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收缩模式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何晓阔 陈善佳 +4 位作者 林晓 雷蕾 牛镇远 燕铁斌 余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2-1467,共6页
目的:观察单次不同刺激时间下,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下肢肌肉收缩模式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分为电刺激组和伪刺激组。4组电极片按顺序分别放置于患侧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腘... 目的:观察单次不同刺激时间下,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下肢肌肉收缩模式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分为电刺激组和伪刺激组。4组电极片按顺序分别放置于患侧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腘绳肌的运动点,患者戴机状态下进行步行训练。在治疗前、行走5min、10min、15min后共4个时间节点,采集上述关键肌的肌电信号(sEMG)。通过肌肉主动收缩时sEMG信号变化,计算伸膝及踝背伸时拮抗肌的协同收缩率(CI)和中位频率(MDF)。采用自觉疲劳程度判断分级法(RPE)评定患者在不同训练时长的疲劳感。结果:电刺激组FES治疗5min和10min,踝背伸时腓肠肌的CI和伸膝时腘绳肌的CI低于治疗前和伪刺激组(P<0.05),但在15min后伸膝及踝背伸时拮抗肌的CI增高,尤其是伸膝时腘绳肌CI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刺激组胫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腘绳肌的MDF在电刺激5min、10min和15min时较治疗前和伪刺激组均明显降低,随着刺激时间延长,MDF值越低(P<0.05),而伪刺激组仅在伪刺激15min时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RPE提示所有患者在行走前及戴机行走5min没有疲劳感,但戴机行走10min、15min后出现明显疲劳,且电刺激组疲劳人数(40%,80%)占比要高于伪刺激组(20%,40%)。结论: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5—10min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但15min刺激后伸膝及踝背伸活动时肌肉协同性下降,尤其是股直肌与腘绳肌的协调改善作用下降。为避免脑卒中患者疲劳的加重而影响FES治疗效果,电刺激戴机行走的时间建议不超过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 功能性电刺激 表面肌电 肌肉疲劳
下载PDF
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促进脑卒中后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前瞻性研究
2
作者 孙倩倩 余果 +7 位作者 郭新毅 谢丹丹 雷蕾 廖秋菊 田腾飞 刘宇 柳红勤 何晓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和助行FES组,每组各18例。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助行...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和助行FES组,每组各18例。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助行FES组加助行FES,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增加头针干预。训练及头针每次30min,两组干预均为1次/d,持续1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行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10m步行计时测试(10MWT)6min步行试验(6MWT)和平衡功能(睁、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及长度)的评定并分析干预周期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36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了整个试验,两组干预基线情况一致(P>0.05);(2)干预前后组内对比,步行功能(TUG、10MWT、6MWT)和平衡功能(睁、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和长度)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3)干预前后组间对比: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对平衡功能闭眼时运动轨迹面积和长度的改善优于单纯助行FES组(P<0.05),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睁眼状态下),两组干预前后差值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4)研究中无不良事件,无脱落。结论:头针联合助行FES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功能及平衡功能,其改善平衡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助行F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功能 平衡功能 头针 助行功能性电刺激
下载PDF
健康人和脑卒中患者视觉反馈步行训练后脑激活特征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
3
作者 谢丹丹 陈善佳 +4 位作者 雷蕾 余果 余佳慧 赵嘉培 何晓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4-1081,共8页
目的 比较健康受试者和脑卒中患者在视觉反馈步行训练(TWVF)时的皮质激活特征。方法 2021年8月至1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招募8例脑卒中右侧偏瘫住院患者(患者组)和8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两组均佩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帽并完成TWVF任务,范... 目的 比较健康受试者和脑卒中患者在视觉反馈步行训练(TWVF)时的皮质激活特征。方法 2021年8月至1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招募8例脑卒中右侧偏瘫住院患者(患者组)和8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两组均佩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帽并完成TWVF任务,范式包括预备期(10 s)和任务期(“迈步30 s-休息30 s”5个循环)。测量两组大脑皮质激活β值,感兴趣区(ROI)包括前运动皮质(PMC)、辅助运动区(SMA)、感觉运动皮质(S1与M1合称SMC)。结果 健康组步行时双侧M1无明显激活,左半球SMA、PMC和S1激活(P <0.05);患者组步行时健(右)侧半球M1激活程度高于患(左)侧半球,PMC激活程度低于患侧(P <0.05)。患者组双侧半球M1、健侧SMA和患侧PMC的激活程度高于健康组(P <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步行时涉及更多的SMC-PMC-SMA运动网络激活。健康受试者步行时无明显M1激活,偏瘫患者健侧M1存在代偿激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 脑激活模式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4
