤Cr、Pb自然本底含量较高;③而As、Cd、Hg除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成土环境及人为种植活动的影响。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单项因子As、Cr、Hg、Pb均无超标现象,处于安全等级,而部份土壤Cd超标。万源地区铁路以西大部份地区,土壤处于安全级别;东北地带及东南地带为主要农业种植区,已出现警戒及轻度污染,部份地点Cd因受人类活动影响,污染较为严重;铁路沿线小部份地区也出现轻度污染,受交通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特征 污染评价 耕地土壤 万源地区
下载PDF
万源市土壤质量初步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愿 张成江 +2 位作者 徐争启 倪师军 庞雪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1期51-54,共4页
本文采用综合判别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分别对万源市土壤肥力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土壤中Cu、Zn、Mn、Se、N、TFe2O3、K2O、Ni、P、Co十项指标对万源市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且进行质量分区。规划出万源市土壤营养元素优势区... 本文采用综合判别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分别对万源市土壤肥力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土壤中Cu、Zn、Mn、Se、N、TFe2O3、K2O、Ni、P、Co十项指标对万源市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且进行质量分区。规划出万源市土壤营养元素优势区、土壤营养元素适宜区(包括良好区和一般区)及土壤营养元素劣势区,土壤营养元素优势区主要分布在庙子乡、大竹河一带,万源市大部分地区处于营养元素适宜区,西部少数地区及南部固军部分地带土壤处于营养元素劣势区。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少的分布趋势。以Pb、Cd、Cr、As、Hg五项指标对上述分区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营养元素优势区及良好区大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累积达到轻污染级别。而营养元素一般区及劣势区其土壤较为清洁。从单项指标上来看,全区范围内,除Cd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均小于1,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力 质量分区 环境质量
下载PDF
四川万源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倪师军 张成江 +2 位作者 徐争启 何愿 胡泉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4,共6页
利用针对万源地区不同类型岩石、土壤以及茶叶样品进行系统的硒元素含量分析,研究其在岩石、土壤及农作物中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万源地区震旦系岩石的硒质量分数最富(0.548×10-6),其次是寒武系(0.274×10-6),最贫为志留系(... 利用针对万源地区不同类型岩石、土壤以及茶叶样品进行系统的硒元素含量分析,研究其在岩石、土壤及农作物中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万源地区震旦系岩石的硒质量分数最富(0.548×10-6),其次是寒武系(0.274×10-6),最贫为志留系(0.044×10-6);而不同岩性中硒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页岩(0.355×10-6),碳酸盐岩次之(0.113×10-6),砂岩中最少(0.088×10-6)。土壤中硒质量分数最高为大竹河地区(万源地区东北部,0.51×10-6),大部分片区高于(大竹河、青花0.39×10-6、旧院0.3×10-6等片区)或接近(草坝0.14×10-6、竹峪0.16×10-6等片区)全国土壤平均值(0.215×10-6),属中硒含量水准。对茶叶中硒质量分数的分析表明除草坝(0.068×10-6)、竹峪(0.052 8×10-6)较低,大竹河片区种植的茶叶(0.104 6×10-6)与陕西紫阳富硒茶叶(0.105 8×10-6)的含量水平相近,证实万源地区有发展特色富硒农产品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球化学 富硒带 万源
下载PDF
地质与地貌条件对岩溶系统的控制与指示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宏峰 张发旺 +4 位作者 何愿 夏日元 邹胜章 苏春田 罗书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47,共6页
岩溶系统的发育与分布在很大程度受地层、构造、地形和地貌条件等因素的综合控制与影响,地层因素包括可溶岩的矿物组分、结构及其与其他岩性地层的组合关系,矿物组分和结构决定了岩石的可溶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并影响岩溶发育的进程;根... 岩溶系统的发育与分布在很大程度受地层、构造、地形和地貌条件等因素的综合控制与影响,地层因素包括可溶岩的矿物组分、结构及其与其他岩性地层的组合关系,矿物组分和结构决定了岩石的可溶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并影响岩溶发育的进程;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将同一地层划分,或将不同地层合并为含水层、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构造因素包括褶皱、断裂和裂隙,褶皱和断裂控制了岩溶水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边界特征,而层面、节理和小型裂隙组成的三维裂隙网络是岩溶水流入渗的优先通道,也是岩溶发育的先导。尽管大型岩溶地下河系统的发育与分布与地形无关,但地形控制了区域水文基准面,进而控制了岩溶发育的深度以及地下水的排泄模式,而且根据地形调查可确定外源水的边界范围。岩溶地貌和岩溶形态发育既是地质条件的集中反映,同时又可为地下岩溶空间发育和岩溶水流分布提供指示,但有些岩溶地貌和形态是古岩溶作用的产物,与现代岩溶水文系统并不发生直接联系,因此,岩溶地质调查还应综合分析区域地质和地貌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与地貌 岩溶系统 控制 指示
下载PDF
桂江流域地下水污染途径及防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愿 张颖 朱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4,共8页
