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感染鼠疫菌生存期限及集群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晋侯 张洪英 +3 位作者 赵文红 梁云 吴明寿 胡晓玲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3,共3页
本文报告了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感染鼠疫菌后,生存期限及集群传播鼠疫的能力。结果表明,印鼠客蚤在温度23±1℃,相对湿度80±5%下,生存时间长达177d,平均51.6d,120多天仍具有传播能力,132d还分离到鼠疫菌,终生感染率为90.9%;... 本文报告了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感染鼠疫菌后,生存期限及集群传播鼠疫的能力。结果表明,印鼠客蚤在温度23±1℃,相对湿度80±5%下,生存时间长达177d,平均51.6d,120多天仍具有传播能力,132d还分离到鼠疫菌,终生感染率为90.9%;饥饿状态下,最长21d,平均9d;集群叮咬传播动物感染率达100%。缓慢细蚤在温度21±1℃,相对湿度75±5%下,生存时间最长80d,平均15.9d,带菌时间最长31d,终生感染率87.5%;饥饿状态下,存活时间最长7d,平均3d;集群叮咬传播动物感染率为零。鉴此印鼠客蚤是云南家鼠鼠疫源地的主要传疫者,而缓慢细蚤在家鼠中起不到主要传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杆菌 病菌传播 印鼠客蚤 缓慢细蚤
下载PDF
云南家野两型疫源地七种主要蚤类传播鼠疾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晋侯 梁云 +4 位作者 张洪英 赵文红 吴明寿 胡晓玲 杨智明 《医学研究通讯》 2001年第9期15-16,共2页
云南存在家、野两型鼠疫自然疫源地.两型疫源地的媒介过去一直未得到实验室证实.本研究应用动物模型及膜饲养方法对云南两型疫源地的七种主要蚤种,以各自疫源地强毒鼠疫菌株和相应宿主动物进行了感染率、集群传疫率、媒介效能、媒介指... 云南存在家、野两型鼠疫自然疫源地.两型疫源地的媒介过去一直未得到实验室证实.本研究应用动物模型及膜饲养方法对云南两型疫源地的七种主要蚤种,以各自疫源地强毒鼠疫菌株和相应宿主动物进行了感染率、集群传疫率、媒介效能、媒介指数、感染和非感染蚤的生存期限以及对人的嗜血性等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自然疫源地 研究 云南
下载PDF
印鼠客蚤在黄胸鼠种群中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梁云 何晋侯 +3 位作者 赵文红 吴明寿 胡晓玲 张洪英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14-216,共3页
印鼠客蚤是西南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农田黄胸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的寄生蚤之一。云南多次鼠间、人间鼠疫暴发流行时从印鼠客蚤中检出大量鼠疫菌株,由于它自然感染率较高,加之数量多,食人血有反馈等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它为我省家... 印鼠客蚤是西南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农田黄胸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的寄生蚤之一。云南多次鼠间、人间鼠疫暴发流行时从印鼠客蚤中检出大量鼠疫菌株,由于它自然感染率较高,加之数量多,食人血有反馈等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它为我省家鼠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但是据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作为主要媒介,除自然感染外,还必须实验室感染、传播成功,才能结合流行病学和生态学分析定论。鉴于上述原因,我们于1989~1990年做了印鼠客蚤在黄胸鼠种群中传播鼠疫的实验研究,以供流行病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印鼠客蚤 媒介效能
下载PDF
人蚤对人和几种鼠类的嗜血性及传播鼠疫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文红 何晋侯 +2 位作者 张洪英 粱云 杨智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2-153,共2页
人蚤对人和几种鼠类的嗜血性及传播鼠疫的初步实验研究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671000)赵文红,何晋侯,张洪英,粱云,杨智明人蚤(Pulexirritanslinnacus)是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广宿主型种类,国... 人蚤对人和几种鼠类的嗜血性及传播鼠疫的初步实验研究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671000)赵文红,何晋侯,张洪英,粱云,杨智明人蚤(Pulexirritanslinnacus)是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广宿主型种类,国内外资料揭示人是最重要的宿主。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蚤 嗜血性 鼠疫 传播