作者 赵嘉培 陈善佳 +1 位作者 黄吉莉 何晓阔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83-488,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是否通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rTMS)发生改变,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83只,5只用于测定TMS静息运动阈值,另外78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rTMS组。用改良四血管闭塞法(4VO)制...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是否通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rTMS)发生改变,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83只,5只用于测定TMS静息运动阈值,另外78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rTMS组。用改良四血管闭塞法(4VO)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HrTMS。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检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DNF、MAP2蛋白。结果与模型组逃逸潜伏期(56.67±0.72)s相比,HrTMS组(52.51±0.70)s显著缩短(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大鼠在60 s内穿过原有平台的次数,HrTMS组(2.13±0.30)次多于模型组(1.00±0.27)次(P<0.05)。HE染色显示,相比模型组,HrTMS组CA1区细胞坏死数量减少,形态学改变减轻。免疫组化提示,rTMS治疗14 d后,HrTMS组BDNF COD值(0.680±0.019)、MAP2 COD值(0.456±0.020)与模型组的BDNF COD值(0.606±0.019)、MAP2 COD值(0.345±0.020)相比,表达增高(P<0.05)。结论高频rTMS能上调BDNF、MAP2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认知功能恢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高频经颅磁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微管相关蛋白2
下载PDF
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何晓阔 尤春景 +1 位作者 王云甫 艾志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0.2 Hz刺激频率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帕金森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最佳刺激强度。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8在同济医学院康复医学实验室进行。取 50只SD大鼠用6-羟基多巴损毁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部分损... 目的:探讨0.2 Hz刺激频率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帕金森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最佳刺激强度。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8在同济医学院康复医学实验室进行。取 50只SD大鼠用6-羟基多巴损毁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部分损毁帕金森模型。16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0%,35%, 55%,75%最大刺激强度4组,每组4只,进行0.2 Hz重复经颅磁刺激, 强度分别为最大刺激量2 T的0%,35%,55%,75%,连续14 d。在刺激前、刺激1,14 d后观察模型大鼠对阿朴吗啡(0.5 mg/kg)诱发的旋转行为和前肢功能实验的影响。结果:1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实验结果:不同强度的单次刺激不能降低帕金森病大鼠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14次刺激后55%,75%最大强度刺激组的潜伏期是(4.9±0.85),(5.2±0.81)min, 长于0%和35%最大强度刺激组[(3.2±0.85),(3.8±0.85),P<0.05],但二者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55%,75%最大强度刺激组的平均转速为(1.98±0.73), (2.19±1.26)r/min,均比35%最大刺激组减慢[(3.54±1.38)r/min,P<0.05],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阶梯实验结果:刺激前帕金森病大鼠左侧肢体摄取食物的颗粒数明显少于右侧;单次55%的刺激可以增加左侧肢体摄取食物的颗粒数,其摄食颗粒为18.79±5.53;连续刺激14次后 55%,75%刺激强度,可以增加左侧肢体摄取食物的颗粒数,在55%和 75%最大强度刺激时的摄食颗粒分别是22.43±3.46和24.43±3.97,明显高于35%和0%最大强度刺激时的摄食颗粒(P<0.05),但是二者之间差别不大(P>0.05)。结论:0.2 Hz 55%最大刺激强度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帕金森大鼠的行为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疗法 帕金森病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低频rTMS对帕金森大鼠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晓阔 陈琳 +1 位作者 何国厚 王云甫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3期180-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0.2 Hz 55%刺激强度下,单次刺激及连续刺激14 d后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损毁SD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制备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法检测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前、第1次刺激... 目的:探讨0.2 Hz 55%刺激强度下,单次刺激及连续刺激14 d后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损毁SD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制备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法检测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前、第1次刺激后、连续14次刺激后纹状体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及高香草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单次刺激减少3,4-二羟基苯乙酸的含量,连续14次刺激后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高香草酸含量增高。结论:单次经颅磁刺激抑制多巴胺代谢、连续14次刺激通过增加多巴胺生成或/和释放发挥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多巴胺 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法
下载PDF
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董军涛 林阳阳 +4 位作者 燕铁斌 梁慧英 吕晓 何晓阔 眭明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6-722,共7页