对桂江流域开展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发现:流域内地下水污染源分为"三氮"污染源、重金属污染源、有机污染源三类;"三氮"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养殖和生活三类污水、生活垃圾渗滤液、农业施用氮肥等;重金属污染主要来... 对桂江流域开展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发现:流域内地下水污染源分为"三氮"污染源、重金属污染源、有机污染源三类;"三氮"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养殖和生活三类污水、生活垃圾渗滤液、农业施用氮肥等;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矿企业;有机污染来自工业、养殖业。污染途径主要有孤峰平原的分散入渗式、孤峰平原的脚洞灌入式、峰丛洼地的消水洞灌入式、溶丘谷地的入渗式和峰丛峰林谷地的天窗灌入式等五类。并对88组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进行多指标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6.5%的水点为"三氮"污染,多以分散入渗进入地下水,其污染形态呈面状分布;15.3%的水点为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峰丛洼地消水洞灌入式补给和溶丘谷地入渗补给两种途径,呈点状分布于污染场地附近;3.49%的水点为有机污染,主要为分散入渗补给途径,污染呈短线状或点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污染源 污染途径 桂江流域
下载PDF
新闻受众接受新闻时的影响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愿 《科技传播》 2010年第14期12-13,共2页
本文主要是在分析意见领袖的基础上来研究权威信息、专家评论、网民评论和媒体评论等影响流对于受众在接受新闻时所起的作用。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意见领袖、影响流等一些专业术语进行界定;第二部分用调查问卷作为立足点,详细分析了... 本文主要是在分析意见领袖的基础上来研究权威信息、专家评论、网民评论和媒体评论等影响流对于受众在接受新闻时所起的作用。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意见领袖、影响流等一些专业术语进行界定;第二部分用调查问卷作为立足点,详细分析了这些影响流产生的原因、如何影响、影响的大小对比等;第三部分深入剖析了权威信息、专家评论、网民评论和媒体评论的现状;最后一部分就是结论,在新闻研究中要重视对于这些意见领袖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很好的抓住群体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见领袖理论 新闻接受 影响流分析
下载PDF
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7
作者 何愿 《中国工程咨询》 2005年第9期57-57,共1页
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河北院)自1999年底以来,在省发改委党组的领导下,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基本建立了以全员聘用制为主体的人事管理体系,以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为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目标责任管理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体... 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河北院)自1999年底以来,在省发改委党组的领导下,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基本建立了以全员聘用制为主体的人事管理体系,以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为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目标责任管理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体系.三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全院内部管理建立了一个有效平台,提高了全院的管理质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管理机制 竞争实力 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 国际质量标准 经营管理体系 目标责任管理 1999年 全员聘用制
下载PDF
柳江流域岩溶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林 朱明 何愿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9期46-49,33,共5页
为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柳江流域岩溶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在该流域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时所取得的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其进行了地下水质量和污染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柳江流域岩溶地下水可直接饮... 为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柳江流域岩溶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在该流域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时所取得的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其进行了地下水质量和污染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柳江流域岩溶地下水可直接饮用(Ⅱ~Ⅲ类水)的占82.12%,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和不能直接饮用(Ⅴ类水)的分别占9.27%和8.61%,流域整体上处于轻度污染,局部地区污染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质量 地下水污染 评价 柳江流域 岩溶地下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