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喷补灌对麦田土壤物理性状及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何昕楠 林祥 +1 位作者 谷淑波 王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892,共14页
黄淮海麦区水资源短缺,探明畦灌和微喷补灌对麦田土壤物理性状及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调节的差异,可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2016-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设置畦灌和微喷补灌两处理,研究其对麦田0~40... 黄淮海麦区水资源短缺,探明畦灌和微喷补灌对麦田土壤物理性状及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调节的差异,可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2016-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设置畦灌和微喷补灌两处理,研究其对麦田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率,及冬小麦各生育阶段棵间蒸发量、蒸腾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补灌处理与畦灌处理相比,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率增加;冬小麦返青后春季分蘖明显减少,返青至拔节期的棵间蒸发量和蒸腾量及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均显著减少;籽粒产量无明显变化,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说明微喷补灌可以改善麦田土壤物理性状,优化冬小麦群体结构,通过减少棵间蒸发和植株无效蒸腾降低麦田耗水量,从而在维持高产水平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微喷补灌 畦灌 土壤物理性状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缓控释氮肥减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杰 王锡玖 +6 位作者 薛艳芳 何昕楠 刘灵艳 孟维伟 南镇武 王娜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4,共7页
本试验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设置6个氮肥梯度处理,即施氮量(N)分别为0(T1)、72(T2)、126(T3)、180(T4)、234(T8)、250(T9)kg/hm2,其中优化施氮(T4)和传统施氮(T8和T9)为对照,并设置等量优化施氮量的一次性基施硫加树脂尿素(T5)、树脂包... 本试验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设置6个氮肥梯度处理,即施氮量(N)分别为0(T1)、72(T2)、126(T3)、180(T4)、234(T8)、250(T9)kg/hm2,其中优化施氮(T4)和传统施氮(T8和T9)为对照,并设置等量优化施氮量的一次性基施硫加树脂尿素(T5)、树脂包膜尿素(T6)和热固树脂尿素(T7)3个缓控释氮肥处理,研究缓控释氮肥减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施氮处理T8的产量最高,缓控释肥处理T6增产效果最好,与T8无显著差异,较T1和T4分别增产137.1%和9.2%。与T4相比,T6处理降低春季无效分蘖数,获得较高的公顷穗数或穗粒数;与T8相比,T6处理提高小麦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运转的效率,公顷穗数虽略有降低,但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保证冬小麦获得较高产量。T6较T8处理显著降低0~40 cm土体土壤硝态氮含量49.5%,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0.5%、30.6%和59.4%。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纯氮量180 kg/hm2的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可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达到高产、高效、节肥的目的,适合在该区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冬小麦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萝枝条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洁 何昕楠 孙亚莉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578-580,614,共4页
采用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分别设置4个浓度梯度对绿萝枝条进行水培培养,观察绿萝的生根情况,并测定其生根数、根长度和根直径,以找出最适宜绿萝生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为... 采用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分别设置4个浓度梯度对绿萝枝条进行水培培养,观察绿萝的生根情况,并测定其生根数、根长度和根直径,以找出最适宜绿萝生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为绿萝栽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绿萝枝条在4×10^(-8)g/L的IAA溶液中生根效果最佳,生根最粗且生根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萝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根
下载PDF
收播期调控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杰 周帅 +7 位作者 刘灵艳 何昕楠 南镇武 孟维伟 王娜 韩伟 王旭清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周年光热资源,优化小麦-玉米周年气候资源配置,挖掘黄淮海地区作物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在山东济阳进行小麦-玉米周年收播期调控试验,即以小麦玉米传统收播期为对照(CK),研究推迟小麦播期和玉米收获期延迟组成的"... 为了充分利用周年光热资源,优化小麦-玉米周年气候资源配置,挖掘黄淮海地区作物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在山东济阳进行小麦-玉米周年收播期调控试验,即以小麦玉米传统收播期为对照(CK),研究推迟小麦播期和玉米收获期延迟组成的"收播期优化"模式(OM)对作物产量、光温水等气候资源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M模式致小麦生育期缩短14 d,玉米生育期延长18 d;小麦季玉米季积温比值、辐射比值和降水比值分别降低18.5%、17.0%和21.1%,降低小麦季光温资源分配率;OM模式提高了小麦种植密度(净增133.3%),可以维持较高的群体穗数和穗粒数,产量与传统播期相比无显著差异,或略有增加。OM模式将更多的光温资源分配到玉米季,两年度千粒重分别提高13.8%、12.8%,增产15.5%、14.2%。OM模式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周年产量,两年平均增产11.5%。同时,由于小麦季光温资源分配量显著降低,其光能、温度和降水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15.0%、17.09%和29.61%;玉米季虽然光温资源利用效率无显著提高,但其降水利用效率提高9.97%,周年光、温、降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8.62%、13.14%和11.59%。因此,"收播期优化"模式优化了小麦-玉米周年气候资源配置,可进一步提升周年产量和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促进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收播期 产量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