目的:观察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采用双侧颈总动脉... 目的:观察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在跑轮中适应3天(剔除运动量不能达到每天270m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每组各8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接扎,术后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模型,术后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自主运动组:造模1周后大鼠在跑轮(直径31.8cm,宽度10cm,旋转阻力约相当于100g物体的重力)上自由运动,用传感器记录跑过的圈数,每天270圈;强迫运动组:造模1周后大鼠在电动跑轮(直径31.8cm,长度40cm,转速9r/min)上运动,每天治疗30min;功能性电刺激组:造模1周后开始治疗,诱导大鼠前肢产生以9m/min行走时的动作,每天治疗30min。以上五组于治疗14d后,采用新奇事物识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各组SYN、SYP、PSD-95及MAP-2、TAU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微管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1)新奇事物识别实验:训练阶段各组大鼠对两个相同物体的探寻指数无显著性差异,24h后进行测试,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新奇事物认知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自主运动组新奇事物认知指数与强迫运动组、功能性电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功能性电刺激组与强迫运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海马区SYN、SYP、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水平: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SYN、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功能性电刺激组、自主运动组和强迫运动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上述5组SYP蛋白表达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均可促进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其可能机制为运动训练促进海马区SYN、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改善海马区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自主运动 强迫运动 功能性电刺激 突触可塑性 学习 记忆
下载PD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康复疗效和成本效益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晓阔 余果 +3 位作者 陈铖 张少武 陈智康 陈善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采用ICF康复组合(ICF-RS)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初步分析康复疗效与成本效益关系。方法:15例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恢复期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集中康复训练,通过ICF-RS评估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康复医疗支出。结果:TSCI... 目的:采用ICF康复组合(ICF-RS)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初步分析康复疗效与成本效益关系。方法:15例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恢复期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集中康复训练,通过ICF-RS评估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康复医疗支出。结果:TSCI恢复期患者最常见的身体功能障碍主要为b730肌肉力量、b640性功能、b455运动和耐受能力、b280痛觉、b710关节活动能力;活动和参与功能障碍主要为d770亲密关系、d455到处移动、d450步行、d415保持一种身体姿势、d410改变身体基本姿势、d470利用交通工具、d850有报酬的就业、d570照顾个人健康、d920娱乐与休闲。康复治疗后患者总体功能改善平均9.6分,30条类目中13条明显改善(P<0.05),包括睡眠、情绪、痛觉、排尿,以及改变身体基本姿势、移动自身、步行、盥洗自身、穿着、照顾个人健康、做家务、基本的人际交往、娱乐与休闲。每人总医疗支出平均(8126.70±2631.69)元,康复总支出为(6610.83±2692.62)元,总体功能每改善1分,平均需要支出846.55元,其中康复支出688.63元。结论:ICF-RS可以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指导患者的康复治疗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成本效益分析
下载PDF
外周联合中枢双靶磁刺激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光跃 陈思韵 +16 位作者 霍聪聪 李鑫 陈玉辉 何晓阔 胡瑞萍 黄勇 刘浩 吕泽平 毛梦钗 沈霞 沈滢 孙莉敏 陶吉明 王永慧 窦祖林 李增勇 许东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0-884,共5页
重复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作为一种远隔神经肌肉刺激模式正在运用于临床,发挥双向的神经激活作用,其疗效也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1]。rPMS常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重复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作为一种远隔神经肌肉刺激模式正在运用于临床,发挥双向的神经激活作用,其疗效也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1]。rPMS常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使用,形成了外周联合中枢双靶点磁刺激[2]。但目前rPMS及其与rTMS联合临床应用尚无统一认识,缺乏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刺激 双靶点 脑卒中 临床应用 规范化
下载PDF
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云甫 孙圣刚 +5 位作者 曹学兵 胡芳 陈吉相 俞善纯 何晓阔 尤春景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 从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分离乙酰胆碱受体(AChR)免疫大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动物模型。方法 参照徐浩鹏等方法从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提取AChR蛋白,并采用Folin-酚试剂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提取... 目的 从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分离乙酰胆碱受体(AChR)免疫大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动物模型。方法 参照徐浩鹏等方法从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提取AChR蛋白,并采用Folin-酚试剂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提取蛋白的含量及活性;以提取的蛋白主动免疫Lewis大鼠,每天观察其临床表现,并于免疫后7周进行低频重复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及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检测。结果 提取蛋白的含量为35.4 mg/mL,AChR提取物可与阳性血清中的AChRAb发生结合反应。免疫后1周左右,实验组有3只大鼠出现轻度肌无力症状,持续2~5 d自行缓解;免疫后5周左右实验组8只大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肌无力症状。实验组大鼠低频重复电刺激阳性率达75%,其衰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单肌纤维动作电位平均连续差(MCD)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而福(氏)完全佐剂(CFA)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间MCD值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大鼠AChRAb水平明显高于CFA对照组(P<0.01);实验组7只大鼠AChRAb的P/N值≥2.1,而CFA对照组P/N值均<1.4。 