下载PDF
特新蚤指名亚种实验养殖方法研究及生活周期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智明 何晋侯 +3 位作者 胡晓玲 张洪英 梁云 赵文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59-360,共2页
特新蚤指名亚种实验养殖方法研究及生活周期观察杨智明,何晋侯,胡晓玲,张洪英,梁云,赵文红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specialisspecialis),是云南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常见蚤种,其数量居该地区各种... 特新蚤指名亚种实验养殖方法研究及生活周期观察杨智明,何晋侯,胡晓玲,张洪英,梁云,赵文红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specialisspecialis),是云南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常见蚤种,其数量居该地区各种蚤数的第2位[1]。也是该疫源地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新蚤指名亚种 养殖方法 生活周期
下载PDF
云南七种蚤类对人的吸血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晓玲 何晋侯 +5 位作者 张洪英 吴明寿 赵文红 梁云 杨智明 罗捷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用实验室饲养的七种蚤,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人蚤、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特新蚤指名亚种、棕形额蚤和方叶栉眼蚤的吸血率依次为100%(57/57)、42.13%(166/394)、21.84%(57/261)、40.76%(75/184)、54.8... 用实验室饲养的七种蚤,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人蚤、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特新蚤指名亚种、棕形额蚤和方叶栉眼蚤的吸血率依次为100%(57/57)、42.13%(166/394)、21.84%(57/261)、40.76%(75/184)、54.88%(180/328)、71.74%(165/230)和1.1%(1/90)。结果表明,除方叶栉眼蚤几乎不叮吸人血外,其它六种蚤均具有嗜吸人血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吸血特性 云南
下载PDF
印鼠客蚤生活史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洪英 何晋侯 +3 位作者 赵文红 胡晓玲 梁云 吴明寿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89-390,共2页
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Rothchild1903)是我省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黄胸鼠(R.flavipectus)的主要寄生蚤种,也是自然感染鼠疫菌最高的蚤种,对其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为此。
关键词 印鼠客蚤 生活史
下载PDF
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蚤类媒介效能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洪英 何晋侯 +4 位作者 梁云 赵文红 吴明寿 胡晓玲 杨智明 《医学动物防制》 2000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在实验室最适温湿度条件下,研究了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蚤类特新蚤指名亚种、棕形额蚤和方叶栉眼蚤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和感染鼠疫菌后跳蚤的寿命。结果表明:三种蚤媒介效能分别为0.334、0.067和0;感染蚤平均寿命分别为11.7、25.2和44.... 在实验室最适温湿度条件下,研究了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蚤类特新蚤指名亚种、棕形额蚤和方叶栉眼蚤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和感染鼠疫菌后跳蚤的寿命。结果表明:三种蚤媒介效能分别为0.334、0.067和0;感染蚤平均寿命分别为11.7、25.2和44.1天。分析认为特新蚤指名亚种是野鼠鼠疫的主要媒介,棕形额蚤为次要媒介,而方叶栉眼蚤不能形成菌栓,在传播鼠疫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意义。野鼠鼠疫很少累及家鼠鼠群,并缺乏有效的家鼠媒介蚤,难于造成家鼠鼠疫流行,是至今未波及人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川野鼠 鼠疫 疫源地 蚤类 媒介效能 流行病学 蚤种
