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州地区红层盆地找水模式探讨——以于都盆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前进 黄旭娟 何文城 《华东地质》 2021年第4期467-474,共8页
赣州地区白垩纪发育规模不等的红层盆地,且盆地之上人口密集。近些年来,陆相红层盆地干旱日趋严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居民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及水文地质钻探等手段,研究赣州于都红层地区地... 赣州地区白垩纪发育规模不等的红层盆地,且盆地之上人口密集。近些年来,陆相红层盆地干旱日趋严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居民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及水文地质钻探等手段,研究赣州于都红层地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及其富水规律。赣州红层地区地下水主要在构造破碎带、隐伏断裂、地层接触带及层间裂隙中赋存、富集。红层盆地地下水主要受构造控制,地下水勘查和评价应以盆地内红层构造变形特征研究为基础,红层盆地向斜、单斜、盆缘及断层发育部位是有效的地下水储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地球物理探测 地质调查 蓄水模式 于都盆地 赣州
下载PDF
赣南青塘盆地岩溶水特征及开发利用区划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前进 黄旭娟 何文城 《华东地质》 2022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通过地面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及采样测试等手段,研究赣南青塘盆地岩溶水特征。研究表明,盆地内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岩溶地下河及岩溶管道-裂隙含水层中,水资源较为丰富,局部以地下河及岩溶上升泉形式溢出地表,地下水开发以地... 通过地面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及采样测试等手段,研究赣南青塘盆地岩溶水特征。研究表明,盆地内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岩溶地下河及岩溶管道-裂隙含水层中,水资源较为丰富,局部以地下河及岩溶上升泉形式溢出地表,地下水开发以地下河及岩溶上升泉为主。综合分析认为:青塘岩溶盆地内岩溶分布在侵蚀基准面以上,沿层面发育并受断裂及构造裂隙控制;水化学类型以HCO-Ca型、HCO·SO-Ca型为主,分别占总水样的58.33%、20.83%;地下水水质以较好(Ⅲ类)为主,占盆地内总水样的50.00%;青塘岩溶盆地外来地表水汇入流量为117 094.5 m^(3)/d,汇出流量为416 007.8 m^(3)/d,内部基础径流量为298 913.3 m^(3)/d。在综合分析盆地内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富集程度、地下水开发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基础上,结合地貌和流域特点、盆地内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对区内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区划,为该区合理利用岩溶水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地下水 开发利用 青塘盆地 赣南
下载PDF
赣南青塘盆地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前进 黄旭娟 何文城 《江西科学》 2021年第5期844-850,888,共8页
通过1∶5万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利用物探、钻探等手段研究赣南青塘盆地岩溶塌陷地质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岩溶塌陷主要沿盆地河流两岸及其低洼处发育,沿断裂构造带呈带状或串珠状发育,在岩溶水开采区以抽水井为中心呈放射状... 通过1∶5万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利用物探、钻探等手段研究赣南青塘盆地岩溶塌陷地质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岩溶塌陷主要沿盆地河流两岸及其低洼处发育,沿断裂构造带呈带状或串珠状发育,在岩溶水开采区以抽水井为中心呈放射状或扇状发育。综合分析认为,岩溶塌陷形成的整个过程所需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地下水水位变幅、频率、土体崩解率、土体厚度以及地下岩溶的规模、连通性等,其中抽水引起的塌陷形成所需的时间一般较短,受自然因素引起的塌陷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在综合分析岩溶地面塌陷的类型、分布、规模、历史过程及其危险性的基础上,对青塘盆地进行了易发性分区评价,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为城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岩溶塌陷 地下水 防治建议、赣南青塘
下载PDF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陆积新 谭衍 何文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ST)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CVST患者95例,依据是否并发脑出血分为并发脑出血组32例与未并发脑出血组63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潜在...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ST)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CVST患者95例,依据是否并发脑出血分为并发脑出血组32例与未并发脑出血组63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潜在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受累静脉窦部位、用药情况及急性期预后等。CVST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5例CVST患者中并发脑出血32例,占33.68%。并发脑出血组感染发生率、妊娠或产褥期占比、避孕药使用率、多个静脉窦发生率高于未出血组(P<0.05);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肿瘤发生率、大脑大静脉瘤占比、预后不良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或产褥期、避孕药、多个静脉窦以及感染是CVST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或产褥期、避孕药、多个静脉窦以及感染是CVST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脑出血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颈内动脉慢性闭塞的临床探讨
5
作者 杨培全 龙健中 +3 位作者 冯兵 张夏伟 何文城 黄金君 《右江医学》 2016年第4期473-474,共2页
由于神经介入诊治技术及CTA检查的广泛开展,我科于2007年1月-2015年11月在DSA或CTA检查中发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30例,其中颈内动脉慢性闭塞128例,病人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为临床表现入院,经过影像学检查、血管超声检查初... 由于神经介入诊治技术及CTA检查的广泛开展,我科于2007年1月-2015年11月在DSA或CTA检查中发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30例,其中颈内动脉慢性闭塞128例,病人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为临床表现入院,经过影像学检查、血管超声检查初步了解脑梗死病灶、颈部动脉及颅内血管血流声像后,再通过CTA或DSA明确闭塞血管及其侧支循环情况,探讨颈内动脉慢性闭塞的临床特征,发现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由于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可表现为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TIA或脑梗死,使我们对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有了新的认识,现对128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慢性闭塞 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