结论 从丁(氏)双鳍电鳐电器官提取的AChR蛋白成功地诱导成EAMG动物模型,可为进一步研究重症肌无力创造一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大鼠 动物模型 乙酰胆碱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Folin-酚试剂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正常大鼠脑血流量影响的即时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修元 何晓阔 +1 位作者 燕铁斌 董军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组、低频高强度(1Hz,100%)组、低频低强度(1Hz,50%)组,每组参数刺激50次;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激光探头下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4组不同参数r TMS干预后大鼠刺激区域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均增高,不同强度的1Hz与5Hz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量曲线变化特征不同,强度是影响脑血流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频率与强度相互不影响,脑血流随刺激结束不再变化。结论: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呈强度依赖性,频率影响不明显,刺激后血流量变化无后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脑局部血流量
下载PDF
电针对脑梗死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1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俊红 林阳阳 +4 位作者 何晓阔 燕铁斌 潘翠环 庄志强 金冬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1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成功制备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电针大鼠"百会"、"人中"...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1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成功制备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电针大鼠"百会"、"人中"穴15分钟/次,直至各个取材时间点。对各组在电针治疗各时间点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梗死侧海马齿状回区Notch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相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Morris水迷宫测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梗死侧海马齿状回区域,电针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7天时Notch1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相同时间点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第7天时达到高峰,在第14天时仍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上调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海马齿状回区Notch1蛋白表达量,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认知功能,从而减轻脑梗死对神经元的损伤,达到治疗脑梗死功能障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梗死 NOTCH1 MORRIS水迷宫
下载PDF
血脂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久波 陈林 +1 位作者 何晓阔 李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3期47-48,50,共3页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及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调所致。最近的研究报道,高血压病存在血液流变性和脂质代谢的异常。但是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国...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及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调所致。最近的研究报道,高血压病存在血液流变性和脂质代谢的异常。但是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导。本研究对482例高血压患者和10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胆固醇(Cho-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以及血液流变性等指标的测定,以探讨血脂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患者 血液流变性 血脂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载脂蛋白 高血压患者 功能失调 脂质代谢
下载PDF
PBL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团队工作模式的培养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海峰 杨凤翔 +2 位作者 徐远红 谢谨 何晓阔 《中国康复》 2014年第6期476-477,共2页
康复治疗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康复治疗的工作方式是团队协作为主的工作模式。我们在近2年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引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临床学习的主... 康复治疗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康复治疗的工作方式是团队协作为主的工作模式。我们在近2年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引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临床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加团队协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康复治疗学 团队模式
下载PDF
单次电针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慧华 王颖敏 +5 位作者 何晓阔 赵敬璞 金冬梅 庄志强 林锦丰 燕铁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前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本科实习生1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每例受试者均随机接受电针和TEAS治疗,间隔1周。治疗前后检测SEP的N20、N9潜伏期及波幅。结果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前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本科实习生1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每例受试者均随机接受电针和TEAS治疗,间隔1周。治疗前后检测SEP的N20、N9潜伏期及波幅。结果电针治疗后,刺激侧N20潜伏期明显延长(Z=-2.620,P<0.01);非刺激侧N9潜伏期延长(Z=-2.454,P<0.05),N9波幅降低(Z=-2.330,P<0.05)。TEAS治疗后,刺激侧和非刺激侧N9潜伏期均明显延长(Z>2.695,P<0.01)。两组治疗前后刺激侧及非刺激侧N20和N9潜伏期、波幅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Z<1.817,P>0.05)。