下载PDF
印鼠客蚤各虫期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晓玲 何晋侯 +2 位作者 张洪英 梁云 赵文红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7年第3期149-150,共2页
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是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黄胸鼠的主要体表寄生蚤,也是鼠疫菌自然感染率最高的蚤种。以往研究证明,印鼠客蚤是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内具有二次菌栓形成能力及高效能的主要媒介。为探索该蚤的规范化... 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是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黄胸鼠的主要体表寄生蚤,也是鼠疫菌自然感染率最高的蚤种。以往研究证明,印鼠客蚤是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内具有二次菌栓形成能力及高效能的主要媒介。为探索该蚤的规范化养殖,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于1996年对印鼠客蚤各虫期经不同温度养殖的发育和存活情况进行了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蚤种 印鼠客蚤系1989年采自大理市黄胸鼠及褐家鼠鼠体,经实验室养殖的纯系品种。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鼠客蚤 鼠疫 虫期 发育 温度
下载PDF
特新蚤指名亚种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洪英 何晋侯 +4 位作者 赵文红 梁云 杨智明 胡晓玲 高子厚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在温度19℃,相对湿度80±5%条件下,对特新蚤指名业种进行集群叮咬、羊蚤传播能力及菌栓形成等实验研究。集群叮咬大绒鼠10组,全部动物于7天内特异性死亡。单蚤传播实验的感染潜能力0.97,栓塞潜能0.55,传播潜... 在温度19℃,相对湿度80±5%条件下,对特新蚤指名业种进行集群叮咬、羊蚤传播能力及菌栓形成等实验研究。集群叮咬大绒鼠10组,全部动物于7天内特异性死亡。单蚤传播实验的感染潜能力0.97,栓塞潜能0.55,传播潜能0.63,栓塞存活潜能0.23,媒介效能0.34,媒介指数0.08。结合疫源地动物流行病学分析认为,特新蚤指利亚种在云南肖野鼠鼠疫疫源地中的传播媒介地位成立,对鼠疫菌种群在本疫源地内的延续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新蚤指名亚种 媒介效能 鼠疫 传播实验
下载PDF
方叶栉眼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梁云 何晋侯 +3 位作者 赵文红 张洪英 杨智明 胡晓玲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温度16℃、19℃,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进行了方叶栉眼蚤感染鼠疫菌后的菌栓形成能力、生存期限(寿命)及集群叮咬传播鼠疫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蚤不能形成菌栓,平均寿命44.13天,阴转率68.52%~76.... 在温度16℃、19℃,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进行了方叶栉眼蚤感染鼠疫菌后的菌栓形成能力、生存期限(寿命)及集群叮咬传播鼠疫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蚤不能形成菌栓,平均寿命44.13天,阴转率68.52%~76.19%,经多批次集群蚤叮咬大绒鼠不能感染鼠疫,媒介效能为零。证实方叶栉眼蚤在我省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传播媒介,即媒介蚤的地位不能成立,对鼠疫菌的种群延续没有实质的流行病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叶栉眼蚤 媒介效能 菌栓 鼠疫
下载PDF
斯氏家鼠抗体动态观察及流行病学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天元 何晋侯 +1 位作者 王耕兴 董兴齐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7年第6期356-357,共2页
抗体的产生,滴度高低,持续时间长短,对研究鼠疫动物病流行规律和现场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家鼠疫源地主要染疫动物——斯氏家鼠实验感染鼠疫进行抗体动态观察,并结合现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关键词 鼠疫 斯氏家鼠 抗体 动态观察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马关县鼠疫F_1抗体的发现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智明 何晋侯 陶永国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8年第4期245-246,共2页
