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动静脉畸形靶点栓塞
1
作者 何旺青 李振均 +1 位作者 姬斌 何旭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1-3,16,共4页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是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直接分流,逐渐形成畸形血管团,BAVM的发病率或检出率约为1.12/10万~1.34/10万人/年。BAVM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0岁。大约50%的BAVM患者...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是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直接分流,逐渐形成畸形血管团,BAVM的发病率或检出率约为1.12/10万~1.34/10万人/年。BAVM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0岁。大约50%的BAVM患者会出现破裂导致颅内出血。其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癫痫或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1-3]。BAVM出血12个月后的病死率高达12%[4]。在对BAVM自然史的系统回顾中,出血BAVM的5年累积出血风险在13.0%~42.5%(平均26.5%)之间[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神经功能障碍 畸形血管团 中青年人群 出血风险 系统回顾 自然史 颅内出血
下载PDF
蛋白质硝基化与临床疾病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旺青 谭梓雅 +4 位作者 陈钰 周敏 常乐 姜淼 姜志胜 《生物化工》 2021年第5期138-141,共4页
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伴随着活性氧(ROS)或活性氮(RNS)的异常升高,如恶性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各种炎症性疾病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在这些病理过程中,体内产生高浓度的超氧阴离子(O_(2)^(-))与NO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氧化能力更强的过氧... 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伴随着活性氧(ROS)或活性氮(RNS)的异常升高,如恶性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各种炎症性疾病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在这些病理过程中,体内产生高浓度的超氧阴离子(O_(2)^(-))与NO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氧化能力更强的过氧亚硝酸盐(ONOO-),从而使蛋白质上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硝基化修饰,生成3-硝基酪氨酸(3-NT)。硝基化修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线粒体、DNA损伤以及细胞凋亡或坏死,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对蛋白质硝基化修饰与部分临床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为进一步研究3-NT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硝基化 临床疾病 活性氧 活性氮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时动脉瘤破裂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啸 李振均 +5 位作者 何旺青 吴磊 张炘 李西锋 段传志 何旭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5,共9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外科住院治疗的238例颅内动脉狭...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外科住院治疗的238例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患有306个动脉瘤)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将动脉瘤分为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并进一步将其中行介入治疗且具有完整随访数据的139例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筛选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38例患者中,269个动脉瘤未破裂,37个动脉瘤破裂。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在女性比例、动脉瘤位置分布、动脉瘤形状不规则比例以及血液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总胆固醇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形状不规则(OR=12.393,95%CI:4.114~37.332,P<0.001)以及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OR=18.753,95%CI:6.555~53.648,P<0.001)、D-二聚体水平升高(OR=4.410,95%CI:1.758~11.065,P=0.002)是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2)139例患者中,57例发生并发症,82例未发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患者在高血压史比例、动脉狭窄程度分布及血液D-二聚体水平升高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该三者为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动脉瘤形状不规则、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易发生破裂,高血压史、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液D-二聚体水平升高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狭窄 动脉瘤破裂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