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传统婚礼的礼俗再造与价值重建 被引量:8
1
作者 何斯琴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4期88-95,共8页
传统婚礼有着亦礼亦俗的文化内涵。中国当代的传统婚礼实践有着复杂面相:乡村婚礼出现了许多时尚元素,但其基本构架并未发生实质变化,仍与传统婚礼一脉相承,沉淀着许多历史深远的礼俗,亦凸显了地方文化特色。在非遗保护的语境中,政府、... 传统婚礼有着亦礼亦俗的文化内涵。中国当代的传统婚礼实践有着复杂面相:乡村婚礼出现了许多时尚元素,但其基本构架并未发生实质变化,仍与传统婚礼一脉相承,沉淀着许多历史深远的礼俗,亦凸显了地方文化特色。在非遗保护的语境中,政府、媒体、地方文化人合力将传统婚礼非遗化、资源化,对其进行以雅化、文明化为宗旨的再造。儒家婚礼的主动复兴则是对儒家婚礼内在精神的张扬。传统婚礼的当代实践还体现出重建人伦价值的文化自觉。包括传统婚礼在内的传统礼仪的重建,是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文明的对话,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的人伦焦虑和文化困境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婚礼 当代实践 礼俗再造 价值重建
下载PDF
宋明士庶礼书述略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斯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6,共5页
宋明时期形成了专门针对士庶礼仪生活的文本规定。宋代礼典明确将士庶作为制礼的特定等级,将士庶之礼明确列于礼典,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规定。私撰士庶礼书因应平民社会的兴起而出现。北宋司马光《书仪》是对前期"家礼&... 宋明时期形成了专门针对士庶礼仪生活的文本规定。宋代礼典明确将士庶作为制礼的特定等级,将士庶之礼明确列于礼典,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规定。私撰士庶礼书因应平民社会的兴起而出现。北宋司马光《书仪》是对前期"家礼"、"书仪"传统的集成总结。南宋朱熹《家礼》以古制为蓝本,以时俗为参酌,清楚标明"冠昏丧祭"四种彰显人伦的人生仪礼的连续性与重要性,标志着民间士庶之家常行四礼的独立与成熟,并为士庶礼书提出基本而完整的体例架构,开启了后代民间家礼(四礼)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 士庶 礼书
下载PDF
宋代以降的家礼实践与乡村礼俗重建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斯琴 《社会治理》 2016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朱熹所撰《家礼》,以冠昏丧祭为纲,意在为士庶行礼提供指南,成为后世民间礼仪实践所遵循的范本。元明以来,以《家礼》为基础的文人礼书、礼仪指南大量涌现,参与到基层社会礼俗的建设之中。宋代以降的家礼实践有着高度的社会价值,在乡村... 朱熹所撰《家礼》,以冠昏丧祭为纲,意在为士庶行礼提供指南,成为后世民间礼仪实践所遵循的范本。元明以来,以《家礼》为基础的文人礼书、礼仪指南大量涌现,参与到基层社会礼俗的建设之中。宋代以降的家礼实践有着高度的社会价值,在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与礼俗生活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伦理和社会秩序,在不断进行的家礼实践中得到申明与强化,并逐渐构成乡村社会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宋代以降的家礼实践对当代乡村礼俗与文化重建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礼》 礼仪实践 乡村礼俗
下载PDF
试论晚明善书文献的流通
4
作者 何斯琴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年第12期134-135,共2页
晚明是善书文献涌现、大量流通,并确立了经典善书文献体系的时期,此后的善书文献的编著都不出这一体系所涵盖的范围。功过格的流行是这一时期善书文献的一大特点。善书文献与此时其他通俗文献有着复杂而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 晚明时期 善书文献 流通
下载PDF
习于礼者:传统婚礼仪式专家的知识传递与当代实践
5
作者 何斯琴 《中国文化论衡》 2022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对仪式专家的考察被视作理解礼仪影响普通民众和基层社会的关键。传统礼仪实践中的仪式专家有着复杂的构成和多元庞杂的知识体系。仪式专家的民间礼仪实践是礼俗互动的过程,是国家权力与民众挪用互相拉锯的场域。包括俚儒、媒妁、卜祝... 对仪式专家的考察被视作理解礼仪影响普通民众和基层社会的关键。传统礼仪实践中的仪式专家有着复杂的构成和多元庞杂的知识体系。仪式专家的民间礼仪实践是礼俗互动的过程,是国家权力与民众挪用互相拉锯的场域。包括俚儒、媒妁、卜祝等在内的传统婚礼仪式专家处于传统礼仪实践的整体之中,对多元仪式传统兼收并蓄,一直传承至今。当代传统婚礼仪式专家除了具有明显的传承性,还在传统婚礼实践中主动丰富传统婚礼知识的内容和价值内涵,并且因应时代发展,主动调适、转换身份。仪式专家的行动者属性,及其所具备的主体性和反思性,对于当下基层社会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专家 传统婚礼 社会治理 主体性
下载PDF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
6
作者 何斯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35期123-123,共1页
职高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能力教学,包括两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础语文能力的提高,二是专业能力的提高。职高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强调为专业服务的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职高 能力教学 实践性特点 为专业服务 语文能力 专业能力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拔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研究
7