云南省鼠疫流行历史悠久,据记载,马关县曾于1858~1904年多次发生过鼠疫大流行,属鼠疫远史流行县。在长期的鼠疫监测工作中,1984年从黄胸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_1抗体(SPA-血凝,1:40),1985年应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在同地区的黄胸鼠血... 云南省鼠疫流行历史悠久,据记载,马关县曾于1858~1904年多次发生过鼠疫大流行,属鼠疫远史流行县。在长期的鼠疫监测工作中,1984年从黄胸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_1抗体(SPA-血凝,1:40),1985年应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在同地区的黄胸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_1抗体(1:80),1996年从县城食品加工房捕获的2只褐家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_1抗体(1只 RIP1:5120,IHA1:40^(++),另1只RIP1:2560,IHA1:20^(++))。由此认为该县近年来曾发生过动物鼠疫流行,应加强鼠疫监测工作,密切监视疫情发展态势,检测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F1抗体 监测
下载PDF
对实验养殖家鼠蚤的质量评估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晓玲 何晋侯 +2 位作者 张洪英 赵文红 梁云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文对实验室建立的成幼分养法养殖家鼠蚤的品质进行评估。印鼠客蚤平均产卵为2.2096~2.3277粒卵/♀.d;变异系数:繁殖力为17.42%;成蚤体重在饥饿状态下♀为10.57%、♂12.36%,吸血后♀12.15... 本文对实验室建立的成幼分养法养殖家鼠蚤的品质进行评估。印鼠客蚤平均产卵为2.2096~2.3277粒卵/♀.d;变异系数:繁殖力为17.42%;成蚤体重在饥饿状态下♀为10.57%、♂12.36%,吸血后♀12.15%、♂9.71%;计算成虫寿命的变异系数饥饿幼龄蚤为6~31(19.9)d,成龄蚤5~31(17.4)d;吸血成蚤2~377(172.4)d。缓慢细蚤平均产卵2.7461~6.8562粒卵/♀。d;变异系数:繁殖力为22.32%;成蚤体重在饥饿时♀13.4%,♂19.35%;吸血后♀11.96%、♂12.16%;计算成蚤寿命的变异系数饥饿幼龄蚤是3~14(7.8)d,成龄蚤2~13(6.0)d;吸血成龄蚤6~127(52.0)d,除缓慢细蚤繁殖力变异系数大于20%外,各变异系数均未超过20%,表明本实验室建立的技术可靠,养殖的家鼠蚤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鼠客蚤 缓慢细蚤 不等单蚤 实验养殖
下载PDF
云南几种蚤吸血量与菌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洪英 何晋侯 +4 位作者 梁云 赵文红 吴明寿 胡晓玲 杨智明 《医学动物防制》 1999年第11期561-562,共2页
在各蚤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对云南6种蚤的菌栓形成率与吸血量关系的观察结果表明,蚤类的菌栓形成率与吸血量有关。
关键词 吸血量 菌栓 鼠疫菌 云南
下载PDF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棕形额蚤各虫期存活情况的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晓玲 何晋侯 +3 位作者 赵文红 梁云 张洪英 杨智明 《医学动物防制》 1997年第5期267-268,共2页
在4℃、18℃、23℃、30℃和37℃条件下,分别对棕形额蚤各虫期作养殖观察。结果显示,在18℃,该蚤的孵化率、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为86%、82%和84%;成虫存活天数,未吸血蚤为12.22(6~18)天,吸血蚤为65.76(13~107)天。经23℃和30℃,各虫... 在4℃、18℃、23℃、30℃和37℃条件下,分别对棕形额蚤各虫期作养殖观察。结果显示,在18℃,该蚤的孵化率、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为86%、82%和84%;成虫存活天数,未吸血蚤为12.22(6~18)天,吸血蚤为65.76(13~107)天。经23℃和30℃,各虫期的发育率和成虫存活天数均低于18℃的结果,表明养殖该蚤的最适温度是18℃。4℃和37℃均不适合该蚤的变态发育,但成虫在4℃存活时间较长,结果揭示在自然界该蚤主要经成虫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形额蚤 温度 存活率 生存期限
下载PDF