结论单次电针及TEAS治疗均可对SEP的N20、N9潜伏期及波幅产生影响,两种治疗对SEP的影响组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经皮穴位电刺激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P300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涛 何晓阔 +4 位作者 张建鄂 张庆红 罗昌霞 吴平勇 王顺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期32-33,42,共3页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P300探讨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以及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31例,血液透析滤过组21例,分别接受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P300探讨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以及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31例,血液透析滤过组21例,分别接受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①尿毒症患者P300异常率为86.6%,高于健康对照组,表现为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②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治疗后P300的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治疗前比较,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上述改变血液透析滤过组较血液透析组更明显。结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血液净化可以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血液透析滤过优于血液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认知功能 P300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下载PDF
超大剂量苯妥英钠急性中毒致中枢神经不可逆受损长期随访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光健 张丽萍 +3 位作者 陈学强 何晓阔 王云甫 何国厚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0期1092-1093,共2页
关键词 苯妥英钠 中毒 急性 中枢神经损伤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雅丽 尤春景 +1 位作者 黄晓琳 何晓阔 《中国康复》 2003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患者不同时期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的变化与临床神经体征之间的关系及电生理评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同一时期在我科住院的 2 4例SCI患者进行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检查 ,同时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方法评定...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患者不同时期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的变化与临床神经体征之间的关系及电生理评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同一时期在我科住院的 2 4例SCI患者进行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和F波检查 ,同时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方法评定及记录患肢肌张力、腱反射等。观察H反射和F波的特征表现与临床体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SCI患者临床不同时期 ,下肢H反射和F波的表现不同 ,H反射和F波的表现特征受神经体征严重程度的影响。结论 :H反射和F波有可能做为临床评定痉挛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它优于主观的Ashworth等痉挛评定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反射 F波 SCI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但昭君 李海峰 +2 位作者 何晓阔 王俊华 陈智康 《康复学报》 2017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配...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照组仅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定2组患者失语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ABC评分、BDA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4周后2组BDA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改善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言语功能障碍 醒脑开窍针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云甫 孙圣刚 +4 位作者 何国厚 何晓阔 陈吉相 曹学兵 尤春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3681-3684,共4页
目的从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分离乙酰胆碱受体(AChR)免疫大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动物模型。方法参照徐氏法从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提取AChR蛋白,并采用Folin-酚试剂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提取蛋白的含量及活性;以... 目的从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分离乙酰胆碱受体(AChR)免疫大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动物模型。方法参照徐氏法从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提取AChR蛋白,并采用Folin-酚试剂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提取蛋白的含量及活性;以提取的蛋白主动免疫Lewis大鼠,每天观察其临床表现,并于免疫后7周进行低频重复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及血清中AChRAb水平的检测。结果提取蛋白的含量为35.4mg/mL,AChR提取物可以与阳性血清中的AChRAb发生结合反应。免疫后1周左右,实验组有3只大鼠出现轻度的肌无力症状,持续2 ̄5d自行缓解;免疫后5周左右实验组8只大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症状。实验组大鼠低频重复电刺激阳性率达75%,其衰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单肌纤维动作电位平均连续差(MCD)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而福氏完全佐剂(CFA)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间MCD值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大鼠AChRAb水平明显高于CFA对照组(P<0.01);实验组7只大鼠AChRAb的P/N值>2.1,而CFA对照组P/N值均<1.4。结论从丁氏双鳍电鳐的电器官提取的AChR蛋白成功地诱导EAMG动物模型,可为重症肌无力进一步研究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 主动免疫 电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