作者 何斯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实验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拔罐治疗,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加强护理协助。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以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 实验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拔罐治疗,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加强护理协助。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以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为西医治疗结合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拔罐疗法结合中医护理,对比治疗情况。结果:从护理疗效上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为82.0%(41/5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JOA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得分为(25.14±2.4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36±2.14)分,同时,在ODI治疗后,可见观察组为(16.35±2.73)分,对照组为(20.19±2.47)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在VAS疼痛度得分中,也以观察组的(3.7±1.2)分优于对照组的(4.7±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拔罐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确切,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度降低,并提升了腰椎功能,同时在中医护理下能够更好地指导患者改善日常生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罐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治疗 中医护理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藏书管理的四大走向核心思路分析
8
作者 何斯琴 《数码设计》 2020年第24期103-103,共1页
图书馆承担着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职责,在信息时代下,图书馆藏书管理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尤其在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中,多元化和丰富化的藏书管理方式应用而生;其极大的增强了图书的利用率,也完善了传统图书馆藏书管理的体系和制度,推动了图... 图书馆承担着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职责,在信息时代下,图书馆藏书管理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尤其在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中,多元化和丰富化的藏书管理方式应用而生;其极大的增强了图书的利用率,也完善了传统图书馆藏书管理的体系和制度,推动了图书馆向信息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从藏书管理的内容、组织架构、评价以及藏书的利用等方面分析了信息环境下藏书管理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藏书管理 图书馆 数字化
下载PDF
婚礼喜歌漫谈
9
作者 何斯琴 《文史知识》 2023年第7期98-108,共11页
喜歌指在诞育、婚礼、上梁、开业等礼俗中唱诵的具有祝颂、祈福等功能的仪式歌谣,亦称词、喜话、喜词、赞句、彩词、四言八句等。其中,婚礼喜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生动丰富,最具趣味。婚礼喜歌以吉祥喜庆且富有韵律之言辞,参与到特定的... 喜歌指在诞育、婚礼、上梁、开业等礼俗中唱诵的具有祝颂、祈福等功能的仪式歌谣,亦称词、喜话、喜词、赞句、彩词、四言八句等。其中,婚礼喜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生动丰富,最具趣味。婚礼喜歌以吉祥喜庆且富有韵律之言辞,参与到特定的仪式之中,贯穿整个成婚之礼,表达普遍的婚姻观念和深厚的民俗内涵。对婚礼喜歌的辑录也成为一种文献传统和知识传统。直至今日,婚礼喜歌的唱诵仍然活跃于某些地区,传承着传统婚礼的益然生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婚礼 婚姻观念 民俗内涵 唱诵 吉祥喜庆 四言八句 仪式歌谣
原文传递
古代婚礼文书漫谈
10
作者 何斯琴 《文史知识》 2015年第7期21-28,共8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婚礼被视为"人道之始""人伦之大者",其目的在于"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是关系到伦常、社会和宗族延续的头等大事。"众礼之中,婚礼为首"(《后汉书》卷六二),婚礼是敬... 在中国传统社会,婚礼被视为"人道之始""人伦之大者",其目的在于"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是关系到伦常、社会和宗族延续的头等大事。"众礼之中,婚礼为首"(《后汉书》卷六二),婚礼是敬慎郑重之事,有着隆重而细密的仪式,婚礼文书则是配合着礼仪的遵行而出现、与一整套繁琐仪式相配套的礼仪性的文字形式。种类繁多、功用各异、形制特别、礼俗丰富、历史悠久的婚礼文书,构成了中国古代婚礼的独特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义 礼仪性 纳征 二姓 《后汉书》 请期 六礼 纳采 红笺 昏礼
原文传递
礼俗互动中的人生礼仪传统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萧放 何斯琴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92,159,共11页
试图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寻找应对现代性问题的资源,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议题。基于学术传统与问题意识,民俗学的传统礼仪研究尤为关注礼俗互动,在田野调查和史籍考辨的基础上,探讨传统礼仪与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唯有反思“... 试图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寻找应对现代性问题的资源,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议题。基于学术传统与问题意识,民俗学的传统礼仪研究尤为关注礼俗互动,在田野调查和史籍考辨的基础上,探讨传统礼仪与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唯有反思“礼”“俗”等本土概念,梳理礼俗传统,深入观察传统礼仪在当下的传承与实践,才能更清晰的思考传统礼仪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找到延续传统的可能路径。我们对人生礼仪传统及其当代重建与传承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立场而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礼仪传统 礼俗互动 传承 礼仪重建
原文传递
古代婚礼文书
12
作者 何斯琴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2016年第4期34-36,93,共4页
《仪礼·士昏礼》中所呈现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之礼),奠定了后世婚礼的基本框架,在中国传统社会—直被尊为男女婚配必行之礼。古语有云:“六礼行,婚姻成。”
关键词 婚礼 文书 古代 中国传统社会 六礼 婚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