方叶栉眼蚤嗜血性、寿命及体重的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晓玲 何晋侯 +3 位作者 杨智明 赵文红 梁云 张洪英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4期21-22,共2页
用实验室饲养的方叶栉眼蚤,在室温环境下叮咬6位自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在饥饿后第1和第2大的吸血率仅为1.1%(1/90),表明该蚤对人的嗜血能力较差,基本不叮吸人血。在温度18±1℃,相对湿度80±5%的条件... 用实验室饲养的方叶栉眼蚤,在室温环境下叮咬6位自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在饥饿后第1和第2大的吸血率仅为1.1%(1/90),表明该蚤对人的嗜血能力较差,基本不叮吸人血。在温度18±1℃,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饥饿幼龄蚤寿命为7.85(2~13)d,成龄蚤6.95(6~8)d;吸血蚤寿命48.18(6~84)d。新羽化蚤体重0.268±0.066mg,吸血后成蚤体重0.383±0.058mg。吸血鼠雌蚤为0.1151mg(0.000107ml),雄蚤为0.123mg(0.000114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叶栉眼蚤 嗜血性 寿命 体重 吸血量
下载PDF
特新蚤指名亚种的嗜血性、寿命及体重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晓玲 何晋侯 +4 位作者 杨智明 高子厚 梁云 赵文红 张洪英 《地方病通报》 1997年第1期25-27,共3页
用实验室饲养的特新蚤指名亚种,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在饥饿后第1、第4和第6天的吸血率分别为54.04%(107/198)、49.23%(32/65)和63.08%(41/65),总吸血率为54.88%(180/328),证明该蚤具有嗜... 用实验室饲养的特新蚤指名亚种,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在饥饿后第1、第4和第6天的吸血率分别为54.04%(107/198)、49.23%(32/65)和63.08%(41/65),总吸血率为54.88%(180/328),证明该蚤具有嗜吸人血的特性。在温度18±1℃,相对湿度70±5%的条件下,饥饿幼龄蚤寿命为6.1天(1~17天),成龄蚤5.57天(1~10天);吸血蚤寿命42.2天(7~70天)。新羽化蚤体重O.294±0.185mg,吸血后成蚤体重0.524±0.208mg。平均吸血量雌蚤为0.364mg(0.00038ml),雄虽为0.091mg(0.0000884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新蚤指名亚种 嗜血性 寿命 体重 吸血量
下载PDF
不等单蚤生活周期和饥饿蚤寿命的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晓玲 何晋侯 +2 位作者 张洪英 梁云 赵文红 《医学动物防制》 1996年第1期35-36,共2页
在温度23℃±0.5℃,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不等单蚤整个生活周期为20~26天。寿命观察表明,新羽化蚤存活8~22天,平均12.53天;成蚤吸血后再饥饿者存活6~21天,平均11.2天。本实验还观察了该蚤的某些生活学特性,并建立了技... 在温度23℃±0.5℃,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不等单蚤整个生活周期为20~26天。寿命观察表明,新羽化蚤存活8~22天,平均12.53天;成蚤吸血后再饥饿者存活6~21天,平均11.2天。本实验还观察了该蚤的某些生活学特性,并建立了技术可靠实用和质量稳定的养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单蚤 生活周期 寿命
下载PDF
棕形额蚤的实验养殖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智明 何晋侯 +3 位作者 胡晓玲 张洪英 梁云 赵文红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4期19-20,共2页
本文报道了棕形额蚤的实验养殖方法、生活周期、繁殖力、对人的嗜血能力、体重、吸血量及生存期限(寿命)等。在温度21±0.5℃,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棕形额蚤的生活周期为45.28d,繁殖力为2.20只/♀... 本文报道了棕形额蚤的实验养殖方法、生活周期、繁殖力、对人的嗜血能力、体重、吸血量及生存期限(寿命)等。在温度21±0.5℃,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棕形额蚤的生活周期为45.28d,繁殖力为2.20只/♀.d,在1、4、6天不同饥饿条件下对人的吸血率分别为51.11%、72.17%、81.82%,饥饿蚤体重0.358mg,吸血蚤体重0.492mg,吸血量为0.134mg,羽化蚤平均饥饿寿命为8.2d,养殖蚤平均饥饿寿命为6.6d,正常养殖寿命平均为49.3d,为研究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媒介蚤种的生物学特性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形额蚤 养殖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